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其他论文 > 列表页

文学消费与文学功能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30  分类: 其他论文 手机版

篇一:文学概论课程小论文

文学概论课程小论文

关于文化研究的思考

—— 读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

关键词:文学理论 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乔纳森*卡勒在《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第三章提出了“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本文从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研究发展与现状出发,联系现实的文学现象,进行了相关的审视与思考。

引言

乔纳森*卡勒指出,文化研究是人文科学在90年代的一项主要活动。卡勒认为,文化研究是一个包容量极大的课题。从理论上来说,它包罗万象:莎士比亚和打击乐,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关于过去的文化和关于当今的文化??但是在实际当中,人们总会把文化研究当作相对于其他科目的研究来对待。这与文化的跨越性和包容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和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个别敏锐的学者(如戴锦华)开始用类似文化研究的方法展开对都市流行文化的分析,也有学者(如李陀)公开提倡文化研究。在中国大陆,作为一种成规模的学术和思想运动,文化研究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真正开展起来的。现在全国许多大学,纷纷设立研究机构、开设讲座和课程,形成了一种“文化研究热”。

为什么会如此?原因有二:第一是学术、学院体制方面的原因,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社会现实的刺激。

首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学术界普遍存在追逐欧美学术潮流的特点,这个特点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更为显著。此时,文化研究是唯一在欧美已经成为“显学”而国内尚无系统介绍的一种“新”的学术资源,因此,无论对于学院知识生产,还是对于谋取话语权的学术政治,它都显得非常重要,成为关注、引进和模仿的对象。

第二,社会现实的刺激。对于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部分地区、行业甚至面目全非的社会现实,学术界和知识界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因为困惑,一部分人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开展对当代社会现实的研究,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入研究,才可能获得对社会巨变的理解,于是开始了跨越现有的学科界限、将文化和与之紧密结合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文化研究。

二、当代文化研究例释

以小说与当代读者为例

王晓明教授在上海大学首届文学周圆桌讨论会上说到,近30年前,“新时期”文学开始的时候,小说读者遍及城乡和各阶层;20年前,80年代中期,文学丧失“轰动”效应,许多社会阶层中间,读者减少,但大学生依然热爱小说,成为中坚读者群;大约从10年前开始,在校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趣味变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了背后有明显的商业的引导的“青春文学”的粉丝,签名、围观、只读其引起八卦式的社会轰动的作品,阅读范围缩小,今日中国的“青春小说”在内涵和形式上都过于单一。

因此,如果在校大学生之外,其他阶层的原来意义上的文学读者并未明显增长,或者说

主要是在各类消遣性读物上有所增长,在校大学生(或者说以其为代表的新读者)的文学阅读的增长主要是在“青春小说”,原来意义上的文学或小说的主要读者群,是10前毕业的大学生,那么,小说与当代读者的关系是在恶化。

以时尚文学研究为例

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大众文化时尚和流行特性的影响,文学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时尚化了,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的市场属性也被日益强化。在具有浓厚商业意味的时尚文化中,文学被作为一种可以不断更新的精神产品,被纳入了商业化运作轨道。

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文学时尚化倾向不仅表现在传媒的包装和文学活动消费性的呈现,而且表现在文学观念、审美取向和艺术表现方式的一系列变化。如以"新生代"、"新状态"、"新体验"、"新新人类"、"身体写作"、"金童玉女"作家等为旗号的文学写作层出不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时尚化在审美表现形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明显的特征。 首先是个人叙事的非道德化。文学不再热衷于抽象、大而无当的道德、自由、责任、价值、灵魂、美等概念化描写,而是将现实、具体的需求转化为文学表达。个体内心欲望的描写,虽然在五四文学中也有表现,但它们都与国家贫弱、民族危亡相联系,这显然是由五四时期的历史主题决定的。而当代一些作家则绕开了社会环境,抛开了道德意识,摒弃了伦理规范,将笔触直接伸进个体的心理欲求与身体欲望。我们知道,在单一、孤立的层面展开的欲望书写,往往无法形成以丰富复杂内涵为基础的美学魅力。一些作品在道德立场缺失的情况下,极度张扬、放纵地绘写私人化的性爱体验,不约而同地极力表现社会变革中日益凸显的价值准则:物质实利主义。

