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英语论文 > 列表页

美国英雄主义英语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6  分类: 英语论文 手机版

篇一:电影与美国社会论文

美国经典西部片

摘 要:

美国经典西部片体现了美国传统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与内在矛盾。这种价值观崇尚个人自由和独立,重视个人尊严及内在的使命感和正义感,符合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天赋使命”的英雄主义理想;但又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与困境,隐含着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暴力手段与建立民主社会目的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传统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念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得到现实的反映。

关键词:个人英雄主义、西部片、美国、文化、价值观。

“Go west , young man!”曾几何时,这句经典的话语激励着多少美国的年轻人走向西部,寻找一个又一个传奇,创造一个又一个梦想。也成为老一辈指点年轻人去闯世界闪亮的旗帜。而西部电影也以塑造了蛮荒、壮观、广阔、苍凉、自然、壮美、令人激动不已的西部,成为电影史上一朵亮丽的奇葩。自从埃德温·鲍特在1903年拍摄了美国的第一部西部片《火车大劫案》以来,西部片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美国英雄主义英语论文

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影迷。

美国经典西部片的起源和发展

毫无疑问,美国人埃德温·鲍特是西部片的鼻祖,《火车大劫案》也是世界电影诞生之后的首部枪战打斗片。这部影片描写了一伙歹徒抢劫火车,最后被警察击毙的过程,它仅仅只有14个场景和10多分钟。 这部影片激发了观众对西部的无穷的想象,也缔造了第一个西部片的电影明星-麦克斯·安德森。虽然这部电影还是无声片,但影片的中精彩纷呈的画面,惊心动魄的枪战格斗以及狂暴而又浪漫的叙事风格带来了独特的视觉和情感享受,从而也确立了西部片模式——犯罪、追逐以及罪犯最终受到惩罚。

1914年好莱坞拍摄了第一部大型西部片《娶印第安女人的白人》。在这部影片中,西部片的银幕人物形象基本定型化:印第安人的野蛮,执法的白人、偷牲畜的强盗、恶棍和酒吧间的狂欢。这些都成为西部片经常沿袭的典型图像符号,一直影响着后来西部片的创作。它也反映了美国的文化偏见和种族歧视观念,为西部片一定时期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在60、70年代后,出现了称之为心理西部片的类型,这类电影表现为非英雄化、反主流文化,对美国种族歧视的反讽,从而使得美国人对自己的历史不再盲目自信,白人的优势统治地位遭到挑战,从而使美国人逐渐丧失了对西部片的兴趣,从此很长时期没有出现过引人注目的西部片。西部片的生命力几近告终,许多学者也据此宣告西部片走向消亡。

当然,西部片作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神话” 并不会消亡。80年代初和中期,好莱坞又推出了《天堂之门》和《银城大决斗》为代表的一批西部片,90年代的西部巨片《与狼共舞》更是一举获得当年奥斯卡金像奖的12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7项大奖。两年沉寂后,1992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西部片《不可饶恕》再次获得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华裔导演李安拍摄的西部片《断臂山》。有学者把80年代初之后的西部片称为多元化西部片。

美国经典西部片采用的模式

风靡一时的西部片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一个英雄单枪匹马打天下,最后功成身退,悄然消失。现代版美国大片中的英雄固然造型多样,背景各异,但本质上“美国英雄”只有一个造型:美国人自己的造型,只是他有时穿着牛仔的衣服,有时戴着越战的钢盔,有时又打扮成蜘蛛人甚至外星人的模样罢了。哲学家色诺芬尼说过,如果牛也有上帝,它的上帝一定是牛的模样。在美国出现这种浓厚的英雄主义情节绝非偶然。美国是移民主义国家,发于新大陆时期,祖先在英属殖民地上活生生开辟一块土地,建立一个国家,开拓者的形象发挥到极致,这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争取自由独立的热血渴望,以及这一漫长曲折的斗争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

