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感恩节 > 列表页

感恩节和复活节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5  分类: 感恩节 手机版

篇一:感恩节

?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

的好收成。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感恩节是美国人民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於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

? 美国感恩节由来:

?

1620年,“五月花”号船满载英国国内清教徒到达美洲。移民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移民只剩下50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教他们狩猎、捕鱼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加拿大感恩节的由来

? 来自欧洲传统的影响。从大约2000年以前最早的一次收获开始,人们就已经庆祝丰

收,感谢富饶的大自然给予他们的恩施和好运。当欧洲人来到加拿大后,也将这一传统带入加拿大,并对后来加拿大感恩节的传统产生影响。

? 两国感恩节习俗:

?

? 这一 天,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

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

? 感恩节食物;

?

? 第一次感恩节的菜谱包括:

感恩节和复活节

? 玉米面包,英国人和印第安人都喜欢的食物。英国奶酪派,奶酪对英国人很重要。

鹿肉,印第安人带来了5头鹿鸭和鹅,英国人捕的。野生火鸡。大蒜和洋葱。南瓜布丁。印地安布丁。

篇二:西方国家的复活节

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是西方国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节日。复活节的清晨,当天边刚抹上一缕晨略,婉转而深沉的乐曲开始响彻晨空。在乐曲的感召下,基督教徒从四面

八方涌向教堂、公园或公共广场去迎接复活节的黎明,纪念基督耶稣的复活。

据“福音书”记载:“基督耶稣生于公元1世纪。他是上帝的独生子,生于耶路撒冷城外的伯利恒、母亲是童贞女,名叫‘玛利亚’。因‘圣灵感孕’而生耶稣。耶稣为赎人类罪孽而降生为人,故称为‘救世主’”。耶稣继承犹太教部分教义并加以改革创新。他特 选了12个门徒,赋予他们传教的使命和权利。后来为犹太教当权者所仇视,被捕送交罗马帝国

犹太总督彼拉多,由其判决钉死在十字架上,3天后复活。复活节就是为纪念耶稣复活而定的。虽然复活节是纪念耶稣的复活,但是复活节这个名字却取自古代的春阳节(Norse Fesdval of Sins Sun),春阳节是古代纳维亚人的节日,它欢庆冬天的过去,春天的到来。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复活节逐渐代替了春阳节。但是,由于耶稣是在春阳节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所以在庆祝复活节同时,春阳节的一些风俗在很长的时间里被保存下来。古时候,复活节与犹太的逾越节(Passover)是在同一天里。这是因为耶稣是到耶路撒冷庆祝犹太逾越节时被打死在十字架上的u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先复活节的日子是根据逾越节的日子而定的,而逾越节的日子是根据儒略历(Jll-lian Calender)而定的。儒略历是根据月亮的盈亏每年都有一定的变化而定的月B时基督教徒认为,复活节的日子不能变动,它应该是在星期日周为耶稣是在星 期日复活的。为此,公元2世纪,罗马教皇下令将星期日定为复活节。然而,这道命令遭到一些教区的反对,如英国等地的教区仍以儒略历的逾越节为复活节。

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但丁在尼西亚内阁会上(Councilof Nicaea)支持了罗马教皇。尼西亚会议规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1582年,格利历(Gregorian Calender)代替了儒略历。格利历就是现今的阳历。但是,英国及其殖民地还是使用儒略历,这样就造成了正教和新教在复活节具体日子上的差异。直到 1752年,英国改用格利历后,这种差异才消失。复活节一般

是在旧历的3月22日至4月23日之间,确切日子要根据春分那大或其后出现的满月决定。

西方国家的复活节有各种风俗。比如,有的在复活节那天里烧毁犹大的模拟像,他是背叛耶稣的一个门徒。在忏悔日里,基督教徒要去教堂仟悔以赎罪、复活节星期一(Easter Mon-day)是复活节庆祝活动的高潮。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每年这天都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游行。有些西方国家在这天还要举行传统的“滚鸡蛋”活动。复活 节前40天称大斋期(Lent)。大斋期开始这天,基督教徒要举行礼拜仪式。牧师将棕们叶的灰—一基督徒称之为圣灰,涂在礼拜者的额前,惜以告戒教徒们生命之短暂,要行善事而赋人类之罪。复is节前的星期日称圣日(Holyweek)。这天基督教堂赠给礼拜者棕润以示纪念耶稣。传说耶稣是在星期日抵达耶路撒冷的。这天,他受到了耶路撒冷城民的热烈欢迎。人们在耶稣经过的路上铺上棕相枝,撒上棕桐叶。

复活节是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中开始的。教徒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唱着圣歌(hymn)、颂歌 (carol)、念着赞美诗,表达他们对耶稣复活的欢乐和喜悦心情。复活节的教堂烛光通明。据说,烛身象征着耶稣的圣体,烛芯是耶稣的灵魂,烛光表示耶稣神性和人性的统一。在复活节里,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教堂仪式结束后,人们习惯于沐浴在春天和煦的阳光下,漫步于青枝绿叶之间,呼吸着春天的气息。

