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礼仪
当前位置:首页 > 礼仪范文 > 其他礼仪 > 列表页

餐桌礼仪名言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2  分类: 其他礼仪 手机版

篇一:文明礼仪正稿

小学校本课程实验教材

文明礼仪手册

第四册

即墨市温泉镇皋虞小学

校本教材编写组

二○一一年八月

中国有名古话:“师同父母。”大家一定知道“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吧:宋代有位声显赫的大学问家,名叫程颐,同代人杨时对他十分仰慕,早有拜他为师之意.时值隆冬大雪,程颐正在房中睡觉,因此杨时只好在门外恭敬等候.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杨时也成为一个雪人。程颐为杨时至诚至真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其为弟。

作为深受老师教诲的小学生,理所当然应该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尊敬老师,应发自内心,见之行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对老师要讲礼节。让我们进入主题吧。

【名人名言】: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

(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2)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唱一遍】

晨风吹,阳光照。好学生,讲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学知识,遵教导。

与师谈,要谦恭。见师忙,不打扰。

写作业,贵独立。老师见,心欢喜。

遇老师,要让路。要诚实,不说谎。

讲学习,讲礼貌,习惯好,更重要。

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这是对人们站姿的要求,是啊,礼仪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养,走路也是如此啊。下面的要求你做到了吗?

【名人名言】: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培根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唱一遍】

坐立走,要规范。站如松,坐如钟。

身立正,精神好。挺起胸,要记牢。

上下楼,靠右行。若问路,要礼貌。

文明语,记心间。“老爷爷,阿姨好”。

尊老人,爱幼小。助残疾,有爱心。

来到学校后,每天和自己相处最多的就是同学们了,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度过每一个欢乐和难忘的日子。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可是偶尔也会产生摩擦,那么,我们怎样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同学间相处应该做到哪些呢?如果你能做到下面要求的,我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朋友吧。

【名人名言】: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唱一遍】

见同学,问声早。互礼让,要记牢。

听人言,要专注。不插话,或友情。

表谢意,话先行。同学间,互关心。

善理解,乐助人。懂谦让,团结紧。

敬人者,人恒敬。言必信,行必果。

学尊重,懂宽容,集体荣,我才荣。

升旗礼仪篇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周一都要升国旗吗?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和奏响嘹亮的国歌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骄傲。因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前人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先锋队的少先队员,更应该明白升国旗的重要意义,并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

【名人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柳宗元

升旗礼仪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礼。

(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唱一遍】

星期一 操场上 奏国歌 升国旗

老师们 注目礼 队员们 行队礼

小朋友 要严肃 小眼睛 看国旗

身站直 不乱晃 唱国歌 要响亮

长大了 尽全力 使祖国 更美丽

篇二:文明礼仪伴我行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方案

一、开设“文明礼仪”课程的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 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礼貌、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效益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所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发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通过开展礼仪教育,普及礼仪知识,促使学生不断增强礼仪意识,培养优秀的礼仪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活乐园。

二、课程主要内容:

(一)学校礼仪

1、尊师礼仪

2、课堂礼仪

3、升旗礼仪

4、穿着礼仪

5、同学间礼仪

6、集会礼仪

7、餐厅礼仪

(二)家庭礼仪

1尊长谦让礼仪

2、餐桌礼仪

3、待客礼仪

4、做客礼仪

(三)社会礼仪

三、总目标:

1、培养礼仪意识:使学生知道礼仪对于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才是一个道德高尚、文明的人。

2、培养礼仪情感: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同感,知道一个遵守礼仪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礼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

3、培养礼仪技能: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哪些礼仪规范,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通过反复的实践,掌握交往技能,成为知礼、守礼、行礼的人。

4、培养礼仪品质:通过反复、长期的礼仪行为训练,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在交往实践中自如地表现出得体的礼仪品质。

四、活动安排:

1、学习礼仪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

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促使人人争做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2、践行礼仪 :开展“文明用语我先行”“ 文明举止我先行” “生活礼仪我先行”等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逐步养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着力开展三大活动――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知道”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如 “文明礼仪伴我行”诵读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故事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中同学们的一言一行,学会辨别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基本礼仪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做一名懂礼仪的好学生。 。

