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三个代表 > 列表页

三个代表pdf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3  分类: 三个代表 手机版

篇一:20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

20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0年2月,江泽民结束在广东的考察时,作了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三个代表"是总结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历史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2000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

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运用"三个代表"思想深刻总结建党以来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且明确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002年1l月,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作了明确的阐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写进了党章。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的生活水平。同时,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它们向先进适用的生产力方式转变。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先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正确地把握住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与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不断追踪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把握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探索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现实途径,在实践中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使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H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 H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

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与时俱进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精神状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紧跟时代的基本前提。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深刻领会和自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世界和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就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汲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主要手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国家权力为全中国人民服务。所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坚持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人心向背问题。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要以是否实现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改革和建设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准则,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

四、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只有经济极大地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

江泽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科学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篇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 (2)

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

1、()将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3、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普及教育B.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C.发展生产力 D.发展教育和科学

4、()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回归于()。

A.1999年1月1日B.1999年5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月1日

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共同富裕C.发展生产力D.共产党的领导

7、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是()。

A.互不干涉内政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A.根本政治制度 B.国家生活制度

C.社会生活制度 D.权力分配制度

9、今后相当长时期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C.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D.维护世界和平

10、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促进经济发展

C.团结第三世界 D.反对霸权主义

11、邓小平和我们党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

()。

A.立论基础 B.形成标志 C.首要问题 D.主题

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和平与建设 D.和平与过渡

14、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15、第一次完整明确表述“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是()。

A.加强国家计划调控B.代替市场发挥作用

C.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好 D.管好微观经济

17、邓小平在()上明确地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二大

18、党的十五大()。A.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提出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战略

19、“三个有利于”标准()。A.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 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20、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表现在()。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

C.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 D.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方面

21、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1975年B.1978年C.1988年D.1990年

22、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A.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B.共产党是在朝党,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C.共产党是主要党,各民主党派是次要党。 D.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也要靠()。A.惩罚B.疏导 C.法制 D.纪律

24、社会主义改革()。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前提条件 C.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为终结D.是对旧制度的根本变革

25、社会主义人权最首要的权利是()。A.政治权 B.生存权 C.经济权 D.自由权

26、《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通过是在()。A.1979年B.1980年C.1982年D.1990年

27、社会主义道德以()为原则。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 C.共产主义D.奉献社会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和支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A.基本国情 B.主要矛盾C.生产力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状况

29、()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A.发展生产力 B.发展教育 C.发展高科技 D.改革开放

30、大陆范围外,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A.工农联盟B.党的领导C.热爱祖国D.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

3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32、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D.人民军队

33、下列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体 C.以国有经济为主体D.以国有企业为主体

3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无私奉献 D.艰苦奋斗

35、()首次使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五大

36、邓小平在( )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A.1978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2年

37、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实行的分配制度是()。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按生产要素分配

38、《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署是在()。A.1979年 B.1980年C.1982年D.1984年

39、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D.政党组织形式

4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41、江泽民在()上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十二大关系。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 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42、我国对外开放()。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 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43、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要坚持()。A.让一些人先富裕起来B.走共同富裕道路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44、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5、党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团结一致向前看

46、未来的世界格局是()。A.单极的世界 B.两极的世界C.无极的世界 D.多极的世界

47、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的立足点是()。A.改革开放 B.党的领导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社会主义道路

48、邓小平在()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49、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A.国务院 B.最高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中央政治局

50、繁荣文学艺术的主要任务是多出优秀作品,以()。A.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历的阶段B.开始于1956年 C.开始于1949年 D.结束于20世纪基本实现现代化

52、人类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公平B.正义 C.道德D.发展生产力

5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开始的。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5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实现社会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历史过程。A.改革开放 B.发展科技教育文化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55、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 D.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5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A. A.解放思想B.开拓进取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57、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 D.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8、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实现共同富裕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

59、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指( )

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 B.全面建设富裕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D.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 )

