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勤俭感恩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3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关于感恩的调查报告

关于感恩的调查报告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使每个人都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愉悦,但同时也损失了许多——热情、同情、感恩、感动、悲悯等,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自主地加深了冷漠的色彩,并且成为新人类的一种心理和生理反映。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长大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感动,更不知道如何去感恩,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是人类的感情激发机制退化了吗?带着这种困惑,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一、调查结果

1、数据显示只有5.7%的学生经常做家务,说明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

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并由此产生感恩意识。

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

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

5、不爱读悲悯情怀的文学作品,故表现不出“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情怀,相反却喜欢阅读一些表现如何“勾心斗角”、“王者风范”的书籍,心中崇拜的是“黑社会老大”。

6、对重大的灾害性事件能表现出同情,也能参与募捐活动,但事后其关注程度有所减弱,情境化现象较为明显。

二、青少年不懂感恩的原因分析

1、教育的失误。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幸福的源泉,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是人品高尚的表现,是社会和谐的需要。由于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分数、关注成绩,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亲情和感恩教育了,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误。

2、独生子女问题。

由于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加之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其思想、情感、心理等问题极少过问,从而使学生养成“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不懂得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以至于长大后变得无能又无情,自私自利,别人对他付出的再多,在其眼里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3、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人父母,不能只一味去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要知道,孝敬父母则是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孝敬,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家长不能习惯自己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会误导学生,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要怎样学会感恩呢:

在这个轰隆前进的变革年代里,“懂得感恩”不啻是我们保持内心平和,收获快乐的大智慧。“感恩”修炼的不仅是个体的宽容与博爱,对于凡夫俗子而言,它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愉悦的方式。

譬如,我们感激工作,或许它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它让我们有机会获取每日生活的食粮,发挥自己的能量,赋予我们更为丰富的生活历练;譬如,我们感激爱人,虽然他们还时常同我们吵架,但是却是他们让我们结束漂泊,终于拥有一个温暖的港湾,给予我们安慰和鼓励;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激为难你的人;感激爱你的人,感激恨你的人;感激一缕晨光,感激月光如皎,感激空气清新;感激这一路你所遇见的每个人,每棵树,只要活着,就心怀感激。

始终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感到生活充盈,乐观向上。因为懂得感激哪怕是最最微小的获得的人,更会珍惜自己掌中的幸福,欲望会开始慢慢抽离他们的身体;因为懂得感激哪怕是最惨的痛打击的人,更易看见万物光明灿烂的那面,埋怨会开始慢慢退出他们的生命赛道。懂得感恩的人,并不是忽略或者逃避生活的阴暗面,而是转而用一种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所遭遇的一切。 如何学会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你的生活将会阳光灿烂;你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只能一无所有!“感恩”之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对我们的赠予,我们才会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行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感动了中华民族千余年,质朴的语言传递的情愫,成为不管身居何处的华人心中永远的精神支柱。

感恩,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品质。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

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总能健康的心态。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体味世界酸甜苦辣的机会。无论对我们的照顾与养育是否让我们满意,是否合适,相信他们已经做到他们所知道,所能做到的最好,我们都要感恩他们。感恩父母是感恩一切的基础,如果对父母心怀怨恨,那幸福就远离了。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你会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你会为自己已拥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你会活得更充实、更热爱生活、有更高的幸福感!父母给予我们(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勤俭感恩调查报告)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篇二:感恩调查报告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凝聚的优良传统道德,“饮水思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和“知恩不报非君子”等诸多古训无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等字眼不断活跃在我们的眼前,尤其让人忧心。那么我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如何?他们的感恩意识又如何体现在具体行动上的呢?为了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共派发了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6份。

结果分析

一、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人们对社会和对人世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图报的态度。而 “感恩”之于同学们意味着什么呢?调查发现,本校大部分同学均认为,感恩就意味着回报、奉献和奋斗,而与此同时怀有感恩之心是一种幸福(22%),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感恩是意味着一种压力和负担,还不少同学认为回报、幸福、压力、负担兼而有之(图1)。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怀有感恩之心的人会将它化作行动,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痛苦,能使自己重获信心。同时也有少部分同学感到,感恩其实也意味着一种来自家庭、社会、国家的沉重的责任,使年轻的大学生在感恩面前感到了压力和负担。

感恩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而什么方式能够触动大家“感恩的心”呢?调查发现,46%的同学认为电影、电视节目能够很好地触动大家“感恩的心”,23%的同学认为歌曲是很好的宣传方式,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主题班会和海报也可以宣传感恩。这里也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二、感恩,一念之间

