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元宵节 > 列表页

元宵节的标志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3  分类: 元宵节 手机版

篇一:元宵节,为你推荐萌萌哒元宵!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也是现在过元宵节的标志性食品。 猜灯谜

赏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闹元宵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啦!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下面给大家介绍各种汤圆的做法。

黑芝麻流沙汤圆

准备材料:糥米粉200克,澄粉15克,黑芝麻100克,糖粉60克,猪油55-60克(可用黄油替代)、温水125克,开水15克;

做法: 1、糯米粉加入温水搅拌均匀,澄粉加开水拌匀后加入糥米粉中,多揉几次至面团柔软光滑,静置10分钟备用;2、黑芝麻炒熟,放入搅拌机磨砂碎;3、加入糖粉和半融化状态的猪油拌匀(如果使用砂糖与黑芝麻一起磨碎);4、做好的馅料冰箱冷藏半小时后,取出团成大小一致的黑芝麻团;5、糥米面团同样均匀成大小均匀的小齐剂子;7、取一块糥米面团揉圆,压成面皮,放入馅料,包紧收口。

花生核桃汤圆

准备材料:花生米、核桃仁、砂糖、糯米粉;

做法: 【馅儿】1、内馅原料备用;花生炒熟,搓掉外皮;3、去皮后的花生米备用,核桃也炒熟;4、核桃仁,花生米倒入维仕美破壁机;5、选择“研磨功能”;6、研磨一分钟左右即可。倒出后调入适量的砂糖;7、搅拌均匀,即成内馅。(花生和核桃都会出油,太干的可以拌入少量的猪油。)8、把内馅搓成小球,放冰箱冷冻(硬一点更方便包);

【皮儿】9、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10、取一小块糯米面团,按扁中间放上一颗内馅;11、小心的往中间推,收口;12、把收好口的汤圆放在两掌之间揉圆,即是汤圆生坯。 13、包好的汤圆均匀的码放在容器中(如果一次食用不完,可以放冰箱冷冻保存);14、锅内水烧开,下入汤圆生坯;15、等到汤圆煮的浮起即可;16、盛入碗内,食用时可撒上适量的糖桂花;

骰子汤圆

准备材料:糯米粉 300g, 温水300g;辅料:黑芝麻200g, 黄油100g, 白砂糖80g, 葡萄干 适量;

做法:1. 先做馅料!熟黑芝麻用料理机打碎后,放入适量的葡萄干; 2. 黄油隔水融化后,画圈儿倒入刚才的黑芝麻馅儿里,再加入白砂糖搅拌均匀;3.拌匀的馅料会油油的,这时把馅料用手捏成10克一个的球型,备用。4.下面开始做汤圆面皮!将糯米粉和温水混合,和成光滑的面团。温水要一点点的加,不要一次加的过多; 5.取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的面团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后捞出;

6. 将煮熟的面团再放回刚才的生面团中,揉在一起成一个新的大面团。这样做是为了使面皮光滑,包的时候不容易裂;7.将再次和好的面团揪成15克一个的

小剂子,再揉成团备用。这些小面团要用保鲜膜盖一下哦,免得表面会干;9.将包好的面团捏成方体8.将小面团按扁,包入馅料再揉成团; 10.取红色、蓝色食用色素各两滴放于小盘中,用竹签或牙签平的那一端蘸取色素在正方体面团的六面都点上点。色素一次千万不要蘸的太多,否则过多的颜料会在面团表面晕开,就不好看了;11. 如果想做一些不包馅儿的小骰子,可以先将面团揉成长条,再将其整成长方体。最后将这个长方条切成一个个的小正方体; 12. 像做大骰子一样,也用牙签蘸着色素在正方体面团上点点就好啦! 13. 坐锅烧水,水开了以后放入包好的汤圆并不停搅拌。中间可以添两次凉水,直至汤圆浮在水面上就说明熟了,可以吃啦!