A. 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C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实际上就是( )

A. A.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阶段

B. B.科教兴农的阶段

C. C.农民生活总体上进入小康的阶段

D. D.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62、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

A. A.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B. B.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人才 C加强金融发展,保持金融稳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3、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

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6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 民主集中制D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6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少数服从多数C保障个人自由D平等

66、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

A.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C爱国主义 D团结互助

67、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B.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C. C.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 D. 和平与发展

68、1999年7月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一言论的实质是企图( )

A. A.阻挠两岸“三通” B破坏两岸政治谈判

C 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D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6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的新安全观是( )

A. A.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

B. B.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安全观

C. C.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

D. D.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7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 A.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B.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C.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D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71、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

A. A.四项基本原则 B等价交换原则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2、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 A.爱国主义 B勤劳勇敢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73、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最重要一环是( )

A. A.在全党认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B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

C 完善民主集中制 D改善党的领导

74、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A.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

75、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 )

A. A.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B.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C. C.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D. D. 转变工作作风,不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76、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 )

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C 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优势

D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

77、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 )

A. 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

B. B.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C. C.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D. D.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78、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 )

A 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 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7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

A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 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80、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 )

A 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B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C 商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D第三产业的调整与升级

81、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是( )

A 农业的基础地位被削弱 B高科技产业占主要基础地位

C 工业的比重不断增大D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大

82、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改革B.发展 C.依法治国D.发展市场经济

83、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 )

A 制度创新B理论创新

C 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84、中共十六大新确立并写入党章的,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是( )

A 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5、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

A.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四项基本原则

86.、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C.经济建设为中心 D执政兴国

87.、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A、党的先进性 B.党的领导 C.执政兴国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8.、坚持”三个代表”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统一体现在(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

C 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上D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

89、1978年中国共产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

A 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B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 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90、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 )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

A 深刻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 B 鲜明地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9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D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

A 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B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 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 D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9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C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D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95、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A.《中英联合声明》

B. 《中葡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96、社会主义人权最首要的权利是( )

A.政治权B.生存权 C.经济权 D.自由权

97、“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 D.以上三个都是

98、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

A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 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99、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在实际工作中的根本要求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B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C 求实和创新相结合 D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100、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 )

A 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 批判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和客观的一致

101、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是( )

A 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C 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D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解放思想

102、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

A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0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

A 实行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104、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前提是()

A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B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10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0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 )

A 政治民主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 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高更快,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108、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 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9、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

A. 物质动力 B. 直接动力 C. 间接动力 D. 最终动力

110、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是()

A 机械化的农业B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C 繁荣的商业和市场 D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

111、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

篇三:论量子力学与三个代表

量子力学的建立与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

— 纪念普朗克创立(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三个代表pdf)量子论100周年

何柞麻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通过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原子能、计算机、光纤通讯、激光技术的理论基础,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的科学性。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论证了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根本性标准。

[关键词]量子力学;科技创新;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CN 53-1160/C (2001) 01-0003-06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ntum Mechanics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the Establishment of Planch Quantum Theory HE Zuo-xiu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80, China)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quantum mechanics lay dow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omic energy, c完达山uter, fiber-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laser technology. It also attests to the scientificalness of the theory that science.and technology ar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mechanics argues that Jiang Zeming's theory on "Three Representativesthe fundamental criter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quantum mechanic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valuation system

1900年的12月14日,普朗克宣布创立了量子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的发现。

一、最子力学开创了人类的高技术时代

量子力学不仅解释了微观世界里的许多现象、经验事实,而且还开拓了一系列的新的技术领域。首先,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再加上原子核物理的深刻的研究,共同开拓了一个新时代— 原子能时代,从而为人类找到了一种可以说“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并有可能将人类活动的踪迹,由地球移到别的星球,如月球、火星等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量子力学还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使人类进人信息化的新时代,或又称为电脑时代。量子力学除了应用到原子、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微观体系外,它还被应用到固体领域等复杂体系,用它解释了铁磁体、铁电体等物质的电磁性质,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有些是导体。尤为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材料是半导体。而且根据量子力学,在这些半导体中,可以有电子导电、空穴导电等等区别,从而又提出半导体的二极管、三极管等等的观念。后来又发展为集成线路。大规模集成线路的组合,成为当前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可以说,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以电脑控制占主导地位的当前化工业。

