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新农村随机调研典型案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4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通山县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制约分宜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为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字:农民收入,收入增长,制约因素。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为深入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及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在2007年寒假的一个月中,我们走访了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九宫山镇、厦铺镇等地区,深入到各村各户,通过问卷调查与当地农民、工作人员相互交谈,对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通山县概况

通山县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8镇4乡1区(九宫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及国营林、茶、农、果、渔、畜牧场21个。18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17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2万人)耕地面积26.6万亩,是一个集老、库、山、穷于一体的山区县。2004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6亿元。全年农业总产值3.34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936万元,财政支出1.78亿元。年末全县金融部门存款余10.76亿元。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604元。全县参加养老保险、单项369家,医疗保险175家,享受城镇居民低保待遇的达8752人。

二、通山县农民收入现状

在2007年暑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对通山县农民进行了一次关于收入问题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涵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农民收入问题及惠农政策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调查数据表明:平均每农户人口3.5人,有效劳动力2.7人,户主年龄大多数在30岁—55岁,其中20%的农民家中有外出打工人员;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70%的农户饲养牛、猪等牲畜,5%的农户种植了柑橘、梨子等经济作物。

我们走访了许多村庄,从住房外观看,大多数村庄中居民房仍然是破旧的砖瓦房,少数人住着气派的小洋楼。我们随机与五十多名农民进行了交谈,从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其中有13人表示收入比较低,入不敷出;30人表示收支水平相当;有7人的收入相对来讲比较充裕,除了支出部分之外,每年都有部分存款。

这些情况都是我们通过在农户家里、院子里、村庄的小道上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到的。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分宜县农民的收入情况以及农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接下来,我们通过这次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结合当地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来探讨通山县农民收入现状问题,以点及面,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收的制约因素,为当地农民增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由于没有获得通山县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只能通过调查中的数据分析农民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调查统计中得出的数据,显示了通山县农民的收入来源、劳动力年龄结构、收入状况、教育情况、影响收入的因素、专业养殖或种植户的情况、惠农政策等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总结出通山县农民收入的现状,主要有:

1、农作物种植仍是通山县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通山县有耕地面积26.6万亩, 2000年通山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为2437元,2005年增到3712元,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而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尽管都有增幅,但农业收入增幅的比例最大,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收入的源泉,这不仅对通山县农民收入起着主导性作用,也证实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调查得知,从100份调查中我们选出了13位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且年收入水平在10000左右,以比例来算,全县大概有1万多户,据我们在县政府的资料中了解到,这在前几年是没有的。这种特色的农业经济不断涌入到农户中,为农民收入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并为农民创收提供一个有利的渠道。

2、外出务工经济成为通山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查表明,通山县农民收入除了农业收入以外,打工经济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

一。据我们从县政府得到的资料表明,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群众脱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使打工经济成为分宜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远远高于农业收入,这就成为农民外出打工的催化剂。在统计中我们了解到外出务工人员的年收入水平大至为7500—12000元不等。

3、农民的支出流向相对集中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问及农民收入支出的流向情况,统计结果如下:有7人选择将收入首先用于扩大和发展生产;同时还有6人选择购买耐用消费品;仅跟其后的是子女教育、防病养老和子女婚嫁(29),仅有8人选择了建房。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山县农民的支出流向较为集中,此外,子女的教育问题、防病养老问题在农村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当地农民收入现状以及收入支出流向的分析,我们对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以往更清醒的认识,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民的增收也产生了新的见解。

三、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加大了支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2006年,国家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这给农村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它使农民的负担减轻了,收入增加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因为农民负担问题并不等同于税费负担,农民负担还有更多的内涵。

 从我们在通山县农村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在增收的同时,支出部分并没有多大改观,甚至还有与农民收入一起上涨的趋势,所以农民增收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增收的潜力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农产品供求失衡(34%),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和产出效率低(23%),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19%),文化程度、环境、优惠政策难以真正惠农(17%)。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经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农产品供求关系失衡,农业增产增收难

(1)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对于那些没有稳定工资收入的农户来说,家庭经营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全年的收入,所以粮食价格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因为它能对农民的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政府对粮食价格所采取的政策则直接决定着对农民的农业收入。

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

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结果。而近几年供大于求,为有效缓解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政府采取调低部分粮食品种收购价格,使农户出售农产品所得收入减少,直接导致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减少。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减少又进一步制约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 据了解,当地农民没有好的售粮渠道,大部分农民是等收购粮食的小贩来到村里,以小贩给出的低价出售自己的粮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我们还从农业部门获悉,今后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目前一些主要农产品都已经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在加入WTO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下,政府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已经不可能,要想通过提高粮价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实在有限。

