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演说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就职演说 > 列表页

马英九先生就职演说全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1  分类: 就职演说 手机版

篇一:马英九就职演讲视频

20120520中华民国第13任总统马英九、副总统吴敦义今天宣誓就职,总统就职演说内容全

文如下: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贵宾、各位侨胞、各位乡亲父老、各位电视机前与网路上的朋友,

大家早安,大家好!

1月14日,我们顺利完成中华民国第五次总统直选。这是台湾民主迈向成熟的重要里程

碑。自由与公正的选举程序,台湾全体选民所展现的高度民主素养,都获得国际社会的赞扬;

我也要肯定我的竞争对手—蔡主席英文和宋主席楚瑜在选举结果揭晓时展现的民主风度。朋

友们,让我们一起,为台湾民主喝采!(此段总结了台湾选举的结果,重点是展现自由与民主)回顾过去4年,首先我要特别感谢全国民众的支持。我们共同度过金融海啸的侵袭,让

台湾经济成长回到东亚四小龙的前列;我们共同走过八八水灾的冲击,重建我们的家园;我

们导正政治风气,守护宪法精神,提升司法的公正透明;我们完成中央政府精简与县市合并

升格两大改革工程;我们力行节能减碳、推动“居住正义”、大幅扩大社会安全网;我们缔造

了60年来最和平的台海情势,赢得长期盟友的信赖与国际社会的肯定,让中华民国国民在

127个国家与地区,免签证入境。在此,英九也要感谢萧前副总统万长、刘前院长兆玄、吴

前院长敦义、陈院长冲与所有执政团队伙伴,以及王院长金平所领导的立法院,在过去4年

和人民一起打拚。英九由衷感谢大家的辛劳与贡献,并将继续借重他们的经验与智慧。(过去

4年的工作总结,讨好长期盟友美国和日本么?) 展望未来4年,英九要以“黄金10年”的国家愿景,和全 体国人共同奋斗。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和平、公义与幸福的国家。政府将以“强化经济

成长动能”、“创造就业与落实社会公义”、“打造低碳绿能环境”、“厚植文化国力”、以及“积

极培育延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五大支柱,以全面提升台湾的全球竞争力,让台湾在这四

年脱胎换骨、迈向幸福。

强化经济成长动能,是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一大支柱。动能的核心,在经济环境自由化

和产业结构优质化。

我们看到,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在今年3月生效;中国大陆(措辞)与日、韩的自由贸易

协定谈判也将在今年内启动,我们必须加快自由化的脚步,不能再蹉跎。台湾向世界开放,

世界才会拥抱台湾。面临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组、经济重心向亚洲移动的时代,我们必须改

变保护主义的思维,翻修不合时宜的法制,排除贸易和投资的人为障碍,为台湾打造一个真

正自由开放、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经济环境。我们正规划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高雄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台湾迈向“自由贸易岛”

关键的一步。我们要尽快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后续协商,加速与新加坡、纽西

兰等重要贸易伙伴洽签经济合作协议,并在未来8年内做好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

的准备,以掌握融入国际经贸体系的历史机遇。 我国的产业虽然曾经缔造过辉煌的成绩,但早已面临成长瓶颈。未来我们要积极推动产

业结构优质化,以过去强调效率的生产模式为基础,积极发展“创新导向”与“价值创造”的新产业模式。我们的策略是将

服务的特质纳入制造业,将科技与国际的元素引入服务业,而且建立传统产业的特色。唯有

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更加多元,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也唯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真正

脱胎换骨,并且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建立起无可取代的地位。 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二大支柱,就是创造就业与落实社会公义。全球化的开放市场让就

业变成世界性的竞争,我们要追求经济成长,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成长必须促使

各行各业的薪资同步调升,否则经济成长就没有意义。我们更要坚持公平正义,缩短贫富差

距,让经济成长的果实,由全民共享。 健全政府财政结构是当前要务,我们正努力落实“量能课税”与“租税正义”,建构完整

的社会安全体系,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我们同时也要合理配置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及

