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篇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1)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

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

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 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

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五、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针对我镇“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对策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农村小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潼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

篇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0级美术学一班 周文婕 学号10830120

前言: 春节是中华民族极为醒目的文化符号。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一个个古老的习俗,构成了春节浓浓的年味儿。在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的生活是轻松了,然而对去传统节日大家却是感觉渐失了节味。鞭炮声没了,春联变了,祭祖也忘了······

而对于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们,对去春节了的传统习俗懂得也甚少。祖国的未来在我们青年,传统习俗历史文化都在我们的传承。虽然现在政府在节日上做了许多措施,然而看现今的社会,春节的年味还是渐淡了,人们对去传统的了解也渐少了。

于是我决定利用寒假时间,对于衡阳地区人们如何过传统节日春节做了相关调查。

调查人员:

活动地点:衡阳市区及周边部分乡村

调查对象:各个层面的群众

活动时间:2011年1月29日至2011年2月18日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随机问答部分实地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家是如何看待春节以及对于春节中传统习俗的了解情况。并在调查过程中对相关情况及其具体事例进行了记录。

一 网上过年成新宠。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在春节前后的调查过程当中,我发现网络渐渐在成为大伙新年里的新宠。网购年货、微博拜年、网络春晚、网上晒年味儿一键连通全国各地,网络一下占尽春节年轻人的主题。一台电脑一键鼠标,宅在家里轻轻松松的购物拜年就都OK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春节长假刚过,登录论坛、贴吧、微博发现,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人还在乎年味吗?城市化进程是否冲淡了那些古老的年符号?网络能否找回“失落”的年味,引起了人们的探寻和思考。

虽然在调查中也有不少群众表示对网络过年的反对。但更多的年轻人表示,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在春节好好休息下,网络能够使自己轻轻松松在家足不出户就办好所有的事情何乐不为呢。而且目前全国各地也都对于网络新年渐渐转向热潮,对网络新年的追捧也更多的反映了年轻人对与时尚潮流的追捧与当今社会对于传统转变的趋势。

网络不仅让祝福充满情趣和快乐,而且将人们的情感交汇、串联、凝聚。长假即将结束,归家的游子又将远去,网络上,微博上,网友纷纷“晒团圆”“晒幸福”;也有80后集体晒春节账单,从几百元到上万元的过年花销,凸显了年轻一代的“年关”经济压力,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也让更多人理解他们。假日尾声,“向日葵”成为网络热词,“兔年里,我要做一朵积极的向日葵,给点阳光就能灿烂。”不少网友把简单而快乐、知足而奋进作为新年积极生活方式的标签。

二 炮竹声声声渐轻

每年春节,鞭炮禁、放的争论总是一个热门话题。出于安全、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前几年很多城市曾试图“禁鞭”。但2006年之后,又有不少城市陆续放开禁令,还俗于民。衡阳市也早将禁放令给取消了。

但在调查中大多人表示对于燃放鞭炮已不再曾经,家中所购鞭炮也是为数不多的几封而已。对于此种变化,大家反映最要是出于安全考虑,而且再燃放鞭炮后对于空气也严重影响。在精神和物质受到威胁的压力下,人们不得不将曾经的大封鞭炮转变为小封短封的,给孩子买的炮竹也都是一些火药少的彩珠棒之类的炮竹。

根据相关部门对于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调查,72.3%的人承认“对环境有一定污染”,63.8%的人认为会导致安全问题。77.2%的人支持“应该限定燃放时间和地点”,也有39.8%的人认为“不放鞭炮还能叫过年吗”。

我在调查中大家也反映,炮竹燃放的确存在安全问题,但大家不会放弃这一习俗,只是对于过去的多放大放,改为小放定点燃放安全燃放。

不少人表示没有烟花炮竹的燃放,这年也没味了,正是烟花炮仗给“年”带来的快乐和仪式感,现在的我们要重视传统习俗,不是取消,而是要引导改进它。

三 青年一代不懂民俗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我调查过程中,对于传统习俗的了解,青年一代是知之甚少。写春联,祭财神,开门炮,占岁接神这种种习俗大家都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对于过年先长辈拜年也不是很了解。大家表示过年的事大部分都是父母在家安排妥当的,自己并不过问。有部分年长者也反映,现在年轻人根本就不过问过年的那些习俗了,都是家里安排好了,叫他怎样做就怎样做,教他们也不愿意学,还嫌长辈麻烦。