由量子力学的深刻的研究所提出的光的受激辐射的原理,还被用来研制种种形态的激光器,广泛地应用于科学实验,制成激光雷达、激光制导以及光武器(又称为“死光,’) 等等。尤为重要的是激光通讯,它可以通过光纤网络高速而大容量地传播信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利用光纤来实现信息量大于10 G-b以上的通讯网络。这已成为当代新经济的重要内涵。顺便说说,描述光纤通讯的光的传播的方程式,却是二维的量子力学方程。

二、量子力学和认识论问题

然而量子力学所给予人们的还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上的成就,量子力学还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哲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首先是量子力学深化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古典物理学所追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就是自然界将能由一系列的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组所描述,在给定的始值条件和边值条件下,人们将能描述和预测世界发展的一切细节。

天体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认为: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这又称为拉普拉斯式的决定论。

19世纪的机械论自然观的破灭,并没有改变这一决定论的自然观,只不过由电磁图像代替了力学图像。19世纪下半叶发展出来的统计力学首先把统计规律引人物理学,但是统计力学所探讨的对象,往往是数达1013的粒子,以致统计涨落所引起的偏差,完全可以忽略。统计力学所给出的预测,仍然是确定的或“决定论”式的预言。

量子力学打破了这一思维定式。量子力学虽然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波粒二象性”的深刻反映和概括,但是这一“波粒二象性”的物理实质,并没有立刻弄清楚。一个显然的事实是,量子力学中的粒子,并不是通常牛顿力学里所定义的粒子,因为它们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量子力学中的波,又不等同于通常的牛顿力学里的机械振荡中的波,如声波,因为这种“波包”又能扁缩为粒子。量子力学的另一位奠基人玻恩,提出几率波的概念。量子力学中的波,所描述的是粒子在空间分布或动量分布的概率。所以,量子力学的方程式,一方面在形式上是决定论的,亦即一旦给定了始值条件和边值条件,“波包”就会严格地

按照薛格方程式所决定的演化方向而前进;但是量子力学中的“波包”在物理的解释上,却又是概率论的,亦即量子规律是决定论的和随机论的规律的统一。

量子规律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认识。例如,在生物体发展中虽然有遗传又有变异,但物种的演化,却又按照达尔文所指出的物种要向不断进化方向发展。其本质上的原因,就是自然规律不仅是有决定论的,而且也是有概率论的或随机论的。

自然规律是决定论和随机论的深刻的统一。

同样,对于发展的规律来说,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一元的,亦即是按照广大人民群众所期待的人类进步的方向而发展;但另一方面这一规律的表现又是随机的,亦即通过各种偶发事件,甚而是戏剧性的事件来实现的。但是,由于人类是有认识能力的生物,所以,有组织的人群将能依据他们对发展规律的某些认识,促进或促退历史向前进方向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一元化”和“多样性”的统但是,由于人们习惯用古典物理学的思维定式来看待物理学新发生的问题,这就导致两种认识,或者认为“上帝并不投掷散子”,因而要求修改量子力学,使量子力学满足决定论的模式;或者就偏向于另一极端,认为理论的“目的不在于揭露现象的实在要素,而在于尽可能地在我们的经验种种方面之间追寻出一种关系”。

