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新闻报道形式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31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浅析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浅析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作者:蒙海波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9期

[摘要]当我们说到新闻采访这种活动时,似乎是一个非常现代甚至时尚的概念。其实“水有源,树有根”,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就有了信息的采集、加工及传播。因此,新闻采访活动可谓源远流长,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特别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用文化的血液哺育着新闻的精气神。本文从传统文化中的“兴观群怨”和“赋比兴”谈起,浅析其与现代新闻的报道内容、创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新闻采访 兴观群怨 赋比兴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75-02

一、《史记》是一部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新闻文体

据新闻史学家考证,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了“采诗”“采风”等活动。当时,朝廷有专门的官吏在每年春秋季节“出巡列邦,采风问俗”,这些“采诗之官”的活动与职业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有不少类似之处,可以说是新闻采访活动的雏形。

为古代新闻记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史官。他们侍奉在皇帝左右,“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留下了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国内外大事的相关记录。后来的二十四史,就是依据这些原始的资料撰写出来的。今天,我们从这些史官尊重事实、秉笔直书的精神中,可以看出后代记者职业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轨迹。尤其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因其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其文直、其事核”,“文约而意丰”,更是透露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新闻文体在历史散文中孕育的信息。为后世记者的新闻采访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故此,有人把司马迁称为记者的先驱。在传统文学与新闻采访的结合上,司马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二、“兴、观、群、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同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异曲同工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后人的众多论述中更进一步解释了孔子对诗歌和文学的看法。兴:感发志意(朱熹);观: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群:群居相切磋(孔国安注);怨:怨刺上政(孔国安注)。“兴、观、群、怨”也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其实新闻报道同文学作品有着相似的社会功能和相似的创作规律,通过新闻事件的报道,如何达到“兴、观、群、怨”的要求,也正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新闻报道也应该立场公正、立意高远。其中主题报道大多是传达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这应该属于“兴”的范畴。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记者在面对会议和主题报道时,应该全方位地阐释政策法规的初衷、意义和取得的实际效果。

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新闻报道应该具有真实记录社会的功能,起到传播知识、答疑解惑、教化群众的作用,提供足够的信息动态。

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是讲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新闻报道也应该具有平民气质,一些社会现象和新政策的出台都会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新闻报道“群”的作用犹如关注和视点类栏目,足能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比如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高考、拉土车、奥运会、宝马彩票案等等的报道,并不是要得出一个结论,而是让更多的人去参与、交流和探讨。比如《今晚播报》节目中的“今晚关注”和“今晚话题”版块,就选取当前社会的热点或百姓关注的事情,邀请观众进行参与讨论,成为节目中的一个亮点。 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化解怨气”,是讲诗歌具有批评和怨刺时势的作用。新闻报道中批评报道正是对应着此项内容。对于违反政策法规的人和事,新闻报道是最快捷的武器。舆论监督如同利刃,褒贬时事,弘扬正气,同时也起到化解社会怨气、保证社会稳定的作用。比如说某个人今天被假市容罚了款,一肚子的怨气,晚上看到了查处假市容的新闻报道,虽说查处的那个人并不是当初罚他款的人,但他对市容和社会的怨气也会随之消减。而且批评报道的目的并不是要揭伤疤或添乱,批评丑恶是为了让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能够尽快地解决,在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做到舆情通畅,反映百姓心声的同时,让政府部门看到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兴、观、群、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内容和具体要求的概念。孔子当年提倡诗的“兴、观、群、怨”作用,是和当时礼教政治的道德伦理规范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现在把“兴、观、群、怨”拿来与孔子当年所说有质的区别,新闻报道中的“兴、观、群、怨”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这也是新闻报道社会功能的很好概括。

新闻报道中的“兴观群怨”应该是一体的,正如诗歌的美学作用、教育作用、认识作用,是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中的。所以,“兴、观、群、怨”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批判作用,也反映了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教育功能,将给社会带来普遍人格的提升和生活秩序的和谐。在一条新闻和一档栏目中将“兴观

