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和谐社区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3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和谐社会社区的调查报告

“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目前河南社会各阶层群众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看法和对社会现状的评价,准确把握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经济社会各方面实际状况,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研究判断河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方向,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近日,我小组成员进行了题为“河南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专题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郑州市东风路周边居民为主要调查对象,人数为500人(户)。现将河南省“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状况调查结果

一、河南省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1、各阶层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知度高,但对和谐社会内涵认识了解不够。

调查显示:和谐社会建设的提法影响广泛,群众认知度较高,有92.2%的被调查者了解或知道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策。但从对和谐社会内涵的认识了解情况看,仅有9.2%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整体情况”,有37.2%的人表示“了解部分情况”,有45.6%的人表示“知道一点”,另有7.8%的人表示“从未听说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因此,对和谐社会内涵、意义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

2、各阶层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注程度高,参与意识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7.5%的被调查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关系密切”或“有一定关系”。无论从职业角度还是从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状况出发,河南群众普遍对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关注,热切期望,潜存着较强的参与意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仅有2.5%的人表示构建和谐社会与自己“没有关系”,这部分人主要是独资企业经理、务农农民和农民工,抱这种态度与他们的身份和知识水平有关。

3、群众对生活状况满意度不高

被调查群众对目前整体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不高,只有32.1%;有43.4%的人表示“一般”;高达30.2%的人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关于目前群众的精神状态,53.3%的被调查者认为“压力较大”、39.4% 人“感觉太累”,但同时又有35.5% 的人对生活“充满理想”,而选择“轻松舒畅”、“快乐幸福”等其它选项的比例较低。分类看,感觉压力较大的是教师、工人、失业人员和学生;感觉太累的是失业下岗人员、民营个体户、工人、教师和民工;精神问题严重,反映焦虑、郁

闷的群体是失业人员和学生。目前多数被调查群众处于这种精神状态,是导致其对生活状况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

二、百姓心目中的和谐社会理想

1、百姓心目中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志是生活富足、国家稳定、社会安全

从调查情况看,各界群众心目中和谐社会的标志依次是:生活富足(72.4%)、国家稳定(62.7%)、社会安全(60.1%)、社会公平(55.4%)、收入差距逐步缩小(51.6%)、人人平等(47.8%)、家庭和睦(45.0%)、社会成员人人心情舒畅(40.3%)、文化生活多样(38.8%)。

2、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呈一致性

无论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还是置身社会环境中从关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出发,各被调查群体最关注的位居前三位的问题高度一致: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医疗保障;三是教育收费。

被调查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位于前三位的是:经济发展(56.8%)、医疗保障

(55.0%)和教育收费(48.2%),其它依次是社会保障(44.8%)、收入差距(44.5%)、反腐倡廉(36.6%)、社会治安(36.5%)、社会公平(36.4%)、新农村建设(30.8%)、思想道德(29.8%)。

被调查群众关心的个人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它们依次是:经济收入(82.8%)、身体健康(71.0%)、子女教育(56.5%)、养老保险(49.6%)和家庭和睦(41.2%)。分类看,不同群体对个人问题的关注呈现出内容和次序的高度一致性。

三、群众对当前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方面实际状况的评价

1、超过半数的被调查群众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快但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

2、群众普遍认为收入差距状况严重

3、半数以上的群众认为民主法制建设尚有不足

4、多数群众对当前公众思想道德总体状况评价较好,但存在问题也较为突出

5、大部分群众认为社会公平方面存在问题比较突出

6、反腐败成果得到多数群众认可

7、目前社会稳定状况良好

8、对诚信状况总体评价“一般”,政府诚信度评价最高

9、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措施取得较好成效

10、群众对改革态度积极,社会管理工作中政府职能的发挥存在一些问题

11、社会事业水平有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反映集中

第二部分 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在思想基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改革和对重大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这些成效也成为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群众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和真正的实践者,没有群众的认同和自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河南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首先,河南群众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认知度非常高,几乎达到了“人人尽知”的程度;其次,无论从工作、生活还是其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的调查也显示,河南群众对和谐社会建设高度关注,参与意识较强;第三,在此次调查进程中群众纷纷反映,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顺民心合民意,代表了百姓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对和谐社会建设充满向往与期待;他们还热切希望政府能多做类似的民情、民意调查,为百姓提供参政议政的正常渠道。

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社会稳定情况令人乐观,80%以上被调查群众感到目前社会稳定,有安全感。安居才能乐业,群众在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的积极评价,表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业”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众思想道德状况是衡量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大部分群众对公众思想道德总体状况感到满意,认为社会风俗、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关系比较合理,表明河南在建设和谐社会人文环境方面已有了较好的基础。