3、展示礼仪 :结合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全体学生做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做文明礼仪的示范者,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每个班级结合实际,开展系列展示活动并评选出“文明礼仪之星”,利用集会、宣传栏等阵地予以展示,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讲礼仪。

4、宣传礼仪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家庭和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争创“和谐家庭”、“文明校园”

五、各部分教学活动设计级学生活动资料:

第一部分:学校礼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文

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用语。

2 通过活动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见文明用语,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效。

3 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三、活动准备:

1、查资料:《学校园礼仪》都包括哪些部分方面?每个方面都要求我们怎样做?

2、搜集相关图片,辨别什么是文明礼貌行为。

3、搜集与学校礼仪有关的知识讲座、儿歌、相声、小品等。

4、观察校园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并准备现场演示。

四、活动过程:

(一)学习礼仪

1尊师礼仪: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向老师问声好(老师好);放学时,向老师说声再见;与老师交谈应面对老师,神情专注,认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有礼貌地向老师道别(谢谢老师或再见)。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办公室讲话声音要适度,不要影响到其他老师办公;离开老师办公室的时候,也应先向老师询问:“我可以走了吗?”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关门要轻;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

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附录(一)歌颂老师的几首诗歌

我爱您—老师 老师啊老师

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严寒酷暑,

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老师啊老师,您的家在何方?

您的家在学校!

您的心在哪里?

您的心在您的学生当中!

您伴着朝霞走上讲台,又踏着月色归去?? 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您是真正的园丁。

您的生命——

因耕耘而芬芳,因开拓而闪亮,因奉献而充实。

篇三:政治正文

试论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杨伟娜 指导老师:赵秀芳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礼仪文化历史悠久,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已经成了人类文明的标尺。就个人而言,礼仪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与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精神面貌、个人学识及文化修养。知礼懂礼、守礼行礼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前提,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只有注重礼仪的自我修养,不断学习礼仪并在社会交往中自觉运用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才可有“礼”走遍天下。

一、礼仪与大学生礼仪

﹙一﹚礼仪

礼仪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累下来的一种文化,礼仪连用始于先秦的《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那么究竟什么是礼仪,各专家和学者的说法都不尽相同。

著名的礼仪专家金正昆认为“礼仪通常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它是人们在同别人打交道时所应该采取的标准化,正规化的做法。”①

徐爱琴在《实用礼仪学》中指出“礼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礼仪是一个社会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②

这两位学者只认为礼仪是一种制度、规范和标准,这种观点并不全面。

朱燕在《现代礼仪学概论》中指出“礼仪是一个复合词,包括‘礼’和‘仪’两个部分。礼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本质是诚,核心是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谦让,其内涵包括礼貌、礼节、礼仪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仪表、仪式和礼仪器物。”③这个说法说的比较全面,但也有不足之处,没有说明礼和仪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割裂开来。

基于上述对礼仪的认识,我认为礼仪应该包括内在含义和外在表现两方面的内容。 礼仪的内在含义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受传统、时代、地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人们的头脑中所形成的关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标准、原则和规范,它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质量和道德修养。

礼仪的外在表现是指体现人们为人处事标准、原则的具体行为。 ① 金正昆:《礼仪金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7页。

② 徐爱琴:《实用礼仪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3页。

③ 朱燕:《现代礼仪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6页。

这两方面内容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并不可分割的。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并为内容服务。所以,礼仪的内在要求决定了礼仪必须有其外在表现形式,因为内容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又反映了礼仪的内在本质要求并为其服务。

﹙二﹚大学生礼仪

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其礼仪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文明程度。

大学生礼仪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内校外的人际交往中所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标准,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的具有示范作用的行为表现。应当包括外在形象要求即外表仪容的要求和内在修养的要求即道德修养和道德质量两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比较高的群体,在道德和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但在追求个性中,有许多粗俗不文明的行为被大学生当成“潇洒”、“新潮”。所以大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应当具有清晰的仪容意识,自觉的尊重、宽容意识,以及较高的诚信和公德意识等。