李汉秋也在网上强调,过年要有仪式感。仪式没了,“年”的庄重也就没了。在他看来,“家庭团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的内核是人伦感情。一个农民工不远千里赶回家,绝不只是为了吃顿饺子。年三十团聚是仪式,大年初一向长辈拜年也是仪式。这些仪式是一定要回到家才能参与的。要是习俗没了,那这年还能叫做“年“吗?

然而青年一代则多数表示是春节太过麻烦,想轻轻松松的随便聚聚就是了,那些习俗懂不懂无所谓,只要在一起热闹就行了,春节图的也不就是一热闹快乐,只要热闹快乐,那些习俗在青年一代这也就显的有些无关紧要了。

调查过程中也明显的发现如今舞龙灯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都是一些中年人和小孩,青年一代几乎是看不见了。途中一老者反映:“曾经舞灯大家都是挣着去,当时的庙堂为了防止人员过多每户还限制了人数,可现在庙堂里派人家家户户的请也就只有这么一点人。现在的灯是一年不如一年了。”问及当地的青年人时,则大多表示舞灯太累,拿的钱也少的厉害,而且舞灯又没什么保护措施,常常就是舞完灯回家口里鼻子了都是炮竹灰,身上也不时会被炮竹炸到。

过年要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有些老的习俗该去的就该去掉。如此的青年一代,新年在今后的时间里就真会“旺”起来“闹”起来吗?我想要现在的青年一代还是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春节里的传统习俗,“年”才会真正的红起来闹起来。

总结:毫无疑问,“现在的民俗,感觉更像是花里胡哨的点缀,就好比馒头上点的红点一样。这不是对民俗应有的态度。”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改变称呼,还是前些年出现的“保卫春节”呼声,都难以改变年的文化色彩越来越淡的现实,尽管这种现实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春节是一种文化的缩影,其中的习俗、礼仪等方面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大的影响。几千年来,人们把心灵的祝福不断融入春节,使之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我以为,传统的春节通过代代传承,除了文化的象征,还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通过寒假期间的调查了解,我认为复兴传统节日,加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并非就是对传统节日过法的“照搬照抄”,否则就是南辕北辙,就是对时代发展和变化的漠视,这同样是一种误区。

春节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继承,更需要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扬弃与创新,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这样才能成为开放的节日。我们应该重视传统中具体的年节民俗事项,正是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年节礼物等年俗细节共同营造了年节的祥和氛围。

在全球化与商业化的浪潮中,春节的变化正在发生。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春节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仅需要呵护、珍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经营。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资源,只要我们经营得法,它就有着巨大的文化增值潜力。

做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必须得弘扬传统,保护传统,应是从实际行动出发,主动去了解保存中华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是我们新一代的任务,而不是单单的做些口头的呼唤。

我们昭示着祖国的未来,只有我们认真行动起来,将中华传统习俗传承下去,年才会继续红下去,各种传统节日也才会闹起来热起来,中华文化才会长盛不衰。

篇三: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背景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 马云。

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但毕业很难。而对于思维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又更像是个一触即发弹簧。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得明显。可能当初的速度越快,落地的毁坏程度也将越大,但正确理解大学生创业和学校正确看待大学生创业非常重要。

2. 大学生创业含义大学生创业含义大学生创业含义大学生创业含义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负着社会

的种种期望,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

3. 大学生创业指南大学生创业指南大学生创业指南大学生创业指南 本课题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创业率偏低”这一实际现状; 根据上海市团委08年提供的数据,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一数字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整整九倍的差距。本文从大学生创业者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真实案例,围绕大学生创业所需条件进行讨论,深入研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重点谈了三个问题;分别是大学生创业者素质,大学生创业难点和大学生创业环境,这三点因素包含了大学生创业过程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马云常对青年创业者