从自然观的角度来说,量子力学还第一次打破了不连续形态物质和连续形态物质间的“硬而分明”的界线,使自然界走向连续物质形态和不连续物质形态的统一。

其次,量子力学的发现还诱发了激烈的哲学的争论。量子力学的规律本质上是统计性质的规律。统计规律的实现,必定伴随着大量事例的统计;每一次的测量就必定破坏粒子所处的原来的万方数据何柞麻:量子力学的建立与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状态,每次测量必然出现有“波包”的“扁缩”。

这正如投掷一个般子,其结果必定或者是“红四”,或者是“黑六”,??也就是在概率的测量中,必定是破坏了原来的概率,实现未定状态,在测量后就“扁缩”到某一确定的“本征态”如“红四”或“黑六”,??。相当一些初学者,或者对量子规律的特点理解不深者,就或者惊讶于为什么测量后波函数必定归结为和测量相应的本征波函数,或者就进一步怀疑量子状态的本来面貌不可知。所以,在中国的某些研究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人士,就会去认为“微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或‘自在状态’不可捉摸”,认为“认识不是‘实际事物’的反映,知识也不是‘真理’或‘真实’的简单近似”,因为“在量子测量过程中,必定伴随有仪器的干扰”。柳树滋甚而认为“人类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微观世界,这一‘有色眼镜’是永远也无法摘除的。”所以,所谓的量子力学的“规律”就只能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至于金观涛更借此而大谈特谈所谓的“客观性危机”。也甚而鲜明地提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确实不存在”,“唯物主义今天已被证伪了”!这就是在1988年到1990年间,在中国的土地上所出现的,有关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一场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1)在微观领域中是否存在不依存人们意识的客观实在;2)如果在微观领域内存在着这样一种客观实在,

它们能否被人们所认识。2000年7月,本文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著— (当前物理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的三大论战》,就纪录了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这场争论,并做了(一个评述》。

在国际范围内,就更有许多国际重量级的科学大师,介人于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争论。这里有被称为“世纪之争”的由爱因斯坦和玻尔所发起的对“EPR佯谬”问题的争论,有许多著名科学家,如贝文、玻姆,还有吴健雄教授等都介入这一争论之中,对于“量子力学测量问题”,先后就更有玻文、海森堡、冯·普意、魏格纳、霍勒、罗森菲文德??先后介人这一场争论之中。有兴趣的是,对于这些哲学观念之争,人们不仅发表了不同哲学主张,而且还建构了许多“理论”,如有关测量问题的理论,甚而实验物理学家也加人到争论之中,用实验来评定争论的是习卜。

玻普曾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伪科学”,据说“马克思主义不具有‘可证性”,。可是,在唯心和唯物之争的问题上,现在已不仅仅是哲学的或物理的理论的分析,而是由科学实验来判定哲学争论的是非。

作为一位曾经长期在物理学哲学问题这一领域的从事研究的工作者,我们能贡献的意见是列宁曾说过的两段话:一段是“在哲学方面,‘当前物理学的危机’的实质就在于:旧物理学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对物质世界的实在的认识’,就是说,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而物理学中的新思潮则认为理论只是实践(引者按:实践总是主客体的统一)的符号、记号、标记,就是说,它否定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并且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的存在。”另一段话是:“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三、量子力学和科学创新评价标准问题现在我国正在建立国家科学创新体系,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这就牵涉到科学创新的评价标准的问题。我国也建立了许多国家级的奖金,奖励对国家做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这又涉及科学创新的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以为在科学评价标准的问题上,有三类评价标准,这就是美学评价标准,学术或科学评价标准,实践评价标准,或又称为历史评价标准。

