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同义词 > 列表页

同义词完和备的差别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8  分类: 同义词 手机版

篇一:同义词与近义词

:姓名 班级 学号:《同义词,近义词与对完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一.前言

目前,在同义词,近义词的分合,定义分类等方面学界还存在不少争

论,而对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也缺乏一种比较系统和操作性强的方法。这对于对外汉语同义词、近义词的教学的开展是不利的。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这篇《同义词,近义词与对完汉语词汇教学》的论文进行综述。

二.正文

这篇论文的关键词有: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以及最外汉语。

(一)作者做了一份关于“将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同义词、近

义词学习情况”的调查。她选择了二十二名来自不同国家,对汉语有

着不同掌握程度的学习者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 学习者在同义

词、近义词的掌握方面,总体上不乐观。2 学习者对不含相同语素的

同义词、近义词掌握得最好,而对同素逆序的同义词。近义词掌握最

差。3 学习者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和其自身的母语情况,汉

语学习时间没有必然联系。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在对外汉语教

学方面缺乏专门针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学习的词典,甚至在在同义

词、近义词本体的研究上还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

研究探讨。

(二)研究一开始针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本体,对于二者是否等同,至今仍

存在争议,本文从三个方面问题谈作者的看法。

1 二者的差别在于,两物完全相同无差别,叫“同”,两物有重合 也

有差别,叫“近”。判断是否有同义词,可从意义上,看二者是否属于同一概念,但由于词义与概念并不完全等同,概念还具有不同的层次,所以又有了以是否为同一事物为标准的说法,但又由于虚词无法囊括其中而且存在一物多词的现象,因此不得不发现,最重要的其实是联系词与事物之间的桥梁——思维

2 面对这些,出现了一些判断标准,。有人提出了“义位标准”,但

由于主观性太强,缺乏客观标志,难以成立。又有人提出了意义形式标准,并随之而产生了“替换法”和“同形结合法”。前者若是替换之后是同一事物则是同义词,否则是近义词。但有时会出现特定情境下课互换但并不明显不同义的情况,因此替换法的判别只能充当辅助手段。后者则是指,当不同词指同样的事物对象,它们各与指另一相同事物对象联合,其联合体也必然是同一对象。也就是A+C=B+C,则A=B。

3 作者认为,不同词性的词不是同义词,因为语法意义总是通过一定

的语汇意义或依附于一定的语汇意义实现的,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有密切联系。

(三)同义词,近义词的分类

1 意义角度分类

作者认为葛本仪所说的同义词分为完全同义词、不完全同义词、义项交叉同义词和言语同义词。

2 形式为主分类

作者认同郭良夫的将同义词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其中又可以再细分。

(三)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1 在辨析上,学者们有两种角度,一是以词之间本身的差异为中心

进行辨析,二是着重具体的操作方法的介绍,词本身的差异另分析。其实这两种角度不可分离,不仅要进行对比还要归纳。

三 总结

(一)这个研究并不是完全适应对外汉语教学

(二)学者们试图抛开主观心理因素来区分两者间的差别,但都难以摆脱。

(三)词义本身是一个语言系统,很复杂,不能单一从一方面考虑。

(四)同义词与近义词辨析上虽然在个别具体项目上有一定差异,但二者存在差异的项目已经被学者们基本总结出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针对语言,也就是抛开对外汉语教学这方面来说,本论文并没有很深层次的切入到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比较和深层分析中去,但作者做了详尽的前期准备,并大量的引用各种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和数据进行论证说明,这与符淮青老师的书本中单一列出同义词这一项有很大的区别,也是这方面的进步,因此,本论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就是我对这篇论文的综述。

四 论文提纲

1 分析现状

2 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定义

3 举例说明二者异同

4 总结其现实意义。

篇二:同义词和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意义相同的叫等义词,意义相近的叫近义词。

一、 等义词

㈠ 概念义、附属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够替换,也叫绝对同

义词,

如:

单车——自行车 青霉素——盘尼西林电机——马达

六弦琴——吉他立刻——马上

㈡ 概念义相同,附属义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西红柿——番茄 母音——元音 剪刀——剪子

玉米——包谷、棒子 公尺——米

二、 近义词

美丽——漂亮

矗立——耸立——屹立

都有:高高的立起的意思,但不同:

矗立,着眼于直,是直而高的立着。用于物,不用于人。

耸立, 着眼于高,高而突出的立着。

屹立,着眼于稳固,用于物,也可用于人。

近义词从形式上看,有三种:

①语素不同:

道路——途径毛病——缺点杰出——卓越美丽——漂

谨慎——小心企图——打算 忧虑——担心检举——揭

② 素有同有异:

保卫——捍卫辩论——争论 严格——严厉希望——期

请求—恳求—哀求—乞求

赞赏—赞颂—赞扬—赞叹

③ 素颠倒:

力气——气力整齐——齐整展开——开展粮食——

食粮

情感——感情榜样——样榜兄弟——弟兄到达——

达到

妒忌——忌妒健康——康健

同义词形成的原因:

一、认识深化的结果

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因为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创造新词,新词旧词并存使用,意义上有交叉,于是就形成了同义词。如:

拉:抓住一物,使之离开原处。

拖:磨着地面拉。

提:从下往上拉。

扯:不规则地拉。

抽:只拉其中一个部分。

拽:使劲拉

波动:上下起伏地动

摇动、摆动、晃动:前后或左右地动

转动:围绕一点旋转地动。

移动、挪动:从一个位置移到了另一个位置。

二、客观现象相近、相类联系的反映。

看、见、望、顾、窥、盯、观、察

三、语汇内部发展的结果(吸收各方面词语的结果)

语言的发展具有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一方面创造新词,一方面吸收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语等等,各方面的词并用,于是就出现了众多的同义词

见面(会晤) 想念(缅怀) 生日(诞辰)黎明(拂晓)——古语词

扩音器(麦克风) 扳手(士巴拿)公共汽车(巴士)

发电机(马达) 滑稽(幽默) ——外来词

玉米——包谷、棒子、 向日葵(朝阳花、望日莲)——方言

四、交际的特殊需要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带有一种主观的评价。而语言是传递信息,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工具,所以人们在使用词语的时候,必然要根据不同的

对象赋予词以不同的感情色彩,于是就产生了概念义相同而色彩义不同的同义

词。如:顽强和顽固、鼓动和煽动、领袖和头子、保护和庇护等等。又比如:

“失去生命”,不说“死、”去世、长眠、安息、永别——委婉

逝世、千古——庄重

牺牲、捐躯、殉国、殉职——敬重

送命、丧命、断气、完蛋、回老家——贬斥

从语言发展的规律看,等义词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它们在并用一段时间

之后,往往会逐步淘汰一些,而将一两个最活跃、最常用的词保留下来。如:

手机-手提-大哥大 镭射-激光卡通—动画吉他——六弦琴

文法——语法

因为意义、用法毫无区别的等义词没有使用价值。

而近义词就不同了,它:

可以表现事物之间的细微的区别,可以表达人们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文体的要求等。

同义词的辨析

辨析同义词,就是找出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同义词之间意义的差别

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归纳起来,主要是概念义、附加义和使用功能的不同。

㈠概念意义的差别

① 范围大小的不同

有些同义词词义概括的范围大,有些概括的范围小,例如:

事情——事件——事故

事情:一切的事儿,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是如何发生的事,都可以叫“事情”

事件:指某种原因引起的重大的事情。

事故:范围最小,指偶然发生的不幸的事情。

局面——场面

局面:着眼于全局,如“政治局面”

场面:着眼于局部,如“大会的场面”、“演出的场面”

类似的例子:

新闻——消息 支援——声援 性质——品质

边疆——边境——边界 战争——战役——战斗

———属种关系

湖——湖泊 书——书籍河——河流 桥——桥梁

花——花卉 马——马匹人——人口灯——灯盏

————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② 词义的轻重不同,例如:

优良——优秀——优异

都有“很好”的意思,但“优良”的词义比较轻,“优秀”次之,最重的是“优异”

违背——背离——背叛

都有“违反”的意思,但词义轻重不同。

违背:是不遵从、不依照

背离:有“违反”的意思,还有“离开”的意思,词义较重

背叛:不仅有“违反”的意思,还有“叛变”的意思。

类似的例子:

揭发——揭穿 批评——批判请求——恳求

失望——绝望 轻视——鄙视妨碍——妨害

③ 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指对所指称的事物对象的特点、性质的突出强调。如:

持续——继续

都有:延续不断的意思。

但“持续”含有整个过程没有中断的意思,而“继续”是指前后接起来的意思。

周密——严密——精密

同:细密,没有漏洞。

异:周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

严密——结合地很紧,不使漏掉

精密——细致,准确的程度高。

铲除——拔除——根除

都表示除掉某种有害的东西,但:

铲除——可能还留着根

拔除——不留根,词义重些

根除——彻底除掉,词义最重。

才能——才华——才智——才干

都是指有能力,有本领,但

才能——着重指办事能力和对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

才华——着重指在文艺方面所具备的能力、特长。

才智——着重指有智慧,有分析、判断和创造能力

才干——着重指工作能力强。

④ 适用的对象不同

有些同义词适用的对象有上、下、内、外等各方面的不同,这往往与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有关。

