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基督教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5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苍南基督教调查报告

苍南基督教调查报告

目录

(一)总体概述

一.信仰人群

二.入教的原因

1.家庭,自身因素

2.环境,情感因素

3.中西文化因素

三.教会活动

1.平时活动

2.特殊的活动

3最近兴起的活动

四.开追悼会

五.教里会里的收钱,支配情况

六.参加之后的内在变化

(二)理论分析

一.积极方面

1.教化、规范功能

2.维系功能

3.调节功能

二.消极方面

1.盲目性

2.排它性

3.神人性

4缺少孝悌传承

(三)结论

1.警惕壮大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总体概述

我选择苍南县舥艚地区(现要划入龙港范围内)中魁路上的一座基督教堂作为调查。

我是由于上小学才搬家到这地区的,原先这里的信仰不是很清楚,但是邻居们几乎都是信仰基督教的。父亲不让我接受这种观念,认为宗教是迷信,以下的调查内容来自于我的邻居以及我日常和他们接触的感悟。

一.信仰人群

教堂里大约有3千多人。教堂里一般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主日学里的都是小孩,而团契里的都是高中生和大学生。

二.入教的原因

1.家庭,自身因素

和我同龄的邻居是因为父母信仰基督教,所以她从小就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对它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就信有上帝的存在。在这个教堂里也有的人遭逢家变,家道中落或者疾病缠身,邻居有人会提议他们改信基督教。而他们在信仰改变之后家境也跟着变了,因此认为信仰上帝可以拯救自己,并且让其家人也信。

2.环境,情感因素

比邻而居却没有信仰的人,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异类或不合群,也会自愿加入。一方面是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怕孤独。邻居们都信仰基督教会有个共同的话题,而不信教的人无法参与谈话,从语言上就隔绝了人际交往。有些寡居的老人,平时在家无事可做,子女又不在身边,教堂里的人们可以弥补子女对老人的关怀。年纪大了的人总会对死亡产生恐惧,所谓的信仰只是让人心里有个依托,死后会进天堂,永享安康。

3.中西文化因素

由于现在什么都讲究一体化,有些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也会加入基督教。西方人的思想是受他们的宗教,基督教的影响,正如我们中国传统的思想是儒释道三家统一的思想一样。了解一个国家先从文化入手。

三.教会活动

1.平时活动

教会活动很多,平时每个星期天都要去教堂礼拜。每天5个祷告:晨起,早 饭前,午饭前,晚饭前,睡前。

2.特殊的活动

复活节和受难周这2个节日国外很重视,中国教会还没意识到他们的重要,一般都没过。所以我不是很清楚。每年的平安夜和圣诞节是教会里比较盛大的活动,家家户户几乎都会欢聚在教堂里。但是近几年,这两个节日已经渐渐扩大到非信仰基督教的人们也开始过圣诞节,基督教的节日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了。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们的文化渗入。

洗礼又名受洗、受浸预示着从此归入基督,代表与耶稣同生共死的一个仪式,每个真正的虔诚的相信上帝的基督徒都会接受洗礼。还有领圣餐,即喝葡萄酒和吃饼。酒代表耶稣的血,饼代表耶稣的身体,为的是要纪念耶稣为我们舍命 。

3.最近兴起的活动

最近几年兴起的基督教活动有:青少年夏令会,为青少年传讲福音;团契,专门为在外求学的青年基督徒成立的,让他们在外也能有一个正常的礼拜。每年 暑假都有福音布道会,主要宣传福音,让人们认识上帝。这些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兴盛。

四.开追悼会

先由家人代表上来评讲这个人的生平,然后唱诗班献唱,接着牧师讲道,主要流程是这样的。追悼会上不烧香,不会跪拜, 至亲的手上不会绑白绳子。

五.教会里的收钱,支配情况

教会里有奉献箱,不会主动收钱,信徒在每个星期天都会主动奉献。有时教会每个月会有固定的奉献,特别是圣诞节前夕会有大量的信徒奉献(奉献是没有金额规定的)。奉献的钱一般用于教会的装修,购买设备,每个礼拜天的伙食,聚会、活动时的经费。也有全职为教会服侍的人的工资和出去传福音的经费。若有多余会用来资助贫困家庭。

