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列表页

apa论文格式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8  分类: 论文格式 手机版

篇一:APA心理学论文格式

摘要 第二页应包含论文摘要。摘要是简洁而全面地对您的论文的总结。摘要应该是准确的、具体的、简练且明确的、非评价性的、连贯的、易读的。它应反映您论文的目的和内容。英文摘要长度不超过960个字符和空格(大约120字),中文摘要长度不超过480字(包括标点)。综述性或理论性的论文摘要,英文应限制在75—100字左右,中文为300-400字左右。美国心理协会提出这类论文应该包含以下信息:用一个句子写成的题目;论文的目的、主题,或论文的组织结构和涉猎的范围(全面的或有选择的);材料来源(亲自的观察、已发表的文献);还有结论。摘要以“块”的形式呈现,不分段,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个汉字的空间)。

APA格式中文写作指南

APA写作格式是美国心理协会出版手册(第4版,1994)上制定的撰写格式。本指南是撰写论文的一个简捷的参考,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册本身。记住:若你正在为一门课撰写一篇论文,那么导师的具体要求比手册上的要求则更重要。每个检验点(checkpoint)结尾处给出的页码告诉我们到何处去寻找出版手册中关于主题的具体信息。

一、基本格式

1. 从页顶、底、边算起,页边空白为2.54cm(除稿件页眉外)。

2. 所有地方均使用1.5倍行距。

3. 英文字体使用Courier 或Times NewRoman,中文正文字体使用宋体,字号为5号,论文封面标题使用3号粗体或黑体。

4. 两端对齐。

5. 页码开始于标题页,即封面。

6. 段落首行缩排4个空格(两个汉字的空间)。

7.一系列连续的单独段落用阿拉伯数字引导,数字后面使用圆点,每一段末都用句号。

二、稿件的检验点

页面右顶端为页眉(1.27cm以下),其后为空格及页码,注意不要使用页眉横线。页眉应该是标题的前8-12字。标题页的第二行包含您要标示的连续标题(runninghead)。注意,中文连续标题是左对齐,不超过25个汉字(包括标点)。在论文标题页的中部居中打印论文的完整标题(建议英文不超过10-12字,中文最好不超过20字)、您的姓名及服务机构(工作单位)。

摘要页在标题页的后面,起于新的一页,作为论文的第二页。将“Abstract”或“摘要”打在此页第一行的中间,英文摘要不超过960个字符(包括标点和空格),中文摘要不超过480个汉字(包括标点)。它应以“块”的形式,英文左对齐,不要首行缩进;中文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个汉字)。摘要应是论文简洁、全面、明确的总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授都会要求您写摘要页。

无论是否有摘要,论文正文起于第二页或第三页。开始是标题(居中,宋体,粗体或黑体,3号字)。第二行开始正文,中文缩进4个空格。

正文之后是参考文献页。参考文献页起于新的一页,且打上居中的“参考文献”(居中,粗体,4号字),若只有一个参考文献,也要打印“参考文献”;若参考文献页超过一页,第二页起不用重复打印“参考文献”。

三、APA的标准

(一)引号

当正文中提及一篇论文或某期刊、书籍的某一章的标题时,此标题要用引号标记。引号还用于引入专业的某一词或短语,或自造的表达语。比如,“高耐受性”变量(此种情况下,只有第一次使用此表达时使用引号,之后不再使用)。

(二)缩写

全文尽量少用缩写。第一次使用时,英文全部拼写,并应注明中文含义,比如,Minnesota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之后可直接用缩写。以下缩写不用注解:IQ、AIDS、HIV、ACTH。

(三)空格

使用英文时,在冒号、逗号、分号之后用空格。在一个参考引用的独立部分的句号之后、在英文人名的大写字母之后,使用空格,比如,W.U. Borst。在英文缩写内部不使用空格,比如 a.m., i.e.。

(四)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0以上的数(12、50,等),除非要和10以下的数进行对比。比如,4年级与11年级进行对比检验。但在摘要中所有数字都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在使用英文时,句首和小于10的数字应完整拼出英文单词,此时中文则使用汉字,英文数字复数只需在数字后面加上s,而无需加“’”号(the1990s)。数字单词和数字的联合应紧接着被修饰对象(six 2-pointscales)。