新闻报道形式

群怨”有机地融合一起,也是检验这条新闻和栏目很好的试金石。

三、古代诗歌中“赋比兴”和现代新闻采访中的创作方法相互呼应

“兴观群怨”注重的是文学的社会功能,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创作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新闻报道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中国古代诗歌“赋、比、兴”表现方法在报道中也应该借鉴。

篇二:新闻报道的格式

新闻报道的格式

1,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2,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18大新闻专题采访策划书

---关于18大未来5年建设,倾听民众心声街头采访策划书

一、背景分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大会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采访报道主题:人民群众对18大的召开想法。

三、报道方式:街头采访

四、采访角度:从民众眼里看18大

五、采访对象:老人、年轻人

六、采访内容(所提问题):

1:你能说出一条关于18大的内容?

2:对18大召开后未来5年建设有什么新期待?

3:你对18大内容,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可能会有些人言语会过于偏激,需要组员随机应变应对。

2、老人们可能说些地方话,我们听不懂,所以前期需要做好应对方案。

前期分工:A小队:陈翔宇、杨廷雪、王权凯

B小队:高星、胡恋、向胜男、舒倩

七、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第一小组所有成员

高校扩招”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一、 策划背景: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

跨越,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然而,随着高校规模的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如在经济、结构、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的高校扩张政策的影响进行报道

二、 报道目的及意义:全面了解高校扩张带来的影响,各界人士对高校扩招的

一些认识,分析现在及未来的高校毕业生的发展状况,以及为高校扩招提出合理的建议。为现实的扩招高校情况做详细报道,切实引起全民关注,让人们都参与到高校扩招的话题讨论中来,一起探讨。

三、 报道主题:高校扩招

四、 报道谋篇布局:全文为深度解析报道,分三大部分,由小标题隔开。以典

型的高校开头,引入高校扩招的现象,比较历年来高校扩招的数量对比,然后联系下高校的育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分析扩招带来的好处;第二部分,分析扩招带来的弊端,第三部分,放眼全国,解析全国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给出合适的对策来解决扩招引起的问题。

五、 活动的开展: 前期筹备→活动执行→总结

1、前期筹备:

时间:6月25——6月30日

内容:安排人员的采访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分派,确定采访对象以及采访时间的

预定

2、活动执行:

时间:7月1日——7月15日

内容:以高校扩招为主题,围绕报道的目的,对国内知名大学,以及职业学校进

行多种形式的采访,采访对象有学校领导、学校老师,在校学生,以及社会上的组织和个人。

3、总结

时间:7月16日——7月18日

六、 经费预算:总计5000元

差旅费、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租赁费、管理费、其他费用

七、 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

记者采访时一般都是边听、边问、边记、边看、边想。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对于需要核实的细节,如人名、地名、时间、术语、人物对话等,要一边采访,一边核实清楚。采用微型录音机、数字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等采访工具时,也要做相应的记录,以防一旦录音不清或录音损坏,无从核对。

八、 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前期负责人:

采访人员

总结人员

编辑排版人员

新闻策划的格式

报道主题:直击中国铁路春运

报道目的:在公路与铁路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桥梁,化解乘客与铁路间的矛盾,在春节临近时营造快乐、祥和的气氛。

报道时机:选择农历腊月二十七、八铁路春运的最高峰进行直播。

报道内容:铁路系统的紧张忙碌、回家乘客的焦虑情绪、中国铁路春运的历史回顾,专家对铁路春运的理性分析等。

报道思路:分动态报道和静态报道两种,静态主要报道各大铁路枢纽。(包括各大火车始发站,中转站,终点站的购票、乘车、调度情况);动态报道则以记者的体验采访为线索,报道铁路春运过程中的情况。

