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其他论文 > 列表页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其他论文 手机版

篇一:略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龙源期刊网 .cn

略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作者:陈熙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6期

摘 要:文学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富有想象的艺术形象,具有审美的特性。论文首先分析文学语言的内涵,然后分别从艺术的基本特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性、有序的层次与角度及传达的意义三方面谈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性

文学创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文学语言常常贴近现实,通过再现现实生活来实现作家、诗人情感的表达,发挥导向意象世界的审美功能。

一、文学语言的审美内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语言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它可以是语言的直接表达,也可以是物质媒介所承载的书面内容,表达作家、诗人审美意识,构成一种想象的艺术形象。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往往会接受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并加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从而进入作品中的艺术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可见,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媒介,是作者情感表达的途径,更是文学作品实现艺术成就的基石。文学创作应该重视语言的运用,依据文学的审美特点斟酌文字,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感,实现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1.艺术的基本特性

文学是艺术的表达,因而文学语言具有艺术的基本特性,笔者将从内指性与音乐性两方面来具体分析。

内指性作为文学语言组织最根本的特性,体现出文学语言的内在自足,即使不借用外在特征,也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内涵。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中,李白描写庐山瀑布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表达,其中“飞流”、“直下”两个速度的动词,再加上“三千尺”这个数量词,将瀑布流水的湍急、声势都表现出来,虽然“三千尺”有夸张的成分,但字词上的大气顿时让整首诗提升了气质,与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天台四万八千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在极尽夸张和虚构的描述中,将庐山瀑布带给人的震撼和体验尽情地展现。文学作品中夸张的表述很常见,李白也算是爱用夸张来表情达意的诗人之一,虽然夸张的想象与现实生活不符,但更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遵循人们的心灵世界,引发读者共鸣。

篇二:略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龙源期刊网 .cn

略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作者:陈熙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6期

摘 要:文学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富有想象的艺术形象,具有审美的特性。论文首先分析文学语言的内涵,然后分别从艺术的基本特性、有序的层次与角度及传达的意义三方面谈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性

文学创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文学语言常常贴近现实,通过再现现实生活来实现作家、诗人情感的表达,发挥导向意象世界的审美功能。

一、文学语言的审美内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语言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它可以是语言的直接表达,也可以是物质媒介所承载的书面内容,表达作家、诗人审美意识,构成一种想象的艺术形象。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往往会接受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并加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从而进入作品中的艺术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可见,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媒介,是作者情感表达的途径,更是文学作品实现艺术成就的基石。文学创作应该重视语言的运用,依据文学的审美特点斟酌文字,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感,实现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1.艺术的基本特性

文学是艺术的表达,因而文学语言具有艺术的基本特性,笔者将从内指性与音乐性两方面来具体分析。

内指性作为文学语言组织最根本的特性,体现出文学语言的内在自足,即使不借用外在特征,也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内涵。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中,李白描写庐山瀑布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表达,其中“飞流”、“直下”两个速度的动词,再加上“三千尺”这个数量词,将瀑布流水的湍急、声势都表现出来,虽然“三千尺”有夸张的成分,但字词上的大气顿时让整首诗提升了气质,与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天台四万八千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在极尽夸张和虚构的描述中,将庐山瀑布带给人的震撼和体验尽情地展现。文学作品中夸张的表述很常见,李白也算是爱用夸张来表情达意的诗人之一,虽然夸张的想象与现实生活不符,但更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遵循人们的心灵世界,引发读者共鸣。

篇三:论文学语言的审美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

[ 摘 要] 作为承载主题意蕴的文学语言来说,其审美的特性,是一种高级的组合方式和物化过程。从美学的角度对文学言语的功能加以审视,阐析文学语言的审美表现,这对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 关键词] 文学;语言;审美

各类艺术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以塑造具有审美意义的鲜明活脱的艺术形象为其主要任务的。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评判。但所用的物质材料以及相关的艺术手段各不相同。如建筑艺术直接用砖石土木、钢筋水泥来塑造形象,音乐则是借助于一定的节奏、旋律、音响,绘画是靠色彩、线条、光影等手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这一艺术媒介构成了文学与其他艺术性质上的区别:不管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或是造型艺术,都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使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感受到形象。而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由文学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在作家的意向引导下,间接地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魅力。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是道过文学语言塑造的鲜明、独特的形象,在作品与读者间的思想交流中实现的。因而,我们只有了解文学语言的美学特性,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文学审美规律。

高尔基曾以“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语言的巨大表现力。的确,无论是广漠无垠、色彩纷皇的客观世界,还是精细隐微、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无一不可借助语言表现

出来。构成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一种个性得到高度薄重、情感享受充分自由、主观被尽量物化了的语言,是一种美的语言。我们把文学语言的美分解为风格美、形象美、通俗美、整体美,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作一粗略的分析和说明。