美国经典西部片的代表作品

1.[关山飞渡]1939年 导演:约翰.福特。

2.[红河]1948年 导演:霍华德.霍克斯。

3.[搜索者] 1956年导演:约翰.福特。

4.[野战群] 1969年导演萨姆.派金帕。

5.[西部往事] 1969年 导演:赛尔乔.莱翁内。

6.[赏金杀手] 1965年导演赛尔乔.莱翁内。

7.[不可饶恕] 1992年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8.[燃情岁月] 1995年导演:爱德华.兹维克。

美国经典西部片艺术特点和元素

1. 张扬暴力美学,主要是枪战与搏斗。

2. 人物形象:西部片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英雄和歹徒。英雄通常体格健壮,敏捷勇猛。一般都是独来独往。与荒野为伍,与大自然为伴。如果社会和人们逼迫他,他就会通过暴力和对抗来解决问题。而西部片中的歹徒则是一个与英雄在影片中相对抗的人物,二者通常在影片的叙事、矛盾冲突中和枪战中相遇。此外西部片常见人物还有鱼肉镇民的地头蛇、野蛮的印第安人、风骚的妓女、勤劳的开拓者、酒吧间的狂欢者、热情的西部姑娘和温文尔雅的东部淑女等。

3.故事场景:西部地区,即密西西比河以西的11个州。那里有峡谷山川、峭壁荒原。在景色绮丽的土地上散布着土堡、印第安人聚居地以及仅由一条长街组成的边城。恶劣的环境既铸造了宁死不屈的硬汉和性格粗犷的男男女女,也酿就了杀人越货的亡命草寇。因而故事场景通常在旷野、丛林、峡谷和长河等开阔地方,还有就是城镇一条街、酒吧、妓院、旅馆等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地方。

4.枪是西部片中最重要的道具:枪之于牛仔,好比灵魂之于身体。它给予男人以力量、信心和必要的勇气。有一手好枪法是一个西部人骄傲和仗义的资本,也是让人尊敬和畏惧的资本,所以西部人会把生命献给枪,把一生的时间献给关于枪的所有技艺上——拔枪、射击、击中远方一个人头顶的苹果,这一切都在瞬间完成。左轮枪是首选,因为它是如此的潇洒和致命。几乎所有的西部片中,你都可以看到左轮枪的漂亮身姿。如果再配上一支来复枪,那就多了几分霸道。在《与狼共舞》中,邓巴纵马狩猎时如果不是用来复枪,也就没了那种叱咤风云的气势了。

5.马是西部片的重要特征:大概男人们在小时候都有骑马闯荡的理想。在西部人的心中,马的重要超过一切,所以我们看到在《红河》中,父子俩在漂泊中先后拒绝了深爱自己的女人,却永远对自己的马不离不弃。马代表着骑士的尊严,所以我们看到在《日落黄沙》中,派克踩断马镫而落马,立即遭到手下的揶揄:“你连马都骑不好,还谈什么团结?”在《未被饶恕》中,伊斯特伍德想重新找回往日的尊严,却怎么也爬不上马背,搞得灰头土脸。西部片的神化也就是马的神化,马的精神与西部人从不背叛固守诚信的精神如出一辙。。

6.女人在西部片中不可或缺:她们美丽、多情、勇敢、智慧。如果说西部的白天属于男人,那么西部的夜晚就完全属于女人。英雄们倦鸟归巢,找一个小镇落脚,在女人目光的注视下喝酒想家,幸运的话还会发生一些最浪漫的事。其实,女人才是英雄们最后的归宿。在《正午》中,凯恩在新婚妻子的帮助下,终于击毙了米勒匪帮,然后扔掉警察徽章,和妻子一起坐上马车,离开了这个让他伤心的小镇;在《与狼共舞》中,邓巴在西部找到了自己的“挥拳而立”,而美丽的“挥拳而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静静收拾了行装,坚定地跟着他浪迹天涯。就连在《未被饶恕》中,未成年的女儿都成了伊斯特伍德可以重托的对象:“看好猪圈里的猪!”然后西部电影成功地将历史和怀古、田园和浪漫等传统艺术元素揉和在一起,塑造出一个个具有豪侠情怀的“牛仔”,使西部电影成为神话传奇,使牛仔成为永恒经典。西部电影中的牛仔人物成了美国人心中史诗般的英雄,正是他们强烈的唤起了美利坚民族最深层的情感,激起了美国人的共鸣。牛仔的拓荒精神在美国西部电影中渐渐引申为美国精神,这正是西部电影的灵魂所在他爬上马背,扬鞭而去。

