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列表页

感恩教育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7  分类: 教育论文 手机版

篇一:谈感恩教育(论文)

谈感恩教育

兰溪镇学校 欧阳艳花

内容摘要: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

多一份热情……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

长,肯一次次牵扶,让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

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到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

懂得思考,我们应该感谢老师;兄弟姐妹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知道有

人可以和我血脉相连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兄弟姐妹;朋友让我体

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朋友 ……

关键词: 感恩教育

一、感恩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刚开学的时候,总会看到好多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吃着,父母甚至

还有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行李蹒跚地穿梭于各个报到的窗口!

一次家访中有位家长请求我好好的与他的孩子谈谈:自己的孩子回家后根本

不愿与父母说话,偶尔说话语气中也满是不耐烦,即使向父母要钱也是一副“应

该”的神情!

曾有一位家长跟我透露:自己的宝贝女儿都读四年级了,现在仍然赖在父母

的房间住宿,每天学习仍然要父母陪伴左右,否则就不学习!

一个总是感觉家庭条件优裕的孩子曾经不无炫耀地在同学面前说:我帮助爸

爸拔白头发,拔一根向他要1块钱,为了凑齐20元钱,我还拔了2根黑头发充

数!哈哈……

一个男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

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我讨厌他们的唠唠叨叨,总有一天,我要离家出走……

如何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他人、社会、国家对他们付出的爱?如何教会学生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祖国的培养?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探讨、解

决的问题。

二、需要补课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

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

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

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一句话感恩,即善待了自己,又快乐了自己。

培养人的感恩心,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但是感恩心理还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的体现。江西心理学会会员邹艳认为,当前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缺乏感恩心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根源,就是感恩教育在他们接受的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已经被边缘化。家庭无原则地溺爱,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的学校教育又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一代陷入情感教育的“沙漠”, 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思想已经成为一个盲区,孩子对家长只知索取、不思回报,感恩之心严重缺失。感恩意识的缺乏也就在所难免了。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

三、怎样找回感恩之心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

而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 教会孩子感恩已是势在必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就

是学会爱我们生活的世界, 爱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发现它的双眼。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世界充满爱!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家长、老师与孩子们可谓是朝夕相处,很多时候家长、老师就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老师必须心怀一颗感恩之心、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作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从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家长、老师的感恩行动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作为老师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真切地感受爱,进而理解爱的珍贵。把爱化为点点滴滴的行动:

腿勤:教室、学生餐厅、宿舍多跑跑,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加学习。

手勤:劳动以及班级的杂务班主任要起带头作用哦。

脑勤:把学生装在心中,时时、事事有学生,班级管理中潜在的不良因素要

及早发现,及时解决

嘴勤:从不刻意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一种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孩

子们的每一个进步;有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些都是爱的表现,可以传递给孩子们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感染力量,我一直坚信“爱可以融化坚冰”,,何况孩子们的心,本是一片纯净、热情的世界而不是坚冰。记得那天,我接到我们班一个男孩的舅妈打来的电话,男孩的爸爸在外打工,因为工作意外伤亡,当时我站在教室外面就哭了,我不知道那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如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这样的打击实在是太可怕了,我好想保护他,不让他受到任何伤害,我一直在想:我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我本想对班级的其他同学隐瞒这件事,但是我想了一会儿还是觉得告诉孩子们更好,这个男孩是走读生已经回家了,于是我擦干眼泪整理好情绪走进教室,可是面对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什么也说不出来,顷刻间泪流满面,于是我拿起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个消息,孩子们也都哭了,我

强迫自己控制情绪,告诉孩子们:“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得学会接受,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是平坦大道……我们的父母也有好多为了我们在外打工,他们的工作同样具有潜在的危险,但是为了我们,父母义无反顾,此时我们不好好学习,更待何时?千万不要再发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事情!同时我请求大家私下里默默地帮助那个男孩,但是不要让他发觉我们知道他的事情,尽量为他创造一个快乐、宽松地环境……”那晚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好像一夜之间长大、懂事了,学习更加积极了,当然那个男孩也一直都不知道我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协定。

2、凡事感恩!

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从而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感谢大自然

用《后天》等灾难性影片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鼓励孩子们将目光投向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斜风细雨,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想想那些在自然灾害中丧生的人们,如果我们对大自然还不心存感恩的话,那么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海啸、泥石流、台风、沙尘暴……吧!

