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书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6  分类: 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篇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X X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

学 生 姓 名

所 在 院 系

专 业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X X大学X X学院

20 XX年 X月 X日

一、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后为人所知的两个新概念,它们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共同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显然,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都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次的实践考察,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指出了为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的重要性。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因此,科学发展观包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们想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等范畴,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建设”、“发展”首先指的是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带来政治、文化、社会的进步,而且也需要政治、文化、社会的同步发展和有力支持。因此,我们所讲的“建设”、“发展”等范畴,应该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含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它所强调的“五个统筹”,以非常鲜明的态度和语言,阐述了我们所讲的“建设”、“发展”都是全面的建设、全面的发展,满足了实践的要求。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的不只是百年的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目标,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形成,同样也需要经过很长的发展过程才能完善和巩固。今天我们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从经济结构到社会生活均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迎来了改革与经济发展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大问题。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党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念:一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综合起来,就是要在统筹兼顾中达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在发展中不仅要协调好国民经济内部的各种关系,而且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所以说: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当前工作来讲,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从其理论内涵讲,又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这一近期奋斗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我们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少走弯路,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首先要明

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有持久奋斗的思想准备。当前,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使社会更加和谐。

综合当今时代条件等综合因素,想要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抓住重点。这需要我们应该注意几个着力点,即:在扩大就业问题上下功夫;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上下功夫;在理顺分配关系上下功夫;在发展社会事业上下功夫。

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一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要学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三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样抓下去,就一定能够积极地促进社会越来越和谐。

在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问题是要深入探讨并加以注意的。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邓小平理论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而且是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是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联系在一起的,理论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重大举措,其目标就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如此,既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强调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既强调发展要有较快的速度,又强调速度要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既强调一部分地区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又强调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切实关心和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等等。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正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靠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经济、社会齐头并进。还有,要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机地统一起来。因为,科学发展观是重视发展的发展观,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不在发展的基础上求和谐不可能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上。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的生命、人权和人的尊严等等,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它不是客体,而是主体。也就是说,不能把人民群众单纯地看作是被同情、关爱和救济的对象,而应看作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创造性社会力量,看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它是发展的主体,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以人为本的“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力量的来源。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长远奋斗目

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主宰和征服自然野心不断地增长,同时也造成了严重后果,使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经济难以可持续地发展。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时,要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统一起来,而不能有意无意地形成两者的逻辑矛盾。只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发挥人的作用,才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良性的协调关系。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决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可以这样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提出的目标和口号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往往是欲速不达、群众不满;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则发展迅速、人民满意。只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开拓前进,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所以说,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然,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艰巨而又长期性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分担此重任,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究会完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

XXX

年 月 日

篇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工人工作环境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日益改善,务工人员的流动也日益频繁。由于在城市能够找到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人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些工人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究竟如何?为了切实的了解外出工人的工作环境,特此展开此次调查。此次调查以四川恒通玄武岩矿业有限公司沐川县溜沙坡玄武岩矿为调查对象,深入走进工人的生活,以寻求相关信息。

关键词:工人、工作环境

一、概述

根据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社会实践将于今年暑期展开。为了完成我校这一暑期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特此展开了此次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取实地参观、实习和访谈的形式,以四川恒通玄武岩矿业有限公司沐川县溜沙坡玄武岩矿为调查对象,以切实了解这些工人的工作环境而开展的。通过实地的参观和访谈,基本掌握了这一地区所调查的范围内工人的工作环境现状,和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对的改善意见。经过这次调查我自身也有很多收获。

二、活动的展开

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工人工作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还包括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住宿和饮食的环境,工作之余的生活状况(精神文明生活)等等许多与工人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类各式各样的周边环境的总和。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能够让人工作愉悦,身心健康,十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精神生活,可以说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工人的工作环境究竟如何,以便更好的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特以此次暑期实践调查为契机,开展了对沐川县溜沙坡玄武岩矿工人的工作环境的调查。

沐川县地形复杂,街道纵横,工厂种类和数量众多,情况十分不利于个人开展逐一的参观和调查。出于此次实践经费上的限制,本次社会实践无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

确定了调查的地点和调查方法,接下来的就是实地的考察。

我来到玄武岩溜沙坡玄武岩矿,在说明来意后,工厂管理人员同意了我对其公司的工人的访谈、参观和考察。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工人生活环境,我选择和工人们一起工作。

为了便于统计,在访谈中我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 您对您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2 哪些地方不满意?