三、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百姓认为生活质量、水平明(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和谐社区调查报告)显提高,并对未来预期持乐观态度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河南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上8千元台阶,达到8667.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870.58元,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分别达到6038.02元和1891.57元,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当前河南经济发展较快,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对未来生活预期持乐观态度,尤其是农村居民反映更为积极。这些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稳固的经济和有力的群众支持。

四、法律成为百姓问题诉求的首选渠道,政府在百姓心目中诚信度最高

当利益受到损害时,河南群众在所有的诉求渠道中,第一选择是司法渠道;同时,在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中,政府评价最高,表明在百姓心目中,政府是最可信任和依赖的对象。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的社会,而是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弥合冲突的社会。而法律法规则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制度条件和基本衡量标准;政府又是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政策去保护、实现各方利益,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的主体。所以群众对法制和政府的信任态度,成为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五、群众坚定地支持改革,同时对负面问题的认识和评价日趋客观、冷静、理性

改革的实质是对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利益矛盾也成为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特点和突出表现。当面临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改革该何去何从选择时,绝大多数群众坚持“继续改革”的立场和观点。同时,群众对负面问题的认识和评价日趋客观、冷静、理性。如在对待收入差距扩大这一突出问题上的态度,群众虽然反映强烈,各个领域和层次都受到影响,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开始普遍接受市场的理念和运行规则,对收入差距拉大的必然性有所认识,大部分人认识到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持这一态度的人数比例超过了选择较为冲动的人数比例。群众坚持改革的态度,和认识上的日益成熟理智,为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有效消除风险、妥善解决各方矛盾提供了根本保证。

六、对腐败、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治理成效得到群众认可。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众反映,经过政府及有关方面治理和保护措施的实施,自己周边自然环境逐渐变好,或已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大多数群众认可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认为政府惩治腐败的力度大,措施得力,效果明显,腐败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腐败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都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性障碍,对这两个问题的治理所取得的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积累了成功经验。

第三部分 河南构建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从这次调查结果看,被调查群众反映影响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突出问题是:收入差距(62.7%);腐败(59.0%);医疗(54.6%);就业(51.42%);教育(49.7%)。针对群众对目前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实际状况的评价结果,我们认为影响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急需得到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收入差距;二是就业;三是医疗;四是教育收费;五是人际关系和诚信。

经过这次调查报告,使我们全面了解目前河南社会各阶层群众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看法和对社会现状的评价,准确把握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经济社会各方面实际状况,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研究判断河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方向都是很有利的。

篇二:建设和谐社区的调研报告

建设和谐社区的典型调查

专业:班级:姓名:

摘要: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为此,特对所居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调查,主要研究居民对和谐社区的认识和标准以及建议。在社区内宣传建设和谐社区的好处,分发问卷调查用于了解在建设和谐社区时应注意的事项和标准。在居民给出意见和建议后整理分析,将值得采纳的建议和意见集中在居委会召开大会进行讨论解决方案再交由有关部门进行实施,从而使居民认识到和谐社区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建设,使建设和谐社区的困难得到初步解决。

关键词:建设和谐社区 问卷调查 上门走访 居委会

正文:

一、前言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指出了建设和谐社区要摆在重要的位置,为了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等。这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党的宗旨,前任主席胡锦涛曾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要想建设和谐社会必先建设好和谐社区,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原因,也是每个人所期待和希望的。自党成立至今的发展道路来看,经过一系列的挫折,走社会主义是最好最正确的方向,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建设和谐社会,而从最基本的单位社区做起无疑是最合适的。在现代社会中,建设和谐社区不仅仅是政府的口号,也逐渐成为了每个人的需求,为了长期的稳定的发展而取得了共同的意

识。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生活在社区中的各种人群都会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社区是众多问题的汇聚点,比如外来务工人员的安置,失业和贫困群体的救助,老年人的就医问题,未成年人的就学问题等等。居民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建设和谐社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各个群体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并且尽量满足各个群体的需求。通过建设和谐社区,可以逐步解决上述难题,让各种不同的群体能够共同居住在同一社区,解决好群体间的矛盾。因此,首先要调查社区中各个群体的需求,再制定一系列计划和措施,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的第一步。

二、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组织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初步确定居民所关心的问题和对建设和谐社区的建议,经过整理分析拿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抽样调查,随机调查在居民楼里和社区广场的居民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仔细询问并记录。最后在居委会召开全体代表大会,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做概述,并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得到的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做重点阐述,然后让大家发言提出解决方案,再投票表决方案的可实施度,过半数则通过投票,最后自由提出其他的问题并有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将方案的具体计划经大家讨论通过后,把调查结果和问题及方案张贴在社区告示栏,做好宣传工作,并把方案交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三、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小区人数情况共发放200份问卷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83份,调查对象为16周岁以上的居民。按照各个选项的百分比人数绘制表格,数据统一四舍五入取整数。统计出居民最关心的有如下几个问题:娱乐设施尚不

