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台湾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13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台湾史论文

我们台湾这些年

内容简介: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1

最难谈的政治到这本书里亦泛出异趣,你看他说蓝绿竞选之争,连作秀都说成做场,凡是场子做得漂亮的,大抵胜券在握不远;一旦状语豪言,就没有不败的。原来这是个抵死渴求狂欢的岛屿,悲壮从来都是吃不开的,嘉年华会的快快乐乐才是王道,人民的根子里不只需要消费每逢集会、游行、竞选即会出现的手推凉糕、粉皮、烤香肠,同样需要消费道貌岸然的政治。

这样的解构几乎出现在全书每一章每一节,让你一下子抛开起初还心存比较的私心,索性欺身其中,将自己亦当作一路相携目击三十年波诡云谲的岛民一员。在那里移居台北、度过健康的童年、忧郁的国中、补习连着补习的高四,一次又一次的领导人更迭、谋杀、弊案,一场又一场的音乐会、小虎队、杰克逊、四大天王抢滩,蒋氏改革、美丽岛事件、内外省之争……篇幅所限,其中有的点到即止(李师科案),有的旁敲侧击(尹清枫命案),有的只罗列事端始末(两岸之间的“飞弹事件”),有的又细枝末节面面俱到(小学教材、初中课程)。

廖信忠叙写的台湾是通盘的、全方位而立体的,而一个人的成长与整个岛屿的改变紧密相连。因为身在其中,从而拥有歌哭与共的认同;又因为四海漫游,回望故里便多出身在事外的批判。

阅者相异则体悟迥然,一件物品且有多面,何况一座岛屿,又更兼是台湾这样一个错综纷纭的小岛。荣民院老兵的心酸血泪连篇累牍,眷村子女的老灵魂附体亦是驱之不散,也还有天灾地震、每年必至的台风,仰内陆鼻息而长达六十年的兵役备战,如此等等注定让它成为一个沉重之岛,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浮浮沉沉的伤心太平洋。

在如此一本“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中,忧伤的影子

倒不易见,多见的还是风趣,是生命中会心一笑的轻。斯情斯状无不叫人联想到上海滩上周立波,那兰心大戏院连演四十场依然一票难求的《笑侃三十年》,只是周氏语调多少流于油滑,廖之文字及见识则更其深邃,当然也是书籍之于清口的区别,再者是宝岛与沪上浮世众生相各异其趣缘故吧。

内陆与岛屿地域属性、政治取向可谓迥异,而时间则是额定的,三十年弹指一挥,一切变化之中,文化之根深植不移,由是导演出来的现实剧情必然缘起一处同归大荒,隐约着似异实同的物种逻辑。后记里的廖信忠说:“10年就如一夕狂欢,在那种吐了又喝,喝了又吐的丑态中过去,一夕醒来发现自己仍然一事无成,而台湾,每天都在改变。”在如此怅然若失的言辞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体之于地域的无能为力,紧跟步履已经力不从心,遑论左右来途去向。

并未为廖氏当作所成之事的这本书至少在广度上让我们进一步看清台湾的朝起日落,将曾经误当作的文艺台湾抑或政治台湾、小资台湾洗得干干净净,以至明白宝岛也好、大陆也罢,这些年来,一例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欢笑和泪水。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两岸看似隔阂六十载,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的似曾相识。例如,对面也学政治,三民主义,主要内容也是要从国父说,先总统蒋公说,经国先生说,李总统说,……挨个地排下来,与我们的马恩列斯毛邓江胡,莫不是异曲同工之妙。再比如对金庸的追捧,对小虎队、四大天王的追捧,也都跟我们曾经经历的有些类似。再比如,KMT对政治思想的桎梏威压。再比如,小孩子上学时遭遇的种种,如挨罚,如补考,如男女关系,等等。。。。所以,有的时候,我会感觉这好像是大陆的某个人在写自己的怀旧故事一样,而不是过去三十年发生在彼岸那个号称资本主义社会的湾湾…………。也许,这还真是由于两岸的同根同种、同血同源。

