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9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如此庞大的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他们的生育观念对未来中国居民的生育行为必然会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生育观念是必要的。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人口社会学》这本课程,结合所学的知识,我们小组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以滨州学院为例,在先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问卷,利用问卷法调查本校的30名男生和30名女生共计60名大学生的生育观,使用SPSS软件来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传统及现代生育观的定义和差别。生育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生产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反映对生育行为的价值取向。生育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而存在,这包含了生育意愿和生育动机两个方面,生育观念对生育意愿有制约作用。长期、稳定的生育观念经过历史沉淀形成了生育文化,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生育观是指形成并续存于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育观,是与“早、多、男”的生育意愿相匹配的。其特征表现为:在生育认识上,生育男孩具有经济等多方面的显著效用;在生育科学方面,生育知识的匾乏,对生殖规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传统生育观的核心内容是“重男轻女”。现代生育观是与“晚、优、平”的生育意愿相对应的,与传统生育观的明显区别包括:生育数量由传统的多生向现代的少生方向转变;生育有性别偏好向无性别偏好转变;生育时间从早婚早育向晚婚晚育转变;生育质量由片面追求数量向注重生育质量的方向转变。从现代生育观的价值体系看:认为生育行为要以增添生活乐趣等为目的、男女性别应该平衡、男女应该平等、要生育高质量的子女。

三、大学生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

1、在生育年龄的选择上

经调查发现在女生中,12.5%的认为在24-26岁生第一个孩子,75%的认为在27-29岁生第一个孩子,12.5%的认为在30-34岁生第一个孩子;在男生中,33.3%

的认为在24-26岁生第一个孩子,66.7%的认为在27-29岁生第一个孩子。这说明学生除了在学业期间不能生育外,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婚后5到7年内才要生育孩子,这体现了现代生育观的“晚育”观念。

2、对生育子女数量的看法

经调查发现在女生中,2.1%的理想家庭模式是丁克家庭,10.4%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单子女家庭(男),12.5%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单子女家庭(女),41.7%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双子女家庭(一男一女),22.1%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双子女家庭(不论男女),11.2%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多子女家庭(至少有男孩);在男生中,3%的理想家庭模式是丁克家庭,15%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单子女家庭(男),20%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单子女家庭(女),45%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双子女家庭(一男一女),7%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双子女家庭(不论男女),10%的理想家庭模式是多子女家庭(至少有男孩)。大多数学生选择要两个孩子,这说明大学生在生育子女数量上趋于理性。我猜测今后的人口数量将会逐渐趋于控制范围内,而且这一改变也会对人口老龄化速度也有一定的缓解,并有可能改善一个年轻人赡养一堆老年人和单个子女的孤独等相关问题。

3、对生男、生女的态度

经调查发现在女生中,16.6%的希望生男孩,16.7%的希望生女孩,66.7%的对生男生女无所谓。在男生中,8.3%的希望要男孩,16.7%的希望要女孩,75%的对要男要女无所谓。这说明大学生对子女的性别偏好淡化,“重男轻女”的观念弱化了,大多数学生对生男孩女孩无所谓。

4、生育子女的目的(多选)

经调查发现在女生中,39.6%的是因为喜欢小孩子,68.75%的是为了巩固夫妻感情,增加家庭乐趣,6.25%的是为了养孩防老,31.25%是为了传宗接代、尽社会义务;在男生中,50%的是因为喜欢小孩子,75%的是为了巩固夫妻感情,增加家庭乐趣,25%的是为了养孩防老,58.3%是为了传宗接代、今社会义务。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大学生的生育目的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他们更重视的是生育的横向意义和精神价值,不是纵向意义和物质价值。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大学生在生育目的上仍具有传统性,依然持有较强的“传宗接代”观念,认为自己承担了传承家族血脉,繁衍家族后代的责任。而女性大学生则更加看重家庭关系,以及巩固夫妻感情。

5、影响生育的因素

经调查发现在女生中,10.4%是因为不想结婚、更不想生育孩子,29.2%是因为自身的健康状况,43.75%是因为结婚时间的早晚,22.9%是因为养育孩子费用的多少,43.75%是因为工作压力的大小,29.2%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大小,12.5%是因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男生中,8.3%的是因为不想结婚、更不想生育孩子,58.3%是因为自身的健康状态,33.3%是因为结婚时间的早晚,50%是因为养

