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传说 > 列表页

都江堰相关传说故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24  分类: 传说 手机版

篇一:都江堰故事

都江堰故事

2004年大修都江堰工程

1936年洪水后的都江堰

工人们编织竹笼(1934年)

人们从临时搭建的杩槎上行走(1934年)

年叠溪海子溃坝后第四天情景(只剩一个桥墩,人们称为“神仙墩”)

溃坝后民工们在做编竹笼的准备工作(1934 年)

1933

丁宝桢雕像

2000多年前,秦太守李冰修都江堰,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江堰并非一劳永逸的水利工程。它,也在历朝历代中,与洪流做斗争。在斗争中,都江堰变得越来越坚固,庇护着天府儿女。

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讲述走近历史,看看古代的都江堰是如何抗击洪流的。

【元朝】

洪水多次冲毁都江堰吉当普铸1.6万斤铁龟镇水

中国古代的四川官员,都上演过与水斗的故事。

元朝的一次洪水来袭,再次让都江堰很受伤。为了治水,时任四川肃政廉访使吉当普把都江堰的堰体由竹笼结构改为铁石结构,对后世治堰产生巨大影响。那次改造都江堰,四川肃政廉访使吉当普用铁16000斤铸成铁龟,立于鱼嘴镇水。

吉当普,蒙古族人。1334年,任四川肃政廉访使。

吉当普到川后,很重视都江堰水利工程。他调研时了解到,都江堰岁修工程质量差,只有9个月就被洪水冲毁。当时,都江堰渠首岁修工程点多达132处,每年征调民兵劳力数百人,大修时最多达到1万余人。还规定每人服役70天,不服劳役的按日交纳3串代役钱。如此一来,富者困于交钱,穷者困于出力,修堰官吏又多贪污。

为了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吉当普亲自查勘访问,得知岁修的要害达32处。于是,他与时任灌州判官张宏商议,设计砌石结构以改造渠首工程,增加其耐久性以减少岁修劳役负担。为了试验砌石结构的可靠性,张宏还自己出钱在小河上作出了模型试验。

1335年11月,吉当普主持的都江堰历史上著名的特修开工。用了5个月时间,动员石工和铁匠700人,木工250人,普工(包括军工)3900人。开山取石百余万条,用石灰6多斤,桐油3万多斤,铁65000斤,麻5000斤。耗用粮食1000余石,人工和材料费用共计49000串钱。

吉当普大胆改革工程结构,曾受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与破坏,或决三洞之水以灌其次,或毁都江之石以坏其成。但吉当普不为所动,坚持完成了施工。完工后,不但灌溉用水源得到了保证,而且设立了几千处水力加工作坊。这次特修后,工程维持了40年,明代几次大修改造,都以吉当普的方案为基本模式。

或许,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所了解的人都还记得,曾流传过都江堰埋有镇水铁龟、铁牛、三神石人等故事。传说中的铁龟确有其事,《都江堰志》记载,这个铁龟正是由吉当普所铸,重达16000斤。该铁龟置于砌石鱼嘴上,以求镇水。但是,因铁龟鱼嘴建筑在砂卵石河床上,基础被急流淘空,终被冲入洪流中不知所终。后来,岁修和大修都江堰期间,出土过不少文物,比如石人,但是铁龟成了一个传说,一个千古之谜。

2002年,都江堰曾请来专家,用探铁仪器、红外线等仪器在都江堰河床进行探测,试图寻找铁龟的踪迹,但探测器一到河床到处都有铁器反应,令专家无从下手。

文物专家蒋永志曾给出了一个观点:铁牛和铁龟并不在鱼嘴下游,而在上游。据他介绍,铁牛和铁龟非常重,按照重物在水流中活动的规律,越重的东西可能往上移而不是往下游移。因此,他认为这几件宝物不可能在下游,而是在鱼嘴上游。

【清朝】特大洪灾致都江堰工程“水毁” 丁宝桢官品被降三级

1878年,清光绪四年的第5月,都江堰遭遇连日大雨,岷江洪水暴发。

在洪灾中,都江堰渠首各工程均遭到冲损。损失到底有多么严重?