六.参加之后的内在变化

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比较注重饶恕,宽容,忍耐。信仰者不轻易发怒,学会谦卑。 认识自己是有罪的并且相信真有上帝的存在。

(二)理论分析

一积极方面

1.教化、规范功能

不论信仰者是盲性还是理性,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信仰者的精神层面是积极的。对于他的行为规范具有导向作用,都是劝人向上的。当有了过错时可以向神父忏悔,对于抑郁情绪的抒发有好处。

2.维系功能

基督徒们只有一个信仰,崇敬上帝,所以他们的群体会有统一的行为和思想,内部成员都能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社会生活稳定。这也有点像中国的血缘宗族一样,同姓氏的总是特别团结,因为我们同宗同族。但是基督教所维系的是人和神的关系,而不是人和人的关系。

3.调节功能

基督教的很多活动能增进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他们每星期礼拜时见一面,不用表达问候也可以知道对方健在,安好。刚兴起的夏令会,也是一个让学生们交流的方式,同龄人总是特别有话聊。但他们又将范围缩小,将话题引到“主”的身上。

二.消极方面

1.盲目性

由于信仰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的思想比较固执。而孩子在未形成理性思维之前是由家长灌输给孩子的,孩子信仰这个是为了让家长放心,自己是个乖孩子。大多数人是出于群体化的原因而参加的,是为了突出自己不是个人化,渴望群体的接纳。有的老年人信上帝是持着一个保佑家人的心思的,这和传统中国人信佛教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神拜拜而已。很多老头老太太在是人生终末的时候,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在人生终结的的时候,才会发现以前的追求都没有意义了,人的灵魂对死亡的惧怕,开始寻求永恒的真理,所以信基督教。

2.排它性

基督徒认为精神上无法认同耶稣所为的人,在情感上是冷淡的,无法感受到“上帝之爱”,吸引他们的只能是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他们势必成为金钱的死囚,并且走向一条通往深渊之路。这种观点有点片面,基督徒将信仰上帝的和不信仰上帝的隔绝开来,在某种程度上是把人隔离了。绝对化地认为不和他们同一信仰的人不是他们的同类。民俗信仰应该是具有包容性的,但是这点我在基督教身上并没有看到,反而觉得他们的宗教具有排它性。基督徒不会和有其他信仰的人结婚,宗教观念的不同就不能在一起。本来婚恋和宗教本身就没关系,硬是将其扯

到一起,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难道为了和喜欢的人借个婚还要先去信仰上帝?上帝他老人家管的也太多了吧!

3.神人性

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也是高高在上的神,他是下凡拯救人的,世人得仰望他。而佛教里的佛是人而不是神,且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基督教崇尚集体性,所有人必须遵循的是敬仰上帝,带了点强制性。而佛幻化成任何角色,只要有心向善皆可成佛,它不要求所有人必须如何做。就像屠夫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而基督教徒得经过炼狱才能洗清罪孽升上天堂。天堂只不过是另一个上帝管辖的地方,不论你在人间还是天堂都得受上帝的管制,无形中便将自己降了一个等级。而佛教里提倡人是有升值空间的,你的等级是高的,只是自己还未觉悟。

4.缺少孝悌传承

中国人讲究孝悌,注重长幼尊卑,不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丧礼上。基督教的追悼会形式过于简单,没有中国人厚葬的风气也没有展现孝的成分。生活就是一个舞台。中国式的葬礼其实是一种教育方式,是做给子孙后代看的,让他们学习孝道文化的。基督教式追悼会抹杀了这一教育理念,他们的方式是为了纪念,让大家铭记逝者,或者可以说是一个欢送会,因为逝去的人已经去见上帝了,大家应该祝福他。