教育资源,建立均衡而各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以缩短城乡差距,务必要让每一个人不分

性别、地区、血缘或出身,都有追求幸福的公平机会。 长期的少子女化与高龄化是台湾必须面对的国安课题,因此,我们需要制订前瞻性的人

口政策,建构周延的全民健保与国民年金制度,并尽速推动长期照护体系,用更完善的幼儿

托育及照护措施,提供父母与子女最温暖的支持力量。司法是保障人民权益的正义防线。4

年来,我们完成“刑事妥速审判法”、“法官法”、“家事事件法”的立法,成立廉政署,最高法院的保密分案制也已走入历史。司法

必须独立,但绝对不能孤立,更不能背离人民对司法正义的合理期待。未来4年,英九会竭

尽所能,全力推动与社会脉动结合的司法改革,要让我国百年前从西方移植而来的司法制度,

真正在台湾生根,使法治成为我们生活的方式、人权成为我们内化的价值。 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三大支柱,就是打造低碳绿能环境。全球气候变迁、资源供需失调,

对台湾是挑战也是机会。未来全球所有的产业都将强调绿色生产,绿色产业是未来产业竞争

的新领域,消费型态也必须符合节能减碳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鼓励民间扩大对绿能产业、绿

色建筑与绿色生产的研发与投资,让绿色产业成为带动就业与成长的新亮点,让台湾一步步

成为“低碳绿能岛”。我们一定要坚持永续发展的理念,为我们下一代留下清朗的天空,干净

的空气,丰沛的水资源,以及生意盎然的山林、溪流、湿地与海洋。(不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

么?)

在政策上,我们要让能源价格合理化,创造节能减碳与促进投资绿能产业的动力。我们

要让油电等公用事业回归市场机制,落实“使用者付费”的原则;更要进一步回应民意对改

革国营事业、提升经营效率的高度期待,创造消费者与生产者双赢的局面。 厚植文化国力,是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四大支柱。台湾有三个文化特质:一是公民素养

植根最深厚;二是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三是传统与现代的衔接转化最细致。民主制度造就

了我们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中开放的风气、自由的精神,成为创作家的土壤。在开放和自由的

土壤上,我们既保存了歌仔戏、布袋戏等传统文化,又发展出云门舞集、朱宗庆打击乐团等

当代文化品牌。我们一方面追求高科技与国际化,一方面又主张草根民众的文化公民权。 开放的社会才会有奔放的创意,自由的环境才容许大胆的想像;台湾的创意注入电影、

流行音乐、图书出版等等,成为文化产业,也都在华文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产业必

须要有整合工具,把文化价值与内容,透过创意加值与智慧财产机制,转换成行销全球的经

济产值,而让经济产值又回头来灌溉我们的创作者。 文化不只是艺文、创意与产业,文化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近大陆知名作家韩

寒发表访台亲身经历:计程车司机拾物不昧、眼镜行老板热心助人,都让他震撼与感动。不

久前,有位花莲运将曾世诚,把日本乘客遗失在车内的皮夹,用飞车、驳船追上已离港的邮

轮,最后以吊篮送到失主手中。英九认为,这些令人动容的善举,都是因为中华文化中“善

良”与“诚信”的核心价值,已经融入台湾的日常生活。我们要把文化看做国力,文化的建

设,就是国力的建设;文化的投资,就是国力的投资。 积极培育延揽人才,是我们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五大支柱。因为,台湾缺乏天然资源,

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篇二:2012 马英九就职演说 马英九就职演说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贵宾、各位侨胞、各位乡亲父老、各位电视机前与网路上的朋友,

大家早安,大家好!