(2)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

尽管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比往年略有上调,但农民们普遍反映化肥、农药、农电、柴油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这些生产资料的上涨导致了种植成本的提高,实际上也就是抵销了农民收入增长的成效,造成农民增产不一定增收,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通山,一段时间内每袋化肥市场价格在几十元左右波动,农忙时价格还会有波动。在本次调查中,农业生产资料的上涨也是农民反映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关积极措施来调控农业生产资料的上涨,比如说对出厂的化肥等生产资料实行了一个限价的幅度,但这些国家规定的措施必须落实到位才会行之有效。所以,我们认为当前生产资料随意涨价的行为要进行专项的整治,同时也要对生产企业给予财政上的适当补贴。

2、农业结构不合理及农业产出效率低致使农业收入下降

在通山县农村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农户种植了小面积的其它经济作物,这些初级产品通常会全部卖给小贩或其它经商老板,价格被压得非常低,致使收入不能提高。就对往年大畈镇种植的百合来讲,每年百余亩的农产品都是被老板收购,然后经过深加工,价格翻几翻,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在当地却没有一个类似的加工厂。如果单单依靠初级产品的销售,其增值空间非常小,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进而非但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使收入逐渐下降。农产品质量不高、初级产品多、加工品少的问题影响着收入的提高。

3、文化教育程度低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统计到: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初中的占35%,高中或中专的占48%,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占10%。可见当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是在高中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因为较低的文化程度造成了农民一方面难以有效接受一些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导致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市场的胆识和魄力;另一方面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出务工人员在企业的劳作质量和收入水平。调查资料也表明,在当地小型企业打工的农民,文化程度基本都是初中文化水平,而且接受过或多或少的专业技术训练。因此,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成为决定农民收入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在调查过程中,给我们的印象是:有致富想法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高些,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被问及他们来年为增收有什么打算时,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与往年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4、自然环境对农业增收的制约力度较大

在调查中了解到,这几年的农业收入水平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每到水稻成熟时期都有暴风雨的侵袭,致使产出率下降;另外虫灾也是影响农业增产的一大因素,这直接造成农业产出效率低,直接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人类无法与自然抗争,但政府可以加固河堤、加强水渠排给工程等有利于洪涝旱灾的防范,以及对农户加大病虫害防治宣传,做到防患于未然,间接的增加农民的农业产出效率。

四(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新农村随机调研典型案例)、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及建议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

的核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更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应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核心问题来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就通山县农民收入现状、制约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我们试图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收集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三农”问题的相关论述,就如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问题提出以下可行性的建议及对策: 1、继续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增加农业投入

通山县有26.6万亩的耕地面积,80%的农民依靠粮食生产担负家庭的经济来源。因此,为提高农民收入,应继续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增加农业投入。一是继续抓好粮食保护价收购、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贷款等“三农” 政策的落实,确保中央、省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使广大农民真正从惠农政策中受益增收。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尤其是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性投资。三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抓好农户小额信贷工作,加强银企合作,加大对农业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2、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在寒假近一个月中,我们深入农村了解到:大多数农户都是以家庭经营体制为主,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性的、有特色的产业,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初级产品,缺少一个深加工基地,产业链的多方向没有健全。为了切实提高农业效益,联合实际,进一步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主要做到:一是做稳做优粮食产业。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企业,支持米业企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实现粮食增产增效;二是做大做强柑橘、梨子等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的基本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三是发展壮大生猪产业。抓住生猪养殖模式由户养向专业化养殖转换的有利时机,发挥区位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加快良种扩繁步伐,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四是区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抓好大理石基地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商品效益。抓好慈口蜜桔、西瓜产业带、蔬菜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加大对大畈水库的开发,利用各具特色的水资源发展渔业。

3、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指导、组织和服务

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农民的教育程度只停留在初中或高中水平,这对农民的增收也在一定程度上的形成了制约。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不仅仅需要的是技术,应该朝更高、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才能灵活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有了一定的科技水平,才能更好地使农业结构合理化,不断的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年劳动力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政府可以为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服务指导,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和进行科技承包等,从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时为农民更新信息资源,让农民及时地了解讯息。共同推进农业科普,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为农村培养大批懂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在劳务输出方面,组织县有关单位和培训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择业能力和劳务输出产业的竞争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经信息网络、黑板墙报、劳务中介组织等媒介的作用,积极主动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组织引导农民有序高效外出务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为外出农民工提供计生、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拓宽二、三产业增收渠道