其次是人性想象的极端化。以往的优秀文学往往建立在对人性内涵的深刻揭示上,但时尚化的文学则选择了一条捷径:抛弃人性欲望与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社会心理、文化积淀、传统意识之间的复杂联系与纠葛,也放逐了对人性善与美的艺术建构,将人性的本能欲望作为猎取社会关注的一种元素,仅仅在单一、纯粹化的层面进行极端化表现丑恶、性爱、畸恋等片面且极端的事物。而传媒不遗余力的渲染,唤起人们对爱恨情仇、奇异心理等极端人性形态的窥探欲,则使作家与其联手制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时尚。

第三,是表现手法上将时间空间化。时尚化文学追求的是即时性消费价值,这使传统文学叙事的时空概念和逻辑发生极大变化。这种结构方式不仅丧失了时间感以及可能带来的深度,而且导致空间本身的平面化。事实上,空间场景的频繁转换与更迭,意味着符号意义的不断迁徙,这正体现了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及频繁进行符号更替的内在需要。

卡勒指出,“文化研究”重视对于不稳定的边缘的文化属性的研究,如少数民族团体、妇女团体、移民群体等。传统的文学研究的任务是把文学作品作为作者的成就去理解,因为文学作品有其特殊的价值和艺术美。由于理论一直在试图扩大文本可以回答的问题的范围,抵制流行的思想,或使其复杂化。所以文化研究能使传统的文学研究更加复杂化。文化研究鼓励研究电影、电视及其它通俗文学形式,削弱经典研读。理论提倡把哲学和心理分析文本与文学著作一同解读,把学生从经典中拉走。理论又给传统的文学“经典”增加了活力,“开拓了更多的解读英美文学的方法。从来没有如此之多的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文。人们从任何一个可以想像得出的角度研究莎士比亚,用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分析的、历史的、以及解构主义的词汇去解读莎士比亚。文学理论把华滋华斯从一位歌颂自然的诗人变成一位现代主义的重要人物,真正冷落的是那些‘次要’作品”。

这两个范例都引起我们对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思考。正如乔纳森*卡勒所说,是文化研究吞没了文学研究,而且也破坏了文学研究吗?

对此,卡勒在接下来的举例中给我们做了启发。其实那些在文化中看似自然的东西,是

基于偶然的、历史的东西的感兴趣,他以此来解破“神秘感”。尤其在第二个例子中,传媒与作家联合打造的时尚文学,与乔纳森*卡勒所说的不谋而合。广告称你为某个主体,通过反复灌输,你便逐渐占据了这样一个地位。这便是来源于广告——另一种文学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乎每个大品牌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广告语了。

三、文化研究前景

自从2001年上海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文化研究机构: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以来,上海各大学陆续建立了类似的研究机构(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的都市文化E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且各机构之间存在合作与交叉。

但是,文化研究的发展仍存在很多局限。虽然以打破现有学科界限为基本特点,却同样需要在大学教育中开辟自己的空间。目前能参与文化研究、作出有效努力的人仍然太少,上海地区的文化研究学者着力展开文化研究的研究生课程的建设。从2001年开始,上海的4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相继开设了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的文化研究选修课。2003年,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和中文系相继开始招收以文化研究为课程方向的博士生。2004年,上海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文化研究系。以上这些是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们做出的努力,但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乔纳森 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

王晓明:《在上海大学首届文学周圆桌讨论会上的发言》

管 宁:《当前中国文学的时尚化倾向》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李灵灵:《商业传媒背景下的文化共谋——大众文化视野看9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 北

京语言大学性别文化研究网站

王晓明:《文化研究的教学和学院建制:以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为例》

篇二:文学赏析论文

影视动画赏析论文

“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该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

——引言

影视艺术鉴赏学是研究影视艺术鉴赏现象、揭示鉴赏规律的学问。提出影视艺术鉴赏学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指导大众正确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需要,也是促进影视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需要,具有较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会“看电影”、“看电视” 、“看动画”并不等于就会鉴赏电影和电视艺术、动画艺术。鉴赏影视艺术并不仅是对影视艺术作品浅层次地“看懂”或说一句“好”,而应是对影视艺术作品内在意蕴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的理解。

显然,“看动画片”与“鉴赏动画片”有很大的差别。从影视艺术鉴赏的实际情况来看,虽说凡看过影视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一定层次的理解,但是能够正确鉴赏影片并且在行地讲出A、B、C的人并不多,若再让其诉诸文字表达,写出影视评论的人就更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观赏者不可能仅凭自己作为人的朴素感觉,就能对一门艺术有真正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影视观看活动自然上升到审美鉴赏的境界。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人们鉴赏影视艺术的能力,固然可以通过自发的、无引