(三)结论

基督教的存在是有必要的,但要警惕他们过于壮大。

基督教的存在为当地的人们提供一种信仰模式。人有信仰,精神上便有支柱。但是中国的信仰是家族式的,一般家里大部分人信什么,另外的小部分人也会跟着信,特别是虔诚的长辈。这就造成盲从。

基督教本是西方人的信仰与他们的生存模式有关,而沿海地区相对内陆地区来说比较开放,易于接受外来产物,但人们并不一定就有分辨优劣好坏的能力,一律全盘接受。可以适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篇二:青岛市居民基督教信仰调查报告

青岛市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材料化学102班

任课教师:石建国

组员姓名:

王丽霞1004020203

刘茜秀1004020209

孙 帅1004020210

吴国娣1004020212

张小银1004020215

杜英超1004020218

2013年4月20日~5月10日

前言:早在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已由波斯传入中国。但由于未能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基督教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几度消失。十九世纪,基督教从西方重新传入,由于传教活动受到列强不平等条约保护,教会受差会控制,基督教在中国被中国人民鄙视,并被称为"洋教",1949年仅有信徒70万左右。

近年来,在全国基督教两会(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领导下,中国基督教各项事工蓬勃发展。全国现已开放堂点近5万座,其中70%是新建的。信徒总数已逾1600万,其中农村信徒占70%强。

全国目前有18所神学院、圣经学校,其中金陵协和神学院为全国性的神学院。迄今各院校有近5000名神学生毕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教会或神学院侍奉。

基督教作为从西方传入的教种,不仅仅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新的精神食粮,还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此同时,西方的各种进步文化、先进技术等也都相继传入中国,为我国的文化、经济都带来的新的变革。

如今城市居民的宗教信仰活动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青岛市部分基督教信仰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信仰者宗教生活状况的调查,探讨了民众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并认为寻求真理价值、现世功利欲求、精神生活寄托以及承袭家庭传统是目前民众信仰基督教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基督教的社会心理调适功能出发,进一步了解了基督教信仰对民众社会行为及生活的影响。

本次所从事的青岛基督教信仰状况掉擦报告通过听讲座,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青岛市的基督教现状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 关键词:基督教 宗教信仰 心灵寄托 社会和谐

正文:

一、 青岛市基督教信仰基本状况

据我们调查得知青岛大大小小的

基督教堂超过了一百所。5月5号,星

期天,我们参观了位于青岛市四方区嘉

禾路的基督教堂(右图)。该教堂于

1935年5月1日建堂(原神召会),

1995年11月15日登记嘉禾路15

号,1998年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宗教

活动场所,2003年被评为青岛市“五

好”文明宗教活动场所,2008年被

评为全市文明和谐宗教活动场所。

该堂是四方基督教联合礼拜聚会点,每次聚会容纳300人左右。每周进行五次聚会,包括星期天的两次礼拜。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询问等途径了解到青岛有超过15万人的基督教徒,这还不包括一些自己在家做礼拜的信徒。我们这次随机调查了200名基督教徒,其中女性超过了三分之二,且老年人居多。年龄在50岁以上的大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初中以下学历大约60%,硕士以上不到10%。当然这必然与年龄存在必然的联系。(数据分析见附表)。

二、 加入基督教的原因

1、外在的需要,心灵的寄托

在我们进行的访谈中,对于加入基督教的原因,一部分老年人提到了年轻的时候曾受过苦难,通过皈依基督找到心灵的归宿,开始远离疾病和痛苦!从此信仰基督教。相信上帝可以让他们远离困难,并在困难时给予帮助,这种心里的慰藉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并找了自己心灵的寄托。当然这种舆论也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加入进来。

2、内心的需要,心灵的追求

在询问一些年轻人,并且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的信徒的时候。他们谈到他们在内心有一种追求,需要上帝,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上帝存在。但是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自己所追求的“神 ”。当基督福音降临到他们的时候,或者当他们在诸多宗教中发现基督教才是他追求的真理时,他们就全然归在上帝面前了。

