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优秀范文 > 列表页

翟璜翟怎么读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5  分类: 优秀范文 手机版

篇一:19.3翟璜

翟璜,战国时期魏国的相,辅佐魏文侯,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又名翟触。 翟璜爵至上卿,为相三十余年,为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推荐吴起守西河,推荐西门豹为邺令防备赵国,北门可为酸枣令抵御齐国,推荐乐羊灭中山国,推荐李克改革变法,使魏国大治。

参考文献

《》臣术

? 《》魏世家 ?

乐羊,中山国人,战国时魏国的大将。是乐毅先祖。

生平

乐羊初为魏相国翟璜门客,中山国君姬窟发兵犯魏,翟璜举荐了乐羊。可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王的将领,而且曾杀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为帅。

乐羊出兵后,由于敌强我弱,施了缓兵之计。消息传来,朝中大哗,群臣诬告乐羊通敌。中山国君又杀了他的儿子,煮成肉羹送给他。乐羊饮羹以诀志。随后大败中山国。

魏王赏了他,封在灵寿,但是反疑他心地残忍,没有父子骨肉之情。

乐羊死后,葬于灵寿。

参考

? 《》说林上第二十二:“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

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传,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古巴以有罪益信。”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政治家及水利专家。魏文侯在位期间,受翟璜推荐担任邺令,任内破除了“河伯娶妇”的迷信习俗,又发动民众开凿了十二条运河,引河水灌溉民田[1]。这些运河历史上称为西门豹渠。

《韩非子》、《史记》、《论衡》、《战国策》、《淮南子》、《说苑》等书都有西门豹的事迹。褚少孙补《滑稽列传》称其“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在河北省临漳县,还存有后赵时期西门豹祠奠基石,刻有文字记载:“赵建武六年,岁在庚子,秋八月庚寅造西门豹祠殿。”[2]

西门豹有些后代就是现在少见的西姓。

注释

1. ^ 《北堂书钞·岁时部四·丰稔》载“魏襄王使史起为邦今,引漳水灌田。”

《吕氏春秋·乐成篇》也记载史起才是重要推手: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弗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

2. ^ 新华网:河北临漳发现1600年前西门豹祠奠基石

篇二:九年级语文

九下语文第二次阶段考答案 2016、4/7

一、雍容,姗姗 shuo2、B 3、D

4示例: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是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自己的理想彼岸。 5 D “九十多部(篇)小说,合称为《人间喜剧》”。6 C

二、 参考答案:

8(1)齐地/方千里 (2)文侯/问于群臣(曰)

9(1诚:确实,实在(2)面刺:当面指责(3)克:战胜(4)反:同“返”,使??返回 10(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2)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

11(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3)结果:齐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

文言文: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仁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文候发怒了,仁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仁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三、【答案】12.(1)“一个馒头”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或全文围绕“一个馒头”展开,推动故事情况的发展。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

(3)点明中心,突出母亲爱儿子的纯朴感情。(意对即可)

13.(1)第②段写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写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成为下文写母亲为“我”送馒头受伤害作铺垫。

(2)第⑧段写母亲在雨中离开,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烘托“我”和母亲悲伤的情感;和第②段写雨相照应。(意对即可)

14.(1)父亲带回一个白面馒头,母亲发现了馒头;

(2)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

(3)我扔了馒头。(意对即可)

15.(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1)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白馒头的珍惜,成“里三层,外三层”说明母亲对馒头珍惜,格外小心细致,“小心翼翼”突出母亲希望儿子能吃上热馒头的小心谨慎的心理。

(2)肖像(外貌)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年老,一路上的劳累和因“我”扔掉馒头,对她的爱不理解而季度伤心。(意对即可)

16.(1)爱自己的孩子、节俭、憨厚、朴实、善良。

(2)啊!母亲,我知道错了,你就原谅我把!可是我可不了口向你道歉啊!母亲,对不起,那馒头是家中的奢侈品,你舍不得吃而留给了我,我怎么这样伤你的心呢?不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用十倍的努力报答你,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啊!路难走,您要小心(言之有理即可)

17、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绿色水泥”的特点,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点明(交代)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18、作比较、列数字。突出准确地说明了“绿色水泥”生产中需要的温度大大低于传统水泥,消耗的能源低这一特点。

19、不能删去。“大约”起限制作用,表“估计”(推测、预测),表明了“2014年绿色水泥就能投入批量生产”,只是一种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0、绿色水泥的特点、研发现状、发展前景。(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21、C(2分)绿色水泥吃碳能手阅读答案

22.

