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文档 > 党风廉政 > 列表页

当前新农村建设须坚持规划先行理念思考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20-02-11  分类: 党风廉政 手机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狭隘的“新村”或者“村庄”建设,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面开花的格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提出了搞好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     

    最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对中部地区 34 个,西部地区 17 个,东部地区 23 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了入村入户的调查。去年,对北京 100 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作了同样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包括居住区、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境、生产与仓储、交通、防灾、供气与供暖、规划等 11 类 105 个项目,发现农村的许多重大安全隐患都与没有村庄规划或没有执行部门法规和标准有关。如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源被工业、养殖业或自己的生活污水污染;
道路穿村而过,路面高于住宅威胁农民生命安全;
发展家庭养殖业过程中“人畜混杂”,留下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安全隐患;
农民把生活垃圾填埋到不应填埋的地方;
把住宅建到了泄洪区、泥石流区和地下采空区;
随意建房或堆放柴草,没有留消防通道;
厕所搭建不合理;
因为没有村庄竖向规划,使农村住宅发展产生了诸多社会不和谐隐患等等。

     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没有做规划的村庄占到总调查数的 99% ;
即使个别村庄有规划,也是不完全符合《村庄规划标准》。它们通常没有涉及到村民安全的项目,如饮用水源的选址和保护、消防设施的安排、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畜分离等。比如在对一南方省某地级市的调查中发现,那里的市领导和建设规划部门极为重视村庄建设,已对 200 个村进行了规划。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师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点的特殊性,在这些规划中遗漏了关键的安全项目;
没有考虑建设中心村,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类条件;
测量底图也十分粗糙,以致不可能考虑污水对水井的影响;
多数规划通过改变了那里的地形地貌,耗费大量土建工程来建设城市型社区,以致基本上丧失掉了那里的地方风格。即使这样,许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仍然不完善,如下水设施、消防设施,等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建设新农村所必须的。

    因此,迅速开展乡村建设规划是摆在规划建设部门面前的一项任务。事实上,在两个调查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地方主管村庄建设的领导,大家的共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不仅仅是资金,还必须首先有一个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
在乡村规划的指导下,统筹来自各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消除那些涉及村民安全的各类隐患,保护农村居民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目前,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群众积极性不断升高,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推动,主流情况是好的,但是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中央决定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与要求,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盲目地搞运动,有能力要干,没有能力也要干。另一种是惧怕做农民工作,怕接触农村的工作,担心矛盾复杂、政策性强、不易把握,担心没有钱不好做事、做不好事,不愿意负责任。

    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呢?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

    因地制宜:全国现有村庄 320 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突出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农村若是失去了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科学规划整合了农村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同时能够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专业的规划设计机构能够实现较好的规划意图,但是让规划设计机构跑遍各个村镇也不现实。因此,就某一县域的整体新民居建设规划来讲,采取专业机构与当地技术力量合作,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建设样板工程以指导其他区域的方式,将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而县级的中观规划有希望成为“新农村新民居”建设规划的主体部分。民居最基本的功能是供人居住,因此,在具体民居结构、功能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住户的意愿和生活方式,是搞好新民居规划的根本。

  ◆安徽霍山

    安徽省霍山县近年来开始加大村庄整治和编制规划工作力度,按照规模适度、有利发展、有利稳定和方便生活的要求,对全县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布点。为了使这项涉及上万农民的庞大工程获得支持,避免规划脱离实际,造成“建一片,荒一片”的老问题,他们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维护好农民的权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同时,该县以“五个结合”为基本原则合理实施规划。一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依据“猪-沼-茶(栗、菜)”生物循环模式,结合改水改厕同步实施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康居点。二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依据当前镇域农业发展状况,努力使规划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将原来分散的农民住房合理集中,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三是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将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在农村耕地微调中预留,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四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依托镇村的主干道进行规划布点,将深冲内和山上村庄分别向冲口和山下等交通方便处迁移,对山高岭大、交通十分困难的村庄实施整体搬迁。五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农民住宅的设计力争做到具有地方特色,与周边和村镇的人文、自然景观及风景名胜区交相辉映,力求在建筑风格上和谐统一,为旅游开发打基础。

◆四川眉山

    四川眉山市委、市政府在 2006 年春出台了《眉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五新一好”,坚持一村一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产业发展方面:构建“特色产业园”。围绕突出当地特色和发展支撑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养猪家园”、“果业家园”、“菜业家园”等“养殖小区”、“种植小区”,引导农民建立鱼庄、果庄和农庄,配套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建基地,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每个精品村都要培育 1-2 个持续增收、快速增收、整村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新民居建设方面:

    1 、抓好村庄规划。一是构建城郊“社区”型村庄。对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征地拆迁补偿,根据每个村所处的具体区位,按照“市场贸易园”、“家庭产业园”、“生态旅游园”三种村庄进行规划。二是构建平坝“中心村”型村庄。对城市规划区外的平坝村,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按照“川西式集群”、“仿古式集群”、“别墅式集群”三种村庄进行规划。三是构建浅丘“分散独院”型村庄。对不具备集中建设条件的浅丘村,尊重农民习惯,按照“四合院式”、“古典式”、“山庄式”三种村庄进行规划。对以上三个类型的村庄,建设部门分别制作三个以上的典型规划方案,无偿供各乡镇、村和农户选择。

