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二辑)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1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区域经济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中西部发展方向论文经济发展论文集

1. 广东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2. 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的地方利益协调的路径选择

3. 促进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4. 浅析我国城乡人口出生率差异的原因及对策

5. 城乡二元社会与经济转型

6. 福建省“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的预测

7. 环渤海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特点

8. 基于地域文化的蓬莱城市特色探析 9. 关于消除贫富差距的思考

广东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本文以广东粤东、粤西、山区地区1998-200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和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广东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其中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和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显著的正效应,建筑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负效应。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省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45472

地质环境经济论文集(第二辑)

.83亿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广东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中部珠三角地区以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达;而广东的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还是停留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相对落后。

面对区域发展的困境,广东省委提出了双转移战略,以此形成广东不同区域的双向交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广东的科学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广东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就业选择的困境:在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在本地参与珠三角产业转移两者之间徘徊。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流动或转移必然受经济规律支配的。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增加会拉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促进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又会引致对劳动力需求增加,这就是所谓要素投入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机制。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劳动力就业与转移之间的情形是否如此呢?本文以广东粤东、粤西、山区地区1998-200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和作用。

二、文献回顾

1.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

Lewis(1954)在总结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经济增长过程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产业结构角度建立了著名的的二元经济模型。该模型将农村—城市人口迁移视为一种平衡机制,劳动力由剩余部门向短缺部门流动,从而使得两部门的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达到平衡。因此Lewis认为,国家经济增长,即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Simon Kuznets(1968)在其人口再分布理论中认为,富有生气的冒险者在经济激励下,脱离传统环境,迁往那些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经济机会的中心地区。Todaro(1969)同样指出,工业化初期,城镇工业部门的发展使其就业增长率大多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城乡间存在收入差距和城市存在较高的就业机会,迁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激增。Stard和Taylor(1991)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迁移不仅取决于城乡间的预期收入差异,还取决于迁移者在家乡所感受到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化,以及迁移后按照迁入地的期望生活标准感受到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化。王小鲁(2000)在研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时指出城

市经济扩张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能够把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陈塑(2006)也提到,经济增长时剩余劳动力的推进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要靠经济增长。他根据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数据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无论从国家发展历史、人口再分布还是从地区经验数据分析都认为地区经济增长带动了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转移

学者的研究基本肯定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这为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Todaro(1969)在研究发展国家劳动力转移困境时,提出了农村--城市人口的迁移率由迁移者对未来的预期收入决定。Todaro做出了与Lewis不同的模型假设,即农民边际收入为正数,而城市存在着失业。一方面对城市城乡收入差距预期变大,另一方面城市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Todaro认为滞留在城市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将流向非正规部门。因此,Todaro模型实际上是一个三部门模型:农业、城市正规部门以及城市非正规部门。中国学者朱农(2004)在研究中国劳动力流动时发展了Torado的理论。他建立logit模型应用于四部门的中国省际迁移数据,发现中国工业化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不大,城市非正规行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武治国(2005)研究中国1978年-2002年中国劳动力转移数据时进一步发现建筑业对劳动力转移作用为负,服务业则影响显著。而程名望等(2007)利用中国1978-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时,认为不仅我国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建筑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相关。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学者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还存在分歧。三次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贡献基于不同地区的经验数据会出现差异。所以针对特定区域的实证研究变得更加有意义。

三、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变量及模型说明

根据1999年到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各市劳动力市场”、“各市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各市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各市年末人口总数”可以得到广东粤东、粤西、山区等12个城市1998年-2004年外出劳动力总数、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建筑业生产总值、服务业生产总值等84个样本观测值。

借鉴Greenwood(1969)的省际人口迁移模型中的变量设计,本文用劳动力从各地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总迁移率作为衡量广东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总迁移率为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分别除以各地年末人口总数。由于本人掌握的数据有限,无法从统计年鉴获取各地劳动力转移数据,所以本文用各地外出劳动力变量代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各地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代替变量。产业结构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

出于分析的目的和稳妥性,我们选取多元对数模型作为结构形式。对数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反映了解释变量的变动与被解释变量变动的关系,所要估计的结构系数恰好是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而且它反映了被解释变量增长与解释变量的增长间的关系,适合分析长期面板数据。本部分的目的就是分析经济转轨中的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及其各产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计量模型如下:

估计结果显示,1998-2004年,经济发展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效应为负,即从总体上看,地区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吸引0.821733个百分点的劳动力留在本地。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这个结果印证了已有学术文献对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作用的研究结论。

由表2可以看出,在各个地区的固定效应模型中,第一产业、工业对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两个产业在10%的水平内通过检验,其吸引效应的弹性分别为