二、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我国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优劣,不仅仅是个人成才与否的条件和标志,也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兴旺。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能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其言谈举止体现了良好的道德修养。但是,一些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却与文明礼仪的要求相悖。

﹙一﹚仪容意识模糊

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多半来自于一个人的仪表,在交往之初,仪表是最能引起人注意的。古人说:“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义存;仁义存,故盛德着。”(徐干《中论·德象》)可见,人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涵养,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而一些大学生缺少对仪表美的正确态度,对仪表美的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的潮流,对个性缺少正确的认识,把奇装异服当做另类个性,穿着拖鞋进出图书馆和教室,各种夸张的头发颜色和奇形怪状的饰物,完全没有大学生应有的仪表仪容。

﹙二﹚尊重意识淡薄

礼仪的实质就是尊重。先秦的礼仪经典《礼记·曲礼》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国语·晋语五》中说“夫敬,德之恪也”,都强调了尊重的重要性。礼仪本身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人际交往中傲慢的言行和蔑视他人的态度,通常都会被视为缺乏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可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礼仪。但一些大学生尊重意识淡薄,缺少对他人的尊重,不懂得尊重老师、尊重长辈。在校园里遇到老师视若未见,擦肩而过;进教师办公室不敲门,直接推门而入;在课堂上随便接打手机,不顾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大肆谈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三﹚宽容意识缺失

宽容是现代礼仪的重要原则。宽容意味着要有容忍的雅量和多替他人考虑的肚量,不过分计较对方礼仪上的得失,它是获得友谊扩大交往的基本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为人处事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较高修养的表现。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品质良好但不善言辞,或者做事情动机善良而行为却失之粗俗,与他们相处,我们更应该坚持宽容。而这恰恰是我们大学生所缺失的:一些学生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生口角甚至大

打出手;不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做事情缺少耐心宽容。

﹙四﹚诚信意识滑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品格。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为人之道、处世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做人需诚信,诚信赢尊严,人无信不立。诚信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约束,也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种希望和要求。诚信文化熏陶了我们几千年,而立足于我们的大学校园,我们许多“时代骄子”的诚信意识滑坡并且出现了诚信危机:和同学约定的事情经常失约;许诺别人的事情反悔;轻易说出别人的秘密;申报助学金时虚报或者夸大事实;国家贷款久拖不还;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监考老师防不胜防等。

﹙五﹚公德意识薄弱

礼仪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就需要人们举止得体,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公德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基本生活准则,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一个人公德意识的强弱,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社会主义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目前,大多数的同学都有较强的公德意识,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公德意识薄弱,其表现在校园里更是屡见不鲜:校园里的IC卡电话机老是被人为损坏;食堂打饭时随便插队;随地吐痰;虽然校园里有很多垃圾桶,但乱扔垃圾的现象却随处可见;课桌椅上乱写乱画;图书馆占座现象严重;自习室里手机铃声经常响起;公共场合高谈阔论、大笑不止;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责任感等。

三、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对策

﹙一﹚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加强对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效仿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不同课程的老师都可以通过课堂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礼仪示范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礼仪的熏陶。比如,教师的穿着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性别做到得体、自然;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该符合自己身份、修养和角色要求,以便学生树立正确、清晰的仪容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抱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学生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尊重意识和宽容意识;教师在工作中要带头守法,对做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言必行,行必果,用诚信的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

﹙二﹚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加强传统礼仪知识的教育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最佳场所。通过开设专门礼仪课堂教育,使学生了解礼的起源、礼的精神内涵、礼仪规范等礼仪知识,为正确使用礼仪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在长期共同社会生活中,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社会秩序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这些结晶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可以开设专门的传统礼仪课;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传统礼仪知识的影片;引导学生去搜集关于传统礼仪知识的数据。这些途径都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仪容意识,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按照正确的礼仪规范为人处世。学校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诚信、社会公德方面的内容,重点体现诚信和公德意识在大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以便引起大学生对诚信和公德意识的重视。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一些灵活多样、新颖活泼的方法,使