(2)感谢父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我组织召开了一期“感恩父母”的主题家长会!在这个家长会上好多家长走上讲台给孩子们讲了在外打工、为生活奔波的经历、见闻、感受、希望!孩子们终于明白父母、发誓要恩父母,回报父母!

(3)感谢老师

我应该感恩老师,是他们赐予我知识,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哑的声音和粘满双手的粉笔尘。很多时候家长老师为孩子们付出多少,孩子们并不明了,这就需要沟通,所以只要有时间,我会做任课老师与孩子们之间心里沟通的纽带:我们班级的英语老师爱人工作在外地,自己带着才读小学的儿子,真是又当爹又当娘,每天早晨6点到校带领孩子们读书,又用手机打电话回家把儿子叫醒,让他自己穿衣洗漱、自己到小吃部吃早餐,晚上等他上完晚自

习回家后,儿子已经睡着了;我们班级的数学老师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他是在伯母得到支持下读完大学的……,当孩子们从我口中知道这些事情之后都非常感动,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数学老师的伯母去世他请假回家,正好是期中考试前夕,我也告诉了同学们这件事,并且陪伴着孩子们一起复习数学,考试成绩下来了,数学成绩是喜人的。孩子们知道数学老师丢了两千多元钱后,瞒着所有老师集体捐了钱送给数学老师,虽然数学老师没有收下,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颗感恩之心!

(4)感谢生活

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人们。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听听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或是看一些描述艰苦生活的书籍和影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等。忆苦思甜,其实对现在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好处的;《疯子娘》、《多图白发亲娘》、《三袋米的故事》、《亲吻每一天》、《矿工血泪成就血汗宝马》、《最真实的贫困农村》、《火车站的老盲人》、《美丽中国》、《改变一生的5句话》、《冬天来了,他怎么办》……这些励志、感恩的文章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在书香中学会感恩;《暖春》、《苦菜花》、《漂亮妈妈》、《可可西里》……这些影片的教育作用是非凡的,把他们带给孩子们胜过任何的千言万语,打开网络,你会发现,网络每天同样会为你提供无数生动的感恩事迹,尤其是《灰色的震撼》:在那里有瑟缩街头的孩子、沿街乞讨的儿童、过早挑起家庭重负的山里孩子、用垃圾充饥的孩子、误入歧途的孤儿;在严寒酷暑中奔命的打工仔、凄风苦雨中飘摇的外来妹、仍然过着纤夫生活的天府的脊梁、排着卖血长队的农民、要不到工钱自杀的民工、无粮度年而老泪纵横的老人、相依为命的盲人夫妇、无钱就医的老人、街头卖唱的老人……这些真实的画面给人的启迪真的是震撼的、刻骨铭心的,在孩子们晶莹的泪光中,我知道感恩已经在他们心中扎根! 一个舞蹈,成为永恒,那便是《千手观音》。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来帮助别人……,

现实生活中《2003,中国之痛》、《2004,感动中国》、《2005,感悟瞬间》《背后的故事——走进千手观音》……这些节目能够告诉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可爱、美丽的人,同时鼓励孩子们也去做一个感动小组、感动宿舍、感

篇二:感恩教育论文

附件1

开展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

【摘 要】: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学生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要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关键词】:感恩(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感恩教育论文)教育;感恩意识。

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汉初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费尽千辛万苦,寻找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人,以优厚的瞻养以报其恩惠。这些都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然而,随着国门的打开,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在国人心目中正日渐衰微,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

现在,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学生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

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学生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学习感恩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学习感恩的故事、畅谈故事感想或书写体会,使学生感受到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从而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记得有一天班会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班级中鸦雀无声,显现了难得一见的安静和认真,我知道文中的某些段落或事例已经触及了他们深埋在心底的那一份纯真,感恩意识已有所觉醒。

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说起了下列反面案例: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

上山砍柴时腿部摔成粉碎性骨折,他的班主任老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治腿,并在整整一个学期里背他上学放学,此后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供他读完高中。然而,这个学生大学毕业后,从未回母校看望过自己的恩师,甚至连一张贺年卡都未曾寄过。两个案例读完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作业:哪些事值得我们感恩呢?有学生说:“我要记住别人曾经给予我的恩惠,在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有学生说:“父母给予我生命和关爱,我要好好珍惜,用优异的成绩和孝心回报他们。”有学生说:“多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让他们操心,在他们的节日里,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份表达‘感恩’的礼物,并真诚的说‘爸爸妈妈辛苦了’。”