说到台湾,往往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台独势力不死、分裂祖国之死蠢蠢欲动,其次就是越发浓重的优越感,这么多台巴子过海谋生,不就证明我们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影响力嘛。确实,很久以来,一直认为经济收复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我想我错了。随着对台湾的了解,心中涌动的更多的理解和钦佩。是的,我们都错了,台湾才是那篇中华文化的净土,是完整传承传统文化的领地,当大陆十几个五年计划后堆砌出一个经济怪物,一个功利社会,一片千城一面的恐怖景象,其实,我们背叛了,我们才是陆独。台湾对历史卑微、谦恭的态度,对民主的无限追求,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敬仰。真的,一个一党zhuanzheng的落后体制,有何资格去评判别人呢,更别提收复,何必害了人家呢。面对现实,这个世界,我们还有资格评论的国家,只有金胖子的朝鲜、古巴、越南......也许还有委内瑞拉这些独裁国家。最后,套用一句土话,台湾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呢,是占了块宝地,拉了泡狗屎。

篇二:台湾文化论文

台湾问题2008年年初,台湾政局发生了重要的积极变化,执政长达八年的民进党选举惨败下台,国民党重新执政。国民党深知两岸经贸关系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两岸共

同努力下,两岸关系迅速展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年多时间里,两岸两会不但立即恢复了协商,而且签订了九项协议,达成了一项共识,主要都是与两岸经贸议题密切相关的,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正迎来一个新的重要机遇。 台湾经济发展需要大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中国大陆经济的强劲崛起有力地影响了世界经济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格局,台湾经济作为一个高度对外依附的小型经济体,结构性问题日益突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主要需解决如下三大问题:

第一、必须加快经济的对外开放。台湾许多经济学者认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台湾经济要谋求继续发展,惟一的,也是成本最低的途径,是加快经济的对外开放,可以先从建立自由贸易港或自由贸易区着手,进而扩大到全岛,通过开放,吸收外资和技术,让台湾成为一个全球化或区域的科技研发中心、金融中心与运筹管理中心。

台湾紧邻大陆,两岸同文同种,面对大陆庞大的市场与商机,台湾的开放当然首先必须对大陆开放,才有可能成为外资进入大陆的据点,才能争取融入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之中。为此,实现两岸“三通直航”,加速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与整合是必要的前提。

第二、必须强化服务业的技术功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台湾经济结构的三类产业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已超过GDP的75%以上,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或发达国家与地区发展的经验,台湾经济必须转型为以服务业为支撑的经济,才能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可是台湾岛内市场规模太小,诸多公营民营金融保险等机构在岛内进行恶性竞争,造成体质恶化,运用高科技能力不足,产品附加价值偏低,甚至为了谋生存,参与官商勾结,造成一系列问题。由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阻,台湾经济依然沿续旧轨,高度依赖制造业出口,GDP增长的64%倚靠出口,而制造业又是资讯电子产业一枝独秀,而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所以,此次台湾是亚太地区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今年3月失业率已飙升到5.85%,全年经济增长率据“行政院主计处”预估为-2.97%。

第三,必须加速产业升级。为了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台湾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是题中应有之义,必须提升整体产业的科技水准,必须发展具有未来性的新兴产业,如创意产业、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环保产业、纳米产业、数字技术产业等等,但是受制于岛内市场狭小的限制,虽然长期扶持,上述产业都难以形成规模,也无法如资讯电子产业那样形成完(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台湾经济论文)整的产业链。其出路在于进行两岸资源的整合,从事两岸科技合作与高科技产业合作,这就使得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的课题更为突显,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已愈来愈为重要。

两岸经贸合作迎来大发展

台湾自李登辉1994年提出“戒急用忍”两岸经贸政策之后,以迄民进党陈水扁执政八年,推动了一条阻挠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拒绝两岸直接“三通”的反潮流的政策,不但使得台湾经济转型升级了无进展,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为加深,而且使得台湾经济长期陷入停滞衰退的困境之中,经济加速边缘化。

对于这些问题,国民党和马英九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决心拨乱反正,在两岸于一些政治问题上仍存在分歧的情况之下,两岸迅速达成了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共识,共同致力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马英九在岛内对于两岸经贸关系陆续作了一些松绑,在两岸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关系取得若干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两岸基本上实现了“三通直航”。两岸直接“三通”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重要关卡。“三

通”的实现必将大大增进两岸经济联系,促进两岸经济整合,方便两岸人员往来。“三通”的实现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迎来大发展。

