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3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1

***集团党委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集团是青海地区最早的***企业(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之一,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职工新老接替的更迭,外来少数民族移民的不断涌入,做好***集团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深化***集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措施,不断开创本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局面,有效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实现集团公司辖区内各民族间的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基本情况

***集团目前主要有三个农业单位,分别是***公司、河西公司和园艺公司,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位于***以东8公里***公司,均系海东民和地区黑泉水库移民和其他外来人口,主要以藏、蒙、回,东乡族为主,其中以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居多,现主要分布在***公司的5个队,居住人口5298人,占***公司总人口的67.3%,有经政府批准建设的清真寺1座,部分外来人员在***公司从事小麦和枸杞、青稞的种植,亦部分人为外出劳务从事其他工作,目前***公司宝库村以西地区已经成为***回族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集团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市委和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不断强化创建工作建设力度,努力加快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一)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集团公司单位历来十分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其作为在政治上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市上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持续深入的进行,积极以每年9月份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全司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大为增强,紧密团结、互帮互助、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意识和狭隘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巩固和发展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现代观念明显增强。***公司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间交流与往来的时间由来已久,相互影响和作用对方的程度深、力

度大,特别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社会氛围,其发展意识、进步意识、创新意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越来越符合,越来越适应。

(三)各民族相互交融,长期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促进了全公司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多年来,全司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立诚信、促和谐系列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共荣意识不断强化,民族宗教意识不断淡化,对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生态建设、婚育新风、劳动技能培养等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要求迫切,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突出表现在民族教育事业、科技文化事业、精神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了质的变化,各民族在相互交往、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不断摒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追求和向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等条件大幅改善,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四)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组织保证。***集团公司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目前,全司少数民族干部总数达到16人,占公司干部

总数的13%。其中:处级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4人,科级少数民族干部1,一般少数民族干部11人。

(五)立足实际,发展辖区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公司党委不是就民族团结抓民族团结,而是坚持把发展地方民族经济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族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治穷致富,发展经济上来。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了以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民族团结进步,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把加快发展,构建和谐***当成推动各族群众发展的自觉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司少数民族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为民族团结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干部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再教育,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的、意义、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展以来,各单位、各部门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

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立足实际,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将精力集中到治穷治愚、发展经济、建设小康上来,推动了全司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日益完善,建立健全了符合实际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发展辖区经济、睦邻友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长效机制。

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各族群众的民族意识、宗教意识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存在私搭乱建、超计划生育情况,由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民族宗教工作还面临着较多错综复杂的难题,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

(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健全和充实完善。

五、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加快***公司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辖区经济

篇二: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祁连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中广网 2009-07-22

民族团结进步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进步,实现各民族的发展繁荣,不仅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逐步消除各民族间发展差距,彻底解决历史上遗留下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必然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协调、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特点,对进一步提高工作针对性、系统性、前瞻性,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措施,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基本情况

祁连是匈奴语,为“天山”之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辖3镇4乡44个行政村,总人口4.96万人,有汉、藏、蒙古、土、裕固、回、撒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7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79.2%,藏族、蒙古族,回族,汉族和其它民族各约占总人口的33%。少数民族全民信教,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目前,全县批准开放的宗教寺院36座,在册宗教教职人员159人,其中:藏传佛教寺院8座,清真寺院28座,在册活佛23人,僧人91人,阿訇45人。

二、祁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祁连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省、州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不断强化地区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一)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全面形成。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其作为在政治上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省上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持续深入的进行,积极以每年8月份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面向广大干部群

众,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全县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大为增强,紧密团结、互帮互助、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意识和狭隘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巩固和发展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现代观念明显增强。祁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县境各民族间交流与往来的时间由来已久,相互影响和作用对方的程度深、力度大,特别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过程中,汉、回等民族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产经验、生产技能及思想观念对牧区藏族、蒙古族等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和冲击较大,使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商品意识、市场意识、致富意识、发展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长足的进步,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能力大为增强,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社会氛围,其发展意识、进步意识、创新意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越来越符合,越来越适应。