城镇的环境如果不好,就很难引进投资商,间接的影响农民收入,针对于大多数城镇脏、乱、差的问题,我们应重点抓好小城镇建设。首先大力整治农村环境,解决目前集镇存在的“脏、乱、差”的问题。如果投资环境得不到保障,就很难吸收到资金和投资商,城镇的经济也会随之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吸引的资金多,扩建的厂区不断增多,所增加的劳务也会增多,间接地解决了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其次在为减少农民、转移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不断拓宽二、三产业增收渠道。特别是抓住今年七月即将在大畈镇动工的兴建我国内陆首座核电站的机遇,做好对外宣传,吸引外地资金来通山投资。同时加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的对外宣传,使李闯王长眠之地闯王陵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使九宫山这块避暑胜地的名字更加响亮、使通山的旅游业朝着更加蓬勃的方向发展。

篇二: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针对郝家台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有政策宣传、农业生产、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等方面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 农业生产 管理制度 正文:

郝家台村共有225户,519口人,院落172个,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其中村庄道路硬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硬化面积覆盖率达到96%。全村172个院落全部接上了自来水,冬夏24小时供水,保证村民基本生活用水问题。村民家中厕所按照国家标准改成新农村环保厕所,覆盖率达到100%,并在两个自然村各建设了一处公共厕所。路灯250余盏,覆盖全村大街小巷,夏季从6点到12点,冬季从5点到11点,保证村民的夜间出行。全村共加装夏季太阳能138个,覆盖率80%,基本完善了村民夏季洗澡问题。其中村委会建有冬季太阳能浴池一处,冬季每周开放两天,解决了村民冬季洗澡难的问题。172个院落中使用节能炕个数为105个,覆盖率61%。村委会设有老年活动中心一处,数字影院一处,图书室一个,社区服务站一个,保障村民文化需求。

在此次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调查中,我随机走访了152户,对312人进行了调查。接受调查的农民有80.30%已经知道国家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高达95.51%的农民认为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91.02%的农民表示愿意出部分资金共同参与新农

村建设项目,93.87%的农民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点义务的事情。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基本符合农民的需求。

目前,已经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庄,主要工作大部分是修路、发展生产、绿化、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44.72%的农民认为实施新农村建设给村里带来最大的好处是“环境变好”,42.39%的人认为是“出行方便”,21.12%认为是“收入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期望重点选择发展生产(占67.92%)、提高农民素质(占41.11%)和选择优化居住环境(占29.12%)。

广大农民认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最犯愁的是“四缺”:缺资金(占调查的35.80%)、缺技术(占30.88%)及缺市场(价格太低和产品销路不好分别占28.93%、18.46%),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大部份农田的灌溉用水也不能及时得到保障(占60.18%)。另外,72.67%的农民认为农村的农业科技宣传严重不足,70.49%的农民认为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参加科技人员或者相关专家的指导培训工作;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严重不足,80.08%的农民认为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实现“生活宽裕”的关键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渠道单

一、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偏高。调查显示,农户年纯收入平均为5000余元,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产品收入(占调查户的56.29%)和外出打工收入(占42.58%);61.56%的农民认为目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偏高”;47.32%的农民认为目前的农村生活用品价格水平偏高;农民获取资金的渠道主要是向亲戚朋友借(占调查农户的

34.74%),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较小(占23.21%)且难度较大。

实现“村容整洁”的主要问题是“三个缺少”。一缺清洁燃料:目前我村依然有超过50%的农户家庭燃料来源是柴草,有40.94%的农户家庭燃料来源是煤炭,44.26%的农户把秸秆当作柴火做饭。使用清洁燃料的比例相对很少;二缺道路清洁:40.36%的人认为村内对道路清理的不够。三缺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设施:54.27%的农户生活垃圾及污水是随意堆积或排放。

村内文化配套管理落后,村内已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和数字影院,但40.64%的农民认为活动中心及数字影院使用情况不够。

实现“管理民主”的主要不足是民主机制不健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未能发挥好。调查显示,35.11%的农民认为村里做的重大决策实施之前“没有征求意见”;23.33%的农民对村干部“不满意”;农村基层党员仅约有1/3能够代表农民的利益、反映农民的意见,能够在实际行动中起到带头作用;有2/3的党员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对策建议