1月14日,我们顺利完成中华民国第五次总统直选。这是台湾民主迈向成熟的重要里程

碑。自由与公正的选举程序,台湾全体选民所展现的高度民主素养,都获得国际社会的赞扬;

我也要肯定我的竞争对手—蔡主席英文和宋主席楚瑜在选举结果揭晓时展现的民主风度。朋

友们,让我们一起,为台湾民主喝采! 回顾过去4年,首先我要特别感谢全国民众的支持。我们共同度过金融海啸的侵袭,让

台湾经济成长回到东亚四小龙的前列;我们共同走过八八水灾的冲击,重建我们的家园;我

们导正政治风气,守护宪法精神,提升司法的公正透明;我们完成中央政府精简与县市合并

升格两大改革工程;我们力行节能减碳、推动“居住正义”、大幅扩大社会安全网;我们缔造

了60年来最和平的台海情势,赢得长期盟友的信赖与国际社会的肯定,让中华民国国民在

127个国家与地区,免签证入境。在此,英九也要感谢萧前副总统万长、刘前院长兆玄、吴

前院长敦义、陈院长冲与所有执政团队伙伴,以及王院长金平所领导的立法院,在过去4年

和人民一起打拚。英九由衷感谢大家的辛劳与贡献,并将继续借重他们的经验与智慧。 展望未来4年,英九要以“黄金10年”的国家愿景,和全体国人共同奋斗。我们的目标,

是建设和平、公义与幸福的国家。政府将以“强化经济成长动能”、“创造就业与落实社会公

义”、“打造低碳绿能环境”、“厚植文化国力”、以及“积极培育延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五

大支柱,以全面提升台湾的全球竞争力,让台湾在这四年脱胎换骨、迈向幸福。 强化经济成长动能,是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一大支柱。动能的核心,在经济环境自由化

和产业结构优质化。

我们看到,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在今年3月生效;中国大陆与日、韩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也将在今年内启动,我们必须加快自由化的脚步,不能再蹉跎。台湾向世界开放,世界才会

拥抱台湾。面临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组、经济重心向亚洲移动的时代,我们必须改变保护主义的思维,翻修不合时宜的法制,排除贸易和投资的人为障碍,为台湾打造一个真正自

由开放、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经济环境。 我们正规划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高雄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台湾迈向“自由贸易岛”

关键的一步。我们要尽快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后续协商,加速与新加坡、纽西

兰等重要贸易伙伴洽签经济合作协议,并在未来8年内做好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

的准备,以掌握融入国际经贸体系的历史机遇。 我国的产业虽然曾经缔造过辉煌的成绩,但早已面临成长瓶颈。未来我们要积极推动产

业结构优质化,以过去强调效率的生产模式为基础,积极发展“创新导向”与“价值创造”

的新产业模式。我们的策略是将服务的特质纳入制造业,将科技与国际的元素引入服务业,

而且建立传统产业的特色。唯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更加多元,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也

唯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真正脱胎换骨,并且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建立起无可取代的地位。 提

升台湾竞争力的第二大支柱,就是创造就业与落实社会公义。全球化的开放市场让就业变成

世界性的竞争,我们要追求经济成长,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成长必须促使各行各

业的薪资同步调升,否则经济成长就没有意义。我们更要坚持公平正义,缩短贫富差距,让

经济成长的果实,由全民共享。健全政府财政结构是当前要务,我们正努力落实“量能课税”与“租税正义”,建构完整

的社会安全体系,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我们同时也要合理配置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及

教育资源,建立均衡而各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以缩短城乡差距,务必要让每一个人不分

性别、地区、血缘或出身,都有追求幸福的公平机会。 长期的少子女化与高龄化是台湾必须面对的国安课题,因此,我们需要制订前瞻性的人

口政策,建构周延的全民健保与国民年金制度,并尽速推动长期照护体系,用更完善的幼儿

托育及照护措施,提供父母与子女最温暖的支持力量。司法是保障人民权益的正义防线。4

年来,我们完成“刑事妥速审判法”、“法官法”、“家事事件法”的立法,成立廉政署,最高

法院的保密分案制也已走入历史。司法必须独立,但绝对不能孤立,更不能背离人民对司法

正义的合理期待。未来4年,英九会竭尽所能,全力推动与社会脉动结合的司法改革,要让

我国百年前从西方移植而来的司法制度,真正在台湾生根,使法治成为我们生活的方式、人

权成为我们内化的价值。 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三大支柱,就是打造低碳绿能环境。全球气候变迁、资源供需失调,

