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学的社会实践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4  分类: 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篇一:国学调研报告

国学教导员(暂定)岗位能力培训项目

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所淘汰,无疑是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支撑着我们的民族命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滋润着人类的心灵。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到90年代开始的“国学热”,中国文化复苏的波澜不断涌起。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全世界相继建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国学越发显示出独特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学”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之源。79.1%的受访者认为,对于青少年而言,国学在道德层面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在人生意义的层面及现实层面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教育作用,它可以润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应在全社会的基础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加入国学教育,将国学的精髓真正发扬光大,真正发挥好国学对民族素质提升的教育引领作用。

一、中国国学教育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西方社会价值观、节日文化和生活习惯在国内渐呈泛滥之势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就在于该民

族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共同的历史文化。当西方社会的价值观、节日文化和生活习惯在国内渐呈泛滥之势时,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淡漠、否定甚而鄙视,在调查对象中,表示对国学“不喜欢或很不喜欢”的人群占29.1%。国学作为历史与文明的承载和体现,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复兴华夏文明的号召,被推到了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学教育虽然一直没有中断,无论是民间或官方,在各个领域里都对国学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作为一个教育的系统,国学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因此,加强国学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统一认识之后,形成决策,要有一个舆论导向,还要设置相关机构,组织集中各类专门人才,确定需要加强的内容,制定实施方案、步骤,包括加强教育的内容、实施教育的对象和采取何种教育方式等等。这就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创造氛围,使国学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目前推广国学教育的现状

1)国学的内容其实在正规教育中存在的很少

目前,国学的内容其实在正规教育中存在的很少,以语文课为主,历史、音乐、美术课有一些,更多的是侧重于现代科技内容。传统医学、戏剧等,有渐渐退出人们视线的危险,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真空面很大。一些学校将国学课当成语文课的补充,只让学生大量背诵古文,学生负担沉重,丧失了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国学课流于形式。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校则是将国学教育课单纯地变成让学生与老师一起背诵,但是未给学生加以解释,这让学生对于经典的理

解十分有限。

2)国学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

经、史、子、集,蒙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是国学之主体,而儒家文化之经学是其核心。在所有开设国学教育的学校中,国学教育的内容,多为《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弟子规》、唐诗宋词等等,不足国学内容的12.5%,充其量不过是蒙学而已。《论语》、《老子》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而推广国学教育的学校对此涉及不深、覆盖不广。在所有开设国学教育的学校中,国学教育的内容,多选择经典诵读,诵读的内容多出自《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除了读音不准这类“表面错误”,家长和教师一味强调学习数量也是当前国学教育的一大弊端。教师、家长一味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国学课堂里的必修课,使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另一方面还让学生们被迫接受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使得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变成了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对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更加难以理解。

3)推广国学教育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

调研中50%以上的受众认为,我国的国学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限制国学教育发展,许多教师自身国学底子薄弱,没有能力甄别国学课教学内容,导致一些糟粕思想荼毒学生。同时由于教授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诗文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不食

人间烟火是推广国学者之大忌。有些推广国学的老师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衣食住行俨然一副苦行僧的架势,尽管教给学生的内容没有参杂宗教思想,但引起家长忧惧,领导猜忌,因而使这项工作举步维艰,甚至半途而废。

4)国学教育多采取随机进行的方式

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国学教师,没有专门教材、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也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国学教育也只是在相关课程上对学生利用随机渗透的方式进行。各地使用的方法有:①不求甚解式的背诵;②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时间用于背诵;③全员参与;④建立奖励机制;⑤通过校园小报、黑板报、广播室、学习园地、校园文化长廊、文学社、主题班会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⑥制定切实可行的背诵计划;⑦校际交流;⑧参加全国大赛等。

5)对大力推广国学教育理念的宣传不够

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由于缺乏宣传教育,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经典,把诵读经典跟和尚念经混为一谈,更不理解推广经典文化有什么好处。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听说“国学”的概念。62.4%的受访者认为,国学是高收入人群和国学爱好者的事情,离普通大众还差得很远。

6)开设国学教育的学校城乡差别较大

在国学教育的含义被广泛地定义为凡是进行包括经典诵读、传统道德、民俗民情、民族音乐、传统戏曲或传统体育项目等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下,被调查的学校大部分都未进行国学教育。农村小

学的国学教育接近空白,部分学校只限于在某些课程内随机进行。

二、中国国学教育市场需求分析

1、习主席、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把这作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内容。国家十二五计划把发展文化产业

有关国学的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新的经济引擎,由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最近习主席无论是在国内视察还是在国外访问,不断强调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什么产品都会过时,都会被新产品取代,唯有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民族的血液里,五千年经久不衰,永远不会过时淘汰。越是经济发达,越是生活富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是丰富。

2、中华民族已经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今天的国人,我们的同胞,尤其是年轻人,除了他讲汉语,写汉字,身份证证明他是个中国人以外,对华夏子孙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他已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历史消失了,这个民族就灭亡了,国家灵魂就没有了,剩下一个国家躯壳,这非常可怕!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说“回溯源头,传承命脉”,中华民族的祖先曾经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向世人宣布对古圣先贤,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追求。 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师为资。老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者和传承者,道德根本,修为为先。现代的教师为了适应当下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灌输,重视智育的教育,