3 您希望您的工作环境在哪些方面能够改进?

4 如何改进?

大部分工人对我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答,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也具体了解了这些工人的工作环境现状。通过此次调查,我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工人进行了对话,并记录了部分访谈的结果。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参观和访谈所得出的结果比较分散,我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将访谈的人群在年龄上进行了分类,再在不同的年龄段的人所得到的反应进行归纳和统计。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基本没有节假日,所以工人的工后生活是极其匮乏的。实地参观发现,工人的工作所在地生态环境也不是很好,天然的河流都有轻微的污染,这主要是工厂的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所导致的。

对于访谈所的出的结果分析后得出:只有50%左右的人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 年龄在20~30岁的工人有70%左右觉得工作时间过长,年龄在40~50的工人有40%左右的人觉得工作时间过长,而30~40岁的工人则只有20%左右觉得工作时间过长。

在精神生活方面,20~30岁的工人有70%左右的工人觉得精神生活匮乏,30~40岁的工人有14%左右觉得精神生活匮乏,40~50岁的工人有15%左右觉得精神生活匮乏。

在卫生环境方面,两成左右的工人觉得自己所处的工作地点环境差,七成左右的工人觉得工作地的卫生环境与自己的农村老家差不多,只有不到一成的工人觉得工作地的环境要好于自己的农村老家。

在食宿方面,30%左右的人觉得需要改善伙食条件。40%左右的人觉得需要改善住宿条件。

在娱乐设施方面,大部分人表示不关注。

在对工作环境的改进方面,觉得要缩短工作时间、制定规定休息日的人最多,其次是改善食宿条件。对于精神生活和卫生条件,觉得需要改进的人较少,大家都表示能够忍受。

对于如何改进,大家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案。大家表示,如果追求高福利,很难找到待遇高的工作,而缩短工作时间必然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报酬。对于降低报酬换来好的工作环境,大家都表示宁愿工作环境坏点也会寻找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因为自己出来寻找工作的初衷就是找个工资高的工作以补贴家庭开支。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我看到的工人们都比较忙,大多都是在边工作的时候和我进行的交谈,为了生活他们都在努力工作。

通过统计的结果和参观不难发现,来杭务工的工人所处的环境都不是很好,大多数务工人员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的工作环境,相对于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报酬会更吸引工人。

四、活动的意义与总结

通过此次暑期时间调查活动,我收获颇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实践调查的活动。实践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所以,我想实践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这次实践中,我不仅在实地参观中学习到了一些工厂的管理模式,而且在与工人的交流中锻炼了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与人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与人交流是成功的一大关键。这次实践中,我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勇气,让我有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总之,在这次的实践中我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无论是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我相信都是很有帮助的。

这次实践最总要的就是让我知道了当前工人的基本的工作环境现状,这也是本次实践的目的所在。看到工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的工作,我没有理由让自己懈怠,我们现在又这样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不是更应该努力的学习呢?

当然,此次实践活动还是存在缺陷的。由于条件限制,我无法扩大自己的调查范围,不能去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企业,调查更多的工人。由于调查的范围偏小,访谈的人数不多,由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由此分析出的结果,不能精确的表现当前的问题,也不能代表当前所有的工人工作环境现状,但是,这些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我所调查地区的工人工作环境的基本情况和他们对自己工作环境的感受的,因此,调查结果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无论如何,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是让我有很大的收获,也让我知道了很多自身的不足,给了我自我提高的目标。我觉得,回到学校后,在那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下,应该好好学习,不然这次实习调查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意义。

篇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专题调查

报 告 书

题目: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专题调查 姓名:王洪卫、陈晓岩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建环13-1

学号:201320106052201320611002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我国的

食品安全遭到威胁。每一个事件的出现都让大众的精神受到冲击,是监管不利,良知缺失,还是我们杞人忧天,过于担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汇聚大众的看法,分析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了到底在大众心目中最关心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要。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相互协调做到了以下几点:

1.安排小组成员的分工工作。 进行本次调研问卷发放与采集(呼和浩

2.确定每组的调查地点和调查的对象。 特市新城区)

3.在各超市了解各类食品是否存在安2015.7.11——2015.7.12

全食品问题。 进行本次调研问卷发放与采集(呼和浩

4.对普通居民进行采访,并记录存在的特市玉泉区)

问题。 2015.7.13——2015.7.14

5.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进行有关食品进行本次调研问卷发放与采集(呼和浩

安全的宣传 特市赛罕区)

6.到当地的食品安全部门进行采访。 2015.7.15——2015.7.16

7.撰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结果展示出进行本次调研问卷发放与采集(呼和浩

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书

特市回民区)

分工安排 2015.7.17——2015.7.18

2015.7.1——2015.7.1 进行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

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2015.7.20——2015.7.22

2015.7.2——2015.7.6 进行本次社会调研的调研报告撰写

进行本次社会调研的问卷设计 2015.7.24——2015.7.30

2015.7.09——2015.7.10 进行本次社会调研的最后总结

一、分析讨论

1.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此次调查中,对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调查

发现发现: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相关常识的

了解和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关注,听闻过瘦

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质量门事件等

的人都达到了80%或以上。这说明重大食品安全

事故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大,在网络、电视、

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工具盛行的当今时代,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

他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披露,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避免了安全事故的扩大。相关常识方面,45%以上的受访者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常识,且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识,难以辨别食品的质量是否安全。为了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常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除了加大宣传食品安全方面教育的力度,更加应该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对食品法规的了解度

调查数据表明,对《食品安全法》,非常了

解的仅占5%,知道的占20%,知道但不了解的

占37%,不知道的达38%。法律的实施,离不开

政府的宣传监管,企业的强化责任,而且贯彻

食品安全法,也是全体公民的义务。调查结果

显示,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食品

安全法律意识非常薄弱,政府对食品安全科普

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度还应加强。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设立宣传点、发放

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通过电视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解读食品安全法等,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

3.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受访者从未遇到过食品

安全问题的只有3%,偶尔遇到的高达83%,

经常遇到的占8%,未觉察到是否遇到过的

约有6%。这些问题中过期食品或包装不合

格的食品占55%,三无产品、注水肉病害

肉、有毒物超标食品分别为40%、30%和

33.3%,还有其他食品安全问题1.33%。为

寻找原因,我们调查了这些消费者的购买

食品的习惯,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

及商店购买的为25%,到餐厅的18%,流

动摊位的为23%,学校超市和其他地方的

占34%。结果表明,即便是在大型商场或

超市购物,大多数人还是遇到过各类食品

安全事件。在购买食品时,比较注意生产

厂家和相关检疫证明的只有12%,更多的

人比较关心价格和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

效期,分别占43%和18%,关注品牌、色

泽、外观的也占有23%,其他4%。从这些

习惯中我们可知,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了价格、外观这些因素上,而忽视食品的质量、卫生等。

4.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该部分内容包括公众对中国近年来

的食品安全环境的评价及打分、对中国食

品安全现状更相信哪个方面的声音的解

说。在要求给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打分时,

打满意的占1%,比较满意的占15.7%,不

满意占总数的83.3%。在调查中认为近年

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年年差不多的人

为45%,相信在逐渐好转的有16.7%,相

反,认为逐渐变差的却有31.7%,不关心

不清楚的也有6.6%。以上数据表明人们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信心不足且比较担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也与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故后没做到更加严密的防范工作有关,比如三鹿事件发生后,还是有不合格奶粉制成的奶糖等食品流入市场,如不能防患于未然,群众在接触到这些安全事故信息后,对政府的信心将大大降低,因而也不敢对现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抱以信心。

5.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挑选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居民进