完善,对和谐社区的了解不是很多,文化水平普遍中度偏低,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特殊服务较少,居民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社区提供的大众化服务不到位,治安和绿化问题亟待解决,居民热切希望提高自身素质,多与社区其他居民进行交流和娱乐活动等等。

(二)、主要做法分析

调查和谐社区建设情况首先需要了解居民对和谐社区的了解程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有利于收集和统计数据。其次由于社区人口众多,采取普查的方式工作量大且不利于统计,因此一部分在每栋楼内的每层随机抽取2户发放问卷,另一部分在社区门口人流充足时发放问卷。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需要在现场无其他人干扰的情况下填写,社区工作人员辅助讲解问卷内容,但不得含有主观意识。统计时按照问卷题号统计每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再计算百分数填入表格,多选题不限定选择个数,单独统计各个选项人数。将结果公布在社区告示栏上,在留意告示栏的居民中随机挑选一部分询问关于调查结果的想法和最关心的问题并记录。

(三)、主要经验或启示

经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和讨论,由问卷调查总结出的主要问题整理出来。了解到了居民对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主要有:社区服务、治安、环境、文化生活等,这些问题在调查中显得尤为突出。根据建议,社区应开展多元化的服务,面对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特殊服务。对于老人需要更多的关怀服务,在逢年过节时上门问候,在入夏和入冬时送去避暑用品和防寒衣物,平常多与老人交流了解需求,让老人不再感到孤独。建立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配置健身和娱乐设施以供活动。对于未成年人需要更多的教育,设立小型图书馆,图书由居民自愿捐献,定期做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安全意识,设立专门

的心理咨询室,主要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建立小型的游乐场或者适于儿童娱乐的健身器材。在治安方面,需要设立保安室且做到24小时有人站岗,在重要路口和隐蔽处安装监控设施,社区内保安不定期巡逻,遇到情况及时报告并进行简单处理。严格控制外部车辆的进入,对外部人员进行登记,必要时对可疑人员进行盘问。社区内的防盗门做到定期检查是否损坏并及时更换,对居民做安全情况调查,了解居民对现有的安全情况是否满意,并请居民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便改善。对于社区的环境方面,沿小区墙壁设立绿化带,发动居民亲手种下小树苗并挂上想说的话,在广场中央建立花坛,由居民投票选择种植的花草,在重要节日时摆上观赏花卉。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回收问卷调查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居民不了解情况不愿开门接受问卷或提问,有时遇到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不能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有时会遇到发放的问卷遗失等情况。其原因应该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让大多数居民了解到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性,在与居民接触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问卷调查的意义。在统计问卷时会出现个别题目没有选择的情况,使题目失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其调查的总人数将要减少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在随机抽取居民时,许多老年人不识字,需要工作人员帮助填写,许多中轻年人对调查兴趣不足,不愿填写调查,使调查工作进展缓慢,对于这种情况应简单介绍做调查的基本情况,表示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和讨论,了解到了建设和谐社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居民对和谐社区的了解不深,若要建设好和谐社区,就要解决居民们最迫切的问题,比如社区的基本服务不到位和治安不完善等问题。在

篇三:关于共青团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参与

和谐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杜鸣青 尚燕宁 李 舒 刘晓东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其枢纽作用逐步凸显,建设和谐社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新的形势为共青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如何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为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献计出力,已经成为当前共青团发展的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按照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第一调研组一行四人就新形势下共青团如何参与和谐社区建设采用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先后对市人事局、民政局,以及鞍山市立山区的立山、友好街道办事处,铁西区的共和、八家子街道办事处,铁东区的湖南、园林、站前街道办事处的( )社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期间,调研组召开座谈会4次,有67人参加座谈,走访社区9家,重点调研走访了人事局、民政局工作人员,街道团工委书记,社区团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村委人才工程和社区民政助理选拔的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青年( )人,发放调查问卷( )份,收回有效问卷()份。

被调查的铁东、铁西、立山三个城区共有街道办事处()家,社区()家,共有35周岁以下青年()人,其中团员()名,社区团支部书记100%为兼职;共有社区工作者()名,平均年龄33.8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4.9%,社区工作“老大妈”形象得以改善。

在被调查的()名青年、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中,28岁以下的占59.3%,28岁到35岁之间的占31.1%,35岁以上的占9.6%。调查问卷结果反映,从青年工作的角度看,社区团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活动,但效果还不够明显;青年认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效果最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占49.8%,青年文明号占28.7%,“青年文明社区”占