现代人感恩之情越发淡漠,很多学生不懂得孝敬父母或不理解父母,甚至还作出伤害父母的行为。其实父母的爱很简单,只要孩子惦记着他们、理解他们,便是他们莫大的安慰和快乐。而你做到了吗?我们对本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做了调查,发现55%的同学能够清楚地记得父母双方的生日,部分同学则只记得父母其中一方或印象模糊,有6%的同学不记得父母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虽然是西方节日,但知道这两个节日具体日期的同学占48%,有4%的同学不知道,其余同学知道其中一个。而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如图2所示,22.8%的同学会送小礼物,59.2%的同学选择打电话和发短信表示祝贺,这结果让人感到欣慰,它说明我校同学的感恩意识较好,然而有11.1% 的同学觉得在父母的节日里表示没有意义,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经过统计,在感恩意识层面上,受访者性别、年纪差异不显著,说明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于我校大学生当中的。

与此同时,在问到“您觉得你的哪方面最让父母操心”时,少部分同学认为成绩差、任性、内向不善于交往、健康等方面会让父母操

心,而52%的同学认为父母不会操心。虽然大学生已经学会了照顾自己,但他们永远是父母眼里的孩子,有时候父母的唠叨只是出于一种本能和好意,我们要理解父母,同时也要学会关心和照顾父母。

三、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父母是人生中最大的恩人,他们是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是最应该感激的人。“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而我们对父母的感恩有多少?体现在行为上又有多少呢?调查显示,分别有42.9%和41.9%的同学跟父母至少每周联系一次和两周联系一次,只有2.4%的同学与父母的联系频率低于一月一次。通过打电话或者短信的联系方式的同学占总体的84.4%,少部分同学会通过书信、网络与父母联系。在“您能理解父母对您的管教吗?”(图3)的调查中发现,有90%的同学都能理解父母的管教,而且越高年级的同学对父母的理解程度越高。这应该是由于同学们身心都不断地成熟,他们更懂得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同学们知道父母把自己养育成人的艰辛,所以放假回到家中,46%的同学经常帮忙做家务,39.1%的同学偶尔帮助做家务;33.9%和44.6%的同学经常想或偶尔想过,在以后要如何好好地报答父母。这些数据表明,我校大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是紧密的,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关怀是比较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并落到实处的做法。

结语

感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和普遍的社会道德要求,更是社会转型时期每个现代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和准则。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我校学生在感恩这方面有较可喜的表现,但感恩教育仍然是当代大学生德育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内化为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系统教育环节,高校德育要把感恩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并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系列措施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并施“恩”于人。让我们一起感受爱,一起拥有感恩之心,体验感恩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吧!

篇三:感恩调查报告

潘晓旭

二〇一〇年十月

关于当代大学生感恩状况的调研报告

前言

感恩(Gratitude)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鉴于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互联关系,社会文明也在不断的进步,作为社会文明象征的道德水平也在不断的增强,如今中国提倡和谐社会,社会的感恩意识总的趋势是不断提高的。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有着肩负国家责任的使命,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下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有关大学生感恩缺失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此越来越多的讨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做了此次调查研究。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感恩调研只针对大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意识的调研。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状况 父母 校园 对策 建议

调查对象及方法

地点:中北大学

时间:2011年10月

调查对象:中北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上讨论、调查问卷、随机访问、个别访谈

调查过程:

我们采取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网络渠道,向全国各大高校同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面对我校的学生,我们采取随机访问和个别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资料,

同时,我们在人人网上播放开学初我院记者站对大一新生及父母采访的视频,在讨论区发帖子,发动大家对感恩父母这一话题的讨论。

网上问卷实发503份,共收到来自中北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海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3所高校的有效问卷386份,其中男同学231人,女同学155人;随机访问42人,个别访谈18人。

调查结果:

大学生感恩父母状况及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对父母感恩,但不能够表达出来。大一的同学对父母感恩的意识最强,行动意识较强;大二的同学对父母的感恩稍弱,行动意识一般;大三的同学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很强,行动意识一般。整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很强,都对父母心存感激,但有些人不会表达出来,也没有意识到应该为父母做点什么,如经常打电话,在父母生日的时候表达祝福。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影响我们最大的人,是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行动跟不上意识,大部分同学都不太好意思对父母说些真心话,像“我爱你,妈妈”这类的话都很少说,有时候想感谢父母,总觉得很别扭,以至于就不去做了。