7.矛盾的解决:在美国西部拓荒时期,险峻荒凉造成政府管理的缺席,宗教教堂寥寥无几,无政府主义泛滥,许多矛盾和冲突都是以村规民约来解决。好汉与歹徒、警官与盗匪争斗时则靠不成文的行为准则,搞“公平比武”——双方恪守武器相同(刀对刀、枪对枪)、机会均等(正面攻击,不打黑枪)的原则。

美国经典西部片里的牛仔

在历史上,牛仔的鼎盛时期是1865~1895年期间。南北战争之后,铁路干线和其他交通工具开始快速延伸而广泛运用。人们对牛肉的需求量也渐渐大幅提高。于是,农场主在西部以较低的成本养牛,然后通过铁路将牛运往需求极大的东部市场。在德克萨斯州,牧牛业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产业,这就需要有人在广袤的草原上牧牛。放牧时得要留意狼群、毒蛇、毒虫的袭击;防范印第安人的冷箭、标枪;赶牛穿越涨水的小溪;通过充满敌意的印第安部落。不论冬夏,长途跋涉,跨州越县将牛运至铁路干线或车站,然后分销至全国。长途赶牛是个规模浩大的工作,不比行军轻松。通常要有两个最有经验的人担任总指挥,一个通讯员,前后左右负责传递消息。另外,还要有 “游骑”前后左右灵活巡视;“翼骑”在队伍两边行进; “尾骑”殿后,专管小牛、病牛和懒牛。这些人就是“马背上的英雄”——牛仔。

牛仔是深受美国乃至全世界人喜爱的最具美国西部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是西部电影的灵魂。西部电影是美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特有的产物,它以19世纪的西部开发为背景,成功地以“牛仔神话”为题材,反映美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性格特征形成的一种大众艺术,电影中的牛仔形象已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

在电影里,牛仔通常被描绘成一种坚韧冷峻的形象:在荒漠边缘,一轮红日即将沉没,头戴毡帽,脖系围巾,脚穿长靴,身跨手枪的牛仔,挥舞绳套把成百上千的长角牛聚拢,随后在牛群趟起的滚滚烟尘中策马扬鞭,纵横驰骋、跨越大平原,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气与大自然博斗,在爱慕他的姑娘注视下向着夕阳沉下的荒原奔去,夜晚在篝火旁唱着抑郁忧伤的曲子。 峡谷巨川、天高地阔是牛仔们的生活环境,粗犷正直、精力充沛是他们的精神内质. 通过浪漫的故事情节,使牛仔的事迹不断深入人心。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萨维奇说得好:“人们很难想象,假如没有牛仔这个形象,美国的文化,不管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会成什么样子。要找其他形象来取代它,简直太难了。什么猿人,太空人,枪手,还有超人,都曾名噪一时,可哪一个也不曾把牛仔的形象给压下去。”当一阵紧似一阵的搞笑、神魔之风冲击着世界影坛的时候,当美国的西部变得越来越繁华的时候,昔日的西部英雄们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西部电影也最终失去了影坛霸主的地位。然而我们却无法忘记牛仔们在滚滚黄沙中纵横驰骋,在枪林弹雨中谈笑风生,在洪水般的牛群中大声吆喝;无法忘记在他们之间孕育的最过硬的交情,产生过的最深刻的仇恨……

西部电影成功地将历史和怀古、田园和浪漫等传统艺术元素揉和在一起,塑造出一个个具有豪侠情怀的“牛仔”,使西部电影成为神话传奇,使牛仔成为永恒经典。西部电影中的牛仔人物成了美国人心中史诗般的英雄,正是他们强烈的唤起了美利坚民族最深层的情感,激起了美国人的共鸣。牛仔的拓荒精神在美国西部电影中渐渐引申为美国精神,这正是西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美国经典西部片的影响