篇二: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社会实践报告

基于国学了解学习的商业实战与生存挑战

院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活动成员:刘国瀑 陈佩 李祥康

指导教师:郭鹏杰

基于国学了解学习的商业实战与城市生存挑战

摘要:我们的社会实践主要在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身的生存挑战.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大学生应该有吃苦耐劳的基本品质,增强了我们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在国学文化的了解程度方面,我们发现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是不尽相同的,在广武镇我们发现那的基督教比较盛行,而且公民对陌生人提供帮助,那的多数人们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稍微有些了解的.而到了洛阳市后,我们发现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他们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关键字:生存挑战、中国文化、差异、问题

前言:我们的社会实践由陈佩、刘国瀑、李祥康三个人完成,我们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并在后期完成了我们在广武镇、洛阳市的生存挑战,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城市与乡镇居民对国学的了解程度还是有差异的,同时我们在生存挑战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并总结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背景:现在大学生大多都愿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他们不想经历太多的风雨,有些人出去打打工,做个兼职什么的.真正和社会接触的还是很少.我们的习主席上任后,在山东曲阜发出了“文化强国”的号召,说起中国文化我们可能会想:我背过《论语》、学过《弟子规》,读过唐诗宋词,但这就够了吗?我们对国学的了解还是停留在很浅的层面,真正得到国学的精髓可以修身养性.因此我们抱着走出校门,问问社会的心态,开始了我们暑假的国学之社会生存挑战.

一、生存挑战“之困”

为了能在身无分文的时候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存下来,我们首先来了个热身训练——商业实战(时间:7月24日;地点:郑州市建设路桐柏路;目的:获得经济来源.)我们用身份证做抵押,从商店领取了一提水(24瓶),以市场价卖给路人,这样我们3个人一天就挣到了60元.第二天,我们坐在一起回顾,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商战完成后紧接着就是我们为期4天的社会生存挑战了,这4天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广武到洛阳,我们一路搭车,在沟赵站路口一位货车师傅给我们讲了他年轻时的闯荡经历,而且对我们大学生这样的社会实践十分赞赏.

在洛阳市,我们团队内部争议、小情绪一直不断.因为不了解市场,连销售什么东西都成问题

1)收获体会

我们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地探讨、准备后开始实施,我们觉得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活动真的能实现的话,那真是一份珍贵的人生体验.我们满怀期待地积极准备着7月16号正式开始的社会实践.结果是,我们真的坚持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收获的远远大于我们这十几天的付出.

a. 什么是团队,在团队里你应该做到的是什么.八天的《论语》诵读,我们的团队没有散,团队的每一员尽量克制自己,不耍小性子,正所谓顾全大局.我们一起诵读学习《论语》,相互交流,时间长了,难免出现厌烦的情绪,但是我们三个都是理解的,坚持完成了我们的学习计划.

b. 社会并不是冰冷无情的,只要我们真诚地与他人交流,就可以感受到这份温情.好多人都说不要随意搭乘别人的车,防范心理可以理解,但很容易造成我们不敢向别人问话的弊端.感受温情的第一步:寻找对象,主动、真诚地和他(她)沟通交流,对方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无情.

c. 团队出现问题,每个人都把心里的疙瘩说出来.我们的团队在卖水的过程中出现了懒散,抱怨的情绪,这是只要有发现的,一定要停下来做出调整,因为心态决定你的结果.当我们都怀着抱怨、消极的情绪向别人销售时,顾客会积极要你的产品吗?

2)第一天的商业实战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可以归为以下几类:A:在遭到多次拒绝、甚至怀疑之后,我们信心大大受挫,出现了逃避、消极抱怨的状态.

应对策略:安慰、鼓励、相互加油.的确有时我们选择的市场是居民区附近时,效果就不好,而在体育馆、公园进行时,效果就不同了.

B:团队内部意见不统一,分歧很大

应对策略:求同存异、少数服从多数,尽量每个成员都能理解我们的决定,并与意见不同者比较分析.

C:团队动力不足,出现了偷懒,懈怠的情绪

应对策略:首先我们都非常理解这种感受,天气炎热、食物缺乏都可能导致我们的精神状态的松懈,所以我们很快做出了调整;我们把销售水的时间尽量集中在上午9点至12点;下午3点至晚上9点半;因为中午街上行人少,而且没人愿意停下来听你说一些东西.做出调整之后,大大缓解这种情绪,效益提高不少.

接着我们在已有的最关键经济来源方法上,开始了我们真正的社会生存挑战,(时间:7月26日,广武镇;7月27日至29日,洛阳市)出发之前我们确保带好安全必需品,确保不带一分钱,不能用电子货币,对所需物品一一检查.

