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练习题 > 列表页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9  分类: 练习题 手机版

篇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练习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黄帝时代B.西周C.秦朝D.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D.分封制受到挑战

7、右图为2005年3月在台湾展出的《清乾隆碧玉“八珍

耄念之宝”玺》印章。皇帝称号始于( )

A.秦王嬴政 B.夏王启C.商王汤 D.商王纣

8、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本

质特征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皇权至高无上

C.全面推行郡县制 D.中央与地方相互分级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

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

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

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

九卿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

度()

A.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

C.行省制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

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C.汉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观察右图:反映晚清乡试后情况的《南闱放

榜(局部)图》。

对此情景,站在进步立场的西方记者说( )

A.读书,使他们开化了B.科举,是明智的保障

C.中国,唯有依靠孔教D.上帝,请给他们智慧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

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

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

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9、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军镇 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④明太祖废行省,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权力机构是( )

A.内阁 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21、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

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2、“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23、右图是雍正年间始设的重要中央机构办事处,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自始至终是军事机构 B.辅佐丞相的工具,相当于吏部

C.是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 D.皇帝直接控制的特务机构

24、在中国古代,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

①宣慰司 ②御史大夫 ③通判 ④军机大臣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④

25、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将此思想付诸实施的主要表现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B.由中央掌控大部分赋税

C.设三司使 D.在地方设置宣慰司

26、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对历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处理国政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有利于加强皇权

C.宋代设置枢密使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D.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掌管国家一切政务

2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了探究,并准备撰写历史小论文。下列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错误的是( )

A.《趣谈周公与宗法制》 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8、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29、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30、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第Ⅱ卷非选择题(计两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王制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礼记? 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西周某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2分)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3分)

(2)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2分)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4分)各有何积极作用?(4分)

3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2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某朝郡县示意

图二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三 某朝行省示意图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

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

决于上”。 ——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

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

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4分)

(2)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分)它的创立有何作用?(4分)

(3)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1分)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3分)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所反映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3分)

高一历史试卷

ABABD; DABAA;DDACD; CBBDC; CACCA; CDDAD

31、(1)分封制。(2分)

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受赐的诸侯应向周王尽一定义务,定期觐见,否则将会被治罪或周王率天下诸侯讨伐之。(3分)

(2)宗法制(2分)嫡长子继承制。(2分)

(3)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是宗法制。(4分)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4分)

32、(1)秦朝(2分)元朝(2分)

(2)三省六部制(2分)它的设立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与监督,并且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4分)

(3)指秦始皇(1分)郡县制度(2分)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3分)

(4)新变化:明太祖废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4分)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的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啊。

第二套

1、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3、 “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4、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5、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百世不迁之宗”的说明,这是指

A、大宗的嫡长子B、大宗的庶子C、小宗的长子 D、小宗的次子

6、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崩溃B.经济的发展

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 D.法律的规定

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8、《诗经·大雅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加强对中央》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意思是说,诸侯是国家的屏障,

篇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33~134页)

1.(2011年宁夏会考)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解析:A 在启夺得王位之前,中国古代采用的是禅让制,但是从启夺取王位开始,王位世袭制便取代了禅让制,故答案为A。

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如“封地”“封国”等,根据这些词语即可判断,这些姓氏与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有密切联系。

3.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B 这段材料实际体现了寻根问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为B。

4.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解析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D 本题综合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这两者构成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的主体,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但保证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则说法错误。

5.(2011年皖中四校模拟)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

解析:B “新制度”指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权力的高度集中,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

6.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 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B 本题考查秦朝中央官制。太尉负责军务,但实际并未设置,故③错误。

7.(2011年浙江会考)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分封制的废除 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 D.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A 注意抓住这个变化,“封建亲戚”体现的是分封制,“裂都会而为之郡邑”体现的是郡县制,因此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分封制的废除。

8.(2011年江苏会考)《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解析:A 注意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即“分天下为郡县”,据此即可判断,秦代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

9.(2011年连云港检测)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解析:B 据题干信息:“县、邑、侯国”等可知西汉永始四年前后在东海郡亦有侯国存在。故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行制。

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兵权收归中央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派文官任州的长官 D.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解析:C 做好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意思。意为:宋太祖认为五代时地方割据严重,民受其害,所以选择文臣做地方官。据此,即可判断措施是C。

11.《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度 B.设置枢密使

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

解析:D 从材料看,元朝疆域空前扩大,为了有效统治地方,元朝统治者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在地方设立行省,对地方实行有效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