(五)下划线

不要仅仅为强调而使用下划线。下划线可以用于书的标题、新的术语和标志的引入(只用于第一次)、统计符号(t检验)。

四、标题

标题应明确论文的结构,显示每个主题的重要性。标题的级次从一级到四级。所有标题均使用汉字数字及阿拉伯数字排序。

下面是打印示例:

一级标题:居中、四号、粗体或黑体、汉字数字排序,使用顿号:

一、一级标题居中四号粗体字

二级标题:左对齐、四号、粗体或黑体、汉字数字排序,使用圆括号:

(二)二级标题左对齐四号粗体字

三级标题:左对齐、小四号、粗体或黑体、阿拉伯数字排序,使用圆点:

3.三级标题左对齐小四号粗体字

四级标题:首行缩进四个空格、五号字、粗体或黑体阿拉伯数字排序,使用圆括号:

(4)四级标题缩进五号粗体字

在论文写作中:(a)只有两个级次的标题时,用一级和三级标题;(b)只有三个级次的标题时,用一级、二级、三级标题;(c)有四个级次的标题时,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标题。(在一句或一段中,可用带圆括号的小写字母a、b、c、d标明连续的成分、要素)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一级标题可用于全文。但如果使用二级、三级、四级标题,请说明论文包含了三个级次的标题。一般应该遵循用于编写大纲的这些标准。例如,您被要求写一篇关于抑郁症的论文,您的导师很可能会要求您用以下标题来划分论文:对论题的综述、诊断标准、对失调的治疗、对此问题的个人解释。由于每个标题有同等的重要性,因而可以使用一级标题贯彻全文。

比如:

一、成人抑郁症概述

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三、成人抑郁症的治疗

四、对抑郁症的个人观点

五、文中原始资料的引用

(一)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是APA格式中的一个重点。美国心理协会出版手册上说:“无论是解释或直接引用,您必须使原始资料值得信任。……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

篇二:APA论文格式写作范例

APA论文格式写作范例

(from enews.sjses.chc.edu.tw/94Webs/apa01-1.doc)

本手册之论文格式写作格式范例主要参考美国心理学会出版之APA手册(第五版)。介绍撰写研究报告及毕业论文最常用的规定。其中有关中文的写作格式,仅供参考之用。

一、文章结构。

二、资料引用。

三、图表制作。

四、数字与统计符号。

五、其它常用格式。

一、文章结构

依据APA的格式﹐文章的结构包括封面﹑摘要﹑本文﹑参考文献﹑附录﹑以及作者注记六部份 (请参阅该手册﹐第10至28页)。 封面部份依次包括报告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及页首小标题(running head)四部份﹐首先呈现的是报告主题﹐题目要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变项或主要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赘词﹔其次是作者的姓名﹐在作者姓名之后不加任何名衔 (如教授) 及学位名称 (如博士),及作者的服务单位;最后是页首小标题,目的在方便读者查阅,其长短英文以50个字母为高限,中文长度则以足以辨识出文章题目为标准。 摘要部份依文章性质﹐分别规定不同的摘要内容﹐实证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 (含显著水平)﹑及结论与建议﹔评论性文章或理论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包括﹕分析的主题﹑目的或架构﹑数据的来源﹑及最后的结论。英文摘要(abstract)的字数﹐以120字为上限﹐重要内容先叙述,次重要者次之,不分段落,有数字时,除前缀外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摘要的撰写宜力求忠实反映本文内容﹐用词精简明确﹐且不添加作者本身的意见﹐叙述而非条列式。但如学位论文摘要(summary),因内容较多,笔者建议以一页为原则,并可分段及条列述之。 本文部份包括绪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绪论部份包括﹕研究问题与背景﹑研究变项的定义﹑研究目的与假设。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实施程序。研究结果在忠实呈现资料分析的结果﹐结论与建议应先指出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研究假设﹐其次依据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性﹐以及相关文献﹐引出结论﹐再依据结论做建议﹐其中也可略述研究的限制。 参考文献部份所列的每一笔文献﹐必须均在本文中引用过。在本文中呈现容易使读者分心离题﹐但确又有助于读者了解本研究的数据﹐可搜于附录部份﹐例如自行设计