行调查,如果展开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普

及活动,他们最想了解有关法律的占

41.7%,有关安全知识的占66.7%,学校的

食品安全状况的占65%,当前我国的食品

安全形势的占61.7%,其他为2.33%。以上选项背后透露出: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加强,开始对国家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热切关注,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就大众人民能了解到的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一般是通过各类媒体的报道而掌握的,总体情况不敢说概括全面,难免会为达到警示作用而突出渲染某一方面,居民接受到的信息杂乱不统一,就难以正确看清真实全貌,向群众宣传当前的形势,免去各类猜测,有助稳定社会氛围,安定民心,不给虚假商贩可乘之机,哄骗不知情的消费者,扰乱信用市场秩序。当听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及相应回应后,人们最相信的是媒体报道,有43.3%的人选择了相信媒体的声音,19%的人较相信相关协会或社会团体的说法,10%的人谁都不信,11%的人对企业自诉的消息比较相信,最后有16.7%的人投了政府公告一票。

6.责任归属问题

调查中地居民认为,目前中国不断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

门监管不力、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

健全、某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和

职业道德及食品制造商追求利益的最大

化,支持率分别为68.3%、83.3%、68.3%

和65%;还有认为这是中国发展现阶段的

必然现象、事情没那么严重,都是媒体

炒作出来的恶性新闻、购买者鉴别假冒

伪劣食品能力不高或其他的人分别有25%、16.7%、30.2%和8.33%。然而在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方面,经常热心的向学校食堂、超市等部门提出建议的仅为5%,偶尔提出的为30%,从来没有的为65%,有超过半数的人不愿主动提建议。但是,政府和企业的表现的确令人失望。如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找有关部门投诉&的只占6%,余下94%的人不选择投诉的原因有:上诉程序复杂,效率低下20%;不知道哪些部门负责37%;以后不买就是了34%;其他3%。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对待事故的态度消极;一方面是国家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工作没做到位;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居民们认为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为严格检验检疫、加大处罚力度、企业诚信经营,行业自律,三个措施均达到53.3%的支持率,还有一些人觉得普及科学消费知识和曝光典型案件也很重要,选择的人也有40%和31.7%。

二、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

1、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

由于食品生产涉及多环节,食品安全管制涉

及多部门,而同时食品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

如果只靠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制,往往无暇顾及,

因此作为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者的角

色。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生产商,不合格产品的

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引

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正规的经营单

位和有正规标识的商品,自觉选择安全健康消费。

同时,还要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在宣传途径上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

2、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市场上的食品质量或食品安全水

平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如果消费

者收入水平较低或者对高质量食品的

边际支付能力较低,那么企业就难以回

收为提供优质食品而付出的高成本,市

场上的食品质量就只能处于较低的水

平。企业声誉的建立也取决于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忠诚程度,如果消费者不积极将优质信号反馈给生产者,食品安全问题就难以解决。3、加大惩罚力度。

3、加大惩处力度

只有使不法厂商对惩罚的预期机会

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过了其预期收益,

才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厂商的恶性行为。

国家应制订严厉的法律是打假的最基本

手段。在我国,生产、批发、销售假冒

商品均属有罪,对生产、销售者一次可

罚款数千万元。

4、完善检测技术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科

研工作是促进食品卫生工作顺利发展的

基础,面对新出现的世界性的食源性疾

病问题,食品污染物检验至关重要。但

目前有些检测方法非常精细且花费很高,

且需要熟练的专业人员,我国尚缺乏快

速准确鉴定食源性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

力,因此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

相关设备显得尤为迫切。例如,改进检

测方法,改善食品检验实验室的设备,

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紧密追踪国际食品卫生科研的前沿动态。

5、走品牌化道路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只能通过食品销售者的信誉程度来区分其所卖食品的安全品质,从而决定购买行为,而品牌正是传递卖者信誉的有效工具。通过品牌传递食品生产者的信誉信息和产品内在品质信息,使安全食品信息的不对称状态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三、后记

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方知世事真”。这个暑假我们开展了实践调查活动,让我深刻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其实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才发现。其实我们看似安全的生活环境其实是多么的危险。没调查前我不知到街边的小摊他们是从什么地方进货的,为什么这么便宜?不知道有些小餐馆为了方便厕所和厨房是想通的。不知道有些超市的熟食是草草打扫的有些都生了虫子.......

食品危机就在我们身边做为大学生的我们都没有引起相应的注意,更不用说广大的人民大众了。通过这次的食品安全调查我们希望可以引起我们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注意,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去关心食品安全的问题。让我们能拥有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同时经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我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这都是我们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为我们从学校迈。

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过渡。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知识从来都是从实践得出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