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寒食清明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1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清明寒食诗词选

清明寒食诗词选

清明节的历史相当悠久,相传始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期,是周武王伐纣得胜,开国立鼎之后,随历法一起制定的。“清明”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这个时候,浩荡的春风,送来熙和的暖意;绵绵的春雨,洗净了天地间的浮尘。于是,一时间草木生发,整个世界仿佛都焕然一新。古书《岁时百问》中曾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就是“清明”二字的由来。

清明节是一个让人思绪纷飞,心头百味杂陈的日子。坐下来静想,我们会想起那些远去的故人背影,想起那陈年烟幕中的世景长卷。回味古诗词里的清明,我们仿佛还能听得见都门外的衢市车声,深巷里的秋千人语。

清明时节,春意正浓。柳枝青翠欲滴,随风飘动,飞舞着春天那轻灵飘逸的舞步。那一朵朵桃红李白,繁花如绣,诉说着天然雕饰的清新诗意。

东风吹绿了人间,希望在新泥中破土,清明节时,我们埋下了思念,种植了春天。

以下全唐诗:

卷86_7【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卷88_3【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卷96_35【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沈佺期

闻道清明近,春闱向夕阑。行游昼不厌,风物夜宜看。 斗柄更初转,梅香暗里残。无劳秉华烛,晴月在南端。

卷125_98【寒食城东即事】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

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卷147_105【清明后登城眺望】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卷159_57【清明即事】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卷191_9【清明日忆诸弟】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卷347_3【洛阳清明日雨霁】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卷439_57【寒食江畔】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 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卷440_5【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白居易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卷456_20【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 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卷509_52【长安清明言怀】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 万家车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卷574_90【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篇二:寒食、清明、上巳考

寒食节、上巳节与清明节合流考

河北省文联武哗卿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传统“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农历三月、公历的四月五号。其节期很长.通常是包括每年清明日的前十天或者后十天.亦或前后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这一称呼起源很早,根据文献记载,至迟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出现并固定。成书于·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同>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作为节气的名称起源甚早.当在汉代以前。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之所以说清明节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是因为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袒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捕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

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本是为了农事安排的岁时节气.如何形成禁火冷食和祭祀先人习俗的呢?这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两个节日——寒食节、上巳节说起。一、寒食节的起源、流变及其与清明节的合流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小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文献中关于寒食习俗的记载.最早见于成书于两汉之际的《新论)。其中记载“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病缓急.犹不敢犯”。<后汉书·周举传》称“太原一郡……每冬中辄有一月寒食.莫敢烟爨”。古代生产力低下,绝火一月致使“老少不堪.岁多死者”。周举为此移书介子推庙,声明将一月寒食改为五日。可见,寒食习俗,最初并非在春季.而是发生在冬季的一项习俗;而且持续时间也比后代要长很多。但至迟在东汉后期.寒食已经由冬季改为春季.曹操<明罚令)记载“冬至后一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并且.由于禁火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曹操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将寒食节改为三日。

寒食节的起源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人绵I【j。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两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

把介予推破烧死的那一大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丁刚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铎,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直到唐代的寒食清明之H.还有“换新火”的习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寒食.自居易在得到朝廷所赐新火之后.还写过一篇谢状.记载了改火赐火的习俗。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为寒食节。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因此在唐代之后,寒食节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杜甫诗《清明二酋>中说“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崔元翰的《清明节》说“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权德舆的诗称“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做孤灯照洞房”等等,都是描写的清明节的寒食习俗.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和清明节合二为一,不分彼此‘T。自此以后,寒食节逐渐退

出历史舞台。其冷食禁火的节日习俗让渡给清明节。直至今日。

二、上巳节的起源、流变及其与清明节的合流

上巳节也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最初,上已节的日期在每年三月上巳日.即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这个节日的出现时间很早。在春秋时期就已产生。战国文献<韩诗)记载“郑圊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寒食清明)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可见。上巳节,是一个祭祀先人、禳除灾异的节日。