的计算机软件﹑未出版的测验﹑复杂的数学证明﹑实验用材料或器具。作者注记部份﹐包括介绍每一作者的服务单位﹐注明协助完成本研究的单位或人员﹐以及与作者联络的方式。

二、资料引用

资料引用的目的﹐一方面在帮助读者进一步直接查阅有关文献内容﹐另一方面在遵重与保障他人智慧财产权﹐包括文献引用 (reference citations) 与参考文献 (reference list) 两部份。

文献引用

文献引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于行文当中直接引用作者姓氏﹐如﹕Razik (1995) 的研究?﹐另一种是直接引用研究的结果或论点﹐如﹕教学领导为校长的重要职责 (Conway, 1993)?。APA文献引用的格式主要有十一种 (请参阅该手册﹐第207至214页)﹐分述如下﹕

(一) 基本格式: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须写出日期,第二 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1. 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2. 中文文献:秦梦群(民90)强调掌握教育券之重要性,…;秦梦群

同时建议…。

(二) 作者为一个人时﹐格式为﹕

1. 英文文献﹕姓氏 (出版或发表年代) 或 (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 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2. 中文文献﹕姓名 (出版或发表年代) 或 (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 如:吴清山(民90)?或?(吴清山,民90)。

(三) 作者为二人以上时﹐必须依据以下原则撰写(括号中批注为中文建议格 式):

1. 原则一﹕作者为两人时﹐两人的姓氏 (名) 全列。

例 如:Wassertein and Rosen (1994)?或?(Wassertein & Rosen

(1994)

例 如:吴清山与林天佑(民90)?或?(吴清山、林天佑,民

民90)

2. 原则二﹕作者为三至五人时﹐第一次所有作者均列出﹐第二次以后仅写出

第一位作者并加 et al. (等人)。

例 如:

[第一次出现] Wasserstein, Zappula, Rosen, Gerstman, and Rock

(1994) found?或(Wasserstein, Zappula, Rosen,

Gerstman, & Rock, 1994)?。

[第二次以后] Wasserstein et al. (1994)?或 (Wasserstein et al.,

1994)?。

例 如:

[第一次出现] 吴清山、刘春荣与陈明终(民84)指出?或?(吴

清山、刘春荣、陈明终,民84)。

[第二次以后] 吴清山等人(民84)指出?或?(吴清山等人,民

84)。

3. 原则三﹕作者为六人以上时﹐每次仅列第一位作者并加 et al. (等人)﹐但在

参考文献中要列出所有作者姓名。

4. 原则四﹕二位以上作者时﹐文中引用时作者之间用and (与) 连接﹐在括号

内以及参考文献中用 & (﹑) 连接。

(四) 作者为组织﹑团体﹑或单位时﹐依下列原则撰写﹕

1. 易生混淆之单位﹐每次均用全名。

2. 简单且广为人知的单位﹐第一次加注其缩写方式,第二次以后可用缩写

﹐但在参考文献中一律要写出全名。

例 如:

[第一次出现]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 (1999) 或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 1999)。

[第二次以后] NIMH (1999)?或 (NIMH, 1999)?。

例 如:

[第一次出现] 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行政院教改会](民

87)?或?(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行政院

教改会],民87)。

[第二次以后] 行政院教改会(民87)?或?行政院教改会(民

87)。

(五) 未标明作者 (如法令﹑报纸社论) 或作者为「无名氏」(anonymous)时﹐依据下列原则撰写﹕

1. 未标明作者的文章﹐把引用文章的篇名或章名当作作者,在文中用斜体

(粗体)在括号中用双引号显示。

例 如﹕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4)?或?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4)。

例 如:领导效能(民84)?或?(“领导效能”﹐民84)。

师资培育法(民83)?或?(“师资培育法”,民83)。

2. 作者署名为无名氏(anonymous)时﹐以「无名氏」当作作者。

例 如:?(Anonymous, 1998)。

例 如:?(无名氏,民87)。

(六) 外文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文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

淆。

例 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七) 括号内同时包括多笔文献时﹐依姓氏字母 (笔画)﹑年代﹑印制中等优

先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 “﹔” 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 分开。

