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列表页

衢州至宁德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30  分类: 可行性报告 手机版

篇一:【2015-4-2】衢宁铁路浙江段先期工程建设项目周报

附件1 九景衢浙江段项目周报

填表人:何世宾 部门负责人:吴小敏分管领导:

刘锦东

篇二:叶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叶山隧道

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隧道局衢宁铁路浙江段(Ⅲ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1

叶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⑴衢州至宁德铁路(浙江段) Ⅲ标施工合同文件。

⑵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导书》。

⑶上海铁路局《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红线”管理办法》(上铁建函(2008)600号)。

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⑴《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⑵《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⑶《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⑷《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⑸《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⑻《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⑼《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

⑽《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⑾《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⑿《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⒀《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⒁《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

⒂《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⒃《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2

二、隧道概况

1、工程概况

叶山隧道为单线隧道,建筑长度4395.53m,隧道长度4395.53m,进口隧道分界里程DK127+487.47,进口里程DK127+487.47,进口轨面设计标高295.888m,出口隧道分界里程DK131+883,出口里程DK131+883,出口轨面设计标高274.126m,隧道最大埋深约485.4m。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I级。

正线数目:单线。

速度目标值:新建单线地段160km/h。

限制坡度:-3.512%,-5.1%。

接触网:链型悬挂。

牵引种类:电力。

环境作用等级:T2的单线普通货物运输铁路。

2、地貌特征

隧区属剥蚀低山地貌单元,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坡度约20-45°。山坡植被发育,多为杂草,灌木,竹松,松树等,可见小溪沟分布,水量小,季节性变化显著,隧道出口山坡脚下有乡道,交通便利。

3、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道区上覆第四系系残破积层(Q4 el +d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主要成分为粉黏粒,层厚约0-2.7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群大爽组(J3d)凝灰岩,1层凝灰岩全风化,灰褐色-褐黄色,原岩基本破坏,除适应矿物外已全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层厚起伏较大,层厚为2.7-16m。2层凝灰岩呈浅灰白色-黄褐色,弱风化,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短柱状和块状,揭示层厚14-20m。3层凝灰岩灰白色-灰褐色,强风化,主要由石英、长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3

石等矿物组成,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节长10-50cm,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50.58Mpa。围岩级别见下表:

隧道围岩统计表

4、地质构造

隧址区发育断层1条、节理密集带4条。介绍依次如下:

⑴断层F1与线路以36°夹角交于地表里程DK131+050附近,其产状为294°∠88°,倾向大里程,电法显示DK131+050附近存在低电阻率凹陷带,震探揭示DK131+035-055地层地震波速为2600m/s,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宽度约为20m,破碎带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

⑵第一条节理密集带发育于(J3d)凝灰岩,大约与地表里程DK128+030-070段附近,地貌上大致走向沿沟谷和山坡边缘。破碎带宽度约40m,带内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

⑶第二条节理密集带发育于(J3d)凝灰岩,大约与地表里程DK129+320-360段附近,地貌上大致走向沿沟谷和山坡边缘。破碎带宽度约40m,带内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

⑷第三条节理密集带发育于(J3d)凝灰岩,大约与地表里程DK130+730-770段附近,震探揭示该段地层地震波速为3050m/s。地貌上大致走向沿沟谷和山坡边缘。破碎带宽度约40m,带内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4

⑸第四条节理密集带发育于(J3d)凝灰岩,大约与地表里程DK131+640-670段附近,电法显示该段低阻异常。地貌上大致走向沿山坡。破碎带宽度约30m,带内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

5、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6、水文特征

6.1地表水

隧址区地表径流发育,线路里程DK131+480左侧和右侧处距离线位最近190-220m,此处河床标高约202m,轨面标高276.181m,河流表水对洞身无影响。地表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6.2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组要存于风化物中的空隙水,岩体中的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的渗透,向低洼处径流排泄。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结合附近工点地下水样分析结果,可对隧道环境侵水性做出评价:隧址地下水无侵蚀性,仅根据氯离子含量判定,无氯盐侵蚀性。

隧址构造裂隙带涌水量预测表

7、隧道施工中的主要风险因素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5

篇三:安民隧道风险评估报告初稿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安民隧道

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隧道局衢宁铁路浙江段(Ⅲ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1、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 1

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 1

二、隧道概况 ............................................................................................................... 2

1、工程概况 .......................................................................................................... 2

2、地貌特征 .......................................................................................................... 2

3、地层岩性 .......................................................................................................... 3

4、地质构造 .......................................................................................................... 3

5、地震动参数 ...........................................................................................