做个颜文字君的汤圆

准备材料:糯米粉250g,温水200g,红豆沙200g,40度左右温水;

做法:1、把糯米粉和水混合, 用手和成团,这一步的质地应该是感觉松散但是能黏在一起的状态;2、出一小块,跟抹茶粉混合在一起,用质量好一点的~不然下锅高温一煮容易变色;3、15g豆沙配30g糯米粉团,这个做出来差不多乒乓球大小,可以自己调整,4、糯米团用手指按出一个窝窝,把红豆沙填进去,

5、依次团成团,然后把绿色的面团搓成小叶子的形状粘在上面,不用刻意涂水,直接粘就能粘住;6、找一只可食用色素笔,只要食品安全认可就可以,挨个画上表情;

缤纷水果汤圆

准备材料:糯米粉300g,热水约45g,葡萄汁约45g,草莓汁约45g,奇异果汁约45g,菠萝汁约45g,冰糖/蜂蜜适量;

做法: 1、把糯米粉平均分成5份,白色用45克热水,边倒边搅拌,和至柔软不黏手。分别把各种水果榨汁,放入微波炉加热,倒入糯米粉里,和匀。(果汁放入微波炉加热是为了烫糯米粉,如果用冷的和,搓的时候容易裂开;2、取一份放在手上,搓出一个个小汤圆。(没有用到的要盖湿布); 3、盘子里加少量糯米饭,把糯米团子轻轻抖动,挂上一层糯米粉,这样是为了每个丸子不粘黏;4、搓好全部丸子,煮小半锅水,水开倒入丸子,丸子放入后,用勺背轻推开,放入冰糖;5、丸子浮上,放入任意水果丁,关火。还有另外一个方法:丸子浮起后,捞起放入凉白开里,再加入水果,适量蜂蜜,这样丸子更Q,水果也还保持原来的口感;

其实汤圆的做法不止这几种,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在家试试。吃汤圆,闹元宵,同时也要注意健康。

如何健康吃汤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因汤圆的热量较高,吃3个汤圆相当于1个馒头的热量,因此一定要少吃;

2、汤圆最好水煮吃,油炸汤圆或用方便面汤煮汤圆活用麻辣火锅汤煮汤圆都会增加汤圆的热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讲,更易升高血糖。

3、老人、幼儿一定将汤圆分成四份,一份一份的吃,以免整个吃下发生意外。

4、汤圆热量高,可配合青菜食用。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也是现在过元宵节的标志性食品。

猜灯谜

赏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闹元宵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啦!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下面给大家介绍各种汤圆的做法。

黑芝麻流沙汤圆

准备材料:糥米粉200克,澄粉15克,黑芝麻100克,糖粉60克,猪油55-60克(可用黄油替代)、温水125克,开水15克;

做法: 1、糯米粉加入温水搅拌均匀,澄粉加开水拌匀后加入糥米粉中,多揉几次至面团柔软光滑,静置10分钟备用;2、黑芝麻炒熟,放入搅拌机磨砂碎;3、加入糖粉和半融化状态的猪油拌匀(如果使用砂糖与黑芝麻一起磨碎);4、做好的馅料冰箱冷藏半小时后,取出团成大小一致的黑芝麻团;5、糥米面团同样均匀成大小均匀的小齐剂子;7、取一块糥米面团揉圆,压成面皮,放入馅料,包紧收口。

花生核桃汤圆

准备材料:花生米、核桃仁、砂糖、糯米粉;

做法: 【馅儿】1、内馅原料备用;花生炒熟,搓掉外皮;3、去皮后的花生米备用,核桃也炒熟;4、核桃仁,花生米倒入维仕美破壁机;5、选择“研磨功能”;6、研磨一分钟左右即可。倒出后调入适量的砂糖;7、搅拌均匀,即成内馅。(花生和核桃都会出油,太干的可以拌入少量的猪油。)8、把内馅搓成小球,放冰箱冷冻(硬一点更方便包);

【皮儿】9、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10、取一小块糯米面团,按扁中间放上一颗内馅;11、小心的往中间推,收口;12、把收好口的汤圆放在两掌之间揉圆,即是汤圆生坯。 13、包好的汤圆均匀的码放在容器中(如果一次食用不完,可以放冰箱冷冻保存);14、锅内水烧开,下入汤圆生坯;15、等到汤圆煮的浮起即可;16、盛入碗内,食用时可撒上适量的糖桂花;

骰子汤圆

准备材料:糯米粉 300g, 温水300g;辅料:黑芝麻200g, 黄油100g, 白砂糖80g, 葡萄干 适量;