爱戴(对上)——爱护(对下) 表达(对己)——传达(对人) 爱人(对己)——夫人(对人) 赡养(对长辈)——抚养(对小辈)

篇三:关于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

关于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

【摘要】在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中,近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与界定一直是各路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结国内学术界关于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与界定的主要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在词汇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本体;教学

1. 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本体研究

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研究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同义词与近义词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是相互并列的关系还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要研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近义词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和借鉴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1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近义词与同义词的辨析与界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对同义词定义的研究讨论上。同义词是否包含近义词,这是学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的人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近的词,就是说只要意义相近,就可说是同义词;而有的人认为同义词是意义完全相等的两个词或多个词;还有的是一种折衷的看法: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实际上就是学界对同义词定义的三种主流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就讨论一下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问题。

一.是将同义词与近义词合称同义词,近义词是同义词的主体。张静先生在《词汇教学讲话》 中将同义词划分为等义同义词、交叉同义词、近义同义词, 可见他认为近义词是同义词中的一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是意义相近就可以称作同义词。例如:“现在”和“如今”,“安静”和“宁静”,“打算”和“计划”,“但”和“却”等都是同义词。

二.是认为近义词和同义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应当分开讨论。刘叔新先生坚持认为近义词与同义词不同, 它不能看成是词汇的一种结构组织, 应将二者分开, 这种观点在《词语的知识和运用》、《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划分》等论著中都有所体现。这种观点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完全相等的词,例如“爸爸”和“爹”以及“父亲”,“妈妈”和“娘”以及“母亲”,“卷心菜”与“包心菜”,“玉米”和“棒子”等都是同义词;而意义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的词叫做近义词。如我们在第一点中举得所有列子:“安静”和“宁静”等就全是近义词。

三.是将近义词和同义词合称为近义词。有的学者认为同义词都是近义的,即不承认有真正意义的同义词的存在, 将近义词同义词合而为一。如伯绰先生在《同义词例解》一文中认为在意义上相近的词叫作同义词。他们认为没有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等的,他们在使用中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差别。

1.2我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

在我看来,我是比较赞成第二种观点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的词语类型,它们并存的,我们应该将其分开讨论。

前面我们说到“爸爸”和“父亲”,“玉米”和“棒子”,“发动机”和“引擎”等,这些都是同义词。学者们认为,同义词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①新旧词并存:如“普通话”和“国语”,“夫人”和“老婆”。

②标准语和标准语中吸收的方言词并存,如:“玉米”和“苞谷”,“做”和“搞”

③对外语词不同方式的借用,如:“维生素”和“维他命”,“发动机”和“引擎”

④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语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原因,如:“地”和“土地”,“种植“和“栽种”。这也是同义词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说同义词的产生是历史文化的选择,它所体现的更多是我们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状态。而近义词是自古就有的,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从产生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词语。

同义词和近义词是较难区分的,现在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区别方法就是替换法。早在1956年,孙常叙就用事物标准和功能上可以替换相结合的方法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了,他指出近义词和同义词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是不是能够在同一原句里替换之后还可以表达同一事物,如果替换之后不改变所指的事物,是同义词;若替换之后指另一事物,不论它们之间如何相近,也只能是近义词。目前,这种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双重标准得到普遍的认可。 如:①她碰了碰我的手臂示意我走开。(胳膊) ②这么冷的天,你穿上衣服再出去。(衣裳)

在这两个例句中,“胳膊”可以和“手臂”替换,“衣服”可以和“衣裳”替换,所以它们是同义词。 如:③现在是下午2点。(如今)

这里的“现在”和“如今”就不能替换,虽然它们意义十分接近,但是它们也只是近义词,而不是同义词。

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以及教学方法

2.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本文开始我就说到,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是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研究是有区别的。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是为了我们本国人能更好的分析,研究中文,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将汉语作为母语的人。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针对的是汉语为非母语的群体。所以我们对两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用的方法。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 学习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关键在于弄清词语的异同是什么,什么条件下可以互换,什么条件下不能互换。而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概念对

于学习来说并不重要,这只是词汇本体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因此不妨将二者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同时简化教学中的困难。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更倾向于将同义词看作是近义词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我们可以两种统称为近义词。“同”是指“相同,一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同”就是没有区别的,那么同义词就是意义上没有区别的词。而“近”是指“距离短,接近”的意思,也就是说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如果这个“距离”短到为零,距离的两端完全重合的话,那么就出现了相同的局面,也就没有差别可言。也就是说同义词其实可以看作是近义词的一种特殊现象,同义词是普遍近义词中的特殊存在。