据《都江堰志》记载:金刚堤多处决口,人字堤、飞沙堰长一百三十丈的堤埂仅存石工三段。一段计长五丈五尺,一段只剩条石二层计长十四丈,一段计长十一丈五尺,灌县城外护城底石也大半被冲去。这场洪灾,还给时任四川总督丁宝桢带来了一场政治上的风波,导致他连降三级。

话说丁宝桢,乃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氏,系晚清明臣。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官声甚好。他57岁那年,受到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接见,慈禧还特为他写了一幅字《国之宝桢》。

1876年10月,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次年,他组织了大修都江堰的工程。

大修前,丁宝桢注重调研,他与时任灌县知县陆葆德往返勘工十二次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都江堰用竹笼堤“岁修累甚”,拟修建成永久性的防洪堤。

说干说干,他向朝廷上奏请求拨款。这项工程,在朝廷的支持下,由丁宝桢主持、成绵龙茂道丁士彬、水利同知徐传善、陆葆德共同督率开工了。

丁宝桢将都江堰分水鱼嘴、内江仰天窝鱼嘴、蒲柏河鱼嘴和人字堤全部改用条石修砌。条石之间用铁锭互相闩住,并用桐油、石灰、糯米汁嵌缝。同时,还石砌堤岸一万二千余丈,修建白马槽、平水槽等导水、泻水工程,疏淘内、外江干流及江安河入口段等被淤塞河道,挖河方四十多万方,用竹笼一万九千余条,花费银一十二万九千四百四十余两。

他的运气非常不好,次年,都江堰遭遇了一场特大洪灾,他修的水利工程被汹涌的洪水冲毁。那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不了作用,内江水流由决口直注外江,整个都江堰灌区下游缺水,一场“索水风潮”由此暴发。农民成群结队到总督府上访和闹访,要求丁宝桢给个说法。

时值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争斗,洋务派丁宝桢这里出了事儿,给了守旧派之口实,纷纷上奏调查他。慈禧和光绪皇帝下令处理此事,当年十二月,军机大臣恩承、童华受命抵川调查。

纷繁的人事纠葛,官场争夺,对这次大修的意见各持一端。调查中,两位大臣百般刁难。但丁宝桢的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工程符合技术规范,也没有查出贪腐问题。当时规定,宝瓶口水划超过16划的洪水造成的水毁,乃因灾害太大,人力所不能避免,不予追究;小于16划的水毁,认为属于工程质量问题,需要追究。而丁宝桢所遭遇的洪水,宝瓶口水划已到22划,达到了水划的顶部。

据现代水利专家推测,当时岷江的泾流量在每秒4000至5000立方米之间。但最后,朝廷仍以“堰功败于垂成,复蹈明之复辙(原文如此)”为由,将丁宝桢由一品顶戴降为三品顶戴,仍保留总督之职。丁士彬、陆葆德也被革职留用,罚赔工银2万多两。当年十一月,丁宝桢、丁士彬、陆葆德自备经费,再次兴工修治,主要加固补建鱼嘴,恢复堤堰竹笼结构,扩宽和疏浚河道,尤其着重于鱼嘴以上岷江左侧白马槽段的河道疏浚工程,以加大外江过水能力,并在都江堰管理上作了调整,限定渠首岁修经费总数,免除了名用水州县的摊派。

1886年,丁宝桢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66岁。

丁宝桢大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荡气回肠的故事让后人景仰。为了纪念他,灌县人把鱼嘴称为“丁公鱼嘴”。

【民国】

叠溪地震海子溃坝都江堰仅剩下“神仙墩”

时间推移至1933年,8月23日,茂汶县叠溪发生了7.5级地震,叠溪镇全面下陷,附近山岩崩塌,岩石横断岷江及支流,形成了10个地震湖。其中,岷江干流4个。

地震湖,古人称为海子,现代人又称之为堰塞湖。四川人应该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对于下游群众来说,无异于头顶一大缸水,随时都可能泼下来,时刻威胁着大

家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当然,那一年,现代人通过种种措施,让堰塞湖的水安稳下来,并没有造成灾难。然而,叠溪地震那年,堰塞湖下游的人民却没有这么幸运。

在岷江被堵45天后,一个小海子大坝溃决。积水一涌而下,岷江河道哪里承受得了这么大的洪流,造成下游特大洪灾。10月10日,洪水进入都江堰。据紫坪铺洪痕推算,相应洪峰流量约10200立方米每秒,是已知历史上都江堰最大的一次洪水。

