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春运调研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3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春运调研报告

“春节”是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极有分量的节日,作为中国的传统,这是全家团圆的节日,在外打拼的人们可以卸下一年的重担,回家与亲人团聚。而且,在这个长假里,很多人都会走亲访友,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出游也备受人们推崇。然而,这一切的行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平时,通过航空、铁路、公路以及水运等方式,我们的出行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每到春节时间,我们时常会听到人们对现在交通运输的怨声载道:高票价、服务质量差、拥挤、环境差等许多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化。

一、春运期间出行的旅客乘坐火车的最多(占69.1%),接近70%;其次是汽车(19.4%);第三是飞机(7.3%)。

二、旅客出行的目的主要是探亲,占84.3%;其次是旅游,占9.2%;出差、做生意等合占6.4%。

三、74.3%的旅客感觉旅途顺利,18.4%的旅客感觉不顺利,其中有7.3%的旅客感觉特别不顺利。

四、乘客对交通工具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率只有22.6%。几大交通工具服务态度排序为火车、飞机、汽车。调查显示,飞机乘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好,还不如火车。汽车乘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最差,满意率只有11.2%。

五、旅客选择交通工具的标准第一是方便,其次是安全和价格。

六、购票难,特别是购买火车票难是群众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调查显示,通过托关系购买火车票的占22%,从票贩子手中购票的占11.1%。也就是说,约三分之一的火车票是从非正常渠道购买的。

七、车票难买的主要原因旅客认为是运力不足、管理不善,百分比分别为45.8%和44.1%。

八、旅客的交通费用在1000元以下的占86.9%,其中在500元以下的占57.2%。

九、旅客对春运最不满意的是拥挤、票价上涨、订票难。

十、解决春运难题,读者建议引入竞争机制、增加运力、科学管理、改革票价机制、增强预警机制。认为应改革过节观念的占18.6%。

十一、改善铁路服务质量,读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服务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服务设施。

我认为,要解决中国的“春运”问题绝对不是仅仅使用一点策略就行的。这应该会是一个很长远的问题,随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流涌入了大城市,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运输需求肯定还会持续增长。面对这个问题,我想我们不能单从问题本身出发,也许这个问题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我们在进行人为操控的时候,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解决了一些特定问题的同时又引出了新的问题。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其中包括运输、经济、人文、环境、社会等很多方面,所以,解决问题也就应该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成效。下面,我们来建立一个简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来进行问题的说明: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春运问题解剖 。

如上模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交通运输需求供给问题其实是一个涉及领域很广的问题,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单从某一方面入手肯定是不行的,就说简单的运输供给这一个策略吧!提高运输供给,虽然是直接满足了需求的增长,但同时,更多的交通则意味着更多的需求、更多的拥挤以及更多的污染,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供给,拥挤和环境污染让更多的人选择外出,同时增加交通需求,这样再增加供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正所谓治标不治本。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整个系统着眼,多方面考虑,同时辅之以运输需求管理(TDM)策略,从宏观和微观同时入手。提出以下策略:

从宏观方面来说:第一,解决农民工的归属感问题,长久以来,农民工都被搁置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他们为城市化的进程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然而,他们享受到的却远远不如城里人,

这不免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距离感,所以,虽然在外,也时常渴望回家。现在,如果社会能够给予农民工更多的关注,从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来给予平等的对待,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样,农民工就是过年回不了家,也可以没有抱怨,当然,更不会产生扒车等坏现象;第二,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发展,现在,伴随着科技下乡热潮的兴起,很多农村都在走向现代化,那里其实蕴藏着无限的机遇,政府应该多鼓励农村里的年轻人多在家乡发展,合理部署城市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演变格局,综合规划,综合考虑;第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大学生多参与寒假社会实践,减少运输需求量;第四,营造美好环境,加强城市保洁建设,让我们的居住地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我们可以多建设城市公园,在节假日期间鼓励大家去免费公园游玩,合理减少运输需求;第五,从业务方面来看,随着Internet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业务现在都可以实现在线处理,所以,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流程,这也是减少运输需求的有效途径;第六,政府政策规制,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交通运输方面科技研究,通过提速,完善内部机制等措施来更高效地满足运输需求;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运输流程再造,比如集装箱的应用来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也可以节约很多运输成本;