例 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in

press-a, in press-b)。

例 如:?(吴清山﹑林天佑,民83,民84a,民84b﹔

刘春荣,民84,印制中-a,印制中-b)。

(八) 引用数据无年代记载或古典文献时﹐(1)当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年代﹐

以无日期(n.d.) 代替年代﹐(2) 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原始年代﹐但知

道翻译版年代时﹐引用译版年代并于其前加 trans.﹐(3) 知道作者姓氏﹐

不知原始年代﹐但知现用版本年代时﹐引用现用版本年代并于其后注明

版本别﹐古典文件不必列入参考文献中﹐文中仅说明引用章节。

例 如:Aristotle (n.d.) argued﹐或 (Aristotle, trans. 1945) 或

(Aristotle, 1842/1945)。

例 如:论语子路篇。

(九) 引用特定文献时﹐如资料来自特定章﹑节﹑图﹑表﹑公式﹐要一一标明 特定出处﹐如引用整段原文献资料﹐要加注页码。

例 如:(Shujaa, 1992, chap. 8) 或 (Lomotey, 1990, p. 125) 或

(Lomotey, 1990)?( p. 125) 。

例 如:(陈明终,民83,第八章) 或 (陈明终,民83,页8)。

(十) 引用个人通讯纪录如书信、日记、笔记、电子邮件等﹐不必列入参考文献中﹐

但引用时要注明﹕作者﹑个人纪录类别﹑以及详细日期。

例 如:(T. A. Razik, Diary, May 1, 1993)。

例 如:(林天佑,上课讲义,民83年5月1日)。

(十一)引用翻译著作时,要同时注明原出版年与翻译本出版年。

例 如:?(Laplace, 1814/1951)。

(十二)网络等电子化数据:请参阅「APA格式—网络等电子化数据引用及参考文献的

写法」一文。

(十三)其它方面:

例 如:(see Table 2 of Razik & Swanson,1993, for complete data)。

例 如:(详细资料请参阅﹕林天佑,民84,表1)。

参考文献

APA参考文献的格式与其它写作格式比较,虽然比较单纯但也相当复杂﹐以下先介绍文献的排列顺序﹐其次介绍几种常用文献的格式﹐其它格式请参阅该手册﹐第215至281页。

必须注意的是﹐参考文献部份与文献引用部份息息相关﹐引用过的文献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中﹐而且参考文献中的每一笔文献都被引用过﹐两者的作者姓氏 (名) 以及年代也必须完全一致。另外﹐在引用英文文献时﹐仅写出作者姓氏﹐但在参考文献中则须同时写出姓氏以及名字 (前缀)﹐中文文献则都写出全名。

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如为中文文献﹐以作者姓名笔画为依据﹐大致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如为英文文献﹐则较复杂。英文文献的排列顺序有十个标准:

(一) 依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如以文章篇名或书名当作者﹐而该篇名或书名是

以数字开头时﹐以国字之字母顺序比较﹐如21st century education 是以Twenty-first century education 作为比较的基准。

(二) 第一位作者姓名相同时﹐如为同一作者﹐依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例 如:Hewlett, L. S. (1996)

Hewlett, L. S. (1999)

(三) 一位作者永远排在多位作者之前:

例 如:Razik, T. A. (1991)

Razik, T. A. , & Lin, T. -Y. (1995)

(四) 当有多位作者必须比较时﹐依序由第二或第三﹑第四﹑?作者姓氏字母顺序

排列:

例 如:Gosling, J. R., Jerald, K., & Belfar, S. F. (2000)

Gosling, J. Y., & Tevlin, D. F. (1996)

(五) 相同作者且相同年代﹐则依 (去除A, The等冠词之后) 篇名或书名字母顺序排

列﹐并于年代之后附a, b, c, 等注记:

例 如:Razik, T. A., & Lin, T. -Y. (1990a). Fundamental concepts?

Razik, T. A., & Lin, T. -Y. (1990b). Human relations?

篇三:程晓堂APA论文格式

关于学位论文基本格式的建议

(2013年4月补充)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以及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在基本结构上存在差异。这里介绍的论文基本结构主要适用于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方向的学位论文。这类论文一般应有以下五章: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Design, Data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Conclusion。下面分别介绍这五章的写作要求。

本章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或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本章末尾一般对全篇论文的章节主要内容作简单介绍(An overview of the thesis,不超过半页)。本章要求简炼,开门见山,一般为3~5页为宜。

本章是文献综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与本研究有关系的现有研究(existing studies),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关于这个问题(指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2)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争议或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抄书”,也不是“走过场”。它既帮助读者了解本研究领域的背景,也有利于作者进一步理清思路,为后面的研究做好充分准备。做文献综述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本领域的重要文献原则上都要综述,但不需要面面俱到。经典的研究和最近的研究都要涉及。要特别注意介绍关于本研究问题最近(如近2、3年)的研究进展情况。