一是采取多种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力度和深度,通过广播、宣传字画等途径丰富宣传,可以定期的组织村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培训。提高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让他们乐于投入新农村建设中来。

二是建立稳定有效的长期惠农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工作重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等。要分出轻重,长远规划,使有

限的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例如交通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十一五”以来,政府加大了乡村公路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部分乡村公路由土路变成了沙石路,同时其他基础设施也随之得到加强,拉近了城乡距离,农民群众真得到实惠。应继续加大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互动、区域互补、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经济组织管理,促进农村“生产发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 应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 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 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在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下,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市场激励机制, 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还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 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 其工作的好坏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的, 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 不能让农民满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的完善, 关键在于解决推广主体的激励问题, 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提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方法,采用一把手责任制,村管理镇监督的方法。政府指派个科室人员对行政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定期监督,并对专业合作组织季度考核,使专业合作组织得到有效的监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进行问责,并纳入本村年终考核。

四是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民就业和创业”机制,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农民工素质和能力影响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个人因素中除了资金因素外,还有技术、管理知识、市场知识、

就业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等。这些因素都与农民工的教育以及培训情况相关,所以要推动农民工就业创业,必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管理知识、市场知识以及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意识,并最终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其就业创业的成功率。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项目繁多的就业创业选择,他们所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显得过于贫乏,因此,要重视农民工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把对他们的教育培训纳入到议事日程,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农民工的就业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就业创业素质。培训形式要多样,培训时间要灵活,培训方法要准确有效。

五是启动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建立农村文化监督制度、加强农村信息化发展。现阶段我村文化建设工程基本完善,文化监督机制不够。应聘用文化娱乐宣传员,对本村各项文化娱乐设施进行管理,并及时的使用,让农民参加各项文化娱乐活动。加强群众监督,并纳入考核,解聘考核不合格的人员。

六是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农村改水工程,促进农村“村容整洁”。清洁能源工程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建设要与生态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循环农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农村户用池建设要选择农户集中连片的行政村实施。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要建立分层次、合理的投资机制,发挥国家、集体、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改水工程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建设资质观、技术质量关、工程进度

篇三:袁家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典型性调研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依托旅游谋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为例

第九组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统一。本文在立足袁家村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抽样调查问卷和走访、体验等形式,对袁家村积极发展旅游业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了调研、分析。

关键词:袁家村旅游业 新农村建设现状 借鉴意义

论文类型:调研报告

1 前言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广大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崭新蓝图。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要完善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基础设施;要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生活环境;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近年来,中央和地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将新农村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新农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不可否认,部分新农村建设效果不佳,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对袁家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性调研,为部分经济发展迟缓的农村地区提供借鉴参考意义。

2 袁家村简介

2.1 地理位置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礼泉县东北20公里处,坐落在举世闻名的盛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距离西安约70公里,处在西咸经济圈内,交通便利。

2.2 历史渊源

20世纪70年代以前,那时的袁家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37户人家,不足200口人。“耕地无牛,点灯没油,吃粮靠救济,住房潮湿破旧”,这是对村里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经济状况极度落后的形象描述。后在群众一致推选下,郭裕禄同志当选为袁家村第36任队长,通过积肥改田,打井修渠,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随后,创立村办企业,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成立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立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十四大后,袁家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西安、宝鸡等大中城市兴办餐饮服务业,开发房地产业,从2006年开始,袁家村开始实施农家乐项目,发展文化旅游业,逐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2.3 景区介绍

礼泉县袁家村秉承环保、生态、绿色的发展观念,至力于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集中展示着关中农村的风土人情。

走进袁家村,青砖灰瓦、雕梁画栋便映入眼帘,村口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以突出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作坊为主流,传统建筑鳞次栉比,“永泰和”布坊、“德瑞恒”油坊、“五味斋”醋坊、“天一阁”辣面、卢记豆腐等有传统特色的老店,突出了民族生活文化,营造着关中文化氛围。手工作坊里,一幕幕传统工艺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此外,环境优美、服务周全的农家乐,休闲娱乐的酒吧一条街,昭陵、昭陵博物馆、礼泉御桃观光园也吸引着不少游客。

3 袁家村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

3.1 问卷设计

为了顺利开展调研,我们提前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对袁家村的了解渠道、对景区的评价与建议等。(调查问卷见附录)

3.2 样本研究

为保证样本数据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我们选取不同景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68份,其中有效问卷3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约为92.39%。其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25岁以下的人群占19%,25岁至45岁人群占73%,45岁以上人群占8%。

