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理学论文 > 列表页

中医心理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0  分类: 理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中医心理学论文

中医心理学论文

题目:人类的其中情绪和五种精神

学院: 文学院

年级: 2009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09文学2班

学号: P090710859

姓名: 罗岸

篇二:中医心理学论文

题目:男女心理之异同

学院: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1 中医心理学期末论文

男女一生是变化发展的,他和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反应亦处于动态的流变之中口如同《内经》作者已深刻地注意到生物学上生长壮老已的一生变化,从而有著名一的“七七”、“八八”说一样,对于心理行为上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古贤也给予了关注。如《论语·季氏》中记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针对男子而言的,虽言“戒’,,实是对该年龄最易出现的行为偏差的防范。青少年易纵欲,青壮年易攻击,老年常贪食,,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阶段的部分行为特点。王冰注释《素问》时亦说:“年之长者甚于味,年之少者劳于使,年之壮者过于内”。青少年好动,易过于劳役而病,中青年常容易性生活太过;老年人容易纵肆口腹,贪食而病。此说虽与孔子说稍异,却也不无依据,且亦是针对男子而言的。

胎儿与婴儿期:

此时男孩比女孩要脆弱得多,易流产、易夭折、死亡率也较高。因产程或遗传因素所导致的新生儿先天愚型亦以男孩居多。幼儿时,男孩更易出现身心发育障碍,在智力和动作发展方面落后于女孩。

此外男婴对疼痛的敏感性低于女婴,也就是说女孩更易出现疼痛反应。此时,男孩常爱哭闹,较活跃,不像女孩那样较易形成生活节律,麻烦事较女孩多。男孩对陌生环境的反应亦钝于女孩,故女孩常更早的对陌生环境产生害怕、焦虑等,愿更多的与妈妈在一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或周围环境有意无意的给男女幼儿以众多引导或限制,从而他们的行为方式上表现出了一些差异。如男孩女孩玩耍时对玩具和游戏方式的选择常有明显不同,男孩多选汽车、枪类,女孩喜欢布娃娃、办家家等;男孩被鼓励要勇敢好胜,女孩被教导要文静爱整洁。诸如此类,也就成了他和她之间较稳定的差异。

学龄期:

进入学龄期后,男女逐渐出现一些两极趋势。例如,男孩在人格的外倾性和倔强性方面,胜于女孩;而女孩则在情绪性和掩饰性方面超出了男孩;女孩显得更合群,更多的与老师在一起,而男孩则较活泼、捣蛋,不服管教,对老师敬而远之,至于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男女儿童的性别角色概念日趋明确和稳定,各自开始自觉按照社会期待来规范自己。因此进入青春期后,两性的个性和行为差异开始明显的显现出来。

青春期的两性特征:

随着性器官、性机能的发育成熟以及认识上、心理上的进一步发展,进入青年期的男女在行为特征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鲜明差异,并渐趋定型,有些差异甚可持续一生。

1.青春期两性的身心发展进入青春期后,男女身体发生了显著变化,骨骼迅速生长,身体很快长高。男性开始出现壮实的肌肉、魁梧的身材,浓黑的须毛,显得一副强壮、有力身材。女性则变得丰满起来,身段线条趋美,皮肤细嫩。男

2

女都开始接近于成年人。与此同时,外生殖器迅速发育,内生殖器官也接近成熟,第二性征开始明显化。这些身体的变化,给发育中的男女心理带来了剧烈的震荡。首先,男女青少年开始关注起自身体形、容貌、性格、能力等来。在男性,比较在乎自己的身高,肌肉壮实与否,有没有强健的运动型体格等。并常以有意识的攻击性行为来衬托自身的男子汉气。女孩则特别关注自身的脸蛋美不美,皮肤细腻与否,比较忌讳发胖、毛发过浓等,若皮肤欠佳,脸部多粉刺、疖子,体态偏肥胖,毛发浓密等常会引起女性的自卑或惊恐不安,回避社会交往等。这时,男女青少年内心亦开始骚动起来,性意识逐渐被唤醒,私下特别留意于自己的第二性征及性器等,并出现了性别禁忌现象。男女开始彼此疏远,偶有接触,常会局促不安,腼腆脸红,有了明显的性别害羞心理。但在内心深处,却对异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了一种神秘的新奇感,并敏锐地关注着异性的细微变化。然而,男女双方在窥探对方生理和心理奥秘同时,又各自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紧密地封闭起来,形成了一种颇为有趣的现象。

2.性心理的唤醒青少年时期,男女最突出的心理变化,是性意识的唤醒,真正理解了性别的含义,并开始萌发性的欲求。宋代陈自明曾引名医寇宗爽所言,“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伤,男子则神色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指的就是此类行为变化。

男性青少年性成熟稍晚于女性,但成熟过程的变化较女性来得剧烈。他们开始出现第一次性兴奋,一般多

中医心理学论文

发生于睡眠中,伴有遗精或梦中交蜡情况,这常引起男孩一段时间内的忧虑或羞愧。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才明白不必如此惊异。同时,对女性青少年原先的有意回避、疏远也转变成较主动的交往、追求。

女性的性成熟早于男孩,性心理发展过程也比较平静,缓和,经过若干年后渐渐地趋于高峰,很少像男孩那样出现剧烈变化。而且,女孩的初次性兴奋,无论达到何种程度,都很少产生于睡梦中,她们比男孩更重视感情上的投合、接近,而不是身体上的亲近,且经常扮演被动的角色。因此,一般认为青春期中男性性心理方面动态的成分较大,女孩则静态的成分较大。这时,对男孩女孩来说,异性间正常交往的需求受到阻碍,有时会导致心理变态。也有些青春期男女,特别是女孩,会对自己所萌生的意欲取悦异性,接近异性,或与异性往来的念头及行为感到自责、羞愧或深深的内疚,这显然是社会刻板教育导致的。