导的观赏活动一点点去磨炼、积累并提高,但这种成效是较低的。如果你想要尽快成为一个有影视艺术修养的人,就需要自觉地学习有关的影视艺术理论和影视艺术鉴赏知识,了解影视鉴赏的特点、过程和一般规律。所以,影视艺术观众更需要影视艺术鉴赏理论的实际指导。 影视动画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客观需要

影视动画艺鉴赏同影视动画创作分属于影视动画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两极,是相互联系互为对象的两个环节。影视鉴赏同影视创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影视观众的鉴赏,影视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不能最终得到实现。然而,过去创作界和理论界曾有些人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鉴赏没有什么“理论价值”,鉴赏无“学”。针对这种偏见,现代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曾批评说:有人“往往以为创作价值甚高,鉴赏无甚价值,这实在是浅薄的见解”。

影视艺术鉴赏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姚斯和沃尔夫冈·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

美学和接受理论,以独到的理论建树对传统文艺理论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也拓展了文学艺术研究的新天地。接受美学与以作者创作为中心的传统文艺理论的主要分歧就在于它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在接受美学家们看来,作家创造作品既非文学活动的终点,也非文学活动的目的。相反,作家总是为读者创作,文学的惟一对象是读者。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如果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待影视动画创作和影视动画的价值实现过程,就是以观众为中心。似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动画导演、动画画家等创作主体是为观众而进行艺术创作的。影视动画的艺术价值是从影视动画被观众欣赏和理解这一天开始的。有了观众(鉴赏者)能动的理解,也许某一部动画片即可轰动社会;缺乏观众的能动理解,有些动画片却可能一名不闻或等于一堆废胶片或磁带。这种“能动的理解”就是通常说的“鉴赏”。任何影视作品的价值虽然客观存在,却有待读者去发掘,就像卞氏手中的璞玉需要有人鉴识才能成为瑰宝。动画作品的潜在价值只有经过观众“发掘”才具有实在价值。所以影视观众正是在不断地做着多种角度的“发掘”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动画作品艺术生命力的有无和延续中的价值变化都依存于观众的鉴赏。

我们承认接受美学理论充分肯定观众(读者)在文学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立观众(读者)至高无上权威,这对于校正传统文艺理论仅注意作者创作的偏颇具有深刻和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看到,矫枉过正,接受美学在纠偏中又存在着忽视艺术创作主体和忽视作品客观标准的倾向。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艺术作品与观众(读者)之间的关系呢?

如果我们把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和接受(鉴赏)的关系当作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看待,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和接受也有“直接的同一性,即影视动画生产(创作)不仅为主体(接受者、鉴赏者)生产消费(鉴赏)材料、对象(作品),

文学消费与文学功能论文

而且也为对象(作品)生产主体(接受者、鉴赏者)。影视动画鉴赏与影视动画创作共同构成了影视艺术活动的整体过程,成为实现影视艺术社会功能不可或缺的

两个环节。人类创造了电影和电视这两种伟大的艺术形式,这两种艺术形式特征及其审美方式塑造着、陶冶着、培养着懂得艺术的大众。自影视诞生至今,人们就一直不停地学习着“看”电影、电视的方式。人们学会了自觉地将一个个孤立的蒙太奇连接为完整的画面,学会了欣赏画面的纵深感,学会了如何体味影视艺术的象征、隐喻、意义和意味等内容和形式的蕴含。反过来,影视观众的欣赏能力、欣赏习惯、

审美趣味、审美要求等因素,又会激励或制约着影视艺术家的创作,影响着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价值的实现。

由此看来,影视动画作品的价值的有无和大小,既不能单纯归结于影视动画家的创造的功力,也不能单纯归功于影视观众鉴赏的“发掘”。影视动画作品的价值应是在艺术家和观众合力创造和交流中实现的。观众鉴赏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心智的创造,与艺术家创造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艺术家和观众的审美本质在这种创造和交流中都得到了对象化,因而他们都从中欣赏到了自己的心智表现,感受到了生命的乐趣。同时,动画艺术家的创造通过观众的创造获得确证,观众的创造又因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而获得艺术家的确证。鉴赏的关键是通过作品实现了观众和艺术家的交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艺术鉴赏学”就是着重研究这种“交流”的学问。影视艺术鉴赏的交流是双向建构的审美实践活动,它既肯定了艺术家的创造,又肯定了观众的创造。