报道方式:采用动静结合的报道方式,选择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火车站进行多点共时直播,由各路记者现场出境报道,选择北京到广州,上海到成都的纵横两条铁路路线,由乘车记者进行亲历式报道,期间穿插演播室主持人及政府官员的访谈,并适当穿插相关的资料背景。

报道规模:受报道内容的限制以及日常新闻播出的限制,本次直播报道虽历时两天,但不准备采用不同断的连续报道方式,而是采取分时段直播,如选择列车出发、到达、开始、高峰、结束等几个时段进行集中直播。

报道范围:报道范围涉及全国铁路春运,但可以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铁路枢纽来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一. 专题报道可行性分析

1. 题材分析

一座城市最能表现文化的是建筑,最能展现市井风俗的是老街。老街是城市文明延续的载体,人文市井的再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北京前门大街,上海新天地,天津津门,成都宽窄巷子是当今中国城市老街修旧如旧的代表,在“老”字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赚足人气,获足美誉,着实成为城市建设的标杆。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有着属于本地文化的细胞,在保护和传承上都有独特的想法。从上述四城打造的老街中,可以清晰地瞥见地域文化对城市文明发挥的决定作用。

2.受众分析

比较怀旧并关注老街历史文物保护的那部分人。

二. 报道主题

走进城市老街

三. 报道主旨

那些曾经在历史上熠熠闪光,带有浓厚民间风味的老街古屋,历经数十载风霜雨雪侵蚀,伴随着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文明的告诉发展,那些在高楼靓丽外表下若隐若现的老街古屋显得愈加暗淡无光,并逐渐开始淡出大众视野。

本组成员立意做一个关于探寻老街历史沧桑味道的策划方案。走进老街,敲开一扇扇斑驳的木门,找寻老街蕴含的悠悠古韵,以及厚重的历史人文风貌。

四. 报道目的

着眼于下关市具有代表性的老街古屋的兴衰更迭,以一些沉淀城市文化命脉并日渐淡出公众视野的街道与建筑为立足点。介绍城市老街风貌,将老街目前面临的种种现实性问题重现于大众眼前,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老街的保护与延续问题,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保护这些即将消逝在城市中的文化。

五. 报道角度

1. 就下关市龙尾街的历史起源、兴盛时期以及后来破落的原因。

2. 龙尾街街道周围老屋的历史,历经多少次更迭,房子现在的用处,现居住的

人口结构,生活居住条件,城市发展进程的推进对其的影响。

3. 龙尾街现住户对老街的感情,发生过的一些故事,以及没有居住在龙尾街的

篇三:新闻稿常用格式

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新闻采写涉及到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二是要坚持新闻的时新性(速度快才能体现时新)。如果在写作过程中偏离了这两条基本原则,"新闻"也就不会成为新闻。

撰写新闻,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切忌冗长、罗嗦。新闻与评论不同,因此也不可用"表态式"语言;与文学作品不同,不应有抽象的内容。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

新闻的标题。能够概括、提示、评价新闻的内容,揭示新闻的本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消息的新闻价值。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副题、提要等,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排出。

新闻的导语。是新闻这一裁体特有的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有六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为何、如何。"六要素"俱全的导语,其长处是: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能够了解。具体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只写部分要素,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突出的写在导语里。

新闻的主体。导语之后,新闻内容的具体展开部分,叫主体。它起到注释导语的作用,使导语中的事实更加清楚,更加详细,以满足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要求。

新闻的背景。在部分新闻中,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读者所不熟悉的新闻事实作注释;二是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三是作者表达个人的观点;四是使新闻的内容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并增强新闻的情趣、感染力和说服力。

新闻的结尾。结尾有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时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个层次。它是新闻事实的结尾,它依附于事实,并不一定需要议论和抒发。这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种结尾的特殊形式。

新闻稿常用格式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等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

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叙式」: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对教师组织而言,由于时常必须发表对特定教育政策、事件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

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写作要领:

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图: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图片。

表: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表格。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