其次,两岸经贸关系将实现双向投资。根据第三次两会协商达成的共识,台湾承诺将积极落实两岸双向投资,今年6月将公布三大类101项投资项目。双向投资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将推动台湾岛内重大的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经与大陆合作,带动台湾的机场、港口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就业机会。双向投资的实现,将带动外资回流,增进台湾人民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从而促进民间投资和民间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实现较高速度的增长。

当然,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和民进党出诸意识形态坚持和政党斗争的需要,对于大陆资本入台投资,采用非理性的手段进行杯葛和阻挠,而国民党当局对于两岸双向投资实际上也是谨小慎微的,在投资项目,持股比例,投资方式等方面,限制仍过于严苛,尤其在与双向投资相关的产品贸易、人员往来方面,仍有太多限制,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减少大陆企业投资台湾的诱因,但两岸实现双向投资已是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相信随着两岸双向投资的实现和发展,台湾方面的相关限制也必将陆续减少、撤除,因为这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利,是绝对必需的。

第三,两岸将协商建立经济合作机制。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建立经济合作机制,以实现经济关系的正常化与制度化,促进两岸经济整合,已成为两岸共同需要、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2010年中国大陆将和东盟建成自由贸易区,至2012年,日本、韩国也将加入,届时,亚太地区经济整合的格局将为之巨变,台湾只有与大陆实现经济整合,才能避免被边缘化。从短期来说,两岸都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也在此要求两岸加强金融合作、经济整合。基于此,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晤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双方达成共识,将在今年下半年,两会就签订综合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问题进行沟通,争取在明年签订协议。综合经济合作协议一旦签定,将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正常化、制度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两岸经济合作将建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两岸经济合作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经由双方互相减少限制乃至减免关税,逐步实现资金、人才、服务、物流等各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有力促进两岸产业内和企业内的分工合作,降低生产成本,合作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闽台经贸合作的重大机遇

综上所述,两岸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已是势不可挡的强大洪流,至少在马英九四年任内,合作的态势都将持续发展。以目前岛内的政治态势,两岸解决政治上若干分歧的问题,依然具有不小的困难,推动并强化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仍将是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点。

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国务院适时通过并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海西建设带来了强劲的东风。这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重大机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以经济建设为重心,随后赋予广东、福建率先对外开放,为福建发展带来了第一次重大机遇。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福建经济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海西建设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形势,充分利用中央的大力支持,牢牢把握新的第二次重大机遇,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更辉煌的未来。为此,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似应在下列三点上着力:

第一,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开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优势所在。面对亚太地区经济整合和大陆内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新态势,海峡两岸经济区应该在战略上定位为对全球、对亚太地区开放,从而具有最高开放度的经济区。只有高度对外开放,才能与台湾对接,并增强闽台经济整合的内在动力,在未来的亚太经济中确立自身独特的定位与功能。也只有高度对外开放,海峡西岸经济区才能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合作,并成为周边地区乃至中西部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目前台湾对于开展闽台经贸合作,除了仍受意识形态干扰和影响之外,重要原因还由于福建经济腹地有限,经济特色和战略地位还不够突显,战略上高定位的对外开放,将增强海西对外资的吸引力,发挥福建对侨优势,加强与东南亚、东北亚的经济关系,自然而然将形成闽台经贸合作的格局。

第二、加强与台湾的经济整合。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之后,闽台之间的地理区位优势将得以彰显,闽台经贸合作应该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核心、最紧密的区域,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枢纽和衔接地区,成为两岸经济融合度最高的地区。为此,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从实现闽台经济整合、建构闽台经济合作机制(例如具有两岸特色的闽台经济共同市场)着眼,规划建立区域金融中心,闽台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合