从微观方面来说:第一,节假日分流,比如,各大学采用不同的放学开学时间,这样,很好地平均了交通日运量;第二,春运期间加开临客,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第三,适当辅助使用其他策略,如实名制、以及适当的价格策略等。

以上,通过系统动力学角度,我们较为全面地分析研究了产生春运交通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决策略,但是由于本人知识有局限,所以,分析并不是很到位,因此,也请大家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更好的解决春运问题,让我们中国人真正地坐上舒适的火车,高高兴兴过大年!

篇二:春运调查报告

春运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调查

春运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调查

摘要: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压力的现象。每年春运时,人们迎来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买票,常常是排了长队却买不到合意的票。

关于春运现象产生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相关网站,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中国传统乡土观念影响 2、经济发展不均匀

3、已建成的交通网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4、现有资源配置的问题

关键词:春运、现象、特点、原因

一、春运的含义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压力的现象。以春运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

二、春运购票难的调查

春运想来最大的特点是它发送的旅客人数之多让人惊叹,2013年春运从1月26日开始至3月6日结束,为期40天,2013年春运客流量超34亿人次,同比增长8.6%。 如此大的客流量造成了买票难,坐车难的现象。

每年春运时,人们迎来的第一个困年就是买票,常常是排了长队却买不到合意的票,一位同学告诉我,他拍了两个多小时的队,却被告知去长沙票已经停售。当然,即使你侥幸买到了火车票,你仍要在火车上忍受拥挤。有网友将春运戏称为“春节运动会”的简称,举办方为铁道部,参赛选手分别为学生代表团、农民工代表团、探亲代表团,比赛项目一为挤队买车票,比赛项目二为提着重包狂奔,比赛项目三为在拥挤的火车上站立N个小时。这个比喻虽然搞笑,但是却真切反映了中国春运回家难的问题。

三、春运交通特点的调查

春运的交通特点很突出,主要为城际交通压力剧增,城市交通和城市交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交通变化主要集中在陆地运输,航空也有一些压力,但由于受到价格等因素制约,压力增长有限;河运与海运因可及范围及安全等方面,压力增长极为有限。春运交通压力有明显的时间性和方向性。一般在春节前压力主要集中在从较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从周边城市到旅游景点的路线上;除夕、正月初一、初二这几天的春运压力较小;春节后运输压力转移到在从欠发达地区到到发达地区,从旅游景点到周边城市的路线上。春运运输压力较大的地区在春节前后有所不同。春节前是人力输入较多的地区,而春节后是人力输出较多的地区。压力较大的地区还包括较重要的交通枢纽站。一般节前的压力重点在东部沿海的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节后压力重点在内陆和西部的成都、重庆、武汉、南昌等地。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图,加开大量临时客车。春运,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铁道部门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发客流。

四、春运产生原因的调查

关于春运现象产生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相关网站,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中国传统乡土观念影响

在中国,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人们离家多远,都会尽量赶回家和亲人们团聚,朋友们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相聚叙旧。有人把春运看作一种文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几千年来,年的概念几乎和家、亲人、团圆这些字眼紧紧地烙在了一起。于是,每年春节前,一批批的打工者、学生踏上了返乡的道路。而春节后,除了再次离家的打工者和学生外,还有大批的探亲访友这也踏上了路途。于是这全国性的人流迁徙造成了巨大的交通压力,于是春运形成了。

2、经济发展不均匀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一方面,沿海地区众多的企业和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内陆地区有大量的闲置劳动力需要工作。再加上近几年来,政府开鼓励自主就业,人员的流动的限制也开始松动。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