现代的艺术创作是综合性很强的形式,单一的对其故事及人物的欣赏,不是能发挥影视艺术的全部表现能力。

那么我们要从那些放面来鉴赏影视艺术那;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画面(蒙太奇、色彩、光)

二、声音(对话、音响、音乐)

三、镜头(长镜头、空镜头、运动)

四、地域(民族、文化、政治、服装等等)

五、细节

六、开头、过渡和结尾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现在的影视事业可以说了发展迅猛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中浩瀚的影视作品进入了我们的生话中,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选择,我们不可能吧这些作品一一的都看完我们只能从中选择最好的影视作品。对这些优秀影视作品进行鉴赏,对它的艺术、技术鉴赏。这样将有效地提高我们对影视艺术的综合审美能力。

一部影视作品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商品它也要体现它的商品价值,只有这部作品在观众中的到认可,在人们的审美鉴赏活动的到了认可。被观众感知、理解,调动起观众的情感、联想及思维活动,这时这部作品就会呈现最大的艺术价值,影视艺术也才能被称为最后以成功的作品。

在这里艺术创作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生产,那么观众对艺术的鉴赏也就可是说做是对艺术的消费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观照,成

篇三:汉语言文学论文

我的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专业介绍

班级:1207011学号:120701107姓名:后月杨

[专业概述]

(一)专业魅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既是传播中外文化知识的媒介,又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它通过传授人文科学知识,开拓了学员的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使学员获得丰富的知识资源与厚实的知识背景;提高了学员以现代思维和现代话语发现问题、阐释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其课程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极富感性和审美性,又能为枯燥的生活送来一抹绿意,充实人的心灵,激活人的生命。

(二)专业性质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是一门以提高人文素养与专 业技能并重,兼顾理论修养和促进就业为原则;以培养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且掌握秘书基本理论与实务、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能胜任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秘书工作的高级秘书人才和满足新闻传播、文化产业、教育培训、中文信息化处理等文秘管理职位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学习汉语、中国文学、秘书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为要求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

灯,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此外它还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学习、生活、处事、做人。所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是我们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学习也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

3.我们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熟练地运用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毕竟文史哲不分家。

4.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对于文学作品能够做出自己的赏析,理解其所拥有的文学意义和时代意义。此外,我们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应该 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作为祖国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要掌握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塑造现代国民灵魂、激发现代人生命创造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7.俗话说:站的高,看的远。通过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激发自己发展创造的潜力,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

【专业课程简介】

(一)语言类

现代汉语: 主要讲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知

识。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运用于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及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懂得辨析、解释词义的基

本方法,掌握语法修辞的基本规律,理解语言的系

统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分析语言的能力。

古代汉语:以文言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培养、提高学生

阅读古籍的能力,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

从而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好地

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语言学概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介绍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

和作用,语言结构,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等。学习目的

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

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探讨语言

学理论打下基础。

文化语言学:介绍语言与人性、语言与认知、语言与社会、语言

与历史、语言与艺术、语言与思维方式诸方面的关系。

重点论述中国语言的文化特征。学习目的:引导学生

拓宽语言的文化视野,了解语言的文化功能,领悟汉

语的文化精神,学会从语言现象解读社会、历史与文

化。

(二)文学类

文学概论:介绍和阐述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活动的性质

和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作品及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

质和特征。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

理和基 础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提高欣

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文学现

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现

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历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

内容及其发展繁荣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

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

用。学习目的: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

发展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古代及现当代伟大成就和基

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文论: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学习目的:培养

学生能深入地阅读经典原著以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释文艺现象和

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典文献学: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

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

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

的学科。学习目的:通过对古籍整理和运用,达到为现

实生活服务的目的。

外国文学史:介绍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时段、主要流派和

重大作家作品。学习目的:开拓文学视野,培养创造性

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写作外国文学作品。

(三)文秘类

主要包括秘书学、行政管理学、文书档案管理、新闻学概

论、传播学、新闻写作、行政文书写作、秘书英语写作、编辑学、办公自动化、现代领导学、公共关系学、实用口才学等。

(四)实践类课程

包括秘书实习、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等。

[就业前景]

(一)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型公司、涉外经济机构等单位从事文秘、行政事务管理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部门、新闻出版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和编辑工作。

(二)就业时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独立操作计算机,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及Internet邮件收发和处理技巧。熟练运用各类办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