1.676295、0.890005,即第一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吸引1.676295个百分点的当地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工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吸引0.890005个百分点的当地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建筑业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显著为正向效应,它在5%的水平内通过检验,其吸引效应的弹性为0.316191。第三产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则是不显著的,其t检验值在80%水平上仍无法通过检验,所以在本模型中认定为不显著变量。可以看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与武治国、程名望等人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这些地区农业、工业发展促进了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非武治国所认为工业的发展并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差异的原因存在于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毗邻的独特区位优势。这些优势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路径不同于全国的情况。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广东欠发达地区经济的速度发展,第一产业和工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吸引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农民在本地越来越繁荣经济的吸引下,更愿意的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但是三农问题仍旧困扰欠发达地区赶追珠江三角洲的步伐。要实现广东地区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广东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建设绿色农产品产业园,以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当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广东欠发达地区具有区位比较优势,可以利用机会建设产业转移园,承接起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3.改善建筑行业生存环境,改革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变建筑行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福利水平,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LEWI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3)

[2]朱农: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林毅夫等:中国的地区不平等与劳动力转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程名望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学家.2007(5)

[5]武治国:转轨中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向晓梅:广东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7]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管理世界2005

[8]陈塑: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南开经济研究.2005(5)

[9]吴安:中国产业及劳动力逆向流动分析_以重庆与北京_广东的比较为例.中国工业经济. 2004(12)

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的地方利益协调的路径选择

[摘 要]推动西部地区企业合作是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合作深层次的动力在于市场推动,其根本立足点在于西部地区合作各方的利益调整,对基于利益考虑的博弈过程作一诠释,有助于从根本上澄清认识,进而减少乃至消除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的离心力,从整体上完成合作框架的科学建设。

[关键词]企业合作 博弈均衡 利益协调

目前,我国的经济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了以重庆和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第四增长极。西部十二省市在全国的战略位置越显重要。在大环境的要求下,我们看到西部地区之间经济联系越紧密,生产要素的跨西部地区流动就越频繁,客观上要求西部地区企业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与协调机制并增强其作用力刻不容缓。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体一旦正式形成,其内在机制必然建立在西部地区合作各方的利益协调基础之上。因此,我们以可扩展性的双边合作协调为切入点,探讨西部地区多边合作结构下不同的参与各方行为目标约束情况下,西部地区企业合作的各种博弈过程与结果,并推导出市场推动合作的基本路径。

一、地方企业部门的博弈过程及策略均衡

篇二:对丹·左拉《农业经济学论文集》和《土地问题的昨天和今天》两书的批注

对丹·左拉《农业经济学论文集》和《土地问题的昨天和今天》两书的批注

(1901年6—9月)

丹尼尔·左拉:《农业经济学论文集》1896年巴黎版。

此书由单篇论文组成,主要是论述土地税和降低粮价。论述粮食贸易(输入和输出)。最后一篇论文《社会主义与法国农业》(第367—431页)是以最平庸最粗俗的论据向社会党人开战(反对分配者等等,一切都归结为“瓜分土地”)。

这位作者还写了两卷本的《土地问题的昨天和今天》(第1集,1894年巴黎版;第2集,1895年巴黎版)。这是《政治和文学辩论日报》[93]中农业动态(《Chronique agricole》)的翻印本(原来如此!)。书中收集了就各种问题(合作社,赋税,勒瓦瑟尔论美国农业的新书等等,等等)以最适度的认真和好心肠撰写的报章体文章。例如:企图把对分制描绘成一种对伙伴——对分制佃农特别有利的合作契约就很滑稽:见第2集第18篇论文,第329页及以下各页。论文的副标题是这样开始的:《关于土地占有者的坏话??》据说他们是“寄生虫”。只是把小土地占有者排除在外,但这是“对‘原则’的严重违反”。“如果绝对平等<原文如此!>是教旨的话”(329),那么小地产也不应排除在外,因为“小地产”究何所指呢?1公顷土地在埃罗价值1—2万法郎(葡萄园),而在索洛涅价值600—700法郎。

所谓土地占有者的份额增加的说法是不对的。对分制佃农是土地占有者从一无所有(黑体是左拉用的,第333页)的普通工人中物色的。假定对分制佃农交纳500法郎,土地占有者则交纳5万法郎,即99%!(黑体和感叹号都是左拉用的,第335页)。

这种“合伙”的条件是什么呢?收成对半分。于是左拉异常高兴:这种合伙存在了许多世纪并且叫作对分制土地租赁(337),“以同业主分享产品为条件的租赁”。

不,土地占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无偿地”履行着很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如此等等。据说对分制佃农的所得比工人高一倍(?)。(这一切当然没有任何资料,纯粹是胡说八道。)

或者看看《农业经济学论文集》一书中《社会主义与法国农业》一文《结论》的片段吧:“??社会党人断言,存在着一种对投放到土地上用以改善或简化土地耕种的资本的独立‘地租’。‘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尽管地产所有者对生产并无帮助或并无好处,‘地租’也有增加的趋势。”(431)

“这一论断可以用对事实的研究来驳倒。实际上,要把合理份额的地租同用于改善土地遗产的费用区别开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认为有地产者扮演着向农业生产征收贡赋而对其发展并无实际和真正的帮助的寄生虫的角色,这种意见是不能容许的。恰恰相反,有地产者是农民的助手、银行家和领导者,他为了自己本身的利益十分关心把地种好??”(432),等等。