这样的看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有利的。

首先,汉语中完全同义的词语数量极少,如果完全使用“同义词”这一概念来称呼“但”和“却”,“现在”与“如今”等词语,很容易让学习者误解为意思完全相同。

其次,我们说“意义相近或者相似”,这样的相似或相近的标准实在是难以把握。每个人对这个相似程度都有自己的见解。例如有些人会觉得“树”和“树木”,“现在”与“如今”意义是相同的,而有些人会觉得它们是有区别的。再说,汉语词汇一般都具有多个义项,有些词某些义项之间会(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同义词完和备的差别)有相似性,但同样的词在另外一些义项上又有区别。从词的语用上来说也是一样,比如说你可以说“你真好看”,也可以说“你真漂亮”,可是当你说“这本书真好看”与“这本书真漂亮”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因此你可以说它们是近义词,但你不能说它们是同义词,

因此,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出发,将同义、近义词合称“近义词”也更为合适。

2.2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

在前面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中,我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将同义词看作是近义词的一部分,所以在接下来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讨论中,我将近义词看作是包含同义词的一个整体,我所讨论的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辨析以及教学方法。

近义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难点,也是母语为非汉语的人学习汉语是较易出错的地方,他们会很容易将近义词混用,比如说“他为我的变化感到开心。”这里就是将“变化”与“改变”这一对近义词混用了。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就得在近义词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方法,要着重分析近义词中的差异。

① 从词性上进行区分

虽然是近义词,但是其词性可以不同。形容词和动词可以是近义词,动词也可以和名词是近义词。如“比方”和“比如”都指用一个容易懂的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不容易懂的事物。“比方”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因此它可以做宾语,而“比如“只是动词,所以不能做宾语。

例:比方说=比如说

可是“打个比方”,“我们可以以这件事来做比方”。这里的“比方”就不能用“比如”代替。所以我们首先可以从词性上对近义词进行区分。

再如“爱好”和“喜欢”。“喜欢”是动词,而“爱好”既可作动词,又

可作名词。所以我们可以说“他平时爱好(喜欢)下棋”;我们还可以说“下

棋是他的爱好”,但是不能说成“下棋是他的喜欢”。

② 从词义上进行区分

如近义词“爱护”和“爱惜”。“爱护”和“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 ,重视而不糟蹋”的意思,但“爱护”着重在“护”,保护好,不使受伤害,所以与其搭配的都是易受伤害的人、生物或其他事物,如“同学”“花草”“公物”等;“爱惜”着重在“惜”,不使白白消耗掉,舍不得,所以与其搭 配的是在使用的而又容易逐渐消耗的事物 ,如“时间”“人力”“金钱”等。 ③ 从语法意义上进行辨析

如近义词“美丽”和“漂亮”,它们都是形容词,都表示事物美好,受人喜欢,例如我们可以说“这个花园真美丽”或者说“这个花园真漂亮。”

但是它们在词义上还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漂亮”可以用于形容男女的美观外表,而“美丽”只能用来修饰女子。如“这个女孩漂亮/美丽”,“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子”。除此之外,“美丽”一般表示事物内部以及外部之美,可用于抽象的具体的事物,多用于书面语;而“漂亮”只能用于具体的事物,且多用于口语。例如“小姑娘美丽的心灵打动了所有人”,“妈妈今天打扮得很漂亮”,这里的“美丽”和“漂亮”都是不能互换的。这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区分的。

④ 从词语色彩上进行分析

“成果”和“后果”都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的意义。但“成果”多用于事物顺乎发展规律而达到的最后状态,而“后果”则多用于言语和行为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因而多用在“坏”的方面。再如“鼓动”和“煽动”,都是表示通过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但“鼓动”是中性词,但一般是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

【结语】近义词的辨析不仅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将近义词的讲解简单化,我们对近义词的辨析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把近义词所有的差异一股脑全讲给学生;同时要注意是辨析语言浅显易懂,不能用更加复杂的语言去解释本解释的词汇。

【参考文献】

1. 陈慧忠主编:《对外汉语丛论.第8集》,学林出版社,2011

2. 傅鸿础编著:《汉语常用近义词语辨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朱芳华著:《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博等著:《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洪炜:《面向汉语二语教学的近义词研究综述》,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8期,2012

6. 邹雪:《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 李立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胡亮节:《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4卷第6期,2006

9. 黄南松 孙德金主编:《HSK词语用法详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