①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②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③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

23.)

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这一观点。面对西方学者的偏见,铁凝没有一味迎合,儿时鲜明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坦诚交流,这样不但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而且消除了偏见,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了说服力

24.

①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了解的少(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 ②历史原因,近代中国文化落后,西方文化蓬勃发展(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

③技术原因,汉语难以掌握,世界上精通汉语的学者太少,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④文化的差异。

25.

“兑”在文中指部分中国作家创作态度花哨,用迎合某些人喜欢的心态去创作,不能潜入到时代的深部,作品质量不高。

“酿”在文中指中国作家潜心创作,踏实地潜入到时代的深部,创作出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

26.举办中外文学论坛;启动译介、出版工程;举办书展。

篇三:辩论队

反方资料

我国数学家、理论数学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罗庚,自学成才,通过超过常人的艰苦努力,学以致道,求得数学的真谛。他并没有要求过任何人去了解他的才能,可是他的数学摆在那里,自然而然地便被人了解,被人承认和重视。

华罗庚小时候生活很困难,家里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卖些日用品赚钱供一家人艰难度日。华罗庚从小酷爱数学,在读初中时,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非常喜欢他,经常给他讲一些数学知识。华罗庚也虚心求教,在这段时间打下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可是初中毕业以后,家里再也无力供他读高中,无奈之下只能回家帮助照料店里的生意。但这并没有打消华罗庚的数学梦想,他白天站在柜台边,一边卖东西算账,一边读数学书。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进行演算,一有收获,便欣然自得。有时候他遇到难题,白天在店里算不完,他就在夜里点着小煤油灯进行演算,经常是演算到后半夜。

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生活的无奈,让他也无能为力。如果这时候华罗庚像一些人一样发着牢骚说:“你们都不了解我,我是学数学的天才,怎么能让我站柜台卖货呢?”或许我们今天就不会听说华罗庚是位数学家了,他只可能是一位无名的小商贩。他没有将时间放在无用的事情上,而是专心学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有一次,一位顾客来买棉线,问:“一斤棉线多少钱?”“8537290。”华罗庚把刚刚演算完的一个得数说了出来。顾客听了莫名其妙,一生气转身走了。他父亲很生气,认为儿子想学习固然很好,可是一家人毕竟要生活,天天演算数学并不能解决问题,一气之下非要把他的数学书和演算题目的纸烧掉不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华罗庚也难逃这种命运,十八岁那年,由于生活艰辛,身体虚弱,华罗庚不幸染上了伤寒病,留下了终生残疾,左腿关节变形,走起路来只能一瘸一拐。这种打击非但没有让他放弃数学,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他说:“我别无选择。干别的工作要到处跑,或者要设备条件,我选中了数学,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很简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十九岁那年,华罗庚撰写的数学论文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很快便被当时的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看中。这正验证了孔子的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熊庆来把华罗庚招收进了清华大学悉心指导。华罗庚只用了一年半就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语、德语、法语。华罗庚二十四岁时被清华大学聘为教师。在熊庆来的帮助下,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华罗庚回国时,由于日军入侵,清华大学被迫南迁至昆明。华罗庚正式被聘为教授。他在这一时期写出二十多篇数学论文,还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堆垒素数论》。这时,华罗庚已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数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毅然放弃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待遇,于1950年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后来又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先后写出多篇论文、9部专著、11本科普著作。有一次,华罗庚用这么几句话来归

纳他取得成就的秘诀:“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很简单的道理,用功学习是硬道理,只有如此才能证明你的实力,别人自然也会知道和了解你。