对台湾是挑战也是机会。未来全球所有的产业都将强调绿色生产,绿色产业是未来产业竞争

的新领域,消费型态也必须符合节能减碳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鼓励民间扩大对绿能产业、绿

色建筑与绿色生产的研发与投资,让绿色产业成为带动就业与成长的新亮点,让台湾一步步

成为“低碳绿能岛”。我们一定要坚持永续发展的理念,为我们下一代留下清朗的天空,干净

的空气,丰沛的水资源,以及生意盎然的山林、溪流、湿地与海洋。 在政策上,我们要让能源价格合理化,创造节能减碳与促进投资绿能产业的动力。我们

要让油电等公用事业回归市场机制,落实“使用者付费”的原则;更要进一步回应民意对改

革国营事业、提升经营效率的高度期待,创造消费者与生产者双赢的局面。 厚植文化国力,是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四大支柱。台湾有三个文化特质:一是公民素养

植根最深厚;二是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三是传统与现代的衔接转化最细致。民主制度造就

了我们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中开放的风气、自由的精神,成为创作家的土壤。在开放和自

由的土壤上,我们既保存了歌仔戏、布袋戏等传统文化,又发展出云门舞集、朱宗庆打击乐

团等当代文化品牌。我们一方面追求高科技与国际化,一方面又主张草根民众的文化公民权。

开放的社会才会有奔放的创意,自由的环境才容许大胆的想像;台湾的创意注入电影、流行

音乐、图书出版等等,成为文化产业,也都在华文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产业必须要

有整合工具,把文化价值与内容,透过创意加值与智慧财产机制,转换成行销全球的经济产

值,而让经济产值又回头来灌溉我们的创作者。 文化不只是艺文、创意与产业,文化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近大陆知名作家韩

寒发表访台亲身经历:计程车司机拾物不昧、眼镜行老板热心助人,都让他震撼与感动。不

久前,有位花莲运将曾世诚,把日本乘客遗失在车内的皮夹,用飞车、驳船追上已离港的邮

轮,最后以吊篮送到失主手中。英九认为,这些令人动容的善举,都是因为中华文化中“善

良”与“诚信”的核心价值,已经融入台湾的日常生活。我们要把文化看做国力,文化的建

设,就是国力的建设;文化的投资,就是国力的投资。 积极培育延揽人才,是我们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第五大支柱。因为,台湾缺乏天然资源,

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我们要让大学校园成为培育本土人才的摇篮与国家竞争力的泉源。我们更要以开放前瞻

的政策,“筑巢引凤”的方式,打造一个宜居、友善、国际化、无歧视以及薪资有竞争力的环

境,留住本土优秀人才,并延揽全球的优秀人才。孩子是我们永远的关切。让每一个孩子,不分贫富都有机会成为国家的人才,拥有上进

的机会,这才是教育的核心。事实上,不只李安和萧青阳在文创领域大放异彩、张逸军与陈

星合都登上太阳剧团的舞台,古又文和吴季刚也在国际服装设计界大放光芒;四年来,我们

台湾子弟更在欧、美、亚等各种国际发明展与设计展中,屡屡拿下总冠军。台湾拥有极佳的

人才与创造力,我们要更用心培育下一代,提供优质的十二年国民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能

发光发热。

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改革;要改革,就要承受调整的阵痛。我们绝对不能把烫手山芋与

沉重包袱留给下一代。英九深知,一位连任总统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就是与人民一起打造