一、内在的正义感与使命感

尽管影片中的英雄崇尚自由,不愿卷入任何集体或个人纠纷,或受到任何责任和义务的羁绊,但最终在社会正义不断遭到破坏、弱小的社会成员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内心的正义感和使命感驱使他挺身而出,拯救受到威胁的文明社会。

二、崇尚自由和独立,重视个人尊严

西部片中的英雄被塑造成一个纯粹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在职业、家庭背景、情感归属方面,还是在与社会秩序和制度的关系方面,个人自由永远被放在第一。

三、自由与社会秩序、暴力与民主社会的内在矛盾

在欧洲史诗和中国影片中,英雄人物在历尽艰难、战胜强大的对手后,大都有荣归家园、被人群簇拥着或高举着享受荣誉和喜悦的镜头。然而,在美国西部影片中,英雄在完成英雄之举后,无一例外都选择默默离开。舍恩赢得镇上居民的理解和尊敬,为他们铲除霸权势力后,不顾卓伊的挽留负伤而去。同样在捍卫正义、维护文明秩序后,凯恩带着愤怒和不屑离开了他协助建立的文明社会。影片的结尾没有掌声、鲜花和美酒,却只有英雄离去时孤独苍凉的背影。

究其原因,这是个人英雄主义所崇尚的自由与社会秩序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体现。英雄赢得民众爱戴后,如果留下来成为民主社会的一员,将意味着开始一种不同的生活模式,势必要落下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俗套,自此他将不再是纯粹独立完整的个体,不再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因此,片中英雄所对抗的不仅仅是代表邪恶势力的对手,他所要对抗的还有自己的朋友,因为朋友意味着要求和责任,他们会打破英雄自由自在、行侠仗义的模式,违背个人主义的理想价值观念。让英雄留下来的另外一种更大的可能性是享受胜利带来的无上荣誉和地位,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新秩序。然而,这样的情节安排更加不符合美国人的理想。

在他们心目中,理想化的英雄为了他人的平等、自由和民主而战,把霸权者赶走的目的是要普通居民们建立法治和民主社会,英雄不可以迷恋权威和地位,不能为了社会放弃自我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此外,英雄身上的能力和正义感永远把他与平庸甚至懦弱的民众区别开来,他只能在关键时刻成为责无旁贷的领袖人物,把社会带入他心目中的正轨后,继续寻找下一处用武之地。

英雄人物与文明社会的矛盾不仅仅在于个人自由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而且还体现在英雄“以暴制暴”的手段与民主社会法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成为另外一个英雄不得不离开的理由。在影片中,舍恩和威尔·凯恩都是善用枪法,身手敏捷的人物。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他们借助利落的动作和准确的枪法,把对手置于死地,展现一种手起刀落、痛快淋漓的豪情。影片对于暴力的过程和后果进行简单化和模式化处理,把暴力渲染为正义的手段。例如,舍恩对象征文明社会的玛莉安(Marian)说:“玛莉安,枪,只是工具,它跟使用枪支的人一样,可好可坏。”这里的潜台词是,会开枪的富有正义感的男人便是完全意义上的英雄。 尽管暴力手段得到美化,但是施展暴力这一事实使得英雄人物无法融入依靠法律来维持秩序的社会。暴力毕竟有悖于文明社会的准则,只能存在于无政府的自然状态中。当邪恶势力遭到铲除,社会秩序恢复正常时,崇尚暴力的因素必须被排除在外。因此,英雄的结局永远只能有一个,那便是离开。其中一定程度上隐含了对于正义与法制之间、暴力与文明之间矛盾的认识。

个人自由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暴力与民主法制之间的矛盾导致西部片中英雄的命运永远是在广阔的西部土地上继续寻找下一处需要建立秩序的蛮荒之地,然而,等到所有土地上的文明社会已经建立,蛮荒的自然状态不再存在,英雄的归宿又在哪里?个人是否可能永远保持纯粹意义上的独立和自由,在文明社会中这只能是一种理想。