滚滚而下的洪流横冲直撞,势不可挡,冲毁了都江堰渠首的韩家坝、安澜索桥,新工鱼嘴、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灌县天乙街、塔子坝、农坛湾、安顺桥等处被淹,洪水毁桥30余座。灌县境内死亡人数5000人以上。洪水退后,红十字会等单位沿途捞尸717具。

都江堰渠首水利工程在此浩劫之下荡然无存,唯索桥残留一个桥墩,人称“神仙墩”。

从1930年冬,万县人任重参加特修都江堰工程,次年工程竣工后,到成都水利知事公署工作。叠溪大地震次年,都江堰灌区又发生春旱。四川善后督办刘湘拨款12000元,任重作为工程技正与上校参谋郭雨中、无线电台台长朱明心等人,住在仍有余震的地震中心叠溪,督工疏导海子,及时完成了第一期疏导工程。

历史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多灾多难,1935年,由条石砌筑的都江堰渠首鱼嘴被洪水冲毁。次年,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刘湘拨款25万元,还是派任重负责工程,将鱼嘴位置西移了10米,并紧靠原索桥的桥墩。□揭秘

网传“抗洪神器”都江堰就用过

这个夏季,在朋友圈,一个欧洲某国的“抗洪神器”刷屏出现。随着这个“神器”的横空出世,在网络空间,针对神器爆发了一波又一波的争论。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报道,这个“神器”并不神气,还原其真实身份,其实就是金属挡板,类似产品在国内也有生产。接下来,人民日报还报道了另一个国产“抗洪神器”——能移动又能折叠的堵水墙。华西都市报记者从都江堰管理局获悉,该国“抗洪神器”的亲戚金属挡板,多年前都江堰就曾用过它拦水,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至于堵水墙,在成都的府南河的橡胶坝就是其孪生“兄弟”。

挡板儿:多年前都江堰用它拦水

提到网络上人气很旺的德国抗洪神器,都江堰渠首处处长吴平勇认为对此提法应该理性思考、客观看待。他说,在滔滔洪灾面前,不会有一用就灵的灵丹妙药和神器。他希望大家能剥开对这些所谓“神器”的过度包装,把这种装备还原它本来的面貌——我就是一块金属挡板儿。

“这种挡板儿,多年前都江堰就曾用过。”吴平勇说。用这种挡板挡水,都江堰早就用过,既用它拦水,也用它截流。比如在1992年前都江堰尚没有修建飞沙堰闸,每年冬修期间内江需要断流维修,而内江是向成都市生活、生产输水的骨干渠道,为保证向成都市生活、生产供水分秒不停,就启用1964年建的工业引水暗渠输水,由工业引水暗渠从外江引水至内江渠系,但外江水量拦入飞沙堰坝面后无法引入暗渠,这时必须在飞沙堰坝面末端采取拦水措施,当时就用了92块钢筋砼挡板(板后加木支撑)相连组成一道拦水墙将水拦引入暗渠。

1992年建了工业引水临时拦水闸后,由于水量可以调度自如,就不再用这种办法了。2001年,蒲柏闸整治工程施工因为内江没有断流,当时采取了对蒲柏闸进行两期施工的安排,就是用的钢制挡水板搭建施工临时围堰。

堵水墙:锦江的橡胶坝是其孪生“兄弟”

在大家朋友圈被德国神器刷屏后,人民日报报道了另一个国产“抗洪神器”——能移动又能折叠的堵水墙。

吴平勇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防洪的工程材料也处于不断改进中,堵水墙就是一例。据媒体报道,堵水墙是一条长长的黄白相间的帆布水袋,用钢筋固定在坝顶,再用水泵从湖里取水注入水袋里,形成6米长、60厘米高的一堵水墙,用水来抵挡水。关键时刻,比如哪个地方出现漫堤的险情或者决口比较小,就可以把这个移动折叠式的堵水墙搬到现场,立刻进行组装、拼接、充水,10分钟就能发挥挡水的作用,作用非常明显。

这种“以柔克刚、以水治水”原理治水的工程措施也不鲜见,分布在成都府南河各处的橡胶坝就是

篇二:都江堰-二王庙导游讲解词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大学和我的朋友们,还有已倒塌的二王庙

都江堰-二王庙导游讲解词

站在秦堰楼,这便是二王庙里最高的建筑了。它建于旧的观景台上,相传此地是大禹导江,丛帝决玉垒,李冰建都江堰时勘察水势的地方。各位团友请随我到栏杆这来,不要拥挤,注意安全,时刻要做到以我为中心的旅游团团中央保持步伐一致,谢谢合作!