作,产业对接和分工合作。只有从实现经济融合的高定位、高起点着眼,大胆先行先试,才能尽快让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促成海峡经济区建立,成为东南沿海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三、推动闽台文化、社会的融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两岸人民的加强交流并实现融合。福建具有对台“五缘”优势,是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福建愈是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愈是有利于增强对台湾人民的吸引力。福建愈是加强与台湾的文化、社会融合,就愈能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局中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但却永远是一个难以完全实现的梦想,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就两岸和平发展而言,大陆强调和平发展,国民党主张和平发展,陈水扁也曾呼吁两岸和平发展,为何无法两岸实现和平发展?关键是没有建立起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如今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曙光,是因为两岸尤其是国共两党有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二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三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四是两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五是主张两岸共同繁荣与发展。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机会之窗,如何把握与建构,是一个两岸共同需要做出战略考虑的重大问题与需要共同努力的历史使命。过去多次出现改变两岸关系历史发展的机会,但在对时局把握与形势判断的失误,两岸错过了多次难得的历史机会。两岸应吸取教训,把握历史机遇,共创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建立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或签署和平协议,成为目前两岸的共同主张与目标,但却是一个庞大的政治工程,是需要经过艰苦、长期努力才能达成的政治目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与机制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合作与经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利益机制。缺乏经济上合作的经济利益,不会有长久的两岸和平发展。二政治互信的建立与政治关系的改善。两岸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没有上述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改善,无法建立两岸和平架构。三是结束敌对状态与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在法律层面上改变内战延续的军事对立状态。其中涉及所谓大陆对台导弹部署问题与台湾对外军事采购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与解决的两大难点。四是文化领域的全面交流,共同发展中华文明。五是两岸和平框架的建立或和平协议的签署。

两岸和平发展的障碍与困难。最大的障碍来自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挑战。坚持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是台湾一个大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有很大牵制作用。特别是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建立起来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岛内政党再次轮替后,面临不承认这一机制、继续推动“法理独立”活动的挑战与危险,就可能宣告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破产,两岸可能会重新陷入统独斗争的危机之中。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难题。其次是海峡两岸在国际社会的矛盾与斗争以及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问题。这一问题复杂,直接考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架构的建立。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和两岸和平框架的建立,只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或过度性安排,而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目标与结果。统一(和平统一或非和平统一)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中国完全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说,台湾问题不解决,两岸没有统一,就不会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与中国的真正崛起。

这里提出了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问题是何种关系的问题?两者有何不同?这是需要认真回答的重大政治与历史命题。本来在台海之间,只有台湾问题,没有两岸关系问题(80年代末以前还不曾出现“两岸关系”这一概念),只有台湾问题的武力与和平统一问题,不存在两岸关系发展问题,而且台湾问题是国共之间的问题。但台湾问题发展演变到今天,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共之间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使命演变为两岸之间的问题。

目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之上是“搁置争议”与承认“九二共识”,并得以恢复两会协商,甚至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但没有解决争议(两岸争议的实质是主权问题或统独问题),没有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在和平发展过程中迟早会面临这一无法回避的终极性问题。

两岸关系本身如何解读?也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两岸关系是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关系(国民党执政时期两岸关系的法律表述,意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还是“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民进党的政治定位即两岸为“一边一国”关系),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的关系(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的“一中各表”下的“九二共识”,实为“一中两国”关系)?大陆的定位则是国家主体与特殊地区的关系,即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的关系或台湾与大陆关系,确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见,如何定义涉及到对一个中国的认同与两岸事实分裂的界定等重大问题。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价值判断。和平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与重要价值,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人类一直在追求和平),但不是终级目标与终级价值,和平统一才是终极目标与终极价值。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直接实际价值。同样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也包含了更为复杂的内容,是两岸和平共处、和平统一还是和平分裂?

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在台湾民主选举政治下,不再将追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政党政治目标与施政方向,而是一切以维持执政权与选举为核心,在这样的考虑下,对两岸关系政策的思维就有了与过去很大不同与变化。总体上是,“经济开放,政治保守”;将两岸关系发展与台湾在国际上不被孤立相联系,甚至作为前提;将“中华民国命运”与台湾相连结,而不是将台湾命运与中国统一相连结;“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作为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而非真正实现“两岸双赢”;“不统、不独、不武”成为两岸与政治关系发展的最高原则,回避了台湾前途这一核心问题。

尽管如此,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形势出现新的重大变化。除了表面的高层互动与恢复协商谈判等外,发生五个重要策略性变化:一是“九二共识”取代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两岸对话的基础;二是中华民族取代国家统一成为新的共识;三是“搁置争议”与“互不否定”找到两岸关系改善的连接点;四是务实成为突破两岸关系困难的关键。

