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24  分类: 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篇一:保护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报告

学前师范系

杨娜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保护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农村

实践目的:

农村的先天优势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也在农村。相比起城市,农村生态基础更好,地域更广阔,治理调整的空间更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人口占到了中国总人口的半数左右,能够在农村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改善农业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低成本的生态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行动参与到建设美丽农村的的行动中去。使广大农村能贯彻落实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让广大农村人民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与经济、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为前提,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使生态文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

实践内容:

1.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者

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思想前卫,易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个优势,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深刻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与自身学习、工作、生活休戚与共的关系,并主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2.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

大学生广泛开展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不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锻炼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地融合和体现在实践中。

3.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创新的推动者。

大学生群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在生态文明基本理念、主要内涵、建设方式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使生态文明成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使生态文明更符合经济建设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引领者。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仅要成为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更要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引领者。大学生群体只有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高度来推动和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自身不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带动更多的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在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和发展。

实践结果:

大学生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时代和国家赋予青年的神圣使命。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投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利用大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毫无疑问,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历史已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赋予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要光荣地承担起这项任务。

篇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报告

学院:

班级 :

学号:

姓名:

建设家乡生态文明,共筑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

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

个方面。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

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理性的价值取向。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资

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

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才可

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我的家乡在药都亳州市,这次实践,经过了解和实地调查,我发现近年来,

亳州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走绿色、节约、科技化发展之路,在

环境保护上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全区环保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碧水蓝天“共舞”。眼下的亳州正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

机,不断抓好涡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环保基础

设施建设、重点水源保护、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作,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生

态亳州”渐行渐近。

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与生态相关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

来,我市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

局,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文明,不同

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

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

伸。我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部

门联动新机制。同时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对城区烟尘、

油烟、噪声进行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此

外我市还加大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实施了多项污水处理工程,较好的改善

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农村清洁工程,

着力建设美好乡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品质得到提高,促进了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多措并举。我市加强源头控制,防止工业污染,着力加大生态

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亳州绿色形象,争取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

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大多采

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忽视了生态效益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

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其

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对家乡经济的发展带来的

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 ,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

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我的家乡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而且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

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这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一

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

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的保护,使生态环境日益得

到改善。“碧水蓝天”的美景正从记忆中逐渐回归现实。然而,虽然近年来亳

州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对照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体

系,亳州还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按照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绿色行动,力

争把亳州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首善之区。

为此,我们要根据亳州市在城市发展的定位,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分区,确

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优化国土资源开发;要加强经济生态系统和

城市配套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重点

整治市区内河水系和排污体系,保护城市水源,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处

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

性和责任意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要坚

持以人为本,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实行安全生产、清洁生产,

大力提倡科学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

每个人、每个家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此,政府和人民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

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实现美丽家乡与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所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为家乡,

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献出一份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

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共筑我

们美好的家园。

一: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标准表述)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针。

二:保护动植物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对许多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野人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在我国的人参产地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野人参了。我国许多中草药,一旦被证实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很快被采挖一空。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物种不可能退化成过去的物种,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约2000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致使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据估计,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到2000年,地球物种的15%-20%将会消失,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近2000年来,已知有139种鸟类、110种哺乳动物绝灭了,其中近1/3的物种是在近几十年中消失的。现在还有600多种大型动物面临绝灭的危险。在我国,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依法取缔对野生动植物的收购、

加工、销售等;三是坚决禁止采挖捕杀,有关部门要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滥捕乱采的不法行为;四是推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责任制,对工作不力,致使本行政区内发生乱采滥捕现象的,要从严追究当地行政领导的责任。

三:保护森林

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广、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生物生产力也最高。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态息息相关。

可是,人类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思想的指引下,对森林进行收割式的采伐。据估计,原来地球上森林面积有76亿hm2,森林覆盖率为60%。目前世界上共有林地38.26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28.5%。开发较晚的大陆如北荚,当第一批殖民地到达时,美国的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之间约有17亿hm2森林,目前只剩下0.1亿hm2。南美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木材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45%。然而,自60年代开始,这片森林就被大规模砍伐。仅1966年-1975年,就毁掉森林1100多万hm2。这片森林大部分处于巴西境内,大肆毁坏亚马逊林区的后果,使巴西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从80%迅速减少至40%。如果大规模的毁林不加制止,在30年后,亚马逊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带之一。

解决措施:

一、制止乱砍滥伐,禁伐天然林;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大力加强商品林建设;二、全面清理整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三、合理配置护林点,充实加强护林员队伍;

四、完善森林防火措施,加强火灾扑救力量;五、防治森林病虫害;六、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强化林政管理秩序;七、增加投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软硬件建设;八、停止在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特殊护林带以及封山育林区一切有害生态保护的生产性开发。

四:草原退化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却呈快速消失之势。

在我国近4亿公顷的天然草原中,目前约有90%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面积扩张。在过去的5年内,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草地减少5.49万平方公里,其中覆盖度在5%~20%的地区明显减少,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形势堪忧。据内蒙古农牧业厅提供的资料,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首的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草原沙化、退化面积已达5.8亿亩,并且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扩展。

农业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的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主要草原分布区的产草量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17.6%,荒漠草原产草量降幅最大,在40%左右,典型草原的下降幅度也达20%。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和甘肃等传统牧区产草量下降幅度最大,牧草质量变劣,毒害草增多,不可食草和毒草逐渐取代优良牧草成为群落优势种。大面积的草地正失去利用价值,如云南、四川两省的一些草地近年来受不可食草紫荆泽兰的侵入,并逐步取代了原来的草地植被,使草地失去利用价值。