幸福的未来。在未来的任期中,我(转载于:马英九就职演讲视频)们要踏出坚定的步伐,进行

即时、深入、广泛的沟通,以争取民众的支持。用五大支柱“打造幸福台湾”,是英九第二任

的目标,台湾要提升竞争力才能生存,人民幸福才有保障。 国家安全是中华民国生存的关键,英九认为,以两岸和解实现台海和平、以活路外交拓

展国际空间、以国防武力吓阻外来威胁,是确保台湾安全的铁三角,我们必须同等重视、平

衡发展。

铁三角的第一个角,就是以两岸和解实现台海和平。四年来,政府坚持“对等、尊严、

互惠”的理念,“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恢复两岸制度化协商,签署16项协议,

实现两岸和解。行政部门公开且透明地对国会负责,并加强与在野党沟通,努力寻求共识,

两岸和解因此建立制度化的保障。过去四年,我们改善两岸关系,降低台海紧张,带来和平与繁荣,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但仍有部分民众对我们的大陆政策存有疑虑。英九要在此郑重指出:中华民国宪法是政府处

理两岸关系的最高指导原则;两岸政策必须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

不武”的现状,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而我们所说的“一

中”,当然就是中华民国。依据宪法,中华民国领土主权涵盖台湾与大陆,目前政府的统治权

仅及于台、澎、金、马。换言之,二十年来两岸的宪法定位就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

历经3位总统,从未改变。这是最理性务实的定位,也是中华 民国长远发展、保障台湾安全的凭藉。两岸之间应该要正视这个现实,求同存异,建立

“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共识,双方才能放心向前走。 过去四年,我们依循“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推动两岸交流,不论

是在经贸、交通、卫生、文化、教育、司法、金融等各方面,都创下历史新高的纪录。未来

四年,两岸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继续巩固和平、扩大繁荣、深化互信。也期盼两岸民间团

体在民主、人权、法治、公民社会等领域,有更多机会交流与对话,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更

有利的环境。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拥有共同的血缘、历史与文化,也

都同样尊崇国父孙中山先生。我们不能忘记 国父“天下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

富的建国理想。台湾实施民主的经验,证明中华民族的土壤,毫不排斥外来的民主制度。英

九衷心期盼中国大陆的政治参与逐步开放,人权与法治日渐完善,公民社会自主成长,以进

一步缩短两岸人民的心理距离。铁三角的第二个角,就是以活路外交拓展国际空间并增加国际贡献。过去四年,我们不

采取“烽火外交”,而选择“活路外交”与“正派外交”,在“目的正当、过程合法、执行有

效”的援外原则下,我们与邦交国进行合作计划,邦交国也在国际组织中不断为我国仗义执

言。我们与美国重建互信,强化沟通管道,在许多领域紧密合作,已建构三十年来最坚实的

“安全与经济伙伴关系”。我们与日本在设馆、航空、文化与投资等领域都展现重要成果,建

立四十年来最友好的“特别伙伴关系”。欧盟及欧洲议会分别多次发表声明及通过决议,支持

我们的大陆政策与强化台欧经贸关系。 拓展国际空间方面,我国在三年前,正式以大会观察员的身分,回到离开38年的“世界

卫生大会”;九十九年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下的“政府采购协定”。事实证明,两岸关系的进

展与我们国际空间的扩大,不但不必相互冲突,甚至可以相辅相成。未来四年,我们要扩大

参与国际组织,包括气候变迁、民航安全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相关活动。我们也希望在国际

非政府组织中,两岸能彼此包容、相互协助,让这个良性循环的模式发挥更大的正面效益。增加国际贡献方面,台湾立足世界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民间组织的充沛活力,以及民胞

物与的人道关怀。

九十九年一月海地发生大地震,英九跟赶赴现场的我国特种搜救篇三:马英九就职演说「人民奮起.台灣新生」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貴賓、各位僑胞、各位鄉親父老、各位電視機前與網路上的朋友,

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二次政黨輪替的歷史意義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台灣人民投下了改變台灣未來的一票。今天,我

們在這裡不是慶祝政黨或個人的勝利,而是一起見證,台灣的民主已經跨越了一個歷史性的

篇二:以下是马英九致词全文

以下是马英九致词全文: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分,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

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目前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均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谢谢大家!