一、风格美

语言风格美指作者在使用文字语言时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的艺术倾向与格调。语言的风格美是极其多样的,或质朴,或华丽,或隽永,或明快,或洗炼,或缜密,或飘逸,或幽默,或沉郁等。如钱钟书《围城》:“从早晨起,空气闷塞得像障碍着呼吸。忽然这时候天不知哪里漏了个洞,天外的爽气一阵阵冲进来,半黄半落的草木也自昏沉里一阵清醒,普遍地微微叹息,瑟瑟颤动,大地像揭去了盖。”作家语言的风格的形成,除了由于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客观因素以外,也与作家本身的性格气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有关。

语言有朴素和华丽等不同风格。比较而言,人们更喜欢朴素的语言风格,因为朴素的语言是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具有“清水出芙蓉”的天然美,有“村姑戴野花”的纯真美。许多作家、艺术家都十分推崇朴素美,“美在朴素中,这是一个真理” (高尔基)。“真正的艺术永远是十分朴素的”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托尔斯泰)。语言的朴素美,从根本上来说,还必须求之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真挚、淳朴。高尔基指出:“真实和朴素是亲姊妹,美丽是第三个妹妹。”有了纯真质朴的情感,再辅之以平淡朴

实的文笔,文章才能闪耀出语言美的艺术光辉。如张晓风的散文《也是水湄》:“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这段描写昭示着:喧嚣尘世,身心疲惫,难得忙里偷闲,雾里看花,一种偷换来的别样心情,带给人以生活启迪和另类感悟。

二、形象美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形象。文学作品要塑造出活生生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就要求文学语言能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地描绘各种各样的人、物、景,给人以实感、动感。使如人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读者通过形象的审美属性,如美、丑、崇高等等获得审美价值,并把握和体验到形象背后更深刻的内涵,激起审美感情,从文学形象中感受到比形象表面意义更多、更广、更深、更丰富的审美意义。屈原在《桔颂》中,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情怀、操守融注于桔树的形象之中。创造了一个包含着高度审美价值的桔树的艺术形象,至今,这个形象的审美属性仍然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果戈理在《死魂灵》中,对农奴主泼留希金的形象也有精采的描写:

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特色来。和普通瘦削的老头子,是不大有什么两样的;不过下巴凸出些,并且常常掩着手帕,免得被唾沫所沾湿。那小小的眼睛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匹小鼠子,猜疑地嗅着空气。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要知道他的睡衣究竟是什么底子,只好白费力;袖子和领头都非常耀靛,发着光,好象做

长靶的郁赫皮;背后并非拖着两片衣裙,倒是有四片,上面还露着一些棉花团。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

作者生动地画出了一个家财万贯却极度贪婪和吝音的农奴主形象,通过对泼留希金的外貌和衣着夸张的描绘,突出了他的贪婪的守财奴的性格特点。读者是忘记不了这一形象的。同样,读了鲁迅的小说,人们也忘记不了高老夫子眉棱上的那条尖劈形的瘫痕,康大叔的块块饱绽的横肉及他那残暴、凶残的刽子手形象。

文学语言必须是形象的,但是,语言就其本质而言却又是抽象的,它只代表抽象的概念。列宁指出:“任何词(言语) 都已经是在概括。”又说:“感觉表明实在,思想和词表明一般概括。”①这就是说,任何一个词,即使是一个代表非常具体、非赏实在的事物的词,它并不就是事物的任何个别属性,更不是事物的本身,它仍不能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不象声音、线条、颜色、动作那样带有直观性。它所表示的概念,只是客观对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概括而抽象的反映。因此,语言是抽象的,而不是形象的,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一个事实: 概括不能离开客观对象。经过概括而形成的概贪(用词语表示),当然也不能脱离客观对象。所以,作为反映客观对象的词语,总是与客观对象相联系的。由于这个缘故,语言早然是抽象概括的,但它具有描绘形象、唤起表象的功能。王朝闻指出:“语言作为人类意识的体现物,既具有词义性(作为概念的符号),又具有指物性(作为表象的符号)。”②作家诗人正是巧文阮地利用语言指物性

的特点,充分发挥语言描绘形象、唤起表象的功能,构成文学语言的形象美,以给读者提供鲜明的形象感,诱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造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由此可见,语言的抽象性与文学语言的形象美是统一的。二者在文学艺术构思中得以统一的基础就是词语的指物性,它一方面是语言的属性之一,另一方面又能唤起表象联想,诱发并构成齐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文学创作中,为了充分显示文学清言的形象美,塑造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家运用语言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选用那些最能反映客观对象的形象特征、最能反映形象思维结果的词,即一般所谓表示具体概念的词。这类词的指物性强,它们所表示的概念与客观对象联系比较紧密,所唤起的表象本身也比较明晰而稳定。因此,人们接触这类词语时,比较容易引起对有关表象的联想,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感。语言中还有一类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这类词的概念性强而指物性弱,它们的情况正好相反,不易引起人们对有关表象的联想,难以产生具体的形象感。在复杂的艺术构界和创作过程中作家必须努力准确地选用前一类词,(当然,这丝毫也不意味着排斥后一类词和那些不具词汇意义的虚词。) 这是充分挖掘语言词汇审养潜力以表现文学语言形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作品中大量地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段,化抽象为形象,正是这种努力的表现。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子雨。”④“愁”是一种心理状态,十分抽象,用“一江春水”等具体事物作比,就使得视之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