古人说:“登斯楼也,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当然,我们没有条件学范大先生的“把酒临风”,但大家请看,远眺青城,巍峨千仞,穿云而立,负势竞上,陡石横生,峰峦叠翠;近观岷江一水东来,出龙门,浩浩荡荡(shāng),碧水银波,翻腾叠浪,经古堰,再分流而去,一泻千里,犹如一幅泼墨长卷,尽收眼底。

请团友们拿出我发给大家的第一张资料,我们在这简单介绍一下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到了下面我们再做具体讲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枢纽和灌溉系统两部分组成。渠首枢纽有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破岷江一分为二,而内江多余的洪水和流砂,经飞沙堰排入外江;宝瓶口是引入口是进水的咽喉,自行调节的水闸,是自流灌溉渠的总开关。这三大工程巧妙配合,协调分工,相辅相成,既保证了春耕灌溉用水,又控制了夏季洪水泛滥成灾。至此千里蜀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大家对比资料,找一找我们现在看到的鱼

嘴在什么位置,飞沙堰又在哪?宝瓶口又在哪?)

我们现在说说李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为治岷江水患,率百官,及百姓,凿离堆,穿二江,巧妙地利用岷山出山口的天然地势和弯道环流规模,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建成了这震古烁今的伟大水利工程并沿用至今。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引水口,三位一体,浑然天成,一举三功-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排洪泄沙、旱涝调水等问题,变水害为水利,使成都平原上出现了“天孙纵有闲针线,难绣西川百里图”的秀美山河。都江堰独创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是世界文明的奇迹,是中华智慧的瑰宝,。她充分地展示了中华哲学思想:顺从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只要都江堰还在,李冰的精神便会代代流传,轰鸣的江水就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各位,现在文明前去二王庙。请小心台阶,我们边走边说。二王庙原名“望帝祠”,蜀人感激李冰父子之功德,在南北朝时另建“望丛祠”于郫县,将此庙供奉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庙”,以表达对其崇敬之意。后因李冰父子相继被封为王,所以定名为“二王庙”并沿用至今。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像二王庙这种纪念有功于人民的历史人物的庙宇并不少见,但像二王庙这样有两千多年历史,但从未中断过鼎盛香火的庙宇却为数不多。李冰是我们四川人民心目中的神,在二王庙里,与之相关的塑像、碑刻、铭文、器物不计其数。就这样,人民把恩泽广施的李冰记在了心里,供在了庙堂。

二王庙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追求自然的情趣,灵活多变的

方式,层次清晰的格局,分布在坡陡地窄的山坳里,地极清幽。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国的建筑受宗教礼法思想的影响,讲对称,讲格局。而二王庙有所不同,完全是依照自然地理环境,在纵横方向上就山势叠落布局。从上往下看,殿宇重重,错落有致。整座建筑在袅袅青烟中威严神秘,主次分明却梯回壁转,廊腰漫回,檐牙高啄,曲折深幽,仿佛无穷无尽。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二是建筑密度高,达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崇尚自然布局;四是上下高差达61m,有16、7层楼那么高;五是建筑规模宏大。

在那边的文物陈列室里,有明代铸造的铁花瓶、铁蜡台,以及徐悲鸿所绘的“天马图”,张大千的“仕女图”,关山月的“黄粱梦”等,其中以道教的镇火碑尤奇特,整个碑上所刻的文字都带有“雨”字,故又称为“祈雨碑”。由于时间的关系,这就不多讲了。

这儿就是二王庙的大殿了。大殿供奉的是二郎真君,大家一定会很奇怪,为什么我刚才说二王庙供奉李冰,怎么现在却又说是二郎真君呢?其实,二郎神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他的来历有4种不同的说法。其一,他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二儿子,在都江堰有许多关于这位李二郎的英雄传说;其二,说的是《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极有可能是从李二郎的故事中演化而来的人物;其三,说二郎真君就是李冰本人;其四,说的是隋朝的赵昱,他本是青城山的道士,嘉州水患时,百姓曾见他雾中骑白马斩杀作恶的蛟龙,死后被封为“灌口二郎神”。先烈马克思曾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于想象征服自然力的。人们总是对自