3.3 数据分析

(1) 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

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

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

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

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

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

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

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

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

客前来观光体验。

(2) 客源市场分析:

依托西安,潜在客源丰富。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核心,西安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全世界范围内的游客。2012年,西安市接待国内游客7863万人次,西安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15.35万人次。(注:信息来源于西安统计局官网)而袁家村距离西安较近,对于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明确定位的袁家村而言,大量仰慕秦风汉韵而来的游客显然也是其潜在客源。

除外省游客和国际旅客外,陕西境内的游客也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截至2012年12月,西安市总人口达到857.63万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82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11442元,增长16.9%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注:信息来源于西安统计局官网)由数据可知,西安市人均收入较往年有所上升,消费能力上涨。袁家村农家乐和酒吧一条街等景区的主要吸引人群就是都市白领。

在340位受访者中,有286位受访者来自陕西省,54位游客来自山西、宁夏、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即省内游客约占84.12%,而省外游客约占15.88%。

(3) 市场区位分析:

临近西安、咸阳等大中型城市,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临近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且公路交通便利。

国家及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西咸一体化”的实施有助于带动周边城镇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袁家村旅游业的硬件条件。以“西咸一体化经济区”为核心,袁家村处于其辐射腹地,经济发展环境优越。

(4) 品牌认知度分析:

品牌认知分为四大支柱:差异性、相关性、尊重度、认知度。

差异性,是指品牌的不同之处,差异性越大,表明品牌在市场上的同质化程度越低。例如,同样是创办农家乐,袁家村与西安周边的农家乐相比,同质化就较低,袁家村的农家乐发挥地域优势,展现关中风情,特色突出,形象鲜明。

相关性,是指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相关度,相关度越高,市场渗透率就越高。袁家村将自身旅游类型定义为“关中印象体验地”,“体验”二字即是对袁家村和消费者之间相关度的一种形象表述。

尊重度,代表消费者如何看待品牌,关系到消费者对品牌的感受,其消费评价会影响重复消费和品牌的口头传播。在袁家村的随机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90%以上的消费者对袁家村的口头评价都较高,认为袁家村值得一游。

认知度,代表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程度,关系到消费者体验的深度,是消费者在长期接受品牌传播并使用该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后,逐渐形成的对品牌的认识。通过问卷分析,87%的游客表示袁家村最吸引他们的景点是关中风情浓郁的民俗一条街。由此可见,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品牌建设是成功的。

4 袁家村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4.1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特色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当地关中风情浓郁,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苹果树、桃树等生长,因而袁家村依托自身优势,创办“关中印象体验地”和观光水果采摘园是立足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中,在响应政策引导,借鉴他人发展经验的过程中,联系当地实际,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实事求是谋发展,才是最基本的原则。

4.2 村民齐心,团结一致,发挥集体优势

“集聚效应”(Combined effect), 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这种效应在袁家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有明显体现,以民俗一条街为例,整条街上每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几乎不重叠,像已经快失传、难以见到的传统油坊、布坊、醋坊、酒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等,在这里应有尽有,每家一个特色,和谐共处,产生集聚优势,共同营造出浓浓的关中风情和生活气息,对游客产生着极大的吸引力。

4.3 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重视乡镇企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回看、分析袁家村的发展史,正印证着“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袁家村村干部带领农民大搞多种经营,率先发展优质苹果、酥梨等种植业。在土地承包分产到户的大背景下,袁家村分地不分家、走集体共同致富的道路。1984年,袁家村靠山吃山,建成水泥厂并投入生产,成为集体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后来又成立农工商总公司,近年来,又发展成集房地产开发、医药化工、餐饮旅游、影视文化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红遍全省、享誉全国的新农村典型。袁家村走出了一条比较科学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

4.4 掌握市场动向,了解时代风尚,紧跟消费潮流

近年来,农家乐成为消费新主张,受到许多都市白领和年轻人的热捧。西安周边农家乐不少,经营模式有一院一户式的独立经营,也有整个村庄的整体经营,其中不乏一些影响大、游人多、生意好的农家乐,但即便如此,袁家村的农家乐还是以其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得到市场认可,并且广受好评,受到消费者的信赖,赢得不少回头客,独特优势就在于,游人在尽情品尝农家特色小吃之后,还能亲身体验农耕文明时期传统作坊的新鲜滋味,感受劳作的乐趣。有兴趣还可亲自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