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下一句 > 列表页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下一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2  分类: 下一句 手机版

篇一: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 文Ⅰ 2015.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

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

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

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A.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

B.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

C.品味 惟妙惟肖 一朝一夕

D.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 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2013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 ▲ 而这种寄寓又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③①②⑤④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②③⑤D.④②⑤③①

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

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以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 .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为祥瑞,以媚朝廷 媚:讨好 .

B.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晏:强盛 .

C.致太平皆自有道 致:达到 .

D.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励:劝勉 .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

B.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 ..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

D.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 告以兴兵累年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9.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 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1)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5分)

(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岂无山歌与村笛?。(白居易《琵琶行》)

(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5),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欧阳修《醉翁亭记》)

(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

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

房屋不断翻建。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还有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孩子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向往。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故乡。

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12.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13.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

命运”。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4分)

14.“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解释这句话在文中含意。(6分)

15.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①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

②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③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④《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但是,《庄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节选自《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16.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两次提到《老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简短、看似不相连贯的原因有哪些?(6分)

18.“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请结合文意阐释这句话的内涵。(6分)

七、写作(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篇二: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2015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 )语文试题

嘉兴高级中学2015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 )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xǔ) 潜(qiǎn)力癖(pǐ)好 固执己见(zhí) ....

B.造诣(yì) .坍圮(tān) 慰藉(jia) ..锲而不舍(qia) .

C.创伤(chuānɡ) 百舸(ɡě) ..

D.召唤(zhào) .粗糙(cāo) .撒手(shā)口占一绝(zhàn) ..炽(zhì)热 .少不更事(ɡēng)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常觉得这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苍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B.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

C.没想到日本侵略者竟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D.沉缅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有倾听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那是将人化为禽兽的歌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管好了政府的各级“钱包”,约束三公消费、▲行政开支等难题就将迎刃而解。

(2)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自然规律一样,▲不景气的寒冬,就会迎来经济复苏的春天。

(3)公益无关贫富,捐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 ▲ 。

A. 节俭渡过传承 B.节俭度过传承

C. 节减度过传递 D.节减渡过传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范围极广,路边、墙上、电子屏上??无所不至。 ....

C.她刚想推门而进,突然听到这句话,心中微微一颤,一种不祥之兆油然而生。 ....

D.我们可以相信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重视书籍,研究经典,能让人获得教养。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进而赢民心、顺民意。

B.通过《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为中国乐坛找到了一批拥有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

C.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在数字化时代发展迅速,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

道。

D.调查显示,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

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7.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自然给我无穷的力量,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B.零星点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了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无论情愿与否,月桂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

D.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

8.假如你在下列不同场合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在看杂志,你一边凑过去看,一边说:“让我也一睹芳容。”

B.同学请你帮忙修改文章,你说:“放心,我一定会帮你斧正的。”

C.同学感谢你帮忙,你说:“不用谢!我说过会助你一臂之力的。”

D.路口,你拉住闯红灯的爷爷,说:“你色盲啊?红绿灯都不分!”

9.旧时读书人的名与字意义往往或相同,或相反,下列名与字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端木赐,字子贡屈平,字原

B.顾炎武,字宁人孟轲,字子舆

C.欧阳修,字永叔王绩,字无功

D.毛泽东,字润之班固,字孟坚

10.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至于颠覆,理固亦然 ....

C.吴之民方痛心焉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1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每天同我的徒弟一起登上高高的山峰,走入丛林的深处。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难道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忘记,我看不出他们的明智。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百姓间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间呢?

13.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以“瑟瑟”秋风下的环境渲染离别的萧瑟落

寞。

B. 第三、四句先用互文手法说主客下马上船饯别,再以“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出场作铺

垫。

C.第五句中“惨”字点出饯别的黯然凄凉,第六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D.最后两句叙写送者忘归,行者不发的事实,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节选)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挟:偕同 ..

B.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骤:马上 .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终 .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用 .