12.(2011年南昌检测)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解析:A 该题是一道补充说明式选择题。B、C、D三项表述的相同之误在于都带有“世袭”或“门第”。须知科举的推行,打破的就是“世袭”“门第”的选官制度。

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解析:D 据材料推断A、B两项属于史实,C项属于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即史论。只有D项属于史识。

1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宋代通过设置三司使而非枢密使来分割宰相的财权。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15.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解析:B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了宰相、大臣的权力日渐下降而皇帝的权威不断上升。

16.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 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并非越来越完善,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并非越来越大,故③错误。

17.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

解析:A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故选 A。

18.(2011年河南会考)如图是军机处的内景图。它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A.宋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

解析:D 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

19.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解析:D 该题是一道反向选择题。A、B、C三项的表述均正确,D项表述错误。四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秦、唐、明、清四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2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C.监察权力 B.中央集权 D.对农民的控制

解析: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机构的不断变革是以分散相权、分化事权,采取措施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34页)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6分)

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考查与其相关的制度、背景、特征、评价等。第

(1)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信息“封建子弟”“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紧扣史料,逐条列举。第(3)问可抓住“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信息组织答案。第(4)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6分)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4分)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4分)

(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提取图一至三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10分)

(2)图四所示政治制度是什么?图四到图五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10分)

解析:本题通过多幅图片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第(1)问要从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如“诏”“丞相”“郡”等来归纳,据此可知秦朝实行了皇帝制度、丞相制度以及郡县制等;积极意义要从当时和后世两方面来归纳。第

(2)问图四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出是三省六部制,而到图五丞相被废除则是在明朝;从秦代设置丞相到明朝废除丞相,体现了相权削弱,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1)建立皇帝制度;(2分)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2分)地方废分封、置郡县。(2分)意义: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所沿用。(4分)

(2)三省六部制。(2分)说明了丞相制度被废除,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4分)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4分)

补偿训练

一、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64页)

1.西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纯粹的原始家族等级关系

B.单纯的古代政治隶属关系

C.严格的家庭上下等级关系

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解析:D 大宗与小宗在家族层面是血缘关系,在政治方面是等级隶属关系,答案为D,其他选项概括都不全面。

2.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解析:D 郡县制下官吏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故A、B、C三项均符合史实,郡县直属中央不是封地。

3.(2011年福州检测)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解析:B 按照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分工,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具体负责科举的是礼部。

4.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D 本题考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反映了君权的空前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军机处的设立。

二、非选择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164页)

5.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添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篇三: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题

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

( )1.(2009广东韶关高三一模)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

( )2.(2010年江苏模拟)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 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 )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 )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 )5.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 )6.(2009海南儋州一中统测)200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

流落海外的秦简,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度 ②差额选举法 ③郡县制度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③④ C.①②D.②④

( )7.(2009福州高三质检)《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行推恩令D.设立刺史官职

( )8.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 )9.(2009上海黄浦高考模拟)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 D. 科举制

( )1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11.(2009山东济南模拟)右图所反映的历史史实

A.是一次同姓王与异姓王联合进行的大叛乱

B.其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

C.汉武帝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

D.七国之乱的平定,削弱了削藩政策的成果

( )12.(2009广东深圳高三一调)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

A.刺史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

( )1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 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 (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

A.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

( )14.(2009江苏徐州三调)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15、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 )16、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为宋景公所灭 D.郡县制

( )17、《吕氏春秋·当务》:“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基于

A.分封制B.宗法原则C.世袭制D.礼乐制度

( )18、《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 )19、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 )20、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世袭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 )2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 )22、《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

( )23、《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

( )24、唐时宰相李绛说:“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谏者有几?就有谏者,皆昼度夜思,朝删暮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朝中大臣畏惧残暴的君主

C.唐朝没有群臣上谏的规定 D.唐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25、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26、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秦朝 B.两汉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 )27、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B.察举制度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 )28、.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特殊产物。唐皋(1457~1524),字守之,号心庵,歙县(今安徽黄山市歙县)人,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状元,授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他在考取状元之前有一环节:在本人户籍所在地参加院试以取得更高级别考试资格,户籍当时隶属的行政区划应该是:

A.楚国 B.新安市C.微州府 D.安徽行省

( )29、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秘书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

( )30、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 )31、《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32、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3、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三公九卿 B.中朝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

( )34、《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 )3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 )36、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3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 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38、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 )39、有网友发帖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40、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 ( )41、“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材料中的“体制”是指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 )42、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共40分)

16.(14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