(三)各民族相互交融,长期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多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立诚信、促和谐系列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共荣意识不断强化,民族宗教意识不断淡化,对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生态建设、婚育新风、劳动技能培养等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要求迫切,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突出表现在民族教育事业、科技文化事业、精神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了质的变化,各民族在相互交往、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不断摒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追求和向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等条件大幅改善,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四)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组织保证。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代培、挂职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总数达到242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66.12%。其中:县级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15人,占62.5%;

科级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112人,占68.3%,少数民族干部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不断涌现。截止2008年底我县有136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74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分别受到省州县党委、政府的表彰。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2624户,国家级文明村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体3个,省级文明和窗口单位3个,州级文明典型24个,县级文明单位47个,文明村24个。特别是默勒镇扎沙村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成绩突出,而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这些典型的树立,一方面为全县的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祁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立足实际,发展地区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是就民族团结抓民族团结,而是坚持把发展地方民族经济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族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治穷致富,发展经济上来。特别是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了以经济社会发展

篇三:XXXX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调研报告

XXX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进步,实现各民族的发展繁荣,不仅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逐步消除各民族间发展差距,彻底解决历史上遗留下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必然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协调、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特点,对进一步提高工作针对性、系统性、前瞻性,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措施,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层层签订责任状,按照责任状的要求,今年以来,我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各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位于维西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全乡国土面积282平方公里,辖8建制村,61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全乡村民呈“大杂居,小聚居”局面,2009年末,全乡人口3806户、15055人,少数民族占85%,

其中傈僳族占57%,纳西族占14%,藏族占7%,普米族占6.5%,白族占0.4%,怒族占0.05%。部分少数民族信教,主要信仰基督教和目前,全乡辖区内有教堂4个,教点1个,在册基督教徒1186人。

二、XXX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XXX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州、县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不断强化地区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依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一直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治本措施来抓。

(一)加强民族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和纠纷,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妥善处理民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是加强民族团

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乡党委政府定期对辖区内涉及民族的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搞好预测,超前做好工作,提前化解矛盾,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对涉及民族问题的纠纷和事件,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态度,绝不简单地对待和处理。严格区分民族矛盾与非民族矛盾,不盲目地把不同民族公民之间发生的民事、经济纠纷和民事、经济、治安、刑事案件与民族问题混为一谈。同时,教育广大群众明事理、顾大局,以免被坏人利用,严防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扩大事态。在处理民族间群众的纠纷和突发事件时,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善于把握时机,讲求策略,注意方法,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打击和孤立极少数坏人,防止问题复杂化、事态扩大化和矛盾性质转化。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都依法处理。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时,坚持依照法津规定和正常程序解决,绝不采取过激手段。建立民族矛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实行月报和零报告制度,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民

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加以考核。

截至到现在,我乡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96起,其中家庭纠纷27起,邻里纠纷24起,赔偿纠纷4起,宅基地纠纷7起,山林纠纷12起,其它22起。矛盾纠纷的成功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乡社会政治稳定。

(二)多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乡党委、政府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不定时对少数民族干部、分管和从事民族工作干部开展系统的民族政策理论培训、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在发展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的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四个维护的思想深入人心。

在各民族中还强调: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强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尤其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中进行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小手拉大手,大小有共识,你我互尊重,大家团结紧”的宣传模式,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既教育了汉族群众尊重少数民

族;也教育了少数民族尊重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讲关怀和照顾,也要讲义务和奉献;不仅要讲平等和团结,也要讲法制和原则,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义务。

(三)正确处理民族差异、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宗教问题也将长期存在。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之间、信教与不信教之间的差异,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共同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农业、畜牧、教育、卫生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加快致富步伐,安排扶持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资金,共建爱心水窖、沼气池、村村通公路、村村有电视专项举措解决了少数民族发展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同时依法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衣食住行、婚娶殡葬等方面,切实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效

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干部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