篇三:马英九伦敦演讲全文

跨越对立--东亚和平的新愿景

演讲人:台北市长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

地点:伦敦政经学院

时间:民国九十五年二月十三日

导言

戴维斯院长、伦敦政经学院的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我要向戴维斯院长表达个人最诚挚的谢意;因为院长的妥善安排,才使我有这个特殊机会在此向诸位发表一些个人浅见。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振奋的,一 方面,这是因为早年留学哈佛大学的学院经验,让我一走进这里,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温馨;二方面,则是因为能在此地与各位分享我个人的理念,特别是有关台海两 岸、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的看法,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一八九五年,四位费边社的领导人贝翠丝韦伯、悉德尼韦伯、格汉韦拉斯、和萧伯纳,决定创立一所能够发扬他们社会改革理念的学校。伦敦政经学院在他们的 努力下设立,并在此后一百多年间发展茁壮,被公认为是一所世界级的学术机构、顶尖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向全世界宣扬政治和经济理念的思想重镇。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请接受我对这所伟大学府的崇高敬意,请接受我对它辉

成就的感佩。

I历史的交会与三民主义

历史的交会

同样在一八九五年,位于世界另一隅的中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四月十七日,满清主政下的中国与当时国力渐强的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作为中国战败的代价之一。我所属的政党—-中国国民党—-即是在中国战败后到条约签订前的这段期间,也就是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由孙中山先生所创 立。有感于对日战败,中山先生矢志把中国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手中解救出来,并将其建设成独立、民主、繁荣的现代国家。经过十八年的奋斗,中山先生率领同 志于一九一二年成功地缔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伦敦政经学院于一八九五年创立,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也发生在同一年。或许诸位在回顾历史时,会倾向把这两件事看做独立的事件,但容我提醒各位,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历史事件,曾在一位伟人的身上交会,他就是孙中山先生。费边社与孙中山先生

一八九六年,满清政府在伦敦诱捕并绑架了孙中山先生。迫于英国舆论的压力,以及中山先生的恩师康德黎医生的奔走援救,满清政府终于释放了中山先生。事 件平息后,中山先生留在英国研究,经常造访大英博物馆的图书室,研读欧洲政治概况与政治思想,并特别考察了流行于当时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 又以费边社的改良主义思想,对中山先生形成了最重要且最持久的影响。

不同于阶级斗争的途径,英国费边社倡议的是渐进的改革,强调的是理性的说朋,呼吁的是教育的重要。该社成员展现了强大的毅力,为他们的革新与进步论点进行理性辩护。而这种务实的社会改良主义,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对民主与多元主义的坚实信念之上。

费边社的视野和远见,不仅促成了伦敦政经学院的创立,同时也在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给予其甚大的启发,这毋宁是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交会。三民主义与国民党

由民族独立、政治民主与社会福祉三个理想所构成的三民主义,正是国民党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在对日战败的冲击下,中山先生以民族主义作为反抗满清政府 的基调。民生主义在费边社的影响中萌芽,中山先生将其视为矫治当时中国社会与经济沈痾的良方,而它的具体实践更成为日后台湾缔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关键。此 外,对于中山先生及其追随者而言,政治层面的民权主义改革,必须与社经层面的民生主义改革同时并进,而不容偏废。

先是建设中国大陆,继而是一九四九年后的发展台湾,国民党的历史正是一部为实践民族、民权与民生理想的长期奋斗史。超过一个世纪以来,国民党一直都是 中国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一九二六至一九二八年,它带领中华民国「北伐统一」;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它戮力从事国家建设,创造了「黄金十年」;一九三七至 一九

四五年,它不懈地领导对日抗战,终至赢得最后的胜利;一九四六年,它开始实施民主宪政;一九四九年以后,则致力于建设繁荣和民主的台湾。

我确信,三民主义所揭橥的政治理想与价值,在今天仍然不减其意义。身处于这个更加复杂的、由晚期现代性与崭新全球化所交织而成的世界中,我们更必须持续地更新这些重要的政治理想与价值。