染色的鸡蛋是复活节的标志。古代春阳节,人们互赠染色的的蛋以表示互相祝福。染色的蛋有一定的含义。黄色的表示庆祝春天的到来;红色的表示生活的欢乐。基督教徒将鸡蛋看作为“新生”的象征,用红色来表达耶稣复活的喜悦心情。复活节的早晨,孩子们会 意外的发现一个蓝染色的鸡蛋。当然,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喜欢自己动手给鸡蛋染色,或进行别有风味的装饰。现在,西方国家的复活节市场上;已经可以看到巧克力、水果布丁等制作的鸡蛋。

兔子是复活节的又一标志。关于复活节的兔子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古时候,复活节的日子是以月亮的盈亏决定的,而月槐树下的兔子与月亮是形影不离的,所以,古人用兔子作为复活节的象征。另一种说法是:在德国有一个贫穷的母亲,在复活节里没钱给孩子们买更多的食品得染一些鸡蛋,把这些蛋藏在草丛的草窝里,然后让孩子们去找。当孩子们寻找鸡蛋时,忽然有一只兔子从草窝

中窜出来,有个孩子大声叫道:“兔子给我们送来了复活节的染色蛋。”从此,复活节的兔子和染色蛋成了复活节的一种标志。

篇三:西方七大节日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七大节日对中国的影响

课程名称:

系部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近几年来,细心的人们应该发现,我们的生活中突然多了好多的节日,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一些原本属于西方人的节日,忽如一夜的春风堂而皇之地登陆了中国,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这些“舶来”之品,首先为之欢呼雀跃的要属那些年轻人了,而老一代人对这些以前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节日则接受的相对慢些。但却丝毫夜不影响我们那些年轻人对这些洋节日的热衷,它们仿佛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和他们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了。

说起这些洋节日的引进大约应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后,但兴起之时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先是由浪漫的情人节到后来有点儿荒诞整蛊色彩的愚人节,其中有感谢父母恩情的父亲节,母亲节,也有今天的平安夜,圣诞夜,狂欢夜,更有什么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光棍节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这些洋节日的引进给我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节日的喜庆。

就在我们的一些国民欢天喜地的迎接这些“进口”节日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持反对的态度,还有人认为,崇尚这些洋节日简直就是崇洋媚外,是不爱国的体现,“远道的和尚会念经”,难道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吗?而况且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有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你不去继承和发展,偏要去捧洋人的臭脚,这不是背离祖先是什么?造成西方节日大举“入侵”的缘故,一方面与西方强势经济的大背景有关,强势的经济使他们的文化富于魅力。另一方面则是商家把这些充满新鲜感的外来节日,当作商机大力炒作,奉为时尚。圣诞节是出售圣诞饰品和新年礼物的由头,大小餐馆也可以借机发财。在商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年代,商家一折腾,节日氛围就有了,节日就盛行起来。

再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完全沦为商家的卖点,一个个都变成了食品节、吃喝节了。这正是由于我们多年来有意无意地抽空了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使得这些节日名存实亡,空洞无物。于是,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节,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便顺理成章地钻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偌大一个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值得我们去歌颂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去纪念的日子也太多了,春节,除夕,中秋,端午这几大节日几乎人人皆知,还有那些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敬老节等等,身为一名炎黄子孙这些最根本的东西,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从新年伊始的元旦,到普天同庆的春节;从五月初五汩罗江畔屈子的那声千古长叹,到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万家灯火,这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在洋节日的撞击之下越来越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传统节日与洋节日在某种意义上无

言地抗衡着。提到八月十五中秋节恐怕每个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就是这个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节日已经被韩国人抢先注册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成为了韩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据说他们还在申请“端午节”的专利,试想一下,如果这次他们申请成功的话,那么我们的屈大夫是否也更换了国籍呢?当你听到这个消息时会有怎样的感觉?是可忍,熟不可忍?你是否已经气顶丹田怒发冲冠了呢?老祖宗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的遗产我们细细地算起来还有多少呢?而当我们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否还有颜面去见我们的先人,我们用什么去告慰祖先那在天之灵?所有的这些都是谁的悲哀?反思吧!中国人!!

当我们的孩子穿着国外的名牌服装,嘴里吃着肯德基和麦当劳,过着洋节日的时候,我们这些家长想到了什么?情人节到了,恋人们捧上一束火红的红玫瑰去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恋;父亲节母亲节,儿女们由衷地献上一支康乃馨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人之常情,谁人都能理解,然而,我们似乎还应该问一下我们自己:清明节的烈士陵园里是否有你祭奠的身影,端午节的龙舟上是否有你呐喊助威的呼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一年一度的七巧相会,寒食扫墓,重阳敬老,这些古老的传统我们是否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些呢?

而今,国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并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以唤醒公众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王来华认为,这些传统节日不能一设了之,应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挖掘这些节日的经典魅力,同时,赋予这些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符号,让这些节日真正植根于国人心中,否则,一个个传统节假日就只是留下节日名称的“文化空壳”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洋节的“入侵”,要教育国民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要研究、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

最后,我要阐明的是,我并不是反对国人过洋节,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开心,我们高兴,我们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天,我们把每一天都当成节日去过,这有什么不好呢?而且,在我看来,过不过洋节日和爱不爱国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更谈不上崇洋媚外这些上纲上线的问题,只要我们时刻

提醒自己,我们还是名中国人,我们的根还扎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么,不管你过的是什么节日,你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还有那骨子里那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中国魂!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