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描述性调查,案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4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1综合描述性评语

篇二:调查方案范例

案例:蒙汉通婚研究

1.调查题目:

赤峰地区农牧民蒙族与族汉的通婚研究

调查目的:通过对影响蒙汉用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建立一 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者以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民族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论构架: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蒙汉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类:1、经济活动;2、 居住特点;3、人口迁移;4、语言文化;5、历史因素;6、政策因素。其中后两种因素起 独立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前四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筛选出10个影响民族通婚的 变量:①某一民族在一个村的总户数的比重;②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③户主的年龄;④户 主的文化水平;⑤职业;⑥户口类型;⑦是否移民;⑧掌握另一民族语言的能力;⑨邻居 中另一民族成员的多少;⑩与另一民族成员的交友情况。将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民族通婚 程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组研究假设和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

2.研究类型: 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3.调查范围:内蒙古赤峰地区 分析单位:家庭(户)

4.抽样方案: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根据地区特点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旗(县), 在这4个旗(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 5个乡中各选择2-3个村,共选出12个村,,这12个村共3200户,从中随机抽选(每4户中 选派户),2439户,在每户调查户主1人,共2439人.

5.调查内容: 户主的主要特征:自变量③—⑩,各特征组的民族通婚程度,户主所在, 村乡,旗的历史状况与现状。民族政策的历史变化,调查问卷,调查指标和项目是:户主 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变动、婚姻史、配偶情况、生育史、语言能力、社会交往、邻居 情况、个人收入、个人对居住地的满意程度等等,他们是对自变量③—⑩的测量,对每一 指标或项目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来了解,以上是主要问卷,此外还设计两个辅助问卷,一 个是了解家庭情况,另一个是了解迁移情况,在了解村、乡、旗的历史与现状时,是根据 事先设计的调查提纲。

6.调查时间:1985年6月-1985年8月

调查时点;1985年6月1日。在6月1日以后迁入的户主不再调查范围内,6月以后 结婚的不做统计。

调查场所:直接进入家庭访问,填写问卷。

调查时间计划: 准备阶段;1985年2月~1985年5月,查阅文献,到赤峰地区的政(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描述性调查,案例)府 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到调查地区实地初步考察,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以修订问卷。调 查阶段:1985年6月~1985年8月每天访问40~50户,60天完成。除在12个村进行问卷 调查外,还需要考察者5个乡其他41个村的概况,研究阶段;1985年9月~1985年11月, 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汇总分析,打印统计表格,计算相关系数等。总结与 应用阶段;1985年12月~1986年3月结合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的培训,组织:课题组共5人,其中3人是调查员,由2名研究人员带队, 示范并负责检查,核对工作。

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边区开发课题组

1

2

3

4

5

篇三:调查方案设计实例

能力单元二:调查方案的设计

A 调查设计时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调查课题的确立对整个调研工作提出了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则是研究设计及其实施这一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

在社会调查中,当调查课题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并不是马上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收集资料,而是为顺利完成调查课题所确立的目标进行认真、周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一、调查设计——主要是指对整个调研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方法,以及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及方案等。

二、调查设计时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调查目的

目的不同,整个调查就会在设计的要求,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的选择,以及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会有所不同。

调查的目的可归结为:探索、描述、解释。

1、探索性调查 (what/how)

在调查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不太严格。通常采取偶遇抽样或判断抽样等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来挑选调查对象,样本的规模一般都较小,资料收集主要采用无结构式访问的方法进行。

2、描述性调查 (what/how)

常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在方法上常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用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样本的规模在三种不同目的的调查中是最大的。资料收集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为主,以问卷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所得结果将推论到总体中去,即要用来自样本的资料去描绘总体的面貌。

3、解释性调查 (why)

其目的是回答“为什么”。在程序上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

在调查方案的设计上,与描述性调查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而且描述性调查更严谨。调查内容不要求广泛性,而是要紧紧围绕所要验证的研究假设展开。

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的统计分析。

(二)分析单位

1.什么是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即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通常分为四类: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分析单位的选择是社会调查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关概念区别:

分析单位:是一项调查所研究的对象,是收集资料的基本单位,也是研究结论中所解释的单位。

调查对象: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

研究内容(调查内容):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分为状态、意向性和行为三大类。表现为调查项目或调查指标。

抽样单位:是抽取调查样本时所使用的单位。在一次调查中,抽样单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多级抽样。例如:

课题:“重庆市主城区家庭代际关系问题调查”

分析单位是:家庭

调查对象是:家庭中的“户主”

调查内容是:代际关系

抽样单位是:家庭(户)

2.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

(1)层次谬误

层次谬误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分析单位作调查,而用另一种比较低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即研究者在一个比较高的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在一个比较低的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的现象。

