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案例 > 列表页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选编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案例 手机版

篇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湖州市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的五种模式及初步成效

来源:湖州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2010-05-05

近年来,湖州市积极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稳定性收入为工作重点,以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为基本动力,以大力发展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2009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 84037万元、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79.66万元,分别比2007年、2008年增长23.1%、15.3%,年均增长19.2 %;其中村级物业经济的收入已占收入总数的20以上。

一、发展模式

1、留地利用型。积极鼓励引导城镇规划区内土地被征用村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建标准厂房、写字楼、专业市场、宾馆、民工宿舍、商铺店面等物业项目,获取稳定的租赁收入。如湖州开发区陈板桥村利用33亩村级留用地建成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5000平方米与之配套的职工宿舍楼,每年租金收入达200多万元。吴兴区环渚乡邵家墩村利用村级留用地投资建设2980平方米综合大楼、4539平方米标准厂房等物业用房,面向社会招租,年租金达50万元。

2、盘活存量型。鼓励村级组织以村庄整治为抓手,通过收购、置换等途径,对集体旧的老办公用房、会堂、学校、厂房、仓库等房产、存量建设用地以及农户废弃

宅基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改建、新建物业房产的形式,对存量、闲置资产、土地进行盘活,增加物业租赁收入。如吴兴区东林镇青联村针对该村老粮食加工厂房破败不堪,停办已久,但占地面积较大,区位也较佳的实际,于2008年以此地块为基础,启动实施了占地面积4亩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建造1600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办公用房等设施,以厂房出租的形式引进个私企业,每年增加村级收入6万元。

3、异地发展型。对一些受规划限制、发展条件较差的村,积极帮助创造条件,引导这些村在区位条件较好的区域或城镇规划区,兴建或购置物业房产,增加村级集体资产和物业租赁收入。如开发区杨家埠镇黄芝山村等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在市、区、镇三级的支持下,每村各投资90万元左右集中购置亿丰建材市场的商铺,通过返租,每村每年可获租金收入约5-8万元。南浔区双林镇显洪村、黄泥兜村、勤裕村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各投资40多万元,在集镇工业功能区集中购置了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村每年可获出租收入5万元。

4、整理置换型。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对宅基地、废弃矿山进行复垦,争取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在本村域内难以使用的,通过乡镇政府协调,置换到城镇、工业功能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供村里发展物业经济。如长兴县夹浦镇月明村通过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1800多亩,通过配套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和商贸用地,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从30多万元增加到80多万元。南浔区和孚镇复乐村利用复耕项目指标置换,在长超集镇规划区内征用1000平方米土地,建造物业用房3层共计

3110平米,用于出租,年出租收入超10万元。

5、规划调整型。对一些块状经济发达、二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好的村,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促进产业集聚、用地节约为导向,结合中心村和独立工矿点布局,为这些村规划安排一定的二、三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如德清县禹越镇将全镇备用建设用地留出十分之一即100亩,因地制宜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天皇殿村丝绵加工集聚区、三来村等村级工业孵化器等。通过建设标准厂房,一方面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另一方面兼顾各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来源,变“输血”为“造血”。

二、基本成效

村级集体经济尤其是物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物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村里开辟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通过资源的统筹调配,发展平台的统一搭建,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难减轻了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负担,而且为提供农民福利、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一些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多的村,通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还让农民每年得到集体资产分红收入。实践证明,村集体经济发展好,农民收

入就高。

三是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短缺,为农村基础设施兴建、人居环境改善、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四是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班子为民办事能力,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增加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顺利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遂昌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解放思想 迎难而上 积极

探索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来源:厅经管处 发布时间:2009-12-10

遂昌县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数为1800万元,其中年经营收入一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248个,占总村数的6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政策、筹措资金、制定方案、落实措施,从2007开始把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七项行动计划的首项,进行重点抓。