育孩子费用的多少,83.3%是因为工作压力的大小,33.3%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大小,25%是因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根据数据可知,影响大学生生育的因素日益多样化。其中“养育孩子的费用”、“工作压力”、“身体状况”等成为影响大学生生育的主要因素,男女大学生在某些因素上还是存在着差异。

6、对计划生育的看法

经调查发现在女生中,8.3%认为很好、继续执行,55%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当适当调整,16.7%认为已很不适合国情、应逐步放松政策、慢慢地取消,20%认为最好现在取消;在男生中,31.25%认为很好、继续执行,52.1%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当适当调征,10.4%认为已很不适合国情、应逐步放松政策、慢慢地取消,6.25%认为最好现在取消。这说明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适时作出一些调整。

四、结果及其影响

第一、生育观念有较大转变,总体较为理性。调查显示,尽管对生男、生女的态度因性别、生源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不同有显著差异,但大多数人持无所谓或顺其自然的态度。选择生一个或两个孩子且无论男孩女孩的人居多,表明国家的政策导向在这一群体中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并产生实质性的效力。在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尽管一些农村家庭和少数城市家庭仍是多个孩子,但很多在校大学生是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对独生子女的看法不一。总体来说,觉得独生子女在家比较孤单,这体现在他们选择生育数量的时候希望是多个孩子。许多理性的大学生认为,在有稳定的经济基础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时机,有利于维系家庭的稳定和给予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调查数据也表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已由最初的早生孩子、多生孩子且偏重于男孩,转变为自愿少生、适当晚生,对子女性别的关注也有明显程度的淡化。

第二、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素质有积极的显著影响。高学历青年的婚恋及生育对中国将来的人口质量影响十分直接。大学生生育观与传统生育观的转变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也看到部分大学生对生男孩意愿的不减,反映出我国仍处于生育观念的过渡期。正确倡导顺应社会发展的良好的生育观念,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仍是要长期坚持做的工作。

篇二:当前农民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当前农民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2005年国家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达100:118.58,远远超出正常水平100:103-107。据专家预测,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维持在120左右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05年1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行动计划。2006年7月11日是第17个世界人口日,我国的主题是“关爱女孩,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调查、宣传和动员,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氛围,为解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做出努力。统计显示,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更加突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从农民生育意愿这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摘要: 此次调查采取走访问农户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郫县红光镇长生村28户家庭,访问的个案总数为50人,其年龄分布在20-60岁周岁。调查共设置5个题目:

第一题:婚育状况及年龄结构。已婚的46人,占92%,未婚的4人,占8%,其中20-40岁的24人,占48%,40-60岁的20人,占52%。

第二题: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选择男孩的14人,占访问总数28%,其中40-60岁的有12人,占85.71%;其余选女孩的6人;男女都一样的30人,占总数的60%,其中20-40岁的有22人,占73.33 %。

第三题:男孩还是女孩能给家庭带来更大经济利益。选择男孩的12人,占24%,男女一样的28人占56%,女孩的10人,占20%。

第四题:一对夫妇生几个孩子最合适。回答一个16人,占32%,二个的30人,占60%,三个及以上的4人,占8%,表示一个都不生的0人。

第五题:生育子女的主要目的。选择传宗接代的10人,占20%,养儿防老的8人占16%,增加劳动力的5人,占10%,尽社会义务的10人,占20%,实现孩子自身价值的14人,占28%,不知道或没有想过的3人,占6%。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大学生

一、调查对象的现状及研究现状

1、调查对象的现状:西华大学在校大学生大多数学生有轻微的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有一部分学生有较为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

(1)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有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的事情,甚至还有些害怕但自己也说不清怕什么;

(2)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这种错觉,听到钟表的声音,会当成自己手机的声音;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幻觉,比如长期对手机特别敏感,可能没有任何声音刺激,经常会感觉自己手机在震动或者在响;

(3)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地拿出手机看看;

(4)手机没电、没信号或者信号减弱便开始烦躁,时常带着充电宝;