II国民党在台湾的治绩

中华民国在台湾

在一九四九年之前,国民党将其大部分的政治精力用于维护国家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艰难工作上。但另一方面,出于各种因素牵制,它在中国大陆所推动的民主试 验并非是完全成功的。对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中迅速地扩张其势力,打败国民党,并于一九四九年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是, 中华民国政府被迫迁移到日本于一九四五年无条件投降后归还给中华民国的台湾。尔后,国民党在台湾持续执政,直到二000年民进党赢得总统大选为止。经济奇迹与社会福祉

国民党到台湾后记取了先前的教训,切实地依照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推动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这些政策日后被证实是非常有利于经济的成长与社会的公 平。国民党政府在台湾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打造出一个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同时带动出一个活力充沛的市场经济体。在一九五0年至一九九九年 间,台湾的平均经济成长率高达百分之八点一,这足以见证国民党对台湾繁荣的重大贡献。

请让我再举一个也许各位会感兴趣的例子。诸位都知道,自一九八0年代后期起,台湾开始成为全球计算机、计算机外设产品与IC芯片的制造中心。现在全球 数一数二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和联电,是在国民党执政期间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辅导下,才逐渐地发展茁壮,而致举世闻名。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伦敦政 经学院,因为那时成功地带领台湾产业升级的行政院长,正是贵校所培育的优秀人才——俞国华先生。

台湾杰出的经济成就,使得世界银行在一九九四年将台湾以及新加坡、南韩和香港等表现出色的经济体,恰如其分地喻为「东亚奇迹」。而这益加证明的,正是国民党政府于五0年代至九0年代,治理成绩的不容小觑。

更值得一提的,台湾是极少数能够成功地在经济成长与社会公平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举例来说,在一九九九年,即政权从国民党转移到民进 党的前一年,台湾前百分之二十收入最高家庭的平均所得,是百分之二十收入最低家庭的平均所得的五点五五倍。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之林,甚至是在发达国家之 林,这都是极低的贫富差距。

但是很不幸的,自二000年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的经济成长率就迅速下滑。台湾内部的、台湾跟国外之间的经济差距,都扩大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自由化与民主化

当然,我举出这些经济与社会成就,并不是为了遮掩国民党在一九八0年代中期走向民主化之前,在中国内战及冷战的背景下,而长期维持的威权统治。我本人 曾在许多场合,为国民党过去一些违反人权和背离法治的不当作为公开道歉。这些不当作为包括:一九四七年在中国内战与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的环境下,对「二 二八事件」的不当处置;一九四九年实施戒严后,随着冷战态势而升高的五0年代「白色恐怖」;以及横跨五0年代与八0年代,在政治、言论、媒体和出版自由方 面的不当箝制。当时,在国家安全需要的理由下,数千公民未经合法程序即遭拘捕、刑求、监禁、处决、或软禁,许多书籍、杂志或其它出版品遭到检查、查禁、或 没收。虽然这些不当作为已在国民党推动自由化与民主化的过程中,于一九八七年七月解除戒严后停止,但留给受难者和其家属的,却是难以磨灭的创伤与悲痛。正 因此,每当我代表国民党为其过去不光彩的作为道歉时,我总是怀抱着感同身受的真心与诚意。

但与此同时,我为国民党在台湾推动自由化与民主化的一切努力感到骄傲。如果不是国民党在过去的执政中,成功地替台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台湾 恐怕无法享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的自由民主社会。而在八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民主转型的过程中,国民党亦扮演了无可取代的积极角色。在一九九六年的总统 直选后,国际社会已将台湾视为一个完全的民主社会。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国民党也已成功地转型为一个现代民主政党,并由党员直接选举党主席。