做法:1. 先做馅料!熟黑芝麻用料理机打碎后,放入适量的葡萄干; 2. 黄油隔水融化后,画圈儿倒入刚才的黑芝麻馅儿里,再加入白砂糖搅拌均匀;3.拌匀的馅料会油油的,这时把馅料用手捏成10克一个的球型,备用。4.下面开始做汤圆面皮!将糯米粉和温水混合,和成光滑的面团。温水要一点点的加,不要一

篇二:B-中国民俗-元宵节-综述

段落翻译

B-中国民俗-元宵节-综述-4

中文: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农历正月的第十五天,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满月,象征着和睦团圆。元宵节是家庭团聚的传统佳节,最隆重的活动就是展挂各种各样的灯笼。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人们走上街头,观看舞狮表演、猜灯谜(guessing lantern riddles)、放烟花,老少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标志着春节的结束,元宵之后,人们的生活回归到日常状态。

语言要点:

symbolize, harmony, family reunion, streets and lanes, mark, daily routine

译文: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This is the first full moon of the New Year, symbolizing harmony and reunion. It is traditionally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 The most prominent activity of the festival is the display(陈列,展示,展览) of all types of beautiful lanterns. On that night, streets and lanes(小路,小巷) are decorated with a variety of (有没有varieties of?)lanterns. People gather(聚集) in the streets, watching dragon dance,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 and lighting fireworks. It’s really a lot of fun for the old and the young. The Lantern Festival marks the end of the New Year season and afterwards life returns to daily routine(常规).

篇三:2011高考热点之中华七大传统节日符号

志说明:

春 节:标志是由中国大红灯笼和“春”字巧妙结合而成。大红灯笼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祥、喜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元 宵:标志用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形象显现出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字体采用方正毡笔黑简体,大气时尚,沉稳简练,寓意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清 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端 午: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两种不同绿色的搭配间接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艾叶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

七 夕:标志以中国汉字“七夕”为形,将五千年历史的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

中 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重 阳:标志用一个双九的图案,结合中国古老的毛笔画元素和菊花,寓意欢庆又幸福圆满的美好生活。

近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联合主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结果公布,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标志出现,并试行推广一年。

以简易形象符号切入人心

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忧心如焚,大声疾呼:中华传统节日亟须主题形象的提炼,在当代,传统文化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快速切入方式是符号和简易形象。而我们面临一种尴尬,千百年来,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形象始终空白。希望大家一起来为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创意进行设计和提炼,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精神内核。

据了解,“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此次大赛于2010年9月启动,其间收到来自海内外的作品上万件,其中七大节日标志逾6000件,原创诗词4000余首。征集作品经专家筛选、网络公示和专家打分,最终评出获奖作品。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七作品最终分别成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标志。

出资征集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的冠名单位负责人如此解释本次评选活动的初衷:“自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热爱不断升温,国人对传统节日也愈加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推手

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的“出炉”成为近日国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我区各界人士的热议。记者专程采访了几位广西知名的文化人。

“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近年来,洋节入侵并盛行一时,大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覆灭之忧。重振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部分,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需要推动力,在众多的推动力中,形象标志的设计,是重要的推动。此次挑选出的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给每个节日赋予了美的精神,是文化灵魂的一种凝聚。我十分赞赏,认为值得发扬。”退休多年但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原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周民震,充分肯定了为中华传统节日确定形象标志的举措。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韦苏文称赞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是一件喜事大事,说明传统节庆已经唤起了民众的自觉意识,凝聚了民族精神。

资深文化活动策划人

元宵节的标志

彭洋认真看完七个形象标志后,连连称赞此次活动用具有民俗感的符号体现隆重的节日很有意义。

广西知名美术家石向东认为,七个形象标志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艺术技巧和语言,作品运用了“国画”、“印章”等元素,以传统约定俗成的符号,如“元宵汤圆”、“端午粽子”、“七夕鹊桥”、“中秋月亮”、“重阳菊花”等来标志传统节日,容易让人接受。

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图)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1-03-10 16:37 责任编辑: 任子鹏

春 节:标志是由中国大红灯笼和“春”字巧妙结合而成。大红灯笼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祥、喜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元 宵:标志用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形象显现出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字体采用方正毡笔黑简体,大气时尚,沉稳简练,寓意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清 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端 午: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两种不同绿色的搭配间接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艾叶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

七 夕:标志以中国汉字“七夕”为形,将五千年历史的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

中 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