二、国学文化“之问”

一直以来,很多人在研究国学,希望致力于弘扬国学文化,对此我们觉得在社会中存在一些偏颇的思路和做法.比如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穿上汉服、诵读《弟子规》、《道

德经》之类的书籍就算是学习国学了,还有很诸多知名国学院,意图将国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经营相结合,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国学课程,并吸引了大批企业家买单,也产生了很多国学大师 ,我们在生存挑战期间,向社会人士问到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 a 关于“国学传统文化”在当今处于什么地位 ,您如何看?

在广武镇的综合了解来看,大部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入,他们认为可以作为教育子女的经典诵读.的确,我们走访了几所小学、幼儿园.有幸见到了几位教师,发现在乡镇里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是很少的,不过,现在正在向着强化传统文化的方向迈进,他们希望引进国学文化课程,从孩子抓起.

在洛阳市的情况就稍微有些不同了,我们在市区询问了部分居民的意见,发现那的中老年人群还是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他们喜欢把读书作为安享晚年的方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感兴趣.除此之外,他们希望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能更好的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起来,让经济与文化齐飞.

综合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时代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学文化讲堂正在成立,同样,媒体也不甘落后,《百家讲坛》《开心国学》等电视节目越来越红火.同时,因为处于发展早期,很多机制还不完善,而且很多人国学文化的认识存在偏颇,甚至出现了盈利的假国学机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大国,更需要以文化强国!

b初高中的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途径洛阳市的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此外,我们还去了几所中学,拜访了那里的老师,采用聊天的方式了解了一下关于中国应试教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大部分人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机制表示无奈:“孩子上学主要就是考上大学,如果说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主要通过孩子们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课堂上学到的是很少的。”有些老师认为: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目前的这种教育体制对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顶多起到“提示”的作用。当问及有些大学生“你们了解或者读过《周易》、《老子》吗?”他们表示只知道大概讲什么东西,但是几乎没有去深入了解过。“你们喜欢读文言文类的文章吗?(询问对象初高中、大学生)”大部分都摇摇头,表示晦涩难懂。·····

综合来看 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当今中国的经济基本上可以立得住脚,但是文化的分支看似还比较短小。有人把习主席山东曲阜之行看做当年邓小平的南巡。文化强国亟需与经济发展同步,大部分人表示:现在的教育体制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关链接:

近年来,人们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争议不断,有些人甚至敢于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去开拓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历任国立台中师范学院

语教系专任副教授,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院长,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的王财贵教授就开创了“儿童读经教育”教育理念的先河。(所谓“读经”是指学习国学经典)他认为儿童13岁以下是吸纳文化知识的绝佳时期,13岁以后,则进入了创造时段,而且吸纳不好,创造就不会产生质的飞跃。此外,他还认为,儿童学习“越文越好,越早越好”,意思就是:儿童时期所看的书籍(包括教材)大可不必顾忌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而删去,反而应在语文教学时间上相应加长、内容多增加一些古文;而且在生命的越早期越好。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实。落实就要从儿童抓起,来个“釜底抽薪”,而不是“扬汤止沸”喊喊口号而已。

三、结语

我们从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享受了一种老师给不来的社会经历。第一次意识到了团队的力量,第一次有了不同于别人嘴中的“社会人士”,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是那么强烈·····社会即学校,生活及教育。我们不应被大学的光环挡住了步入社会的脚步。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8天的《论语》诵读过程中,诵读强度稍大些,这八天仅是一个开始,之后应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诵读,持续浇灌、施肥,耕耘我们心灵的田园,让正能量的种子不断生长。

四、看法及建议

1、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这种真知可能不仅是我们将来工作要学到的技术,更多是在实践中得到心路成长历程。我们的沟通表达能力,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所以我们应该主动走出校园,去实际环境中检验自己。

2、中国文化的复兴是现在发展的一个趋势,然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崇洋媚外。重拾国学文化是根本。

3、王财贵教授的“儿童读经理论”可能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对处于胎教、幼儿时期的妈妈教育来说可以尝试一下

4、城镇教育差距虽然进一步缩小,但有些地区(我们的乡村)的教学还是可以感受到差距存在的,建议有关部门能协调好学校之间的合作,让城镇建的老师能流动起来。

5、随着网络的发展壮大,随着媒体的快速呈现,我们可以关注的文化类节目也就越来越多,所有质量越来越高就成了关键。这样在偏远的山区的孩子们同样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熏陶。

篇三:国学社团活动报告

国学社团活动报告

时间:每周二,每周四下午三点到四点半

活动具体方案:

1. 每周积累《小学生必背古诗》,让每一位同学都达到:题目、作者古诗熟背、对应。

2.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有每周不断积累方可熟能生巧。

3. 看花容易绣花难,每周的积累不能在口头上说说罢了,应付出实际行动。

4. 字,同样不能忽略。只会说不会写也是万万不能的。在背的时候就应该看到每一个字的形体,能够熟悉每首诗中字的意思

5. 古诗重在意境美,意境是体现在文字中的,只有将古诗完全彻底地理解才能领悟其中

的奥秘。所以在背古诗的时候也应具有翻译能力。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