2.3%;有86.4%的青年表示愿意接受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但相对于在其工作单位所发挥的作用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调查问卷中反映,有53.7%的青年表示不知道或感觉不到社区团组织的存在,有68.6%的青年从没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是否已与社区团组织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这一问题,只有16.7%的被调查青年回答“已经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58.1%的被调查青年回答“还没有,但希望取得联系,加入社区团组织”,竟然有2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想取得联系,不想加入社区团组织”。

……

二、发现的问题和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社区自身建设方面看

1、政府投入不足,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较差。

在我们走访的许多社区中,虽然大部分社区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面积不足,一部分社区虽修建了新的办公场所,但缺乏相应配套,铁西、立山的许多社区居委会冬天没有暖气,要另租地点办公,极大的影响了社区工作效率的提高。

2、社区定位模糊,职能错位,工作过于繁重。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实行以民政部门为主的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是政府的延伸,居委会承担了太多诸如低保、再就业、环境保洁的政府职能,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而对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需要无法满足,组织带领社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无法发挥。接受我们调研的所有社区干部均反映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周六、周日经常加班。

3、社区居民主体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彼此隔阂,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务都由政府主导,居民群众都是被动承受,参与社区管理的社会氛围和个人心理准备都缺乏;再加上受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的影响,不同职业、不同单位的人群居住在一起,大家彼此陌生,不同群体彼此对立,“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马背霜”,缺少信任和安全感和公平畅通安全的对话渠道和组织保障机制,邻里亲情缺失,“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有的居民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愿望,但考虑到自身安全利益等因素也只好作罢,造成了社区工作和文化活动难以开展的局面。

(二)从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开展活动方面看

1、部分社区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工作形式单调、手段缺乏、力度不足。

有些社区团组织缺乏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工作和服务手段单一,影响了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号召力,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法吸引和带领团员青年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在座谈中,社区青年普遍反映,目前,许多社区团组织开展活动,仅仅限于“唱唱、跳跳、扫扫地”、收缴团费、订阅杂志、组织青年志愿者刮刮小广告或者简单的评比竞赛,不能为广大团员青年和社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团的活动缺乏吸引力。

2、社区团干部兼职,事务性工作繁重,没有精力开展工作。 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三个城区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部为兼职,除团的工作外,还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查、发放与管理,再就业工作和居民楼组管理工作,工作极为繁重,根本无暇顾及和开展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很多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3、社区青年流动性大,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新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大量的待业青年、下岗青年、外来务工青年集聚在社区,游离在团的组织网络之外,社区团支部难以与社区团员建立组织关系,表现在街道团工委、社区团支部不能确切掌握团员、青年的底数,对社区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如铁东区园林街道办事处有35周岁以下青年14000人,未成年人5900人,而统计的团员仅为208人。部分团组织对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团员的组织关系暂时无法得到正常管理,与团员青年沟通少,甚至没有沟通,造成这些团员组织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化,不愿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的活动。

4、社区开展共青团和青少年活动的阵地建设有待加强。

社区建团没能完全走社会化的发展之路,对团的活动阵地发展、巩固还不够,对社会资源资源缺乏整合,再加上社区受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青年文化活动阵地较少。例如立山区立山街道的工业社区,拥有社区合唱团这个很好载体,但由于社区青少年活动室没有暖气,冬天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再加上缺乏活动经费,活动开展举步维艰。阵地建设的薄弱影响了团组织工作手臂的延伸和活动空间的拓展,使团组织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5、团的品牌工作在社区触角不够广泛。

部分社区青年对一些团的品牌活动参与热情较高,但不知如何参与,从调查问卷的情况上看,社区青年对团的品牌活动有较多的了解,例如被调查者中有68.4%以上的青年表示了解并乐于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但在问及“您是否参加过社区团组织的各种活动”时,只有25.3%的青年选择了“经常参加”和“参加”,有很多青年提出不知如何参加,找不到途径等问题。可以看出,社区青年对团的各项活动抱有较高的热情,社区团的工作开展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团组织的示范作用以及工作触角不够广泛,导致社区青年参与活动存在困难。

6、团干部素质、党政领导支持和经费问题制约着工作的开展。 从团干部素质上看,部分基层团干部受年龄、经历、资历所限,缺乏服务青年的意识和手段,导致社区团组织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手段不到位,服务内容不丰富,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青年的工作体系。从党政领导的支持上看,部分街道党政干部对社区团的活动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团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从活动经费上看,由于没有稳定的来源和标准,社区团员流动性强,团费收缴困难,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制约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建议和对策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