一、在行动目标上找准定位。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时,由于没有很好把握统分关系,土地到户,山林到户,资产到户,过分强调农户分散经营,忽视村级集体统一经营,导致集体经济不断弱化,村级组织作为组织者和领头雁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村级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受到削弱。村级集体公益事业无钱兴办,只能靠上级补助维

持运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举步维艰。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定位:利用五年时间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根本的是帮助村级集体恢复造血功能,以求持续发展。

二、在工作机制上寻求合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乎农村发展、社会稳定、基层政权巩固的政治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部门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在资金筹措上,作为一个欠发达县不可能从财政资金中拿出很多钱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因此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最大程度寻求合力,实行县财政拿一点,部门帮一点,乡镇村出一点,用足政策千方百计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007、2008两年共整合扶贫资金200余万元、移民资金100余万元、民族资金20余万元、企业单位帮扶资金100余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98个,惠及131个村。在工作措施上实行三联系制度,既对每一个经审核同意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行县领导蹲点联系、企业帮扶联系、专业人员技术承包联系,保证项目上得去、能实施、有成效。目前已有近一半实施项目产生效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以上。

三、在建设内容上因地制宜。我县地处山区,区域环境多变,资源结构各异,村与村之间千差万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立足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走适合自己的路,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形成四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路子:

一是土地经营型,走以地生财之路。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村级集体资产的重要部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道路。对于地处城镇及郊区、交通便利的村,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二、三产业设施,或通过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增加集体收入。对地处偏僻村的集体“四荒”资源,实行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它资金参股方式开发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对农户无能力开发的承包地、山林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采用反租承包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所得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按一定比例分成。黄沙腰镇东坞村将500多亩集体统管山进行旱地开发,并与遂昌精诚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篇二:陡箐乡茨冲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陡箐乡茨冲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典型案例

一、基本概况

茨冲村辖19组,1106户,4338人,少数民族人口91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1.1%,劳动力2531人,村总面积约27.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34.75亩。共有党员69名,2015年拟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0名。平均海拔高度约1680米,村内交通十分便利,大烟公路、贵昆铁路、株六复线、“六六高速”(前炉组建有匝道口)等从村境内通过,村境内有3个铅锌冶炼企业,2个铅锌洗选厂,1个矿泉水厂。根据所处地形及气温条件,茨冲村适合种植大棚蔬菜、玉米、马铃薯等;养殖业主要以养猪、养牛为主,现正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300亩。

二、主要做法

(一)厘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茨冲村利用大项目征地的村提留资金进行周转创收村级积累资金,利用项目征地可以多征部分土地作为村集体预留地的优惠政策(最多不能超过10亩),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项目为村集体创收资金;按照“三变”(产权变股权、

1

2

资金变股金和村民变股民)的要求,积极用村提留资金创办村集体公司(水城县垚鑫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全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房屋亮化工程约51万元,猴儿关公路两旁护栏约8万元,全村境内“六六高速”公路沿线精品水果种植约10万元,带动约50人就业,约120人群众参与发展,让全村村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发展集体经济工作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年底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9万元,2019(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选编)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20万元。

(二)盘活资源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建立以“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围绕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臵形式,探索实行村企联建、企企联建等党组织设臵形式,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采取“党组织+公司+农户”、“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形式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一是盘活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给村民承包地确定“身份证”,村民就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资源流转,可利用自己的土地入股村集体创办的企业或者合作社,或者通过出租、转让给承包商获得收益,真正使“村民变股民”, 能解决约60人的就业问题,带动约150人群众参与发展,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

元。

二是盘活水资源优势。茨冲村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利用原有水厂得天独厚的优势,扩建水厂的二期工程,通过村级集体公司(水城县垚鑫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单建或联建组织创建村级经济实体公司,打造好一至二个在周边有一定知名度和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实体。力争在2015年底实现村级积累达到2万元以上,2016年底达到10万元以上,2019年底达到50万元以上,进入全县“经济强村”之一。