实例1:从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问题时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比流动人口少的城市的犯罪率高”。由此得出结论说:“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这就犯了层次谬误的错误。因为调查资料是以城市为单位(分析单位是“社区”)收集的,而作出的却是有关群体(分析单位是“群体”)的结论。

实例2:从班级为分析单位调查纪律问题时发现:“男生多的班级比女生守纪律要好。”由此得出“男生比女生守纪律”的结论。这也犯了层次谬误的错误。因为分析单位是班级,收集资料的单位是班级(是一个“组织”),而作结论的单位却是“群体”(男生,女生)。

实例3:当调查发现“越穷的村庄生育率越高”,我们不能因此就推论出“越穷的农民生的孩子越多。”因为也许是穷村中的较富裕的农民生的孩子多,才使得整个村庄的生育率增高。前者是以村庄(社区)为单位进行调查,后者是以农民(群体)为单位作结论,层次谬误。

(2)简化论(还原论、简约论)

简化论是指用某一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用微观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即研究者用比较低的分析来收集资料,而作出的却是有关比较高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在形式上与层次谬误下好相反。

实例1:对城市的人口进行调查时发现“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由此推出“流动人口多的城市比流动人口少的城市犯罪率高”的结论。(简化论错误)

实例2:调查发现“男生比女生守纪律”,由此得出结论说“男生多的班级比女生多的班级纪律要好。”(简化论错误)

(3)怎样避免发生层次谬误与简化论错误?

关键在于保证作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运用证据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

(三)时间框架

时间框架是调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课题确定后,我们要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不同来设计时间。如果目标是考察社会现象的变迁(或变化),那么我们就

做纵贯调查。如果仅对社会现象(问题)的当前状态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横剖调查。一般来说,横剖调查用得较多。

B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具体方案的内容

调查方案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从调查课题开始,直到资料收集、分析、报告撰写为止的整个过程。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的具体方案应包括下述内容:

1. 说明调查课题及其目的、意义。

2. 说明调查的内容。

3. 说明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调查课题只是指出了我们所研究现象的大致范围或基本方向,至于在这个课题究竟要调查那些具体现象,则是调查设计中所解决的问题。例如:

课题: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状况及问题调查

在调查方案中,可将交通状况分解为交通车辆状况、道路建设状况、交通管理状况以及人员流量状况等几个大的方面,然后再在每一个选定进行调查的大的方面中,根据课题的目标要求与现有条件,对调查内容进一步细化。如将交通车辆状况细化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客车与货车、大车与小车等具体的调查内容。以便为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指标的选择打下较好的基础。

4. 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

探索性调查:不需要事先建立理论假设

描述性调查:一般也不需要事先建立理论假设

解释性调查:事先必需建立明确的理论假设

5. 说明抽样方案

(1)如果是普查,只需说明如何保证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进行调查

(2)如果采用抽样调查,则需说明:

调查研究总体是什么,即对调查对象所取自的总体进行界定;采用什么样的抽样方法和程序进行抽样;样本规模的大小及样本准确性程度的要求;被抽中的对象因各种原因无法调查到时怎么办等。

6. 说明研究类型和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1)探索性、描述性还是解释性调查,理论性还是应用性调查研究

(2)普查、抽样调查

(3)用何种方法收集资料

(4)将采用什么样的资料分析方法。要不要用统计分析方法?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分析方法?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还是多变量分析?

7. 说明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与组织

(1)对调查课题的组成人员及其在调查中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全盘考虑,明确分工。

(2)对调查员挑选、培训进行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3)分配调查任务,并设专人检查、审检调查资料,以保证调查资料的质量。

8. 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与经费使用计划

(1)时间进度:一项社会调查从定下课题到完成报告,往往有时间上的限定或要求。为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调查方案中应对整个调查工作的时间分配和进度进行安排,每一个阶段所分配的时间要合适,还要留有一点余地。特别要注意给调查的设计与准备阶段多安排一些时间,不要匆匆忙忙开始收集资料的工作。

(2) 调查经费使用计划:进行经费预算,以保证调查各个阶段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二、调查方案设计实例

重庆市孤残儿童社会接纳程度调查研究方案

一、调查背景与调查目的:孤残儿童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家庭或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传统的孤残儿童的照顾模式通常是以儿童福利院为核心的院舍照顾模式,实践证明,这种照顾模式存在着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容易对儿童产生“标签化”作用、忽视孩子的个别化特征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转变儿童福利机构的职能,建立在家庭寄养、家庭收养为核心的孤残儿童社区照顾模式将是大势所趋。

为适应儿童福利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为我市开展孤残儿童寄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工作参考,我们组织这次题为“重庆市孤残儿童社会接纳程度”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了解重庆市民对孤残儿童的基本看法,了解哪些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