是啊,向别人表达真诚的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达方式,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佳方法。通过谈话,教育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始终将他人的恩惠铭记在心,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从而使他们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

二、教师以身作则,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形象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言行一致的道德形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理解道德观念的实证,使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理解道德观念的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模仿的范例,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习模仿教师的道德行为,以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常以教师的行为、品德作为自己的标准,因此,在平日的学校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首先应该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对学生感恩情感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1.让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共鸣者

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情感深处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健全与完满程度,不仅直接承载着教育理念的“朝向”,更关系着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命运”。只有教师能够蹲下来看待我们的学生,才能始终如一同我们的学生站在同一感情线上,也才能使师生情感与心灵深处达到最微妙的相互融合与共鸣。爱并不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而且这种爱,让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共鸣者,使学生学有榜样。

2.让教师成为学生人格的尊重者

就现代心理学而言: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一旦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会发展。就现代教育而言: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结合感恩教育,我们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和学生一同喜怒哀乐,一道共同成长,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以心换心地述诸心灵,畅谈理想,体味人生,憧憬未来,达到心灵相通。学生从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展现自我的独特才能与价值,从而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朝向自我人生的完美发展,他们就会从心里敬重和爱戴教师。感恩教育也就更富有实效性的效果。

三、参加感恩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从实践层面上讲,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师者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的养料,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利用节日开展感恩教育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

的内容,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元宵节等等,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回忆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从中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同时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干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师节,为老师送上一句问候或自己做的礼物。重阳节,去看望老人(可以是敬老院或镇里的孤寡老人,也可以是自己的长辈)。通过一个个的节日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也让学生初步地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回报。

2.利用班会开展感恩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行动也未“习惯化”、“自动化”,可塑性很强,处于教育的最佳时期。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贮备少,其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感性具体的东西容易接受,并能在思想上留下烙印。因此,通过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如:表演感恩的小品,诵读感恩的诗歌,替父母算一笔培养孩子的教育成本,讲讲我身边的感恩故事??

3.从生活细节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去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中明白要对身边的人心存敬意和感激。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每天向家长问好,为长辈倒茶、递上洗净的水果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总之,实施感恩教育,就是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去孝敬父母;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去尊敬师长;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将来能够拥

篇三: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此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

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与阶段策略

一般来说,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初始阶段是认知层次:受教者通过教育者的语言感化、实践示范、实例分析产生朴素的感恩情怀,建立基本的判断标准;中级阶段的情感层次:经过认知的升华,内化为受教者内心的一种情感,认识到施恩与报恩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实践层次的感恩教育阶段:感恩的行为已经内化个体的品质,外化为日常行为。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目的。

感恩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手段,把它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感恩意识在每个人心中传递。具备了感恩意识,学生才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尊敬师长,因为他们对学校、对教师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具备了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才会勤俭节约,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具备了良好的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会对社会的一切都充满美好向往,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给予了他们很多。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实施呢?

1.识恩、知恩教育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受着别人的恩泽——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恩,社会的提携之恩。如果没能认识到这些恩情,那么孩子将丧失对整个世界的爱。因此,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识恩、知恩的教育。小学是人生第一个求学阶段,他们是任教师刻画的一张白纸,通过识恩、知恩教育,可引导小学生明白父母对他的挚爱、老师对他的关爱、同学对他的友爱、社会与国家对他的大爱,使其学会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

2.引导报恩教育

古人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父母给了子女养育之恩,子女就应该尊敬和赡养父母;老师给了学生教育之恩,学生就应该刻苦学习,用取得的好成绩答谢老师;朋友给了自己深厚的友情,自己就应该为朋友信守承诺;社会给了个人各种公共资源,学生作为社会人自然就该讲公德、守秩序。如此等等,皆是报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报恩的行动可以是物质上的回报,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回报,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回报。广义的报恩既可以是一声真诚的道谢,也可以是“涌泉以报”的物质回报。对小学生的主动报恩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为父母做点具体的事情,在学校主动承担帮助老师的工作,在社区主动帮助别人等等。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这种报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否则极易让学生因美好道德情被物化而误入歧途。

3.施恩不求报的教育

施恩不求回报是更高层次的品质,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但能知恩图报,还能在不受恩的前提下广泛施恩,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主体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施恩行为,这才是人类最高的情感,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对此阶段的教育可在小学高年

级初步开展。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小学感恩教育的具体活动也应该走实践道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认识,接受考验,得到锻炼,唤醒感恩心,激起责任感,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