3、家庭以及朋友的影响

在调查过程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家族式信教,很多人很小的时候由于好奇或其他原因开始参加宗教活动,长期接受宗教观念的洗礼,加上朋友和家人的言传身教,还有舆论的宣传效果,开始相信上帝皈依基督。还有一部分人是通过朋友介绍,开始参加基督教徒的集会,并且接触一些圣经方面的书籍,然后观念开始改变,开始接受上帝。当然有一部分人徘徊在信与不信之间,只是愿意接受基督教的观念,并不经常参加聚会。

4、 社会的影响

社会影响同样非常重要。首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实施。由此基督教在长期受到压制后产生大反弹,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原来发展基础就比较好的一些地区如四方区等地发展的更快。各种娱乐文化设施都比较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很多人通过信教参加一些宗教唱圣歌祷告等活动来满足文化需要。,

由于基督教生来具有的扩张性,突出表现在“人类都是上帝的子民,因此所有人都应该皈依基督”的基督宗教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传教活动,使得基督教比起其他宗教更易得到传播。由于基督教教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以及“基督大

基督教调查报告

家庭”满足了弱势群体的心理需要,提供了心理安慰。同时,在组织民众、互相扶助改善生活等方面独特的制度优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传播。

三、 基督教到社会的影响

1、 积极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基督教倡导感恩和赎罪,这有利于组织民众、互相扶助改善生活等方面独特的制度,有利于社会安定。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只参与自己的小圈子,还积极地服务社会。参加志愿活动,走进社区做义工。在这次芦山地震中基督教徒充分发挥了自己作用。其次,对于社会中的每个基督教徒也有很积极地作用,每个人都找到心灵的归宿,有信心战胜一些困难。 2、 消极方面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讲,宗教的产生乃是源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以及对不能把握现实生活而带来的不确定感的不安,于是宗教通过创造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神来使得人们找到寄托,得到安宁。这就决定了宗教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而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这种意识加以排斥。

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大力加强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而基督教在城市的传播明显与此格格不入。同时这种唯心主义意识容易使得信徒产生宿命感,从而在使他们在遇到生活的苦难挫折时逃避现实,失去了创造新生活改善生活的进取精神。此外,我们发现,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有着相当的隔阂,并且表现在家庭邻里和更广阔的社会空间,由此上面提到的的促进社会和谐又都是具有保留和相对意义的。

结语: 我们从信徒的构成,信教的原因,基督教的作用等方面以及其当下状况等方面对对青岛市基督教的发展做了一个大略的论述。

根据调查某些地区的教堂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差,这就急需我们的政府部门加强对“两会”的领导,加强对地区基督教的引导。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虽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已但考虑到我国不断扩大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各种社会矛盾多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们的主要社会矛盾。

外来文化对我国思想的冲击日益突出,各种社会思想相互激荡,主流意形态依然有待于加强。而由于社会现实,人们不可能做到超越

信仰,在种种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基督教在各地区仍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

我们的政府不能因为宗教问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采取回避的态度,必须加强对“两会”的建设, 引导宗教人员对基督教教义积极进行改造,消除基督教的负面影响,强化对社会的正面作用,使其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地区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应当充分发挥“两会”在联系政府和信教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政府层面同普通信徒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双方的负面情绪,做到政府和信教群众一道促进地方宗教事业健康合理地发展。此外,应该加强对各大小教堂负责人的培训,加强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严格区分正规宗教和非法组织以及邪教,引导他们对信徒的宣讲,发挥各地教堂在当地扶助村民,沟通交流、促进家庭邻里和谐的作用。

社会制度的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成。在这一过程之中,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调节好社会各方面的诉求,保持地区的和谐稳定,同时集中精力加强经济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地方的全面发展。