学生在一种平等、愉悦的气氛中学会尊重、学会宽容。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注意礼仪修养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成长主要依靠自身和环境,人所生活的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礼仪修养中,环境的“他律”作用也非常明显。而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还是学校,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学校的环境主要分为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舆论环境”①。

物理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即,学校的绿化环境和整体规划。比如,学校通过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合理地安排和布置学校建筑,让学生置于清新优雅和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学生注重自身的仪容打扮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而且优美的环境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无形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

人文环境指学校环境充满人文气息。比如,通过一些名人名言,校园里的温馨提示语,使学生时刻感受到礼仪的气息;学习校风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通过这些人文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尊重意识、宽容意识,以便他们自觉约束自身言行。

舆论环境是指校园里的各种可以利用的媒体,包括报刊、校园广播、电视以及各种知识讲座。比如,可以在校报上设立专栏专刊,宣传系统的礼仪知识;利用校园广播开通礼仪知识介绍和礼仪热线;开展一系列关于礼仪的辩论会、演讲会和专题讲座;还可以制定礼仪行为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考评体系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

总之,通过三种环境的综合作用,发挥外在环境的监督作用,使校园里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促使大学生注重自身的仪容意识,培养和加强尊重、宽容意识,让礼仪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四﹚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长自身的礼仪修养

家长对家庭教育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受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一个个体能否成功地进入社会并被社会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如(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餐桌礼仪名言)果一个人在家庭中受到了较系统、成功的礼仪教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那么就能促进他自身的不断发展。

家长要注意礼仪教育的言传身教性。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与家庭成员的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家长的言行、举止、人格都是无声的教育,要让自己的孩子有好的礼仪修养,自己必须首先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从自己日常行为的一言一行做起,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上引路人的角色,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仪容意识;家长在待人接物中要尊重别人,宽容他人,做到诚实守信,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尊重、宽容和诚信意识;在公共场合中,家长要注重个人言行,遵守社会公德,引导大学生树立加强公德意识。

营造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礼仪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应该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老师,研究发现,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会乐观、自信、开朗。所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相互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家庭氛围,对一个人礼仪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文明礼仪的落实养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高礼仪修养不是纸上谈兵,重在落在实处。参加实践是一切礼仪修养的价值所在,也是一切礼仪形成的重要途径。只有亲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① 李清湘:《礼育:高校德育的新课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41页。

仪意识,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自己对礼仪的迫切,才能比较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外表仪容方面的欠缺,认识到自己的公德意识方面的欠缺以及与社会的要求不协调或相抵触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宽容意识和尊重意识,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另外,通过社会实践还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在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礼仪知识。社会实践的形式有很多,如参加志愿者服务;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参加各种利益活动和公益事业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不断丰富自己的礼仪知识,实践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所以,我们大学生要坚持知行统一,重视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仪容意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提高对他人的尊重意识、宽容意识和公德意识以及加强自身的诚信修养,做一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大学生。

﹙六﹚加强自身对礼仪的认识,自觉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礼仪修养也不例外。没有高度自觉性,提高礼仪修养可能只是迫于外力的推动和压力,仅仅是做作样子,流于形式,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某种意义上说,礼仪修养本身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自觉性是通过自省的形式体现出来的。”①自省是培养礼仪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身礼仪修养存在的不足,这样就为加强自身公德意识、尊重意识等指明了方向。所以,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礼仪修养,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自觉自省、严于律己。

结束语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注重礼仪,以礼待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礼仪习惯,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的内在要求。目前大学生礼仪修养中存在的仪容意识模糊、尊重意识淡薄、宽容意识缺失、诚信意识滑坡、公德意识薄弱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养成,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推进。因此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就应注意自己的礼仪行为,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因素,解决大学生礼仪修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使自己举止得体文明,在走出校园以后能有“礼”走遍天下,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礼仪文明新风尚。

参考文献:

1.葛晨虹: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M],希望出版社,1999年1月。

2.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3.杨侯、印浩、刘传玺:大学生社交礼仪[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4.徐爱琴:实用礼仪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5.朱燕:现代礼仪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① 徐爱琴:《实用礼仪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23页。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