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列表页

关于富阳市山洪灾害普查情况的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5  分类: 情况报告 手机版

篇一:富阳市防汛抗旱工作汇报

富防汛办?2007?26号 签发人:汪国良

关于《富阳市2007年度防汛防旱工作总结》

的报告

杭州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

2007年度在省、杭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和富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防御第16号台风(罗莎)等的侵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现将富阳市2007年度防汛防旱工作总结予以上报。

附:富阳市2007年度防汛防旱工作总结

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防汛防旱 工作总结 报告

抄 报:杭州市林水局

抄 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市防指成员

(共印50份)

富阳市2007年度防汛防旱工作总结

2007年度在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做到防汛与抢险并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经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防御第16号超强台风(罗莎)等侵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台风造成的损失,取得了防汛防台和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胜利,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发展。现将我市2007年度防汛防旱工作汇报如下:

一、汛情和灾情

今年汛期,我市雨水比较均衡,总体平稳。除汛期末出现16号台灾外,无旱灾和其它洪涝灾害发生,也无因灾直接人员伤亡和水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1、雨情、台情。汛期降雨量为899.4毫米,占常年(977.9毫米)的92%,接近常年略偏少。全市汛期内日雨量达大雨及以上有的18天(至少2个站,下同),其中大到暴雨4天、普降暴雨6天、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1天,日雨量最大为10月7日,石马头和金竹畈站均为200毫米。于6月23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量仅为18.1毫米(参照富阳气象站),基本属空梅。但因暖湿气流活跃,强对流天气较多,降雨比较均衡,汛期没有出现旱

情。汛期靠近我省东南沿海且我市作出防御的台风有8号(蝴蝶)、9号(圣帕)、13号(韦帕)、16号(罗莎)等。其中13号、16号两个超强台风在我省沿海登陆,13号台风中心紧靠我市西部北上,16号台风是历史上在10月份以后登陆我省的第二个台风,在我省境内涉留时间长,带来强降雨,给我市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市气象站实测13号、16号台风最大风力受降站20.6和20.2米/秒,风力均达8级。16号台风期间,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过程降雨量平均达173.5毫米,最大为石马头站的320.5毫米。

2、水情。汛期内因降雨比较均匀,全市江河水位一般处于汛限水位以下。富春江电厂下泄最大为10月9日5700立方米/秒。富阳站最高水位7.0米(10月9日),最低水位3.19米(7月12日)。岩石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于10月8日20:30时,达53.17米(过坝溢流1.03米)。皇天畈北渠受降段也于10月9日出现1次警戒水位。据统计,中小型水库汛初蓄水率为46.7%,汛中后段分别为52%(7月上旬)和45%(9月中旬),基本持平,直到汛末受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升到79%(10月10日)。

3、台灾。汛中前期比较平稳,后期受16号台风影响,出现台灾。受其强降雨和大风影响,我市大部分山区溪流洪水泛滥,局部路段洪水过顶,堤脚冲空,溪堤倒塌,农田淹没,村庄进水,一批农作物薄膜大棚被大风刮掉,部分危旧民房倒塌,个别重点水利工程出现险情。据统计,全市有20个乡镇街道出现不同程度

灾情,4.24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65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235千公顷,其中成灾1.124千公顷含绝收0.155千公顷,水产养殖损失面积0.317千公顷,农林渔业直接经济损失0.1667亿元;受台风影响,停产工矿企业22家,公路中断3条,路基被毁2.941千米,损坏输电线路0.95千米、通讯线路0.7千米,工交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0.031亿元;溪堤决口14处0.63千米,损坏3.16千米,冲毁塘坝4座,损坏灌溉设施21座、机电泵站2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0327亿元。受这次16号台风(罗莎)影响,全市直接经济总损失0.2648亿元。

二、防汛防旱准备工作

今年,我市总体上能比较平安度汛,没有出现直接因灾人员伤亡和水工程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总损失也降到最低限度。这,一方面与我市防台部署到位,抢险措施得力有关;另一方面,更与我市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准备工作分不开。我市重点开展了以下七项防汛准备工作:

1、开展防汛检查,摸清工程状况。我市汛前大检查于2月下旬开始,经市、乡和村三级联动,通过自查、抽查和复查等一系列动作, 到3月中旬基本结束。据统计,今年参加检查人员达2128人,共检查各类水利工程3878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128座、塘坝工程1312座,防洪堤180公里,渠道377公里,排灌机埠652座,涵闸162座,溪堤413公里,堰坝539条,水文测站20多处等。市水电局还专项组

织开展了39座小水电站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汛前防汛大检查,摸清了水利工程安全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度汛方案、明确整改意见打下基础。

2、加强工程管理,落实度汛措施。前几年,我市建立了人员、制度、经费三落实的小(二)型及以上水库巡查管理制度,并于去年延伸到临村山塘、20年一遇的主要堤防。为切实提高我市水利工程管理员业务技能,规范工程管理,市水电局于今年4月24日对全市108座重点临村塘坝管理员、新增的小型水库和更换的巡查员共126人进行了集中培训。4月27日召开富春江堤防养护管理工作会议,对堤防所在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水利员和堤防管理队伍进行了基础知识、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为督促落实病险隐患和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措施,强化工程安全管理,市水电局一方面对检查发现的220处病险隐患工程逐个提出整改要求和具体的度汛措施,按要求编制上报了中型岩石岭水库运行计划,还由市防指下达了七座小(一)型水库汛期控制运行计划,并分派5个组对文件要求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在建水工程度汛方案也由谁负责谁批原则落实到局相关科室;另一方面进行明查暗访。6月4日到12日,由局领导带队分6个组对部分乡镇街道水库管理员巡查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并将结果进行了全市通报。

3、健全防汛组织,落实责任到人。汛初,调整了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新增旅游局、移动公司、报社为成员单位,并于4月

篇二:山洪灾害普查方案

*****山洪灾害普查方案

****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洪灾害普查是山洪灾害防治县区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之一,是防范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等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国家防总和省市防办有关文件精神及要求,我区山洪灾害普查采用“图上粗查、实地详查、数据入库上图”方式开展工作。为确保普查工作扎实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目标

一是全面查清鹿城区山洪、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通过对鹿城区山洪、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查清鹿城区山洪、地质灾害的数量及其分布,查清其特征状况。二是全面查清鹿城区防治山洪、地质灾害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基本情况。通过普查,查清鹿城区各类防治山洪、地质灾害工程措施的数量和分布、规模与能力及效益等基本情况。三是在查清山洪灾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完成《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图》《山洪灾害洪水风险图》《危险区转移安置图》等的制作,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制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普查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普查不遗漏原则。要调查所有受山洪灾害威胁的镇、村、组、户,以行政村为单位,对所有居住点进行逐点调查、评估。

三、普查时间、普查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间

自2012年3月20日开始,2012年4月底完成现场普查、普查表填写及地图标绘工作。2012年5月底前完成普查数据整理工作,2012年汛期将普查数据录入山洪灾害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同时上报《普查工作报告》。

(二)普查对象、范围及内容

全区范围内所有乡村的自然村、厂矿企业、医院学

关于富阳市山洪灾害普查情况的报告

校、水库河道、道路交通等;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各地社会经济、自然状况、山洪灾害现状、重要设施(包括:水库、学校、医院、政府所在地、山洪灾害预报警设施)的位置(精确到经纬度)、危险区安全区的位置、各级负责人的姓名电话、河流面积长度及发源地和出口位置、河堤的长度高度及材质等。

四、普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一是明确相关工作规定。根据山洪灾害普查大纲要求,首先是遵循行政区划原则,明确各普查小组的普查范围,分清普查责任,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所有普查

均按照其所在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不论其级别及权限归属,全部由当地进行普查登记;其次是遵循现状原则,不管原来情况是啥,一律按现有状况进行普查统计。

二是开展普查技术培训。普查前首先要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普查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普查软件的使用,能够快速、准确的标绘有关数据和标志,而且要掌握实地看图、标绘图纸的技术,要求快速准确(比如说山谷和山脊的鉴别,公路、水库、河流、田地等重要标志物颜色等);同时要对有关表格的内容、涵义准确理解,以免发生偏差或错误,从而影响普查结果的准确度。