在两岸共同尊重与认同中华民族这一旗帜下,在两岸统一之前的长期过度时期内,在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框架建构过程中,“反独”、“遏独”、“化独”依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9日下午在上海西郊宾馆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应邀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台湾各界人士。胡锦涛强调,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要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胡锦涛对台湾各界人士应邀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们中国人举办的又一次国际盛会,也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从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伦敦世博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近160年间,中华民族走过了从贫弱到奋起的艰辛历程。本届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是包括海峡两岸中国人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共同感到自豪的事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上海世博会一定能够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胡锦涛指出,台湾在时隔40年后参加上海世博会,这是近年来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成果。台湾同胞在这里展示奋力打拼取得的成就,大陆同胞为此感到高兴。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一定会对增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产生有力促进作用。胡锦涛表示,不久前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广大台湾同胞纷纷表达慰问、提供援助,这种患难与共的手足之情弥足珍贵。我代表大陆同胞特别是灾区同胞,向关心和支持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的广大台湾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表示,5年前的今天,我和连主席举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回顾5年来两岸关系走过的历程,我们为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而感到欣慰。今天,两岸往来之便捷,交流之活跃,合作之深入,可以说是6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事实充分证明,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共同作出了顺应两岸同胞心愿的正确选择。胡锦涛强调,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经验,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进一步作出积极努力,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第一,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应该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力争取得更多实际成效。同时应该看到,保持两岸关系发展势头,乃至今后破解政治难题,需要在反对

“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两岸政治互信。反对“台独”,意味双方都反对分裂国家;坚持“九二共识”,意味双方可以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在不断增强两岸政治互信的过程中,两岸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寻求妥善解决。两岸中国人之间,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在这方面,我们有最大的决心,也有最大的诚意。第二,要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两岸关系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未来的道路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拓。两岸各界应该扩大和深化交流合作,不断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不断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我们希望台湾各界同胞以更高的热情和更积极的作为,最广泛地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同大陆同胞一道,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蓬勃生机,把两岸关系前途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三,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目前,两岸正在积极商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有利于两岸经济长远发展。两岸只有深化经济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我们会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不同的实际情况,切实照顾台湾中小企业、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我们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让两岸同胞看到这的确是一份互利双赢的好协议。第四,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今天,经过全体中华儿女不懈努力,中华民族正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目标。两岸中国人不仅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抚平历史创伤,更应当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最后表示,衷心期望两岸同胞继续团结奋斗,让两岸关系的明天更加美好,让两岸同胞的生活更加幸福。会见中,连战、吴伯雄、宋楚瑜以及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董事长王志刚、台湾省农会常务监事萧景田分别发表意见。连战表示,上海世博会成功在望,精彩可期。台湾参与上海世博会是两岸良性互动的结果,也体现了两岸同胞为中华民族兴盛共同出一份力量。5年前的今天,我和胡锦涛总书记举行了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正式会谈,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期望。我们应尽其所能,一步一脚印,为人民生活幸福和民族兴盛而不断努力。吴伯雄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都为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感到荣耀。台湾参与上海世博会,体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大家都感到欣慰。国民党一直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作为努力的目标,并将继续予以推动落实。宋楚瑜表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要掌握住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机会。坚持两岸同属一中,是打开两岸症结问题的关键钥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原则。祝福上海世博会成功,中华民族发展更上一层楼。王志刚表示,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体现了典型的中华文化,馆内展示反映了台湾民众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期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心愿。萧景田表示,近些年大陆出台一系列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和扩大台湾农渔产品在大陆销售的政策,台湾农渔民感受到了这些善意,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相信两岸中国人在互信互利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一定能创造美好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国务委员戴秉国,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上海市市长韩正,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等参加会见。(记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对台工作十分不平凡的五年,是两岸关系在曲折起伏中向前发展的五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台工作,针对台海局势的新变化。就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采取一系列新举措,领导我们紧紧围绕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打击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推动了直接“三通”的进程,打开了两岸政党交流新局面,进一步争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发展的新态势新特点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 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

一、在台湾岛内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尽管其与李登辉个人存在争议,但 与李所推动的“急进台独”(亦称“激进台独”)则有合流趋势,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 影

陈水扁上台后,原鉴于李登辉“两国论”和“急进台独”的教训,曾于2000年“5·20 ”就职演说时向岛内外

篇三:台湾问题研究论文

论台湾问题台湾自李登辉1994年提出“戒急用忍”两岸经贸政策之后,以迄民进党陈水扁执政八年,推动了一条阻挠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拒绝两岸直接“三通”的反潮流的政策,不但使得台湾经济转型升级了无进展,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为加深,而且使得台湾经济长期陷入停滞衰退的困境之中,经济加速边缘化。