3.其他差异的明显化与上述变化相关的是处于此阶段的男性女性都逐渐自觉地以社会期望的行为规范来衡量、约束自己,力求使自己与理想化了的角色模型相契合。这会在男女中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男性通常会产生补偿性的、过分的“男性化”行为,如攻击性、粗鲁、轻视“女人”,好夸海口,出手大方等等。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女孩则常会为女性的温柔和取得成就这两者被社会视为势不两立的追求中的困惑和矛盾所困扰,她们既想做个好女人,又想取得成就,遂因传统的女性价值取向与自己意愿之间的冲突而焦虑不安,甚至可因此而一蹶不振,或引发神经症等。有作者认为女孩这一时期开始精神病发病率直线上升,寻找心理医生帮助者也数十倍于男性,这表明其内心深处常有较剧烈的冲突。这一时期的男女处于心理成熟前的剧烈波动阶段,常表现出骚动、不安,渴望被社会理解、接受,同时又有意识自我封闭;既要标榜自己成熟了的独立性,

3

却又表现出尚未断奶的依赖性;因此,常表现出飘忽不定的情绪特征。青年男性趋向于以成就和能力来定位自己,但实际上却并未能够如愿,故会出现对自我和社会现实的否认或厌恶,或者对自我的妄想性思考,并常伴有固执、自以为是等特征。女性则格外注重自己的外貌,每天在镜子前花费了不少时间,并常为容貌、穿着、身材等的不够理想而产生一些心理情绪问题,甚或障碍。这时,男孩女孩都容易产生对自我体认的矛盾心理,以及内心空虚,孤独感,渴求填补,急切地盼望与同龄人或年长者(多见于女孩)交往等的需求。

总之,男女之间存在着心里差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异会越来越大。男性与女性的心理差异,虽然与自身身体结构有很大关系,但我觉得,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比如我国古时候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就给老百姓的心里确立了女性处处不如男性,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等等。总的来说,男女心理之间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并不用刻意得去改变它,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来决定自身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4

篇三:中医心理学小论文

中医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的形成,源于生理结构而滋生,《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从“任物”到“处物”,系统的论证了中医心理学的辩证观点。可见精神因素又产生生理上的思维情志。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源泉,是“形神相关”学说的理论依据。它反映了心理活动始于认识物质世界,所以说“处物”于智。其中经历“意、志、思、虑”的思维过程,就是心理的整体活动范畴。在中医的文献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并具有独到的见解。我觉得中医里许多辩证的思想能给我们心理学带来很多启示。

中医学将各种心理活动,一般都统称为“神”。在对心理概念的认识,形神关系的探讨,个性心理特征的分类等方面自古以来就有着讨论,这与我们心理学在这些问题上的见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觉得中医为我们的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此外,中医也强调七情刺激可以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因而将七情治病归属于“内因”的范畴,情志的变动异常,不仅可以由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引起,而且可以由内脏气血的病变所导致。情志所致病变,必然影响形体功能,而形体的病理变化,也可导致情志活动的异常。我觉得中医在这方面的见解非常的独到,因为往往我们学习心理学的会认为,由心理引起的疾病只需要关注病患的心理健康,而忽略了病因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因而,我觉得在治疗病患的时候可以将中医和心理结合以来,多方面考虑病因的来源。再来,心理学为中医提供了治疗方法,如转移情志、暗示诱导、语言劝说、突然刺激、精神脱敏、顺情从欲等临床上经常用到的方法。中医中的心理疗法也比较多,以情胜情、劝说开导、移情易性、暗示解惑、顺情从欲等疗法,同时中医还创造了气功引导等心身并治的方法。中医在给汤药命名的时候很有心理学的特色,从而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思想情绪,比如:八仙长寿丸、十全大补汤、益气聪明汤、水陆二仙丹、三花神佑丸、小儿回春丹等。

我觉得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在与病人接触、谈话、诊疗的过程中,都包含心理治疗的意义,比如医生的年龄、资历、态度、在群众中的威信等,无不给病人各种不同的心理影响。医疗环境的安静、舒适,病房的整洁,光线、色调的柔和,良好的院风等等都会潜移默化地给病人带来安全感、信任感、舒适感和亲切感。因此,心理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心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改变患者的神情与行为,以使之恢复常态。在这里,我觉得心理学为中医提供了意疗治病的理论基础,所以,我觉得在治疗时,把握病人的心理,将心理治疗与针药治疗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会更有效的发挥治疗的效果。

在医患沟通相对紧张的这个年代,我觉得心理学能为中医提供独到的方法以解决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医务人员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不同的情感和情绪活动,医生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责任心的强弱,而且也关系到医疗技术水平的发挥,可以说医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正确诊治疾病的前提。患者的情绪体验也直接影响着治疗的过程,所以医生应当熟悉病人的状态,要经常分析心理因素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所起得作用,并掌握其发展趋势,促进有利的心理活动,防止消极的心理因素。疾病中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主要表现为:依赖心理、疑虑心理、迷信心理、绝望心理、焦躁心理、恐惧心理、习惯心理。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谈心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的特点(2)通过解释消除患者疑虑(3)通过说理开导调和病人情志(4)通过讲解使患者不

信鬼神邪说(5)避免患者精神再受不良刺激(6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

我相信,一个好的医务人员如果能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熟练的运用到他的专业技能当中,也许他会受益一生。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