我必须骄傲地指出,过去六十年间,很少有发展中国家能够同时兹顾经济成长、社会公平与政治安定。台湾在民主化过程中所成就的「宁静革命」,唯有其「经济奇迹」可与之媲美。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请容我高兴地告诉诸位,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理念,也就是政治民(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马英九先生就职演说全文)主主义,绝大部分已经在台湾获得了具体的实践。虽然国民党在二 000年后成为台湾的在野党,但国民党作为一个「负责的反对党」的表现,再度为它赢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二00四年的立委选举,国民党及其盟友维持了立法 院的多数地位(二百二十五席中赢得一百一十五席);二00五年的县市长选举国民党也大有斩获(在廿三个县市中赢得十七席)。国民党所获得的普遍民意支持, 使我们有可能在二00八年赢回执政权。

III跨越对立分离不是解答

近年来,一些台湾的政治人物主张,台湾应该藉由制宪正名、应该藉由切断与中华文化的脐带、应该藉由升高内部的省籍对立、应该藉由挑起两岸间民族主义式 的仇恨、应该藉由压抑台海两岸日益频繁的各项交流、甚至应该藉由与中国大陆进行军备竞赛的方式,以遂行单边的分离主义计划。但基于如下的理由,我个人完全 无法认同这种思维方式。

在今天这个快速全球化的世界里,「分裂」或「分离主义」绝非是确保政治民主、

经济与社会繁荣的唯一方法。台湾理所当然要确保其民主的成就,但这项考虑 却不应该与台独分离主义混为一谈。相反地,我们必须尽力与中国大陆达成可能的和解。确保台湾民主成就的关键在于对话,而非分裂。

更进一步来说,片面的分离主义行动只是一帖召唤劫难的药方。实际上它将升高台湾内部的对立,重启两岸停歇的内战。而那将是一场全面的战争,既危及台湾 的生存,亦重创中国大陆现代化的努力。同时,由于美国和日本将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台海冲突,这帖分离主义的药方不仅危害台湾的利益,更势必动摇整个区域的安 定与世界的和平。

两岸关系发展

过去二十年间,台海两岸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台湾居民赴大陆的人数与次数,在一九八七年还只有几千名,到了二00五年已成长到了四百万。两岸间的双边贸 易,在一九八七年还不到一亿美元,到了二00五年已增加为七百一十亿美元,扩增了七百倍。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购买了台湾百分之三十七点八 的出口品。二00五年,台湾对大陆享有四百九十七亿美元的顺差,这数字远超过台湾贸易顺差的总额;这意味着,如果台湾断绝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往来,那么台湾 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将高达四百二十亿美元。与此同时,已有超过七万家台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经商;他们自一九八七年以来至少已投资了七百亿美元,据估 计创造了一千万个工作机会。在另一项统计中,大约有七十五万台湾住民旅居中国大陆,这占了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三。以数据作为明证,台海两岸在经济、文化和 社会层面的交流规模,可以说已大幅成长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但两岸间的政治关系,却因为一九九六年台湾第一次总统大选时的飞弹危机,而开始陷入僵局。虽然在一九九八年,台湾方面派遣企业家辜振甫先生赴中国大陆 协商,使得情况获得改善,但前总统李登辉于一九九九年接受外国记者专访时一席「国与国的特殊关系」之谈话,却又使得两岸政治互动再度停滞不前。而二000 年政党轮替后,陈水扁总统为讨好民进党内部分离主义者的种种举措,更导致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并最终加剧为二00五年三月十四日中国〈反国家分裂法〉的制 订,以及民进党在台北市所发动的二十七万五千人抗议大游行。为了化解两岸政治僵局,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于去年四月赴大陆进行了破冰之旅。这趟包含与中共 总书记胡锦涛先生会面的「和平之旅」,是一次伟大的和解行动,不仅大幅消解了两岸间的紧张关系,也为国民党未来的两岸政策奠定了基本方向。

交流的领域

我们将依据连战主席与胡锦涛总书记在二00五年四月所达成的各项初步共识,继续逐步推动有利于两岸双赢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事实上,国民党已 于二00五年八月十九日召开的第十七届全会中,将连胡的五点「共同愿景」列入了党纲。在政治方面,国民党若能于二00八年赢得总统大选,我们将尝试恢复两 岸间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政治对话。「九二共识」乃两岸双方为寻求共通点与建立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