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三个代表 > 列表页

三个代表提出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1  分类: 三个代表 手机版

篇一:第一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上记分作业

课程名称: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生姓名:王书真

作业标题:第一次记分作业(第一至第五章) 这是你的第3次测试

答题说明:

第一次

一、单选题

1、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A.第一目标

B.第一义务

C.第一要务

D.第一职责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D.民主与人权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探索( )

A.已经过头了

B.将要过头了

C.永无止境

D.已经完成了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民主集中制

5、科学发展观把( )统一起来。

A.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与促进精神文明发展

C.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促进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

6、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 )

A.经验主义、实用主义

B.自由主义、全盘西化

C.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D.“两个凡是”、个人崇拜

7、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 )

A.1980年

B.1992年

C.1956年

D.1978年

8、我国在( )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78年

9、(第三章)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 )

A.《论持久战》

B.《新民主主义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

A.现代化建设

B.经济建设

C.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

11、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 )。

A.搞阶级斗争

B.清理阶级队伍

C.巩固政权

D.发展社会生产力

12、邓小平在党的( )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3、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 )

A.1945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 )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A.先进生产力

B.先进生产关系

C.四个现代化

D.人才和知识

15、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 )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使假设和结论相一致

二、多选题

1、解放思想就是( )

A.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B.实事求是

C.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

D.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

E.想象各种可能性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如何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水平

C.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D.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E.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 )

A.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B.科学判断国际局势的强大思想武器

C.科学控制国际局势的强大思想武器

D.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E.缩小南北差距的强大思想武器

4、毛泽东思想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毛泽东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来源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因为( )

篇二:2015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作业_A

一 单选题

1. 江泽民把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概括为

联系实际与求真务实

积极求索与民主讨论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标准答案: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2. 中国民主党派共有

8个 9个 10个 7个

本(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三个代表提出)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8

个 标准答案: 8个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

十四大确定的

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 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 十五大确定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 标准答案:

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

4.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主义社会 殖民主义社会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标准答案: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5.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标准答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 发展经济为民生,民生之本是

就业 健康 消费 温饱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就业 标准答案: 就业

7. 建国以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乃至严重挫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

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 没有搞清楚走什么路的问题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标准答案: 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8. 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

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结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准答案: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9.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长期坚持的思想是在

十六大 七大 十五大 一大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十六大 标准答案: 十六大

10. 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

1978年 1991年 1989年1992年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1992年 标准答案: 1992年

11. 《中英联合声明》与《中萄联合声明》分别签订于

1984年和1987年 1983年和1986年 1985年和1988年 1984年和1986年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1984年和1987年

标准答案: 1984年和1987

12. 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础是

全球一体化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与发展原则

共同参与合作原则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准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 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 有法可依 标准答案:

有法必依

14. 保证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是

促进南北对话

加强各国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 促进南北对话

标准答案: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15.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举措是

非国有化 私有化

篇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试题及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题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以及最新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

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开国大典)

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

第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七大)

2.20世纪的百年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时期:前50年,战争与革命得时期

第二时期:50年代至80年代,冷战与对抗的时期

第三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的20年,和平与发展时期(最后没有得到解决)

3.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各自的历史中认识到,战争也好,和平也好,民族独立也好,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科技力和综合国力。)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过了四个阶段:

(1)提出理论命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2)理论轮廓形成

1982年党的十二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理论体系确立

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

5.江泽民同志得出“三个代表”最早在2000年2月,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结果。“长期思考”的起点是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6.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7.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最主要内容和集中概括。)

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它体现在: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脉相承。

第二,理论品质的一脉相承。

第三,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

第四,宗旨立场的一脉相承。

1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多选)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多选)

13.(党的十二大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准确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

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邓小平1978年12月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第一个宣言书。

15.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的第二个宣言书。

16.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

17.什么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9.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大体来说,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

利到多国实践的几个发展阶段。

2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始终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的再认识,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

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2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25.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含义(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第一,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三,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四,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第五,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28.十三大党的主要工作是:

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阐明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

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0.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特征是:

这个阶段, 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32.我国必须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33.我国最大的实际及基本国情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到2050年左右)

3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5.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38.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3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40.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分为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

4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命题。

4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原因在于: 第一,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

第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

第三,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43.2005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执政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4.新世纪党承担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47.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48.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49.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第一,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第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三,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0.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

51.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5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程度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3.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54.1999年6月18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

55.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5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原因是;

第一,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第二,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第三,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5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是: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邓小平在1979年前后及时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并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8.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议,正式下文将特区命名为“经济特区”,接着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59.“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是判断我们改革和各项工作得失成就的标准。

60.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

61.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为传统的经济体制)

62.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般特征)是:

⑴经济关系市场化

⑵企业行为自主化

⑶宏观调控间接化

⑷经济运行法制化

64.1997年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6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6.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应当体现在控制力上,即:

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6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

6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原则为: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0.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7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2.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保护合法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73.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由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

74.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段专政。

75.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7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

7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长为吴邦国。

78.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

79.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针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字方针)

80.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张。

8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8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8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84.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8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8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88.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90.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9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9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一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三是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94.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

95.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坚持三个主义、加强三德建设、树立一个共同理想和正确三观)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6.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9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98.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道德的显著标志。

99.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00.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设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

101.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10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03.新时期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重在建设”。

10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