    2 、搞好户型设计。按照“节约占地、放宽建筑”的要求,统筹考虑农民住房、庭院产业、杂物堆放问题,按照“现代式民居风格”、“古典式民居风格”、“欧式民居风格”设计出三种建筑户型。凡是城镇规划区内的村,要按照“联户集中建住房、联户集中建圈舍”的要求,分别设计住房、圈舍;
凡是养殖基地村,要把养殖规模户纳入农民住房统一设计、同时建设。在设计、修建住房时,必须配套设计、修建农具杂物简易储藏室。

    3 、完善基础设施。以“三配套”(生态环境配套、路渠电沼气宽带配套、庭院文化配套)户办工程和“六个联”(硬化道路联成网、水利灌溉联到地、绿化美化联庭院、骨干产业联成片、学校医疗联成网、活动阵地联村民)生态家园工程为载体,依托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环保、扶贫等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机、气综合治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副产物、废弃物的再利用,依托规模化生产基地,兴建沼气池、灌溉渠和庭院经济等配套基础设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山东**

    为响应中央号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城乡建设,规划先行”,**市规划局针对**目前的现状,制定了**市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方案。

    为了做好城乡规划统筹,正确引导**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 2006 年初,**市规划局确定了编制“全市农村居住点布点规划”和“示范村、镇规划”的工作目标,并且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编制一个规划、建设一套系统、搞好典型示范”的工作计划。“编制一个规划”就是编制全市农村居住点布点规划;
“建设一套系统”就是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建设一套用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系统;
“搞好典型示范”就是要选取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村镇编制规划作为全面编制村镇规划的示范和引导。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规划人员对每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摸清全市乡镇村情。在对现状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庄位置、规模、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加强对交通、供电、供水、电讯、商业服务等生产、生活设施和村庄的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调查人员从当地实际出发,实行“村村到”模式,采取“听、问、看”的工作方式,具体了解村庄现状和发展设想,获取了规划编制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每到一处,首先联系乡镇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然后具体到各村负责人,认真听取大家对村庄布点规划的建议和意见,详细询问了解乡镇、村的概况、现状、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对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地质灾害、有害工矿企业进行认真记录,以便在布点过程中合理规避。此外,还深入到各镇、村实地察看,拍摄了大量照片,对农村住房建筑、规模和建房风格及各地不同自然地理、建房布局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

    调研工作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源,为后期的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庄,亲自勘查现状;
对农村住房建筑、规模和建房风格及各地不同自然地理、建房布局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以便在后期规划中合理规避 有害工矿企业及地质灾害;

根据各地不同的农村现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这将促进村庄的集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作为最终目的,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搞规划。

通过**市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发现一些问题:

    1 、理论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新生事物”,虽然现在村村都在提新农村建设,但村庄建设水平、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理解深度层次不一,有些村庄的领导以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建几栋楼房,有些村民更是简单的以为政府要拨款让他们建新房子,很多村民包括个别村庄的领导对于规划的真正含义和作用理解不够,或者出现偏差。在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真正被大家公认的东西,也不是很多,所以理论性的知识相对缺乏,知识深度有待提高,再加上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相当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2 、资金方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面对各村现状,经济条件不一,无论是进行大规模的旧村改造,还是环境整治,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即使规划做好后,实施起来相对难度也较大,因为即使条件好一点的村,能拿出的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更别说经济贫困地区了。绝大多数的村庄领导虽然知道规划的重要性,但针对各村的现状及经济条件,我们发现很少有人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前期规划中去。

    3 、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和热情度的问题。每个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和热情度都不同,它直接决定这个村庄以后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有好多村建筑质量一般,经济条件也不好,但村民对旧村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他们不愿改造,这对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协调好这个问题。

    4 、基础资料欠缺。村庄基础资料保存不全,主要原因是村领导在换届过程中遗失。再加上有些村不予配合,使我们无法详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给调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还有大部分村、镇都没有地形图,这对后期方案编制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

    针对以上三地所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规划中应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以便于后期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协调、解决。在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中,我们必须要着眼长远,在规划中充分体现不同区域农村的特色;
要充分考虑到**市今后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
要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
对今后要撤并的偏远村庄和一些不可能成为居民集中点的地方,要限制其发展,只对现有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不再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前提。政府要用统筹的观念规划新农村,以系统的理念设计新农村,应搞好三个层面的规划:

    第一,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下,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尊重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第二,农村发展布局规划。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从生产到生活,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都要布好局、落好子,科学安排好。

    第三,村庄规划和住房设计方案。村庄规划应当因地制宜,听取群众意见,不搞一个标准。住房设计应根据农民的生活实际,充分供农民自主选择。从一家一户到整村面貌,体现一种和谐之美。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引导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对农民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 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要实现这一蓝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需要农民的理解与支持。所以,我们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推进。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