1、大学生对自己父母的了解程度较高,但是,对于父母不知感恩的意识依然存在。

众所周知,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然而作为子女对父母的了解又是如何?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生日、喜好等基本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有89%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10%的大学生不怎么清楚;而只有1%的大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喜好。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关爱他们的父母还是很了解和关心的。

2、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感恩意识更强一些。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相对于农村来的学生来说过,来自城市或城镇,即非农村户籍的学生们对于父母表现出了更高的了解程度。对于父母的生日、喜好,只有20%来自农村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而非农的学生中有46.7%都表示非常清楚,也更加接近平均水平。同时只有6.7%的非农学生表示不怎么清楚父母的生日和喜好,而农村学生中有40%。

3、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更强一些

于此同时,通过对比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我们发现独生子女对于父母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对于父母表示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独生子女共有94.6%,而非独生子女只有73%。并且只有19.2%的非独生子女表示对于父母非常了解,而52.7%的独生子女都对父母表示了非常了解。可见,平时被大家视为“不知感恩、不懂关爱”的独生子女其实还是很关心父母,怀着感恩之心的。而非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要稍显薄弱些。

4、大学生普遍表示,将来要好好回报父母。

对于父母的了解程度高,并且有32%的学生表示长大后要回报父母;对于父母的辛劳付出表示非常感激,理解父母的学生占到了36%,这些都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较高的感恩意识。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不知感恩的意识还是依然存在的,应该提起我们的重视。问卷结果显示12%的当代大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14%的同学表示对于父母为孩子成长付出的辛劳不以为然,“都不想他们那样的,少点罗嗦还好”,尽管这两种不知感恩的学生的比例只占了26%,但是还是不容忽视的现象。我们坚信,通过我们高校的感恩教育,我们一定会培养起这部分同学的感恩之心。

5、大学生普遍不善于对父母表达情感,非独生子女尤其明显。

根据我们的问卷数据来看,仅有30%的大学生发自内心的经常向父母表达情感;而62%的大学生表示心里想,但不怎么向父母表达;此外,7%的大学生经常表达,却只是挂在嘴上;还有3%的大学生表示从未想过这些。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心存感恩,但是不擅长于将内心的情感表达给父母知道,感恩意识的外化还有待加强。

同时,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擅于表达对于父母的感情。其中会发自内心,经常表达的独生子女比例较非独生子女高出了大约20%,同时表示心里想,但不怎么表达的比例低出了大约15%。可见,独生子女更加擅于表达情意、

将感恩传达给父母。

6、当代大学生在假期时与父母的沟通较多,而在校期间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较为缺乏。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校期间,几乎每天与父母打电话的大学生有17%;两三天一次的为24%;每周一次的为21%;而25%的大学生表示,无固定频率,有事时才打;4%的大学生仅在节假日打电话回家,还有8%的大学生很少打电话回去,都是父母打来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校期间,比较忽视与父母的交流,往往连一个电话的时间也不愿意空出来。

而当假期在家时,51%的大学生选择陪父母逛街;42%的大学生帮父母干家务活;46%与父母一起聊天。其他41%忙于同学聚会,44%看书学习,62%自娱自乐。除去比例最高的自我娱乐以外,当代大学生比例最高的假期活动就是陪父母逛街。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在假期中分出一定的时间陪伴父母,与父母沟通。

相比较之下,非独生子女在假期帮父母干家务的比例更高,高于独生子女21.2%。可见,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更加会以实际行动向父母传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7、大学生比较注重在物质上回报父母,普遍忽视了精神上回报父母。

当我们问及作为子女,认为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是什么时,近半的大学生(44%)选择了“读好书,努力干一番事业,为家人争光”;只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36%)选择了“多抽出时间陪他们聊聊天,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的付出是充满感恩的,但是似乎忽视了表达感恩之情、回报父母的方法。读好书,努力干一番事业,为家人争光固然是我们回报父母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父母精神上的回报更是不容忽视的。等到我们到了可以回报父母的年龄时,我们的父母也已到晚年,他们更加需要的应该是你多抽出时间陪他聊聊天,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比较强烈,但仍出现对父母不心存感激的状况出现。我们对此类群体进行了细致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自身价值观原因。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观念多样化,再加上90后的大学生的自我独特的个性特点,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们经常纠结于持什么样的价值观的问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是价值观成熟的期间,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一个选择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