秦汉以来,上巳节除了祭祀和禳灾以外,更是发展为全阔性的大节。杜笃的《祓楔赋》、张衡的《南都赋>、蔡邕的<祓楔文)均描写了两汉时期上巳节的节日盛况。在曹魏之后.上巳节的日期逐渐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并且由于魏晋以来玄学盛行.文人名士都纵情山水。三月上巳时值初春.正是草木生发的季节.因此上巳节又增添了踏青、游目骋怀、饮宴吟咏的节日内容。《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问.为流杯曲水之饮”。晋人成公绥的《洛楔赋》说“祓除鲜楔,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渔纤手,或濯索足。临清流.坐砂场,列尊尊,飞羽觞”,记载的就是当时人们上巳节一边欣赏自然春色.一边做“曲水流觞”之戏的情景。除此以外.还产生了上巳节。曲水浮素卵”或“曲水浮绛枣”的游戏.即将鸡蛋或枣放在水中.漂到谁面前,谁就取食,以此为戏,故而有“羽觞乘波进。索卵随流归”、“踊跃祯鱼出,浮枣漾清漪”等诗句流传。与寒食节一样.三月初的上巳节与清明节日期也十分接近,因此从唐代以来,清明和上已也逐渐合流,上巳招魂、祓楔、佩兰草、踏青、野游的习俗逐渐合并到清明、寒食当中。《新唐书>记载:“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这说明.寒食的时候本来没有扫墓的习俗,但是受上巳招魂的影响,近代逐渐产生寒食清明扫墓的习惯.因此官方逐渐认可了这种习俗。同时,在上墓招魂之外.上巳节踏青攘灾的节日内涵也被带到了清明节,

至唐代,寒食、上巳最终完成了与清明的合流,近代清明节“祭祀先人、踏青赏春、催护新生”的节日内涵由此固定下来,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11l宗懔.荆楚岁时记.[MI.太原.山西人民to.版社.1987 12】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IMI.北京.中华书局.1989 13l范晔.后汉书.[M1.北京.中华书局.1959

『4l欧阳修.新唐书.[M1.北京.中华书局.2003

15l陈高华、徐吉军主编.中国风俗通史.[MI.上海:上海 文艺出版社.2003

篇三:清明习俗之寒食清明饭馃饼

清明习俗之寒食清明饭馃饼

清明节就到了,范文大宝库为大家整理分享一篇清明习俗之寒食清明饭馃饼的文章内容,让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清明节。

寒食清明饭馃饼

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在宋代,寒食这一天,是福州约定的通城踏青的日子,这个风俗,几乎一直延续到今天。

既然叫“寒食”,自然家家都不升炊烟,吃的是干粮——圆的是“青饭”:糯米和早米浸透后磨浆,按七三比例对掺,滤干后搓成状,馅选豆沙,包作圆形,顶面粘些浸透的糯米粒,排入铺好“糖馃叶”的蒸笼炊熟,趁热下肚,凉了吃也行。寒食踏青,就带它郊游,自家不做的话,街边包馃铺也还有零卖。

这一天踏青,可以顺便做的一件事是采摘最后的黄菠花,这是清明节前田里野地四处盛开的野草,小小的花色作淡黄,通常整朵撷了,收集一大袋,带回家中,杂入糯米浆,制成馃皮,包入豆沙或萝卜丝,馃皮有时隐隐可见花苞,入口便是一股特有的花草香,这才难得。“沿街陈列菠菠馃,红豆还兼萝卜丝”,这是清人孙亨文描写过的福州清明与寒食节前的景象,这个特别的食物,与“青饭”相比,历史不算久远,在乾隆之后才流行开来的。

花开有时,清明节后黄菠花老去,花茎也韧,想吃的话,只好等上一年了。福州有食友勘探过,这个时候,黄菠花最多的地方,是往森林公园的沿路及山间。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