在第397页上,左拉引用了1882年的统计资料——在6913604个农业劳动者中,有

3525342人(=51.1%)拥有土地,左拉写道(原文为斜体):“法国全国人口将近一半都具有有地产者这个称号,如果我们同意社会党人的论断,那么这个称号就仅仅是贵族的特权了。”

译自1969年《土地问题笔记》俄文版第236—239页

注释:

[93] 《政治和文学辩论日报》(《Journal des Débats Politiques et littéraires》)是法国一家最老的资产阶级报纸,1789—1944年在巴黎出版。——274。

篇三:模拟卷撰写论文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前言

撰写论文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高校教职员工晋级、大学生

们毕业必不可少的要求。撰写论文它不仅显示出一个高校实践的得失和水平的高

低,同时也反映出高校综合实力的强弱,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正因为如此,

为了服务于读者、方便于读者,使读者迅速、有效地得到自己所需的具有参考价

值的图书,我们便根据不同种类论文写作的要求不同,收集、整理了不同层次关

于怎样撰写论文图书的专题,并编写了索引及查找这些图书的目录,以此奉献给

广大的读者,以供参考,由于我们图书馆的图书有限,本人水平有限,不可能使

所有读者得到心满意足,请见谅。

图书馆流通部

编者:王惠英

二00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各种题材论文写作方法、要略专题索引

目录

1.………………………… 1

2. B哲学、宗教 ……………………………………………………………………… 1

3.…………………………………………………………………… 4

4.……………………………………………………………………… 6

5.……………………………………………………………………………… 11

6.……………………………………………………… 14

7. H 语言、文字……………………………………………………………………22

8.………………………………………………………………………………31

9.………………………………………………………………………………38

10. ……………………………………………………………………… 40

11. ……………………………………………………………………45

12. ………………………………………………………………… 46

13.P天文学、地球科学 ……………………………………………………………… 47

14. ……………………………………………………………………… 48

15. ……………………………………………………………………… 49

16. ………………………………………………………………………… 50

17.科学 ………………………………………………………………………… 50

18.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51

19.Z 综合性图书 ……………………………………………………………………… 52

20.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 59

1.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

3 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马克思著,-北京:

人民出版社出版,1961.11

A84

19 毛泽东思想研究论文索引:1978-1983 /锦州市图书馆学会, 锦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编印,

- 锦州:锦州市图书馆学会,1983.12

A81

61 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论文集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编,-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3.11

A84

31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论文专辑/ 武汉工学院政治理论科部学报编委编, -武

汉:武汉工学院出版社,1983.10

2.

B0

18 哲学范畴论文集 /“学习译丛”编辑部编译,- 北京:学习杂志社,1957.9

B0

112 哲学论文.演讲和笔记:1950-1966/于光远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

B1

1 外国哲学论文集.第一辑/ 《哲学研究》编辑部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11

B1

11 现代外国哲学论文集/ 全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

B2

35 中国哲学史论文初集/ 冯友兰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8

B2

123 中国哲学史论文索引:1967年-1976年.第三册/ 方克立编,-北京:中华书局,1988.10

B2

123 中国哲学史论文索引:1950-1966.第二册 /方克立编,- 北京:中华书局,1988.10

—1—

B2

36 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 冯友兰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6

B2

122 民族哲学论文选 /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论丛编委会编,-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12

B2

123 中国哲学史论文索引:1950-1966.第二册/ 方克立编,- 北京:中华书局,1988.10

B2

123 中国哲学史论文索引:1967年-1976年.第三册/ 方克立编 ,-北京:中华书局,

1988.10

B22

35 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 黄寿祺, 张善文编,-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9

B244

9 朱熹哲学研究/ 陈来著,-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

B244

9 朱熹哲学研究/ 陈来著,-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

B244

6 论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哲学史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5

B3

9 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 /蒋孔阳主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

B5

9南斯拉夫哲学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译丛》编辑部编,- 北京:三联书店,1979.7

B81

38 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1979/ 北京市逻辑学会编辑组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

B81

49因明论文集 /刘培育等编,-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2

—2—

B81

100:2 子论意义:符号学论文集.(上、下)册 /(法) A. J. 格雷马斯著;吴泓缈, 冯学俊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B83

35 蔡仪美学论文集/ 蔡仪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9

B83

42 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Ⅰ/ (俄)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

B83

42 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Ⅱ/ (俄)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

B84

86 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 /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8

B84

22 发展心理教育新理论文选/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5

B84

93 心理学年会论文选:一九八0年十二月/ 山东心理学会编,- 济南:山东心理学会,1980.12

B84

101 阮镜清心理学论文选/ 杨慎之编选,-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6

B84-5

1 胡寄南心理学论文选:增补本/ 胡寄南著,-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8

B9

5 中国无神论思想论文集 任继愈主编,-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2

B9

20 中国无神论思想论文集/ 任继愈主编,-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2

B9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