(二)环境准备:组建普查领导机构,强化对普查工作的领导,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山洪、地质灾害普查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安排。一是成立鹿城区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由主抓农业工作的副区长担任,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乡镇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为成员。二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水利局局长兼任,主管副局长任副主任,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普查的策划、安排、实施。三是制定鹿城区山洪灾害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目标任务、普查时间、普查对象、范围和内容、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普查组织实施等要点和环节。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山洪灾害普查工作。

(三)资料和工具准备:资料准备主要包括图纸(全区所有乡镇的卫星影像图或者是五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分乡镇、分村整理成册)、表格(按照要求的表格内容制作完整的空白表格每乡一册)、绘图工具(铅笔、计算器)、照相工具等的购置和打印。注意一定要保证资料的完整准确、清晰、不遗漏。

(四)人员准备:按照普查任务的大小,抽调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组成2个业务组。调查组每组有4人组成,主要包括两名技术人员(1名负责上图,1名负责填表)和乡、村人员各一名,乡镇人员负责联系协调,行政村的人员要熟悉本村情况,负责介绍当地的有关情况。普查前同样要对局工作组人员进行必要技术培训。每个业务组有2人组成,抽调局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处理及综合协调工作。

五、普查

(一)粗查:首先在2.5米的卫星影像图或五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进行粗查,即选择那些离河比较近村庄、居住比较集中,同时结合平常工作掌握的一些情况,对一下雨就报警,或者报警求救过的,群众反映较多的地方作为普查的重点,必须到现场实地了解情况。对那些比较偏远居住比较分散,人烟稀少,离河道较远的村或自然村作为一般调查对象。

(二)实地调查:第一步:根据选定重点区域,带上图纸表格,首先到乡镇政府,调查填写有关社会经济数据,乡镇政府没有的数据到村后在进行补充填写;同时进一步了解该乡的

山洪灾害现状和重要设施的位置等,核对我们粗查重点区域准确性。

第二步:实地调查,针对选好的重点区域到实地进行现场雕绘,现场标注危险区(历史洪水位以下、1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有地质灾害征兆的坡面下游)、滑坡、重要设施的位置、范围、人口、户数、责任人、河堤长度高度、历史洪水位,同时选定安全区的位置(就是距离最近,交通方便,地势开阔,有水源和居住条件的优先考虑)。

六、普查数据的录入

录入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为了确保录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确保任务按时完成,遗漏事项及时能够补充,要安排专人进行室内录入和核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现场调查组,便于其及时修正和补充。

七、普查结果的核定

普查工作结束后,应对普查结果进行抽查核对,抽取的普查对象数不低于清查对象总数的5%,抽查实行随机抽查方法,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对普查小区进行随机抽查验收,控制重报漏报率,确保普查数据准确度。

八、普查成果

普查完成后提交以下成果:

1、鹿城区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图

篇三:XX县山洪灾害调查报告

云南省XXXXXX

山洪灾害调查报告

XXX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5年12月

项目来源: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完成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查人:

报告审定人:

报告审批人:

报告编号:

目 录

1 项目概况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目标任务 ...................................................................................................................... 3

1.2.1项目目标 .................................................................................................................... 3

1.2.2项目任务 .................................................................................................................... 3

1.3 原则依据 ...................................................................................................................... 7

1.3.1工作原则 .................................................................................................................... 7

1.3.2工作依据 .................................................................................................................... 8

2 项目县基本情况 ......................................................................................................... 11

2.1 自然地理情况 .......................................................................................................... 11

2.1.1 地理位置 ................................................................................................................. 11

2.1.2 地质地貌与水土流失 ............................................................................................. 11

2.1.3 气候条件 ................................................................................................................. 12

2.1.4 河流水系 ................................................................................................................. 13

2.1.5 土壤类型及分布 ..................................................................................................... 13

2.1.6 植被类型及分布 ..................................................................................................... 14

2.2 社会经济情况 .......................................................................................................... 14

2.3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 15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 16

3 准备工作 ..................................................................................................................... 17

3.1 组织实施 .................................................................................................................... 17

3.2 调查范围划定 ............................................................................................................ 18

3.3 技术准备 .................................................................................................................... 18

3.3.1 技术方案编制 ....................................................................................................... 18

3.3.2 工作底图与基础数据分析 ................................................................................... 22

3.3.3 山洪灾害调查技术培训 ....................................................................................... 24