3、已建成的交通网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虽然中国的公路交通系统和航空交通系统已十分发达,但由于私家车数量有限,公路交通系统不会作为长途客运的主体;而又由于价格问题,航空客运量也只占少数,所以客运交通的压力大部分落在了铁路上。中国铁路里程虽然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铁路只有5.8厘米(2006年),不够一支烟的长度,所以也被戏称“香烟铁路”。为此,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诸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计划来缓解运力不足等问题。

4、现有资源配置的问题

在我们的春运中,交通的运输能力、现有的资源配置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都在加剧回家的难度。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要在同一时期回乡过年,客运市场因需求选大于供给而引发一系列危机。那么多人,一个地方一下子要在同一时间段回家,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农村拥有大量素质较低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称为经济资源,是大量廉价劳动力,但事实上由于本地不能提供太多的合适的就业岗位,使他们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只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那些没有走出家门、再在家又不到钱的农民更是长期处于贫困的边缘,成为社会危机的隐患。此外,中国地区不平衡也导致了这种人口流动,比如安徽民工,如果在合肥和杭州相同的工作可以赚到同样的钱,那又何必再跑到杭州来呢?随着社会发展,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协调后能够疏散人流,交通方式改变了,春运回家的民工潮可以缓解了。春运终会成为历史名词。(浙大教授)

6.春运数据分析与报告

1.您对火车票实名制是否了解*

[单选题]

选项

A 非常了解

0%

56.25%

比例

B 基本了解 9

结语: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春运的定义、现象及产生原因有更深入、透彻的认识。并且通过这次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但是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自己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还有很多不足,例如走访的地点不够多,调查的深度也不够。我希望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自己能把调查做的更深入,探讨也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人民网(http://hi.people.com.cn/n/2013/0122/c234369-18061151.html)

搜狐网(http://roll.sohu.com/20130126/n364676379.shtml)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08.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官网(/retype/zoom/9f1765374b35eefdc8d333dc?pn=4&x=0&y=0&raww=762&rawh=748&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471.18110236220474&md5sum=df423726c6635010551514a2f11f9382&sign=a99eaa1393&zoom=&png=4873-&jpg=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篇三:春运安全调查报告

春运安全调查报告

一、春运的含义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压力的现象。以春运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

二、春运购票难的调查 春运想来最大的特点是它发送的旅客人数之多让人惊叹,2010年春运客流量超过25亿人次,2011年预计更是达到28.5亿人次。如此大的客流量造成了买票难,坐车难的现象。我于春节后农历正月初八先后走访了离家较近的台前火车站和聊城火车站,台前火车站和聊城火车站分别是京九线上的小站和大站。我在台前火车站通过访问发现,由于是小站,许多过境列车均不在此停留,所以在此候车的旅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多。但由于可以异地购票,许多人选择来此购票。在聊城火车站,我看到往日可以自由出入的售票大厅已有车站工作人员把守,人群在售票大厅外面排起了长龙。此外,车站又增加了几个临时售票窗口,这些窗口前也排起了长龙。排队购票的人群中,学生及民工占大多数,探完亲回家的亦占相当一部分。而候车的人群中,主要是民工及探完亲回家的旅客。

每年春运时,人们迎来的第一个困年就是买票,常常是排了长队却买不到合意的票,一位叫刘学的同学告诉我,他拍了两个多小时的队,却被告知2月18号去长沙票已经停售。当然,即使你侥幸买到了火车票,你仍要在火车上忍受拥挤。有网友将春运戏称为“春节运动会”的简称,举办方为铁道部,参赛选手分别为学生代表团、农民工代表团、探亲代表团,比赛项目一为挤队买车票,比赛项目二为提着重包狂奔,比赛项目三为在拥挤的火车上站立N个小时。这个比喻虽然搞笑,但是却真切反映了中国春运回(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春运调研报告)家难的问题。

三、春运交通特点的调查

春运的交通特点很突出,主要为城际交通压力剧增,城市交通和城市交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交通变化主要集中在陆地运输,航空也有一些压力,但由于受到价格等因素制约,压力增长有限;河运与海运因可及范围及安全等方面,压力增长极为有限。春运交通压力有明