首先是何谓美学评价标准?我曾向王元同志请教,“现今的数学研究,可以说99.99%以上的数学问题的研究都是没有实际用途的,那末你们凭什么说,这项科学成果可以得一等奖,那一项可以得二等奖?”我意想中的回答是,那是由于此工作对学科的推动,如提供新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出深刻的数学思想,带动一个或几个领域的研究,等等学术评价标准,来评定某项科学成果水平的高低的。没有想到的是,王元同志鲜明地回答说:“美学标准,也就是它的结果万方数据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是否‘漂亮’、‘干净’或‘beautifinl'??等等。”而且,王元同志还强调说,“这是数学工作中唯一地并为大多数数学家所共同接受的评价标准。”可以举一个例子。例如,歌德巴赫猜想说,“任何一个偶数都可以归结为两个素数的相加,这又简称为1+1=2”这一猜测如果能得到严格的证明的话,那末这一结果将无疑是十分‘漂亮’或‘干净’的结果,因为任何一个偶数竟然能如此简洁地归结为两个素数的相加!可惜的是,虽然电子计算机的长期实践,从来未发现有例外的情形,但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在数域中总是有限的,因而无法由电脑的运算得出任何一个偶数均能分拆成1+1=2。陈景润

证明,“任何一个偶数可以归结为某一素数加上两个素数的相乘,或又称1+2=3.”这也是十分‘漂亮’或十分‘beautifcal’的结果。但如果和哥德巴赫猜想相比较,就要略逊一筹。所以,美学标准的确是评价科学创新水平的某种标准;既然大多数数学家已经共同接受这一评价标准,而且在一些别的科学门类中,如物理学、化学??等领域,也会认同这是诸多评价标准的一种,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将“美学评价标准”列为诸多评价标准的一种。

至于学术评价标准或又称为科学评价标准,所看重的是有无新的贡献及其在学术上贡献的大小,有的科学工作影响及于诸多的领域,有的新开拓的实验方法、理论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等等,所以,其贡献的大小,也是可以评定的。但是,在学术评价标准中,所优先看重是一个新字,要求有新思想、新方法,.新发现,新成就,有些科学家如丁肇中就说,在基础研究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为‘第二’就很难认为是新贡献。但是,学术标准所要求的新必须是科学地证明了的“新”。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能证明,所以这一猜想尚未成为科学,陈景润的"1+1=3.,,其结果还不如哥德巴赫漂亮,但这是陈景润所首先给予了科学的严格的证明的结果,所以又称为陈氏定理。在数学研究中,人们所承认的是有无严格的数学证明;而在物理学或化学等等实验科学的领域中,人们所关注的除了有无严格的逻辑的证明外(请注意:这里既包括经过严密检验的前提或出发点,也包括严密的计算或严密的逻辑的分析),而更为关注的是,一些观念、猜想甚而是理论有无科学实验的证明。

物理学、化学,??等等科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的科学,一切“美丽”的或“漂亮”的猜测,想象,甚而已是假说,如果得不到实验的证明的话,那末这只能是有兴趣的猜测、想像或假说,并不被人们承认为科学。玻普甚而宣称某种理论如果不能找出由实践来检验、判断其真伪的方法,(这在玻普称之为可证伪性),那末玻普就称为伪科学。

但是,以上所讨论的评价标准,还仅是学人在学术圈子以内的评价标准。某些学者更看重的是实践评价标准,或者说历史的评价标准,亦即对人类未来发展贡献大小的评价标准。大物理学家费米就认为,他的最重要的贡献并不是引人中子作为轰击原子核的炮弹(这一工作导致费米获得诺贝尔奖金),而是提出非均匀结构的天然铀石墨组成的核反应堆。正是这一成就导致原子弹所用到的军用怀的生产,导致原子能发电站的建立。

三个标准的统一是评价科学工作的最高标准。

四、物理学的三次大突破

以上三种科学创新评价标准,当然是由于评价者站在不同的评价角度。有些科学工作可能在美学上或学术上是高水平的,但是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有些科学工作在应用上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学术上缺少创新之外,或有所创新却并不高明;所以在不同人群中,会有不同议论和看法。但是,只要是存在创新的,并且从以上三种角度中任何一种角度来看,是属于有贡献的工作,都应该得到公众合理的鼓励和评价。当然,作为一位既关注人类未来,又关注科学发展的科学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