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和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9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区别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区别

改革开放之初,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相提并论,但后来

毛泽东思想却慢慢消失,只剩邓小平理论了。对此,明白者有之,疑惑者有之,似明非明者亦有之。愚亦为似明非明之人,按照十一届三

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后来的舆论导向,瞎猜

有如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邓小平

理论没有“集体智慧”之说;二是毛泽东有严重错误,而邓小平却没有犯错误的定论,这就是说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有严重错误的人的思

想,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没有错误的人的理论;三是毛泽东逝世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邓小平设计的,而邓小平设计的与毛泽东设计

的不是一回事,差别很大,故应去掉毛泽东思想,保留邓小平理论。 那么,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究竟怎样呢?愚以为二者有

同有异,她们的目标一致,都是要富国强民,振兴中华。然二者在思想、理论、路线、策略上却存在差别,有矛盾,有分歧,甚至还有对立。思想、理论、路线、策略不同,结果也就大不一样。为便于比较,特列简表。

主要区别 主 要 策 略 不 同 结 果

一毛 为大多数人服务 大家始终一起,同甘共苦 贫富基本均等,差距不是很大

邓 为极少数人服务先让少数人富,再让大家一起富 两极分化:少数人富可敌国,多数人穷困潦倒

二 毛 以政治为中心政治第一,经济第二。精神鼓励为主,

政治为统帅 人们思想纯洁,品德端正,精神振奋

邓 以经济为中心 经济第一,政治第二。物质刺激为主,

经济为杠杆人们思想混乱,道德沦丧,精神颓废

三 毛 公有制 土地、山林、厂矿、企业等全民或集

体所有 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共同管理,共同劳动

邓私有制 土地、山林、厂矿、企业等个人或少

数人所有 老板、董事长、总经理等主宰一切,少数人当

家,多数人打工

四 毛不分等级不论官兵、贵贱,各部门、各行业一视

同仁 大家安居乐业,不图名利,和谐相处

邓讲究等级 论资排辈,样样分等级 大家见异思迁,争权夺利,特权滋生

五 毛 着眼于战略 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弊绝风清

邓 着眼于战术注重眼前,急功近利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光怪陆离

概括起来,毛与邓的区别主要是“多数与少数”、“政治与经

济”、“公有与私有”、“公平与等差”、“长远与眼前”等方面的

区别,这些区别最终导致了两种结果:即前者多数人得利得意,后者

少数人得利得意。

毛泽东思想的结果,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一点,但比较扎实、

平稳,最主要的是人们的思想、道德、精神等保持了清洁,人们思想

统一,步调一致,万众一心,好人好事人人做,坏人坏事人人抓,因

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歪风邪气烟消云散,牛鬼蛇神不敢抬头,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邓小平理论的结果,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泡沫”较多,最主要的是人们的思想、道德、精神等被污染,金钱、美色、特权等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人们“不问政治,只为钱(权)利”,认钱不认人、认钱不认理、认钱不认法,为了钱(权)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择手段。因而物欲横流,腐败丛生,社会混乱,民心不安。

篇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首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其次,苏东巨变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再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最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邓小评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1978——1982)。

在这个阶段,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进入初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形成(1982——1987)。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论断,如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归纳为12条。这些观点提出,标志着邓小

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三阶段:邓小平理论的成熟(1987——1992)。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等理论,从而把邓小平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对建设中

邓小平理论和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9个方面作了系统全面阐述。这些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已经成熟。

第四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指导地位确立(1992——2002)。 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成果,并对邓小平理论下了科学的定义,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1999年又载入宪法。

篇三: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内容概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关键字:邓小平理论 党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正文: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没有自己的旗帜。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这样论述的: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属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一条把我国这样一个不发达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在这次伟大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就其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实质上是一场新的革命。邓小平理论既是这场根本性变革的理论指导,又是对这一伟大实践的系统总结。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亿万群众参与的伟大实践经验的升华。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等等重要思想,突破了许多不合时宜的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邓小平理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它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又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前提和基础。三者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虽然它们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回答不同的历史性课题,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它们共同的理论品质。在当代中国,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中国人民带上了一条繁荣富强之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邓小平理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这30多年来,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中国成功地适应了世界环境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世界发生大变化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这

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当、蓬勃向前。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带来了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实力快速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工薪收入外,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心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四、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我国还积极迎接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就是中国制造产品大量出口,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也开始积极“走出去”,以全球化的视野在海外开展投资,整合产业链,以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我们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民族复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走向21世纪的时代精神,国胆民魂。 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