15.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耳得之而为声 B.苟非吾之所有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的主、客看似两人,实为一人,主客问答的形式有助于展现作者内心的矛盾。

B.作者用曹操的典故,意在借曹操自比,赞颂曹操的英雄气概,感慨自己的功业无成。

C.作者借江水、明月、清风等意象,阐述事物都具有“变”与“不变”二重性的特点。

D.作者认为辩证的看待万物,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可以让自我走向快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因此,面对?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诵读之声,凡有井水处,无不可闻。这本小册子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开卷,也可受益。

但正如书名所示,《弟子规》不过就是一部?小学生守则?。这即使在传统蒙学读物中,也是简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朱熹讨论师弟关系时曾提出所谓?彼此之辞?,即是不要求一方单独尽责,而以双方互相负责为条件;其中强势一方,还应尽首要的责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若以权势压人,?孝?字又从何谈起?

其实,即使对小小孩童,?服从?也非唯一伦理。若我们承认,一个理想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独立、负责的精神,肯用自己的头脑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道德勇气,则《弟子规》一类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实在不无被滥用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高兴与否,今日中国社会面貌早已与传统社会相距甚远。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

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我们这个民族才当得上?旧邦新命?四个字;否则,不过是为社会平添一份混乱,带给我们更多痛苦和自卑。这样的?传统?,不?复兴?也罢。(节选自王东杰《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17.下列对“文化复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多方位复兴,代表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值得赞许。

B.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反省。

C.复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

D.文化复兴就是要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18.对《弟子规》有“被滥用的风险”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规》是一部“小学生守则”,且是一部简陋之作。

B.《弟子规》是传统蒙学读物,教授的伦理都是单向的。

C.《弟子规》强调: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

D.《弟子规》是一部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童蒙读物。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

(1)▲,王道之始也。(《孟子》)

(2)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穷且益坚, ▲ 。(王勃《滕王阁序》)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此去经年, ▲ 。(柳永《雨霖铃》)

20. 王羲之的既是文学名篇,又是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 书”,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三、简答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

篇三: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

大学语文应试模拟第四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

A.对比论证 B.类比论证

C.归纳论证 D.演绎论证 []

2.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句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郑伯克段于鄢》中详写的是

A.骨肉纷争的始末 B.战争的经过

C.置姜氏于城颖的经过 D.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 []

4.《李将军列传》中作者将李广和李蔡加以对比的目的是凸显李广

A.勇猛善射的武功 B.体恤部下的武德

C.终生未封的遭遇 D.治军简易的特点 []

5.陶渊明《饮酒》是一首

A.五言律诗 B.乐府诗

C.五言古诗 D.五言绝句 []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作者怀念的对象是

A.弟弟B.父亲

C.友人D.妻子[]

7.“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拟人B.夸张、比喻

C.拟人、夸张D.排比、夸张 []

8.《大同》选自

A.《论语》B.《孟子》

C.《礼记》D.《左传》 []

9.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散文?

A.奏疏B.书信

C.辞赋D.小说 []

10.《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刘向B.左丘明

C.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1.《马伶传》中的“分宜”、“昆山”依次指

A.分宜人、顾秉谦 B.严嵩、昆山人

C.严嵩、顾秉谦 D.分宜人、昆山人 []

12.柳永的词集是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淮海词》 D.《稼轩词》[]

13.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学派的有

A.孔子和孟子B.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4.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骈赋B.抒情小赋

C.文赋D.骚体赋[]

15.郁达夫创作的散文名篇有

A.《白杨礼赞》 B.《荷塘夜色》

C.《故都的秋》 D.《箱子岩》[]

16.《香市》中追忆往昔香市热闹场面,再写重兴的香市,采用的手法是

A.先扬后抑 B.铺垫 []

C.侧面烘托 D.反衬 []

17.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A.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列:职位。 .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十兵。 .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疲惫。 .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中间。 [] .