对于这些问题,国民党和马英九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决心拨乱反正,在两岸于一些政治问题上仍存在分歧的情况之下,两岸迅速达成了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共识,共同致力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马英九在岛内对于两岸经贸关系陆续作了一些松绑,在两岸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关系取得若干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两岸基本上实现了“三通直航”。两岸直接“三通”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重要关卡。“三通”的实现必将大大增进两岸经济联系,促进两岸经济整合,方便两岸人员往来。“三通”的实现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迎来大发展。

其次,两岸经贸关系将实现双向投资。根据第三次两会协商达成的共识,台湾承诺将积极落实两岸双向投资。双向投资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将推动台湾岛内重大的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经与大陆合作,带动台湾的机场、港口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就业机会。双向投资的实现,将带动外资回流,增进台湾人民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从而促进民间投资和民间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实现较高速度的增长。当然,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和民进党出诸意识形态坚持和政党斗争的需要,对于大陆资本入台投资,采用非理性的手段进行阻挠,而国民党当局对于两岸双向投资实际上也是谨小慎微的,在投资项目、持股比例、投资方式等方面,限制仍过于严苛,尤其在与双向投资相关的产品贸易、人员往来方面,仍有太多限制,所有这些都有可能

减少大陆企业投资台湾的诱因,但两岸实现双向投资已是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相信随着两岸双向投资的实现和发展,台湾方面的相关限制也必将陆续减少、撤除,因为这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利,是绝对必需的。

第三,两岸将协商建立经济合作机制。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建立经济合作机制,以实现经济关系的正常化与制度化,促进两岸经济整合,已成为两岸共同需要、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台湾只有与大陆实现经济整合,才能避免被边缘化。从短期来说,两岸都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也在此要求两岸加强金融合作、经济整合。两岸经济合作将建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两岸经济合作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经由双方互相减少限制乃至减免关税,逐步实现资金、人才、服务、物流等各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有力促进两岸产业内和企业内的分工合作,降低生产成本,合作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两岸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已是势不可挡的强大洪流,至少在马英九四年任内,合作的态势都将持续发展。以目前岛内的政治态势,两岸解决政治上若干分歧的问题,依然具有不小的困难,推动并强化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仍将是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点。

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但却永远是一个难以完全实现的梦想,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就两岸和平发展而言,大陆强调和平发展,国民党主张和平发展,陈水扁也曾呼吁两岸和平发展,为何无法两岸实现和平发展?关键是没有建立起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如今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曙光,是因为两岸尤其是国共两党有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二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三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四是两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五是主张两岸共同繁荣与发展。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机会之窗,如何把握与建构,是一个两岸共同需要做出战略考虑的重大问题与需要共同努力的历史使命。过去多次出现改变两岸关系历史发展的机会,但在对时局把握与形势判断的失误,

两岸错过了多次难得的历史机会。两岸应吸取教训,把握历史机遇,共创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建立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或签署和平协议,成为目前两岸的共同主张与目标,但却是一个庞大的政治工程,是需要经过艰苦、长期努力才能达成的政治目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与机制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合作与经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利益机制。缺乏经济上合作的经济利益,不会有长久的两岸和平发展。二政治互信的建立与政治关系的改善。两岸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没有上述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改善,无法建立两岸和平架构。三是结束敌对状态与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在法律层面上改变内战延续的军事对立状态。其中涉及所谓大陆对台导弹部署问题与台湾对外军事采购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与解决的两大难点。四是文化领域的全面交流,共同发展中华文明。五是两岸和平框架的建立或和平协议的签署。

两岸和平发展最大的障碍来自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挑战。坚持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是台湾一个大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有很大牵制作用。特别是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建立起来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岛内政党再次轮替后,面临不承认这一机制、继续推动“法理独立”活动的挑战与危险,就可能宣告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破产,两岸可能会重新陷入统独斗争的危机之中。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难题。其次是海峡两岸在国际社会的矛盾与斗争以及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问题。这一问题复杂,直接考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架构的建立。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和两岸和平框架的建立,只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或过度性安排,而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目标与结果。统一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中国完全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说,台湾问题不解决,两岸没有统一,就不会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与中国的真正崛起。

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但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双方要进一步巩固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保持和强化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一批新协议。要大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重点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进而探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大“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要大力推动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尤其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通过推动开展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的思路、办法。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