面对种种中国人信仰基督教的怪现状,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这也与国家策略、国民觉悟、学术研究等等紧密相关。而更多的人客观审视基督教历史、现状,冷静对待相关政策、评论,乃是达成一切良好局面的基石。

篇三:基督教信仰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基督教教信仰调查报告

进入21世纪以后,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呈悄然上升的趋势其。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说到底是社会成员信仰问题的折射,基督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更是宗教对整个社会影响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组展开了一个关于当代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调查,做出了一份相关的问卷,并在学校展开了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基督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基督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这种现象己经引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教育、文化和宗教部门的极大关注。本次的社会调查我们通过对的基督徒大学生信仰的实际调查,通过对学生,老师,社会群众以及各个教堂的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力图把握当代基督徒大学生的世界观、宗教观和价值观的现状及其演变,了解他们的信仰原因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进而呼吁社会各阶层正视并尊重基督徒大学生的信仰。也为中国基督教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史料。

一、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新教)的信仰人数发展最快。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我们在学校散发的约200多份调查问卷显示,其中有4人称自己有基督教信仰。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这至少反映出在大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开始寻求或者接受基督教信仰。我们又专门对这几所大学的基督教团契中的若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分析其信仰的原因,可概括为:

1.家庭原因。

这些学生一般出生在基督徒家庭里,父母相信或者祖父母相信基督教。他们的信仰一般是最坚定的,而且对传福音的工作也相当努力。其中一人这样说到:“并不是我选择他,而是他拣选了我。他是道路、真理、生命,基督信仰才是人生意义的归宿。人本来就该相信这位神,以及他为我们预备的救恩。”这类信徒在基督徒大学生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却是学校团契的主要服侍者。

2.朋友介绍。

这类信徒所占比例比较大,约占一半以上。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朋友或室友的介绍,逐渐接受了基督信仰。一位学文学的女生这样描述到:“朋友介绍我,然后去参加聚会,参加多了,就读了一些圣经方面的书籍,然后观念改变,开始接受主”。另一位学商务管理的男生说:“通过室友的介绍,发现基督教与其它宗教与众不同,它以爱来接纳世人。无条件的爱人如己,教导我们认罪悔改。”在这类信徒,一部分接受福音后,完全改变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同“新造的人”。这种改变是巨大的,他们参与团契生活和传福音工作的热情并不比第一种基督徒大学生低。也有一部分信徒的信仰徘徊于信与不信之间,至少信心不是很坚定。但他们确实都承认自己有罪,并愿意接受基督做自己的主。在行为上他们比不信前有很大的变化,至少在为人处事上存有谦卑和爱心。

3.内心的需要,心灵的追求。

这类信徒的比例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他们在内心中有一种追求,需要上帝,而且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神的存在。但是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一个才真正是自己所追求的“真神”。当基督教福音降临到他们时,或者当他们在诸多宗教中“发现”基督教才是他们真正所追求的真理时,他们就全然的归在上帝的面前。

4.好奇、怀疑与接触。

这一类信徒的比例比较大。因为他们具有较大的广泛性。有些学生是出于对基督教的好奇心。比如接触西方的宗教文化、教堂做礼拜的各种仪式、圣经故事等,进而逐渐接触教会更深层次的东西。有一些是本来没有信仰的,但通过耳濡目染,或者通过某种经历而相信基督。还有些信徒的信仰根基并不深,甚至是盲目的,把信仰当作一种“时尚”来看待。另一些信徒不参加聚会,只是心里承认有上帝,而并没有任何团契生活,亦即所谓的文化基督徒。

5.由于心灵空虚或生活(学习)痛苦而寻找慰藉。

这类信徒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因为传统观点认为,大生是因为受到挫折(如学习成绩下降、失恋、找不到工作等)才寻找宗教的慰藉。而在实际的调查中,这类学生的比例比以往有很大的下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基督徒大学生的信仰动机并不是传统意识形态所说的消极处世,相反是积极主动地处世。