18.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大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奚以自多:会自傲自夸。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舅夺母志: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的守节之志,即强迫母亲改嫁。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庄宗得到天下。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不为生事 :不是为了生出事情来。[]

19.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A.幽居养静 B.熟习辞令

C.改变气质 D.增长才干 []

20.《前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至何处时所作

A.杭州B.密州

C.黄州D.湖州 []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2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羞:

箸:

安在:

直:

22.如何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4分)

23.诗中运用的历史典故有何内涵?(2分)

(二)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

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24.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盈虚者:

适:

肴:

核:

25.第一段话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理?(4分)

26.第一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2分)

(三)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7.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矜:

独:

分:

货:

28.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言大同社会的主要特点。(4分)

29.找出这段文字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 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节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30.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什么?(4分)

31.这段话显示了赵七爷什么心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4分)

32.在听赵七爷的一番话前后,七斤嫂心理有何变化?(2分)

(二) 阅读小说《米龙老爹》片段,回答33~35小题:

一个月以来,烈日在田地上展开了炙人的火焰。喜笑颜开的生活都在这种火雨下面出现了,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那些在平原上四处散布的诺曼底省的田庄,在远处看来像是一些围在细而长的山毛榉树的圈子里的小树林子。然而走到跟前,等到有人打开了天井边的那扇被虫蛀坏的栅栏门,却自信是看见了一个广阔无边的花园,因为所有那些像农夫的躯体一样骨干嶙峋的古老苹果树正都开着花。乌黑钩曲的老树干在天井里排列成行,在天空之下展开它们那些雪白而且粉红的光彩照人的圆顶。花的香气和敞开的马房里的浓厚气味以及正在发酵的兽肥的蒸气混在一起。厩肥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下一句

的上面歇满了成群的母鸡。

33.这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4分)

34.这景物描绘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其中暗寓着人们什么样的情感?(4分)

35.这段描写属于哪一类描写?它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三) 阅读小说《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36.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形象的?(2分)

37.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4分)

38.文中最后一句话反映了沙子龙的什么样的心态?(4分)

四、作文:50分。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大学语文应试模拟第四套参考答案及解题指导

一、选择题

1.D

【解析】引名人名言说理属于由一般到个别的学绎论证,大前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们在职位上;结论:就应尽职劝阻。或小前提:你们不能陈力尽职;结论:应辞去职务。

2.D

【解析】A项“寡人之民不加多”是提出问题。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他认为自己对国家费尽了心力,又是移民,又是运粟,可是本国百姓却“不加多”;而邻国没有一个能像自己那样用心的,邻国百姓却“不加少”,梁惠王对此很不理解。B项“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为梁惠王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时所用的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的治国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样是没有实行王道仁政,区别只是量的不同、程度的不同。C项“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孟子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之一。D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中心论点:实行仁政,斯天下之民至焉。

3.A

【解析】《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作者在写作时做到了详略得当。其中,主要是通过手足相残来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因此,A项是文章详写的中心。而具体的战争经过以及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恩怨,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因此,B、C和D这三个选项,作者在文中均用简笔,寥寥几言带过,如“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4.C

【解析】在《李将军列传》中,作者将李广和李蔡对比的目的是凸显李广终生未封的遭遇。作者将李广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加以刻画,用其他人物来衬托李广的性格特征。订对比有三处:其一,李广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作用是突出了李广的善射。其二,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作用是突出李广治军简易、体恤部下的治军特点。其三,李广和李蔡的对比。作用是突出李广终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

5.C

6.A

【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所作,表达了诗人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情,同时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在词前小序中明确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7.A

【解析】献愁供恨:是说远山引起人的愁恨。“献”和“供”,使无生命的山与人的感情相通,为拟人的修辞方法。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像妇女头上绾发的玉簪和螺形的发髻,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8.C

9.B

【解析】《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是王安石一篇著名的文章,写于神宗熙宁三年,司马谏议:指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首领之一。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宰相,推行新法。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强烈反对,于熙宁三年一月十七日写了一封长达三千多的信给王安石,全面反对新法,并指责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王安石便了这封信一一加以驳斥,从根本上指出司马光的保守观点是不正确的。

10.A

11.C

12.B

【解析】柳永的词集是《乐章集》。A项“《漱玉词》”的作者是李清照。C项“《淮海词》”的作者是秦观。D项“《稼轩词》”的作者是辛弃疾。

13.A

14.C

15.C

16.D

17.A

18.B

19.B

20.C

二、文言文阅读

21.羞:同馐,难得的佳肴。

箸:筷子。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