(5)人与人沟通时过分依赖手机,明明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却要发短信或者打电话;

(6)吃饭即便没什么事情,也要把手机放在桌上。晚上睡觉前必玩手机,没有关机睡觉的习惯。

2、研究现状:

(一)手机依赖症的定义。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而百度百科上给手机依赖症下的定义是:它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

我们课题组对“手机依赖”的定义是: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手机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手机服务于我们的同时,避免我们正常的生活受到手机的影响。

(二)手机依赖症行为。 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摸一摸自己的手机,以为自己的手机在响;接听电话时时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

调查结果如下:

(一)生育子女的性别偏好不断弱化

两个年龄段也可以说两代人的生育意愿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对生育性别的看法上,在被调查中,在生育男孩还是生女孩好,这个问题上选择男孩、女孩都一样和生育女孩的共占60%,其中无论男女,20-40岁年龄段的占66.67%,有40%的对生育男孩有强烈愿望,其中40-60岁年龄段的人占75%,认为在农村家里必须有一个男孩,认为农村以种养为生,干活需力气,体力劳动方面男孩明显优于女孩。而20-40岁的父母则没有这种想法,因为他们自己体会到可以通过日益增多的

外出打工的机会谋生而不必守在土地上,但此年龄段的被访者在表达生育意愿时有顾虑,担心来自父母和社会的评价,这说明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尽管在不断弱化却依然存在,再就是两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提到依靠儿子养老问题,经济发展能免除农村年老的部分后顾之忧,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来更加迫切的要求。

(二)生育子女的数量要求渐趋合理。

两个年龄段的被访问者对孩子的数量要求表现高度一致,大多数人认为两个比一个好,生育二孩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大多夫妇对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表示理解。在一对夫妇生几个孩子最合适的问题上,回答两个的30人,占75%一个的6人,占15%,三个及以上的4人,占10%,表示一个都不要的没有。在没有政策限制情况下,12名一孩夫妇有2人,占16.67%表示不想再生,这说农民生育的理性化程度有所提高。

(三)生育目的有了新的变化。

此设问有9个答案可供选择,选择的结果比较均衡。选择增加劳动力,尽社会义务,实现孩子自身价值,享受心理乐趣,增强自我成就感,不知道及没想过的占52.5%,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比率接近,呈现多样性的变化。其中传宗接代仍是人们的普遍选择,所占比率相对较高。但传宗接代的意义已发生了变化,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生育行为本身是传宗接代,但女儿也是传后人的观念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是人类生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成因分析:

1、经济发展仍是影响农民生育意愿的首要因素。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始终认为男孩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男孩农活无法完成,这根源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落后,而之所以年轻一代生育观念有所变化,认为男孩女孩差不多是因为有变化的先进生产工具让男性劳动力不再具有优势。况且除了种地,还可外出打工挣更多钱,而在此主面女孩更倾向于将挣来的钱补贴家用。

2、传统观念和计划生育政策共同影响农民的生育意愿。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人们最多生育两个孩子。农民已经不再抱怨和抵抗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农户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处罚,被迫缴纳相当数额的社会抚养费,影响家庭自身的发展,使之不再去冒这个风险,加之现在抚养孩子费用的增加,多生孩子的家庭利益驱使在弱化,在关于一个孩子能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时,认为一个的16人,占40%,投入和产出均衡后结果一致的16人,占40%,孩子的抚养成本的道理已为农村大多数人所认同。让他们自觉接受计划生育政策,但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

3、农村不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影响农民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在本村村委规章制度中,没有一项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的规定。去乡养老院养老的一般都是无子女的老人,且那里条件一般。尽管国家为引导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村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规定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农村居民,在夫妇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年享受不少于600元的奖励扶助,直至亡故。2006年湖南省又实行《农村部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规定农村只生育一个子女且伤残或死亡的,夫妇双方年满50周岁后,可享受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奖励扶助。这些政策在本村已落实,因为在访问中有的被访者直接提到这个理由来说明生女孩也愿意。可见对农民生育意愿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几点思考:

生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既要看到生产所展、社会进步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初步转变,又要认识到这一难题没有根本转变,必须认真对待。

