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 列表页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3  分类: 研究报告 手机版

篇一:历史高考真题+模拟

必修一

1.(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2)历史课中,几位学生讨论到商代与周代的一些问题,其中说法恰当的是( D )

甲:“商与周在王位继承上很不相同,商是哥哥死了,由弟弟继位;周是嫡长子不在,则由庶长子继位。”

乙:“商代迁徙频繁,表示他们还是游牧社会;周代海外贸易发达,已进入商业社会。” 丙:“甲骨文提供我们对商代的认识,诗经提供我们对周人生活的认识。”

丁:“商人迷信鬼神:周人遵守礼法。”

A.甲、乙B.乙、丙C.甲、丙 D.丙、丁

2.(台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调考12)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 )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3.(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2)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 )

A.贵族 B.平民C.官僚D.诸侯

4.(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2) 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图6中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 C)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②书法篆刻艺术 ③民族关系 ④冶金铸造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12)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的富裕D.社会安定团结 6.(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3)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7.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3)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B)

A.独裁政治 B.官僚政治C.分权政治D.贵族政治

8.(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5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

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8分)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8分)

【答案】(1)内涵:“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4分)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6分)

(2)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公平公正。(8分)

(3)变法必从设学堂开始,设学堂必从废科举开始。(或废科举,设新式学堂)(2分) 原因:科举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6分)

9.(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5)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 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

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 10.(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7)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C)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 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1.(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14)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12.(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l4)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B) ①太原会战②百团大战③徐州会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13.(2010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39)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

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问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分)

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5分)

(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4分)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6分)

材料五: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5)中目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3分)

【答案】(1)目的: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2分)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技术的改善。(6分)

(2)中日甲午战争;(2分) 不知有罪、天皇号召、国民效忠(3分)

(3)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历史提供了有力资料。(4分)

(4)决议连谢罪、道歉、发动侵略战争的字样都不肯写上,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决议使用“种种行为”和“所有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决议鼓吹放弃“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以历史观和战争观为歪曲历史辩解。(6分)

(5)中日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3分)

14.(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5.(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6)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

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D)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6.(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革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B )

A.新文化运动兴起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五四运动兴起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 17.(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20)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

18.(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38)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 7年到1921年。)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美]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二: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Y-A.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问题】(1)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4分)此处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8分)

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4分)

【答案】(共29分)(1)理由:都蕴含了歌颂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2分)背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主要面临着教会神权的控制;(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主要面临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2分)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个性解放;(2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2分)

(2)归纳: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新起点: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形成了统一战线参加了革命;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作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4分)方法:阶级分析法(1分)

(3)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2分)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2分)原因: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2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2分)看法:a.蒋的态度有失偏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建立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或者传统的礼教只能强化农业社会制度下的专制统治);b.蒋的态度比较理性,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亟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2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历史事件(2分);不同时代和不同立场的人们为各自目的以不同的视角选取不同的内容解释五四时期的历史。(2分)

19.(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17)2009年是人民政协诞生60周年,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C )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

20.(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0)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问题】(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10分)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4分)

篇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在答案页上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3、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中书省的官员),为挫败北方游牧民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封驳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尚书处理

4.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

A.商业征服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5.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

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6.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指出:“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不过给黑人开了张空头支票而已”。这是指( )

A.美国允许奴隶制度存在 B美国允许奴隶贸易

C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D黑人无选举权

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8.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哪些战争曾给北京的文物古迹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③ B.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9、在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②都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③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④都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0.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

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

是一条分界线。”这里的“分界线”突出表现在( )

A.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

B.颁布《临时约法》,实行政党政

C.鼓励发展工商,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D.断发易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

起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2.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3.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

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下列史实能证明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有( )

①淞沪会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4.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

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15.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

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证据的是( )

①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②巴黎公社革命 ③十月革命胜利 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激化俄国多种矛盾,推进了革命进程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17.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18.《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19.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 D. 另起炉灶

21.“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

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D.出席万隆会议时

22.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

A.发起组建东盟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参与创建联合国D.参与创建亚太经合

组织

23.观察图1,这幅漫画最恰当的主题是

A.欧共体成立

B.德国的分裂

C.冷战的出现

D.朝鲜战争爆发

24.“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建立北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实行军事援助

25.右下图漫画《求援》,讲的是2009年9月23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请

求各国一起承担责任解决全球性问题。据此,下述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性问题都是美国造成的,必须由美国来承担

B.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美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C.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D.联合国可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6分 ,27题16分,28题18分)

26、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读图回答问题:(16分)

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图一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3分)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2分)

(2)图二体现了什么政治特点?(1分)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篇三:2011届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系列(31)

2010年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系列(31)

一、选择题(8个小题)

1.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社会就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主要指①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②资产阶级为共和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④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2.国民大革命期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方式有

①支持旧军阀向革命军发动进攻 ②扶植代理人、分化统一战线 ③直接公开武装干涉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D.①③ 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就当时情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 A.日本侵华不断加剧 B.国共分裂对峙 C.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

4.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1949~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化状况的是A.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源:学&科&网]C.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D.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初级社—农民生产合作社 5.建国以来新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建设成就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宝成铁路的建成②武汉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来源:Zxxk.Com] ③南京长江的建成和通行 ④葛州坝水利工程的建成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间联系进一步加强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创制 ②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③列强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④殖民侵略与扩张的加强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苏俄实施的以下政策中,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本质特征的是

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C.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D.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8. 2009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9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来源

( )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8分)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8分)

10.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

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分)

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 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 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 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 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5分)

[来源:Z.xx.k.Com]

(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4分)

[(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6分)

材料五: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5)中目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3分)

[来源:Z。xx。k.Com]

11.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

7年到1921年。)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同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

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二: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

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Y-A.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

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

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

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4分)此处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8分)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 (4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