二、如何正视基督徒大学生的信仰

基督徒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传统的观点认为,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是因为“受挫折,不得志”才信教。很多基督徒大学生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歧视,在工作中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这种现象正在改变。从信徒角度来看,他们的信仰渠道更加丰富,而且信仰的动机无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是积极的。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要超过没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从非基督徒角度来看,社会、学校逐渐去掉“有色”眼镜,开始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基督徒大学生。

1.基督徒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标准

道德标准的尺度在每一个大学生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是不触犯法律、遵守校规的大学生,你就不能说他道德标准低。基督徒大学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标准尺度不是由社会规范或法规来衡量,而是上帝的诫命、神说的话。在调查问卷当中,很多同学写到:“道德标准来源于《圣经》”“耶稣的教导”“在小事上忠心,儆醒,谦卑”“坚信靠上帝可以战胜自己的弱点,实现人生的价值。”“心里常充满喜乐,对学习和生活有信心,充满了恩典。”可以看出,这些基督徒大学生比普通学生有着更高的道德准则,它们内心当中以上帝的教导为依据,改变了传统学生中的消极、悲观和厌世的态度。甚至改变了对死亡的恐惧态度(因为他们坚信死后可以上天堂)。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类学生的成绩都十分优异,其中一位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还有一位已通过GRE考试,准备去美国留学。由此可见,这些基督徒大学生不仅有自己的信仰法则,同时有比普通学生更高的道德标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2.基督徒大学生对他人的积极作用

《提摩太前书》记载,保罗劝勉年青的同工提摩太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做信徒的榜样。”基督

徒大学生不但有自已独特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在对待其他人方面更是以“爱人如己”来作为自己的准则。在一次参加南开大学英语系的《圣经》选读课中,教师让学生总结《圣经》中教导人们如何对待别人的话语,包括:

给青年人的忠告―― 《箴言》

论施舍―― 《马太福音》

论爱仇敌―― 《路加福音》

论不要论断人―― 《路加福音》

论饶恕别人的过犯―― 《马太福音》

论财利 ――《马太福音》

论爱人――《罗马书》

这里举出的只是一部分比较典型的,事实上,《圣经》中的许多教诲使基督徒大学生的道德准则有了质的变化。因为作为信徒来讲,所有的行为都归结为一个“爱”字,“爱完全了律法”。可以说,基督徒大学生的待人原则已远远超出世俗法律或者社会公德。他们的爱和社会上的爱心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要做到“荣神益人”。在调查一些非基督徒大学生时,他们对这些基督徒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持肯定态度,认为他们十分有“爱心”,“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3.基督徒大学生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对于社会,基督徒大学生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他们并不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地投入社会,服务社会。因为《圣经》教导要“做光做盐”。在调查中,很多基督徒大学生都在社会上做义工和志愿者。例如:在街道小区当义务教师,在福利院做义工,为学校的居民区打扫卫生,在孤儿院陪小孩子等。这种服务都是他们自愿而非强迫的,并且不带任何报酬。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青年会的一些志愿工作。可见,基督徒大学生并不否定现实世界中的正常生活,甚至把现实世界中的成功作为荣耀上帝的一个有效途经,并以此来要求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

三、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基督教大学生总体上讲,在学校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包括一些信徒由于信仰不坚定或者只是表面上相信,内心当中却完全没有接受,行为与信仰的不一致,会让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偏见。更有一些信徒在传福音工作过于热心,这会导致一些人的误解。一位同学在调查中反映:“他们实在太热情,我虽然知道基督信仰是好的,但他们的方式让我感到是强迫我去信。”这暴露出基督徒大学生在传福音上的一些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对北京、天津地区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基督徒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发生根本的转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总体来讲,他们的精神是健康向上的,无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本着《圣经》的教导。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对别人“爱人如己”,同时积极服务于社会、造福人群。作为信仰的实践者,用行动来“荣神益人”。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信仰上的偏差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