衢州至宁德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 6

6、水文特征 .......................................................................................................... 6

7、隧道施工中的主要风险因素 .......................................................................... 8

8、气象特征 .......................................................................................................... 9

三、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 10

1、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 10

2、风险评估小组 ................................................................................................ 10

3、风险评估小组的职责 .................................................................................... 11

4、风险评估程序 ................................................................................................ 11

5、风险评估方法 ................................................................................................ 12

6、风险评估流程图 ............................................................................................ 13

四、风险评估内容 ..................................................................................................... 14

1、风险指标体系 ................................................................................................ 14

2、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 14

3、风险源识别及风险分析 ................................................................................ 16

4、风险评估记录 ................................................................................................ 21

5、风险源汇总 .................................................................................................... 63

五、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 ......................................................................................... 63

1、坍塌风险控制 ................................................................................................ 63

2、掉块风险控制 ................................................................................................ 64

3、危岩落石风险控制措施 ................................................................................ 64

4、涌水涌泥风险控制措施 ................................................................................ 64

5、岩爆风险控制措施 ........................................................................................ 66

6、高地温风险控制措施 .................................................................................... 67

7、综合风险控制措施 ........................................................................................ 68

8、投资风险对策 ................................................................................................ 68

9、工期风险及其对策 ........................................................................................ 68

10、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 69

六、风险评估结论 ..................................................................................................... 70

安民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⑴衢州至宁德铁路(浙江段) Ⅲ标施工合同文件。

⑵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导书》。

⑶上海铁路局《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红线”管理办法》(上铁建函(2008)600号)。

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⑴《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⑵《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⑶《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⑷《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⑸《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⑻《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⑼《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

⑽《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⑾《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⑿《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⒀《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⒁《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

⒂《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⒃《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二、隧道概况

1、工程概况

安民隧道为燕尾隧道,隧道全长13909.24m,最大埋深765m,隧道进口轨面标高245.619m,隧道出口轨面设计标高297.881m。隧道进口为单线单洞,出口段为双线单洞,DK125+154-216位双线双洞,DK125+540-597.5为三线。隧道按进口、出口、乌弄斜井及出口平导4个工区、5个工作面组织施工,是本标段控制性工程。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I级。

正线数目:单线、双线、三线。

速度目标值:新建单线地段160km/h。

限制坡度:上坡5.1%,下坡3.1%。

接触网:链型悬挂。

牵引种类:电力。

环境作用等级:T2的单线普通货物运输铁路。

2、地貌特征

安民隧道起于浙江省松阳县安民乡五部村附近,止于浙江省龙泉市道太乡鲤鱼丘附近。山体陡峻,山坡自然坡度约为30~50°,相对高差804m左右,植被发育,主要为松树林,杉木、毛竹级灌木丛,山坡多可见基岩出露。安民隧道进口山体地形较缓,自然坡度40~50°;安民隧道出口山体较陡,自然坡度25~35°。隧道进出口均有道路可以达到,交通较为便利。

3、地层岩性

隧址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Qel+dl)粉质黏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pl+dl)粉质黏土、碎石土层(Q4pl+dl)、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高坞组(J3g)及大爽组(J3d),局部下元古界八都群(Pt1bd)和流纹岩(入J3)。

测区位于江山—绍兴古板块拼贴带东之华夏古板块的东北部偏西侧,燕山期以来地处濒临太平洋火山活动带。区域地质,关塘—蛤湖进东西向构造带和供村—烂湖北东向构造带及高推覆构造基本控制了测区的沉积建造、构造形变、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奠定了本区地质构造格架。在漫长的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下构造层八都群,龙泉群和上构侏罗系,并遭受了多次不同类型的构造形变。下构造层表现为,韧性剪切变形、上构造层—脆性断裂构造为主。安民隧道最大埋深765m,Ⅱ级围岩8310m,Ⅲ级围岩共4340m,Ⅳ级围岩共1040m,Ⅴ级围岩共219.24m。围岩级别见下表:

隧道围岩统计表

4、地质构造

隧址区发育断层12条、节理密集9条。其详细内容如下:

断层统计如下:

⑴F1断层:大致于地表DK112+140附近与线路相交,交角约44°。钻孔揭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