己不能理解的事物加以联想,使之形象化、神圣化。这样说来,在秦国那个青铜时代,用人力开建出如此宏伟的水利工程,于是我相信李冰他就是神。那么各位,你们认为呢?其实李冰并没有儿子,李二郎的形象,其实是李冰精神的有一种传承,也是人们希望英雄完美的朴素思想。人们不愿李冰无后,更希望他的精神能代代流传。

大殿两边有两座塔式建筑,它叫字库。人们把对李冰的祭文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点燃后放进字库中燃烧,化作阵阵青烟,希望得到上天的保佑。字库的旁边有两(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都江堰相关传说故事)座石碑,一为“安流顺轨”碑,另一为“饮水思源”碑。碑下的神兽是赑屃,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喜负重,又表达功德无量之意。

现在完美进大殿参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前烧香祈福,拜一拜这位伟大的人民英雄。大家注意到没有?二郎真君头顶隐隐有白色光芒,这是为什么?原来,大殿屋顶采用双背勾叉重檐歇山顶,大家请看资料上这种歇山顶的示意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便于采光。匠人独具慧心,把采光点建于神像头顶,使神像更加神圣化。据我所知,这种双背勾叉重檐歇山顶是全国独有的。

正对大殿的建筑叫戏楼,即唱戏的地方。每逢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二十六这两天,是民间祭祀李冰父子的日子。人们在此楼上唱川剧来歌颂李冰,这就是民间庙会了。大殿后面供奉的是李冰夫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参观了,请大家随我往下面走。

前方的建筑是道教中的灵官楼,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王灵

官原名王善,是北宋的道士,死后被封为“先天主将”,主管天上和人间的纠察、赏罚之事。其人秉性刚直,执法不阿,赏罚分明,被称为“玉枢火府天将”。出灵官楼,这便是二王庙的正门了。庙门正中高悬冯玉祥将军手书的“二王庙”金字匾额,大家可以在此照相留念,比较有纪念意义。 我们顺着陡斜的石梯而下,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悬刻着历代积累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句句精炼,寓意深远。字里行间透着精微广大、高瞻远瞩的治世利民大略,体现出浓郁的仁政爱民情怀。我先在这卖个关子,待会儿我们参观三大主体工程时我再和大家一起探讨。 这便是乐楼,屋顶为重檐歇山式。整体设计精美,气魄雄伟。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使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如同展翅高飞的大鸟,在天际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柔和,不失力量;简朴,不失高雅。支支飞檐长达2m,横眉、雀替、花罩、撑拱等雕刻精细,技艺高深。檐口上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在色调的处理上给予人冷暖不同的感受,形成一种赏心悦目的对比。大家请看,乐楼色彩以黑色贴金为主,加以少量的朱砂、石绿,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的感觉,使建筑更显神秘、庄严,极富神韵。整座建筑仅49㎡,小巧玲珑中却透露出高大巍峨的表现力。

古色古香的乐楼,是建筑受道教思想影响的结晶。三重小楼三层台阶横骑于通道之中。在纵横方向上均以“三为横数”,代表老子“三生万物”的思想,左右单层为青龙白虎二殿。从整体上看,又与道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螣蛇”的“五行”相对。那“朱雀、玄武、螣蛇”

篇三:神秘的都江堰(四年级三班 陈科然)

神秘的都江堰

四年级三班 陈科然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家乡都江堰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先说关于李冰的传说吧!李冰,出生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专家。约在公元前256年---前251年,他被奏昭王任命为蜀郡的地方长官太守。当时纵贯四川成都西北灌县的岷江,水患非常严重。李冰一上任,就决心进行治水工作。李冰和他的儿子经过实地勘测,制定方案,领导人民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又定出了每年淘滩修堰的制度,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调节水流的原则,保证了都江堰的防洪灌溉作用的发挥。都江堰的修成,收益至今,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怀念他。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把李冰尊为“川王”。

我再来说个故事吧,也是关于李冰的神话故事,叫作《李冰降江神》。相传李冰上任后,听说成都附近的江神年年要娶新妇,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打扮起来,准备送给江神,但是江神毫无动静。李冰大怒,奋力拼杀,终于杀死了由江神变成的苍牛。

后来,李冰塑造了三年大石人放在江心,并与江神约定:水枯的时候不能低于石人的脚,水涨的时候不能超过石人的肩头。另外,李冰还刻了五条石头作为自己的化身,沿江放置石牛,来镇守江面,不让江中的妖怪作恶。

同学们,知道吗,这些传说为都江堰这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又增加了一层神秘感,这些神话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