1、改善农村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变革是关键,从而改变男性劳动力在农村生产中的优势地位。农村生产力的进步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改变农民生育意愿,消除男女性别差异,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物质决定意识,只要经济和

生产方式不断改革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人们也就会自觉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政策。

2、加强宣传教育和提供优质服务。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群众的实践过程本身是宣传过程,宣传教育越充分、深入、群众的生育观就越新,计划生育水平就越高。而持久有效地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就越能促使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宣传的同时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把服务做到“家”,切实实现群体的利益,从而推动生育观念的转变。 3、加强法规约束。笔者在调查中认识到,新型生育观念的发展公依靠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各地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生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仅标志着生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法制轨道,而且对农民生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彻底维护计划生育法规的公正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加快生育观念的转变,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4、推行进步性政策,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

保障体系。在调查中,笔者感到农民生育观念呈现科学、文明、进步性,很重要的是党和国家对实现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感到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能响应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号召。农村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国家和政府应做出努力,只要国家能切实解决农民老有所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实际问题,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必然会促进生育观念的转变。

篇三:当前农民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湖南省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课程考试

考籍号:051599241001 姓名:李丽慧 性别:女 身份证号码:370902197709043962

电话:13873972973 联系地址:邵阳市新宁县万塘乡计生办 专业:A020101统计(会统方向)

科目代码名称:8073统计调查分析报告(实践课)

当前农民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2005年国家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达100:118.58,远远超出正常水平100:103-107。据专家预测,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维持在120左右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05年1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行动计划。2006年7月11日是第17个世界人口日,我国的主题是“关爱女孩,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调查、宣传和动员,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氛围,为解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做出努力。统计显示,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更加突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从农民生育意愿这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此次调查在本人工作所在地湖南省新宁县万塘乡一个相对偏辟的小山村——虾塘村进行,虾塘村地处山地丘陵,农户靠山而居,村中有一条卵石路与外界相通,村中现有住户126户,常住人口440人,年人均收入为1500元左右,全村主要靠种植柑橘、脐橙取得收入,依据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上报统计资料显示,从1995-2005年,十年中本村共出生43人,其中男 21人,女22人。

此次调查采取走访问农户调查问卷的方式,访问的个案总数为40人,其年龄分布在20-60岁周岁。调查共设置7个题目:

第一题:婚育状况及年龄结构。已婚的36人,占90%,未婚的4人,占10%,其中20-40岁的20人,40-60岁的20人,各占50%。

第二题: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选择男孩的16人,占访问总数40%,其中40-60岁的有12人,占75%,其余选女孩的6人,男女都一样的18人,占总数的60%,其中20-40岁的有14人,占58.33 %。

第三题:男孩还是女孩能给家庭带来更大经济利益,选择男孩的16人,占40%,男女一样的18人占45%,女孩的6人,占15%,其中20-60岁的16人,占66.67%。

第四题:一对夫妇生几个孩子最合适,回答一个6人,占15%,二个的30人,占75%,三个及以上的4人,占10%,表示一个都不生的0人。

第五题:12名一孩夫妇(如果没有政策限制)想再生一个的9人,占75%,想再生二个的1人,占8.33%。

第六题:一个孩子还是多个孩子能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选择一个的16人,占40%,多个孩子的8人,占20%,投入和产出均衡后结果一样的16人,占40%。

第七题:生育子女的主要目的。选择传宗接代的11人,占27.5%,养儿防老的8人占20%,增加劳动力的5人,占12.5%,尽社会义务的5人,占12.5%,实现孩子自身价值的4人,占10%,享受心理乐趣的4人,占10%,不知道或没有想过的3人,占7.5%。

调查结果如下:

(一)生育子女的性别偏好不断弱化

两个年龄段也可以说两代人的生育意愿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对生育性别的看法上,在被调查中,在生育男孩还是生女孩好,这个问题上选择男孩、女孩都一样和生育女孩的共占60%,其中无论男女,20-40岁年龄段的占66.67%,有40%的对生育男孩有强烈愿望,其中40-60岁年龄段的人占75%,认为在农村家里必须有一个男孩,认为农村以种养为生,干活需力气,体力劳动方面男孩明显优于女孩。而20-40岁的父母则没有这种想法,因为他们自己体会到可以通过日益增多的外出打工的机会谋生而不必守在土地上,但此年龄段的被访者在表