4.调查目的

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就业问题更是在炎热的六月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好让他们以六月之火炒热自身。对于身在社会最后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创业”的想法被大多数学生考虑过,创业已经深入学子心。而大学生对创业的是如何理解?以及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又是怎样?下面以辽宁职业理工学院为例,通过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问题做出了解答,虽然有些牵强、以偏概全,但毕竟也反映了一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以及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以此角度和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给大学生、家人、学校以及政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5.调查地点 在教室、图书馆、及老师或领导的办公室。

6.调查时间: 2013年1月-2月

7.调查对象: 学生版:辽宁职业理工学院全体学生;

学校版:老师、领导还有一些在校职工。

8.调查样本容量: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共两部分,包括学生版和学校版,分别发放问卷120份和70份,收回问卷116份和70份,有效问卷114份和70份。

经整理、分析并归纳,大学生创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9.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创业不等同于创办企业 很多想创业的大学生把创业等同于创办企业,事实上.创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创业观念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需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2.非理性看待,盲目创业 许多人靠激情创业,看不到创业是踏踏实实做起来的,较多的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非理性的,急于求成,而最终只是草草收场。然而创业活动相对缺少,创新意识的相对缺乏,还有创业教育的暂时缺(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席,所以大多学生创业就是盲目创业。殊不知创业成功来自理性,创业开始必须是理性,创业过程才是激情,不可相反。3.理想化的创业认识 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信念,其次是一个创意,接下来是选择创业伙伴,然后是资金,再接着是社会关系,最后是工商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很多大学生创业有着很大的理想认识,还有一部分从书本上认识创业,属于纸上谈兵和理想化的创业。对创业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对创业停留在想象里,表现出理想化的倾向。实际上,创业有很多理性的决策和分析,不可能是一种理想活动。

4.经验不足,创业能力欠缺 经验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专业经验不足,

创业涉及的专业知识不仅是所在行业的技术技能,还涉及工商、金融、税务等专业经验,这些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其次,人际经验不足.大学生创业要处理创业团队内部与外部人际关系。内部人际关系在没有利益直接冲突情况下较易处理,一旦涉及利益冲突,处理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外部人际关系主要指与客户、供应商、政府、社会其他相关团体关系,这些关系处理起来就更为困难。创业能力欠缺主要亲身实践的时间机会还太少,很多东西学到的只是书面知识,没用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去

10.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创业前理性思考,避免盲目创业; 创业失败往往源于盲目,创业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创业者在创业前需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是技术、产品、服务、人脉资源,还是资金实力、政府关系等等,如果上述资源中在所在的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创业初期就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同时要具备创业的各方面条件,比如资金、创业团队等等。2.提高创业的实战能力,“厚积薄发”;大学生创业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校园文化活动,它是大学生经营和管理经济实体的经营和服务性活动,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人际交往、公关、社会能力等,是各项能力的综合及运用。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创业活动的实施和效率,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要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做到做人、做事和学知识三者的有机统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将创业的实战能力训练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并对自己的创业能力进行有计划地综合培养、锻炼和提高。 3.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完善创业人格; 创业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甚至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比较高的创业心理素质。面对市场的多端变化和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压力,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高校应普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新的健康观念和心理问题的认识;建立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完善心理防御机制,有效控制不良心理现象;注重心理拓展的训练,培养大学生健全和完美的人格,使大学生能顺利地度过创业活动中的挫折和危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适应能力,充分开发创业潜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而有效促进创业活动的发展。 4.筹集资金和技术支持; 大学生创业绝大多数是白手起家,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当前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向父母、亲友或银行借款,但金额有限,资金运营起来受限较大。同时,由于大学生的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限制,也可以考虑加盟联合一些科技和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共同创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面对创业必须保持理智,不管怎么样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始终有着人脉关系比较窄,社会经验不是很丰富,本钱不足,等等问题。因此我们创业前必须三思而后行,但有不可以优柔寡断错失良好商机,只要我们沉着冷静,抓紧一切机会锻炼,不怕失败,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