3.4 仪器设备购置 ............................................................................................................ 24

4 内业调查 ..................................................................................................................... 26

4.1 行政区划基本情况统计 ............................................................................................ 26

4.2 防治区与拟调查对象统计 ........................................................................................ 27

4.2.1 防治区基本情况统计 ........................................................................................... 27

4.2.2 拟调查沿河村落和城(集)镇统计 ................................................................... 28

4.2.3 拟调查企事业单位统计 ....................................................................................... 29

4.3 水文气象资料收集 .................................................................................................... 30

4.3.1 基础水文气象资料收集 ....................................................................................... 30

4.4 现有山洪防御措施资料统计 .................................................................................... 30

4.4.1 自动监测站统计 ................................................................................................... 30

4.4.2 简易雨量报警器统计 ........................................................................................... 32

4.4.3 简易水位站统计 ................................................................................................... 33

4.4.4 无线预警广播统计 ............................................................................................... 34

4.4.5 涉水工程统计 ....................................................................................................... 35

4.5 需防治山洪沟统计 .................................................................................................. 36

4.6 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 ...................................................................................... 36

4.6.1 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 ................................................................................... 36

4.6.2 居民家庭财产分类调查与统计 ........................................................................... 37

4.6.3 农村住房情况分类调查与统计 ........................................................................... 38

4.7 标绘 ............................................................................................................................ 41

4.8 内业调查成果整理 .................................................................................................... 42

5 外业调查与测量 ......................................................................................................... 44

5.1 防治区基本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 44

5.2 危险区调查 ................................................................................................................ 44

5.3 小流域基础信息核查 .............................................................................................. 45

5.4 需防洪治理山洪沟基本情况调查 .......................................................................... 46

5.5 沿河村落和重要城(集)镇现场详查与测量 ...................................................... 47

5.5.1 沿河村落与重要城(集)镇现场详查 ............................................................... 47

5.5.2 沿河村落及城集镇河道横断面布设与测量 ....................................................... 48

5.5.3 沿河村落河道纵断面布设与测量 ....................................................................... 49

5.5.4 居民户住房屋基高程测量 ................................................................................... 50

5.5.5 典型洪痕测量 ....................................................................................................... 51

5.6 涉水工程调查 ............................................................................................................ 51

5.6.1 塘坝工程调查 ....................................................................................................... 51

5.6.2 路涵工程调查 ....................................................................................................... 52

5.6.3 桥梁工程调查 ....................................................................................................... 53

5.7 典型山洪灾害与历史洪水调查 .............................................................................. 53

5.7.1 典型山洪灾害调查 ............................................................................................... 53

5.7.2 典型历史洪水调查 ............................................................................................... 54

5.8 拍照与标绘 ................................................................................................................ 55

5.9 外业调查成果整理 .................................................................................................. 56

6 成果与建议 ................................................................................................................. 58

6.1 主要成果 .................................................................................................................. 58

6.2 主要问题 .................................................................................................................. 68

6.3 主要建议 .................................................................................................................. 69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XXX地处滇中高原东南部,金沙江水系与元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地表崎岖,山岭纵横,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坝子)交错,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1.9%,坝子占8.1%。XXX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四季分明的气候区,气候总特点是类型多样化,时空变异大,冬干夏湿,春季多风,秋多雨、春夏多旱,雨热同季,冬温高,无严寒,夏温偏低,无酷暑,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6.2℃,最高年为16.9℃,最低年为15.4℃,变幅为1.5℃。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4.5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8.5天。由于县境内主要河流大都发源于县内,河源短,降雨后容易暴涨暴落,形成山洪灾害。同时由于地处分水岭地带,山高箐深,大部分岩层为新生代紫色页岩,易风化,降雨后山洪较大,洪灾较为突出。据史料记载,从1948年至1986年,共发生洪灾17次,平均每2.2年一次,山洪灾害防治是XXX防洪减灾的重要任务。

根据《XXXXXX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报告》及《云南省2014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供的初步情况,XXX防治区总人口为 18.25万,其中,受山洪威胁的人口为1.34万,县城及14个乡镇受山洪灾害威胁,受山洪威胁的行政村达79 个。XXX于2011年开始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了一批自动监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