要遏制草原退化、沙化的势头,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首先,在发展人工饲草料基地的同时,应制订合理的休牧、放牧制度,保证牧草的返青和草原的休养生息;其次,在草原严重退化、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要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退牧还草恢复植被,突出天然草原的生态功能;再次,强化草原法制管理,完善建立奖惩机制,切实做到草原使用权利和生态环境维护义务同时落实。

篇三: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报告

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报告

2012年11月3号这天早上,我们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食堂吃过早饭之后,我们便集体向我们的第一站目的地江西师范大学进发。由师大三桥进入了师大,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不同的校园有不同的文化,我们再次详细了我们的分工与任务,便开始了我们此次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并不是想象中的顺利,也碰到些困难。也许一开始选取的地点不对,匆匆的路人并不是很乐意接受我们的调查,在几次的碰壁之后,我们决定换一个场所。正巧,我们正好碰到两个正在挂横幅的女生,也许他们会接受我们的调查。我们走上前去说明了来意之后,虽然在忙自己的事情,但她们还是愉快的接受了我们问卷,并认真详细的填写,而作为回报,我们帮助她们将横幅高高的挂起,一如我们的行程,总算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

或是从两个女生的身上获取了经验。之后我们的调查进行的颇为顺利,路上很多的同学接受了我们的调查。收回发出的20分问卷,在小小的统计并合影留念之后。我们结束了我们第一站的路程。经过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江西科技学院。不同的地点,却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进入校园,引入眼帘的是一条林荫道,我们当即把这选为了我们实践的地点。我们又将20份的调查问卷发给了来往的同学,很顺利的玩成了我们的外校调查。 三食堂前便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由于食堂门口的人流量比较大,我们的40份问卷也很顺利的分发了出去,待同学们填完了问卷之后,我们此次的实践便算是告了一个小小的段落。已临近中午,但我们还有未完的任务,在三食堂的二楼,我们整理了此次活动的全部数据和一些影像资料,并进行了此次生态文明调查问卷总结。接下来便是ppt的制作和报告的书写。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分别在江西师大、江西科技、南工进行了共80份问卷调查,其中外校各20份,南工40份。这次的问卷调查一共11题,包括10道单选、1道多选。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体上大学生还是比较关注、保护生态环境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还并不是那么注重了解。比如说问卷中有一题“我国当前森林覆盖率?”这题按2008年的数据来选应该选

A.20.36%,而选其他的选项占了80%,也就是说真正知道这个数据的大学生只占

20%不到。还有“生态文明是在那次会议上正式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数据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还是不知道其是在“十七大”上确立的。但是对于一些态度鲜明的题目,大家的意见还是十分统一而正确的,比如说“你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80份调查都选择了“十分密切”这一选项;再如“你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谁的责任?”,也是80人都选择了“共同的责任”这一选项。而在对于绿色消费、使用一次性餐具、踩草坪这些具体的生态文明的事例时,也同样体现了出了我们大学生的一些缺憾,我想我们在对于踩草坪、一次性餐具这类事情应该有明确的观点,且能严格地自律,不要为了方便而破坏了违背了我们心中正确的观点。

总之,对于这次问卷调查,我们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从问卷中反应了普遍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了解和看法。

大学生为何要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形成背景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严重的生态失衡使众多生物的生存岌岌可危。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诸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废弃物污染严重、空气污染、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此外,还有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产生生态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国民的生态道德意识薄弱,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鄱阳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典型的例子,鄱阳湖作为全球重要湿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但是由于随着区域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局部水环境质量处于日渐下降的趋势,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流域土地承载力不堪重负,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所属五大江河淤塞严重,江湖调蓄能力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近几年来枯水季节鄱阳湖水位急剧下降,季节性变化激烈,枯水期提前,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对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保持形成了巨大压力 。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大学生肩负着

国家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计,必须从大学生抓起,而且,生态建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只有从自己做起,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提高道德水平,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保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使国家更快地发展。

深刻认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类文明形式之一的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要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全民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

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态文明教育比环境教育更深入具体,内涵更丰富。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代内间、代际间的关系,根据发展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以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的全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从总体上看,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涉及知识、技能、态度、意识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生态文明素质的普遍提高。大学生是具有较高觉悟和文化素质的公民群体,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因此,当代大学生是否掌握环境知识,具有生态文明意识,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通过专业的环境、资源、生态知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观、价值观,并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能,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文明的科学知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

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现代社会,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和践行是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融入社会的基本要求。青年学生朝气蓬勃,自我发展意识强烈,但有些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教育在为高校教育注入新的内涵的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了思想上的帮助与指导。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相关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过此次实践调查报告反映了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重视专业环境教育,但却忽视环境普及教育,没有把环境素质作为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列入培养目标。广大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薄弱。同时,高校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在校园内营造起注重环境保护、重视生态问题的良好氛围,各种环境保护活动、生态知识推广活动多以运动式、活动式为主,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效果也难以达到持续和有效的程度。从现实的情况看,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明素质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意识淡漠,环境知识欠缺,重大生态问题的冷漠意识和缺位,以及生态责任意识淡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如何在高校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同时,经过这次的生态文明实证调查研究,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更重要是,保护环境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足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学好自己专业知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