达生育意愿时有顾虑,担心来自父母和社会的评价,这说明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尽管在不断弱化却依然存在,再就是两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提到依靠儿子养老问题,经济发展能免除农村年老的部分后顾之忧,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来更加迫切的要求。

(二)生育子女的数量要求渐趋合理。

两个年龄段的被访问者对孩子的数量要求表现高度一致,大多数人认为两个比一个好,生育二孩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大多夫妇对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表示理解。在一对夫妇生几个孩子最合适的问题上,回答两个的30人,占75%一个的6人,占15%,三个及以上的4人,占10%,表示一个都不要的没有。在没有政策限制情况下,12名一孩夫妇有2人,占16.67%表示不想再生,这说农民生育的理性化程度有所提高。

(三)生育目的有了新的变化。

此设问有9个答案可供选择,选择的结果比较均衡。选择增加劳动力,尽社会义务,实现孩子自身价值,享受心理乐趣,增强自我成就感,不知道及没想过的占52.5%,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比率接近,呈现多样性的变化。其中传宗接代仍是人们的普遍选择,所占比率相对较高。但传宗接代的意义已发生了变化,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生育行为本身是传宗接代,但女儿也是传后人的观念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是人类生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成因分析:

1、经济发展仍是影响农民生育意愿的首要因素。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始终认为男孩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男孩农活无法完成,这根源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落后,而之所以年轻一代生育观念有所变化,认为男孩女孩差不多是因为有变化的先进生产工具让男性劳动力不再具有优势。况且除了种地,还可外出打工挣更多钱,而在此主面女孩更倾向于将挣来的钱补贴家用。

2、传统观念和计划生育政策共同影响农民的生育意愿。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人们最多生育两个孩子。农民已经不再抱怨和抵抗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农户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处罚,被迫缴纳相当数额的社会抚养费,影响家庭自身的发展,使之不再去冒这个风险,加之现在抚养孩子费用的增加,多生孩子的家庭利益驱使在弱化,在关于一个孩子能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时,认为一个的16人,占40%,投入和产出均衡后结果一致的16人,占40%,孩子的抚养成本的道理已为农村大多数人所认同。让他们自觉接受计划生育政策,但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

3、农村不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影响农民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在本村村委规章制度中,没有一项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的规定。去乡养老院养老的一般都是无子女的老人,且那里条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件一般。尽管国家为引导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村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规定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农村居民,在夫妇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年享受不少于600元的奖励扶助,直至亡故。2006年湖南省又实行《农村部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规定农村只生育一个子女且伤残或死亡的,夫妇双方年满50周岁后,可享受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奖励扶助。这些政策在本村已落实,因为在访问中有的被访者直接提到这个理由来说明生女孩也愿意。可见对农民生育意愿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几点思考:

生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既要看到生产所展、社会进步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初步转变,又要认识到这一难题没有根本转变,必须认真对待。

1、改善农村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变革是关键,从而改变男性劳动力在农村生产中的优势地位。农村生产力的进步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改变农民生育意愿,消除男女性别差异,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物质决定意识,只要经济和

生产方式不断改革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人们也就会自觉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政策。

2、加强宣传教育和提供优质服务。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群众的实践过程本身是宣传过程,宣传教育越充分、深入、群众的生育观就越新,计划生育水平就越高。而持久有效地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就越能促使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宣传的同时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把服务做到“家”,切实实现群体的利益,从而推动生育观念的转变。

3、加强法规约束。笔者在调查中认识到,新型生育观念的发展公依靠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各地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生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仅标志着生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法制轨道,而且对农民生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彻底维护计划生育法规的公正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加快生育观念的转变,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4、推行进步性政策,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在调查中,笔者感到农民生育观念呈现科学、文明、进步性,很重要的是党和国家对实现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感到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能响应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号召。农村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国家和政府应做出努力,只要国家能切实解决农民老有所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实际问题,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必然会促进生育观念的转变。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