四、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映。

西部电影中,英雄采用的暴力手段被毫无置疑地合法化。为了达到目的,英雄可以把法律和社会制度抛在一边,待到铲除邪恶势力后,再重新建立法治秩序,开始讲究民主、自由和人权。这里,体现出美国社会务实的价值观念。只要结果被认为是好的、正义的,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便可以采用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哪怕手段是暴力的,哪怕违背将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所推崇的原则,都可以因为目的的正义性而被合理化、合法化。要达到维护法律的目的,可以采用非法的手段。要达到建立民主社会和安全秩序的结果,可以越过民主程序,采用非民主的方式。这里还可以看到美国社会对于结果民主与程序民主之间的矛盾,结果正义与手段正义之间的矛盾。在美国外交历史中,有很多届美国政府以民主的卫道士自居,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要把自己所信奉的“文明”强加于他国的实例。这样的举动不断遭到世界人们包括美国国内人民的质疑和反对,美国国内也对传统西部片中的暴力因素开始反思。

结 语

电影本身并不能够决定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但是却能够传达并反映人们普遍的情感和信念。美国西部片在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塑造的英雄形象作为美国精神的象征,成为大批影片塑造英雄形象的参考原型。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阶段,经济的富裕使得一些人相信思想意识之争已经结束,人们对于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以及社会价值观念充满乐观自信的态度,这是一个缺少文化分歧的年代,对于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深信不疑。50年代初期制作的两部影片《原野奇侠》和《正午时分》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信

篇二: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On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Chinese and British Culture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浅析D.H.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Humor and Satire in Running for Governor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 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分析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Motivation’s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English Learning 传播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以美剧《复仇》为例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支付宝-淘宝的成功之道 论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

43 动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4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45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46 英语使用中展示的性别语言差异

47 电影《狮子王》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8 中国公司简介的英译技巧

49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

50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

51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52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53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

54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55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56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57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

58

59 由国内“外语早学潮”看关键期假设

60 《瓦尔登湖》生态批评视角分析

6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62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63 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ivating Students’ Speak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64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5 文化导入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66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

67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68 中西文化中的颜色内涵之异同

69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70 论美国精神在《阿甘正传》中的反映

71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

72 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

73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74 浅谈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

75 An Interpretation of Rebecca’s dual Personality

76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

77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78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79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

80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

81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8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主义”

83 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式的比较分析及发展趋势

84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5 行为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张召忠教授译著病因浅析

86 On Trademark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s

87 爱伦坡短篇哥特式小说体与干宝《搜神记》

88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89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后现代分析

90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91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

92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

93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

94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

95 《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之哥特风格

96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97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98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

99 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

100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

101 谁在说话?—— 论作者-叙述者和译者-叙述者在原本和译本中的叙述声音的不同处理 102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

103 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ocabulary

104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

105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106 中美企业文化的对比

107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108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09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

110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111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

112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

113 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差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114 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115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116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117 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

118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119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120 对《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性分析

121 《榆树下的欲望》埃本悲剧命运探析

122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123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

124 英语双关语语境分析及其翻译

125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126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27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

128 中美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对比分析

129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13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131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

132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133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

134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135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

136 从文化的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37 小议约翰多恩的奇思妙喻

138 《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潜意识

139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140 从迪斯尼动画《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141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42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143 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

144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145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146 When Chinese Tradition Meets Western Culture: Comparison between Qi Xi and Valentine’s Day

147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148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49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150 解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151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152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153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

154 英语禁忌语的语用研究

155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156 探究英语双关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157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158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

159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

160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161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

162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社会化及人的进取精神

163 论《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人物关系及象征意义

164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65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

166

167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168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

169 On the Use of Satire and Humor in Pygmalion

170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171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172 A Magic World: A Study of Magic Agents in Harry Potter

17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74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175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

176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77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

178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179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80 从心理角度浅谈丁克家庭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181 现实主义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体现

182 浅析《喜福会》中母亲们悲惨遭遇的成因

183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

184

185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186 Black Women's Searching for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Sula

187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

188 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189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190 由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191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192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

193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s

194 用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品特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房间》和《看管人》为例 195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

196 论风格的可译性

197 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98 艾米丽狄金森和李清照自然诗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199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200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

篇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样版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科类)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