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患己不知人也患己不知人也患己不知人也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叫“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说,如果所有的人心都能往一处想,劲都能往一处使,这世上就没有多少干不成的事儿。所以,古时候我们有“仓颉造字,神鬼夜哭”的传说。神鬼为什么哭呢?是因为害怕人类有了文字之后能团结起来,这样人们想做什么就能做成什么,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来求神拜鬼了。其实不止是中国,西方的《圣经》上也有类似的故事,《圣经.旧约.创世纪.第十一章》中讲到,上帝耶和华要变乱人类的口音,使他们言语彼此不通,造不成巴别城和通天塔,因为上帝觉得,人类沟通如果没有障碍,那么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他便只有到一边凉快去。真的是这样的吗? 现在我们知道,人类有了语言文字,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没有问题了。同样的一句话,我们可以正解、曲解、隐喻、影射……就算是撇开了这些,不搞得那么复杂,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每个人由于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和思维习惯迥然而异,他们所认识的、理解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可能会很容易,但要做到沟通顺畅、相互理解、彼此心照,这却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人生中能有一两个知己。当然了,对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单身者而言,异性更佳。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谈知己倒是不论性别的,因为在你孤独、寂寞的时候,有那么一个自己能够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完全理解自己的朋友,大家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自己的心里会感觉好受得多。 可问题是:到哪里去找知己呢?它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父母给的,你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找一个,并信任他,把自己所有的心事都交付给他。这样的不设防,往往更多得到的不是友谊,而是伤害。所以,知己是需要自己四处去寻找,精心去选择的。要不然怎么说知己难求呢?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它告诉我们的是结交知己的一种态度。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要时时刻刻担心别人不能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经常想着自己知不知道别人,理解不理解别人。 或许正是由于知己难求吧,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总是抱怨身边没有知己、怀才不遇的人。他们成天说个不停,什么满腹才华无人赏识啦,什么一腔抱负没人理解啦,唠唠叨叨像个老婆子,让人听得耳朵都快要起老茧了,偏偏还乐此不疲,好像不如此不足以彰显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地一样。 真的是没有人理解他吗? 孔子提醒我们:也许,没有人理解他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不愿意去理解别人。 远的不说,就这些人的唠叨劲儿,他就没有考虑过别人能不能受得了。人家又不是八辈子都天生聋哑,听到人声就兴奋得不行,没事凭什么要每天都来听你念一遍经呢?人嘛,就图个新鲜,当你说的东西别人都快要背下来了,自然就是见到你只想尽快逃之夭夭的时候了。我想,这些人一旦想通了这个道理,他们大致就往“知人”上向前迈进了一步。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我这样说似乎太过冷漠。因为韩愈在《马说》一文中也谈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此自喻,将自己比作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这样想也许并没有错。但我以为,他们还有另外一条路,即在没有伯乐赏识你的时候,与其靠碰运气守株待兔,还不如主动出击,多结交一些你认为是千里马的人,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你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史记.魏世家第十四》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魏文侯问他的大臣李克,魏成子和翟璜两

个人中间谁适合当宰相?李克说,看他们回家后亲近谁,富裕了把钱分给谁,做大官时都举荐了些什么人,穷困时哪些事情是坚决不做的,贫寒时有那些东西是坚决不拿的,凭这五条就可以定了。后来李克经过翟璜家的时候,翟璜问他最后结果。李克说是魏成子当宰相。翟璜很生气,说,我什么地方输给魏成子了?西河的郡守是我举荐的;君王担忧邺这个地方难以治理,我举荐了西门豹;君王要征伐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中山攻克以后没有合适的人管理,我举荐了你;君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教,我举荐了屈侯鲋;我哪里比魏成子差?李克回答,就我说的五个方面,你怎么可以跟魏成子比呢?魏成子食禄千钟,九成都用在别人身上,只有一成是自己在享用,这才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君王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人都是君王的臣子,你怎么比得上魏成子呢?于是翟璜心服口服。 这个故事说明,真正的“千里马”不仅仅是要“遇伯乐而嘶”,他一样要懂得知人、用人。你所知的、所用的人在什么层次上,就基本上决定了你自己是在什么层次上。这就有如赛马,你经常和哪一类的马比赛脚力,就已经表明了你自己的水平如何。

所以孔子循循善诱,告诫大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实际上也是希望那些自诩为“千里马”的人才不等不靠,要勇于主动走出去,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真正知晓别人的人,才是最有可能找到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知己的人。患不知人也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

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

当然,说是这么说,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所以圣人不仅在《学而》打头的一章里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照应。

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因此,当面对别人的毁誉的时候,也就可以泰然处之;因为不为求荣誉,当然也就不怕别人的诋毁。君子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所以,不求全责备,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希望被了解,却不责怪别人的不了解。君子如果不能了解别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标准了: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才德修养不够,因此难以宽容地对待别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误解别人,由此而产生评价失误。所以,不必因为别人不了解而忧伤埋怨,但是应该学会了解别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