显的时间性和方向性。一般在春节前压力主要集中在从较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从周边城市到旅游景点的路线上;除夕、正月初一、初二这几天的春运压力较小;春节后运输压力转移到在从欠发达地区到到发达地区,从旅游景点到周边城市的路线上。春运运输压力较大的地区在春节前后有所不同。春节前是人力输入较多的地区,而春节后是人力输出较多的地区。

压力较大的地区还包括较重要的交通枢纽站。一般节前的压力重点在东部沿海的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节后压力重点在内陆和西部的成都、重庆、武汉、南昌、阜阳等地。其中治安具 有明显问题的火车站包括北京站,广州站,上海站,汉口站等枢纽车站。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图,加开大量临时客车。春运,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铁道部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发客流。四、春运产生原因的调查

关于春运现象产生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相关网站,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中国传统乡土观念影响 在中国,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人们离家多远,都会尽量赶回家和亲人们团聚,朋友们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相聚叙旧。有人把春运看作一种文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几千年来,年的概念几乎和家、亲人、团圆这些字眼紧紧地烙在了一起。于是,每年春节前,一批批的打工者、学生踏上了返乡的道路。而春节后,除了再次离家的打工者和学生外,还有大批的探亲访友这也踏上了路途。于是这全国性的人流迁徙造成了巨大的交通压力,于是春运形成了。

2、经济发展不均匀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一方面,沿海地区众多的企业和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内陆地区有大量的闲置劳动力需要工作。再加上近几年来,政府开鼓励自主就业,人员的流动的限制也开始松动。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

3、已建成的交通网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虽然中国的公路交通系统和航空交通系统已十分发达,但由于私家车数量有限,公路交通系统不会作为长途客运的主体;而又由于价格问题,航空客运量也只占少数,所以客运交通的压力大部分落在了铁路上。中国铁路里程虽然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铁路只有5.8厘米(2006年),不够一支烟的长度,所以也被戏称“香烟铁路”。为此,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诸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计划来缓解运力不足等问题。

4、现有资源配置的问题

在我们的春运中,交通的运输能力、现有的资源配置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都在加剧回家的难度。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要在同一时期回乡过年,客运市场因需求选大于供给而引发一系列危机。那么多人,一个地方一下子要在同一时间段回家,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农村拥有大量素质较低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称为经济资源,是大量廉价劳动力,但事实上由于本地不能提供太多的合适的就业岗位,使他们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只能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那些没有走出家门、再在家又不到钱的农民更是长期处于贫困的边缘,成为社会危机的隐患。此外,中国地区不平衡也导致了这种人口流动,比如安徽民工,如果在合肥和杭州相同的工作可以赚到同样的钱,那又何必再跑到杭州来呢?随着社会发展,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协调后能够疏散人流,交通方式改变了,春运回家的民工潮可以缓解了。春运终会成为历史名词。(浙大教授)

5、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 流动人口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但不同的是,中国很多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是为了打工糊口。作为外来务工者,无论他们在外地工作了多少年,每年春节他们还不得不赶回家过年,因为他们的妻儿还在家中,。他们的妻儿之所以没能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定居,那是因为他们的户口在家里,是农村户口,如果搬到城里来住的话,他们的就医和上学都是难题。如果户口问题解决了,工作的地方真正成为了他们的家,定期的民工大潮也会随之而解。例如在美国,无论是首都,还是任何偏远的地方,只要你有生存能力,你的全家人都可以定居,根本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有一个普遍的认为,那就是对外来人口只能欢迎,而不能限制。因为人口流入一方面表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好,政府工作做得好,在地区竞争中走在前列;另一方面,这可以调节本地劳动力供应,一直当地工资成本上升、促进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中国,一旦允许农民工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定居,成家立业,很多人就不会兴师动众回老家过年了,春运问题不接而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