三是变“垃圾”为“财富”。按照“产权变股权”的发展思路,茨冲村将村境内大项目留下的弃渣弃土再次利用深加工作为建筑材料,利用原有工厂的产房经过改造后作为村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村合作社等以村集体经济控股的公司或合作社的固有资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把原有的“垃圾”变为村民的“财富”,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创收约2万元收入,带动约5名农村带头致富人致富,可以解决约20人的就业问题,带动约50人群中参与发展。

(三)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 积极利用茨冲村猴儿关农民画、特色鸡火锅和邻近陡箐村坪箐组的自然风景,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打造茨冲村度假休闲旅游一体化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方式,积极

3

4 利用现在网络、媒体和报刊等方式做好度假休闲旅游一体化服务。更加积极主动将“茨冲鸡火锅”、“茨冲豆腐”向外界推广,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服务业;充分挖掘猴儿关苗族特色农民画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茨冲村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度假休闲旅游一体化服务打造完成后,能带动全村约6名致富带头人,可解决约18人的就业问题,

加村级集体经济约1万元。

预计年底可增

篇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浅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天马镇富足山村

一、富足山村基本情况

富足山即富竹山(村民爱种竹,皆箬竹,又称箬竹山,足与竹皆音,雅称富足山。320国道横亘村北而过。镇属村,村位于城区东面,村委驻地:大落坞(土名,320国旁),距镇治

2.5公里.东至渣濑湾村,南至常山港,隔河与蒲塘村东方红村相望,西至外港村及县林场山林为交界,北面为山地,过大片林场山地与大麦坞村交界,全村现存耕地面积867亩,山林面积为603亩,辖占家、王家、五里亭、三里滩、瓦窑基五个自然村,十四个村民小组,412人,1340人。 1950年土地改革,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建初级社划归麦坞乡,1956年建高级社,属溪口区卖坞乡,1958年大跃进时称为超美公社麦坞管理区富足山生产队,1961年常山复县时称为狮子口公社,富足山大队,1983年改称狮子口乡富足山村,2001年12月狮子口乡并入天马镇,镇属村至今。

本村的村级组织有两委,38个党员,28个村民代表,14个小组。

二、富足山村发展历程

本村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760元。

本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公厕2所,村主要里弄道路全部硬化,总长约4华里。1990年全村自来水普及,2008年投资50万元对自然水,投资100万元对于路面改造,供电设施齐全,消除露天粪坑,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

村积极配合天马镇重点工程建设,对于环宇轴承厂征地,污水处理厂征地以及金朝阳建材市场征地。

本村2003年获市级卫生村荣誉称号,2004年获市级“五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

本村的村两委有非常优秀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村干部积极思索村里的发展前景,为村里引进几个养殖大户,比如说养鸡大户刘卫国,并通过农技110,得知养藏红花非常有经济价值,村两委就积极引进,想农民所想,忧农民所忧,让村民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2009年,富足山村还建起了新的办公场所,配备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切实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服务场所,让老年人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使老年人深切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关怀,促进和谐的构建。为农村党员学习政治文化经济建设交流的服务场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党员们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使党员们深切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关怀,促进和谐的构建。

三、案例点评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加快发展的优良发展。本村将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强化组织领导,调动积极因素,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做到了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资金上加大投入,三年来共投入15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村级经济“领路人”配备上,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为标准,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会发展的村干部队伍。

二、立足自身实际,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坚持从村情出发,辩证看待优势劣势,做好扬长补短,本村一直以来以沙坊著名,拥有天然的沙场,以得以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320国道改造以来,我村新建大面积店铺,便于出租,扩大我村经济来源。

三、借助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带动,增强农民市场准入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引路、种养大户示范的形式,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民参与村级经济发展引好路、带好头。并借助本村村内的金朝阳建材市场和环宇轴承厂,大力输出本村的剩余劳动力。

富足山村大学生村官叶昕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