2.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而不使用第二手资料。所谓第二手资料,指论文作者没有看到原始文献,而是从他人的文献中了解到的某个研究。比如Rod Ellis在1994年出版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中将1994年以前的大约20年时间里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综述,而这本书并没有首次报告Ellis本人做的研究。作为学位论文,不能过多地使用这类著作所做的综述。应该尽可能去查看原始文献。

3.不能像记流水帐一样逐一介绍以往的研究,要对以往的研究做一些评论、归纳和总结。

4.一定要综述与本研究有直接关系的研究,不能综述无关的研究或只是有一点联系的

研究。要避免盲目综述各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倾向。

5.文献综述的篇幅不宜过长,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建议控制在20~25页之内,一般不应超过整篇论文篇幅的三分之一。

6.文献综述部分容易出现以下抄袭行为:即在没有阅读某个作者的原始文献的情况下,从其他作者的文献综述中直接摘录且不注明摘录的处出。

这一章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问题(Research question)、研究对象(Subjects)、研究方法(Method)、数据收集工具(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数据分析工具(Data analysis methods)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还需要简单介绍实验过程。本章的篇幅一般不长,如没有特殊需要,建议控制在5~10页之内(硕士学位论文)。

注意,研究问题一般应该只有一个。为了便于研究,在论文的研究问题的范围之内可以再有几个具体的问题,一般叫做sub-questions。

本章是整篇论文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本章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全面、准确、如实地报告研究的结果。

2.要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数据差异的显著性,不能只是简单呈现基本数据(如平均数、百分比等)。

3.要充分利用图表的优势呈现数据。图表要清楚、准确;要有必要的图例和说明;图表要有标题和编号。图形的编号和标题在图的下方,表格的编号和标题在表格的上方。

4.要充分利用数据,认真研究数据所反映的某种现象,从中有所发现。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可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适当的比较。

5.要特别注意根据研究的结果逐一回答第三章提出的研究问题。无论研究结果是支持还是推翻原来的假设,都要对所提出的问题或假设逐一回答。

本章名为结论,实际上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Main findings)、本研究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Implications)、本研究的局限性(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Further research suggestions)。

二、引用文献的格式要求

引用文献的主要目的:

? 介绍以往研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研究背景;

? 评述现有观点,提出研究空间;

? 引用其他文献,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或研究出发点;

? 借用其他研究者的基本概念;

? 在操作层面借用其他人的方法和工具;

? 讨论研究结构,改良、补充或替代以往观点。

(一)引用文献的基本格式

这里我们分两种情况来介绍引文的基本格式:第一种情况是把文献作者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通常作主语),我们把它叫做“格式1”;第二情况是把作者的姓放在括弧里,我们把它叫做“格式2”。在同一篇论文中,以上两种格式可以同时使用。

格式1的基本做法是,把作者的姓(Family name)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通常作主语),随后用括弧标出所引用文献的出版年代。比如:

Long (1991) argues that without this, outcomes such as those from immersion education are likely to occur, with a lack of sustained development.

如果文献有两个作者,则要将两个作者的姓都写出来,并用and连接(不能用&符号连接)。比如:

Perkins and Gass (1996) argue that, since proficiency is multidimensional, it does not always develop at the same rate in all domains.

如果文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六个以下)的作者,论文中第一次引用时必须把所有作者的姓都写出来,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用and连接。

Sanders, Spooren and Noordman (1992) presents a useful taxonomy of coherence relations.

在第二次及以后再引用该文献时,只需写出第一个作者的姓,再加上 et al.,比如:

Sanders et al. (1992) studied coherence relations based on four criteria.

如果文献有六个或六个以上的作者,论文中第一次引用时只需写出第一个作者的姓,再加上 et al.和年代。

使用格式1时,如有必要(如直接引用整句或句子的一部分),可以在年代后面再加上所文献的具体页码。出版年代与页码之间用冒号隔开。比如:

Messick (1989:20) presents what he calls a ?progressive matrix?.

另外,页码也可以放在所引用文献的末尾,比如:

Gould (1989) explains that Darwin used the metaphor of the tree of life “to express the other form of interconnectedness – genealogical rather than ecological – and to

illustrate both 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history of life” (p. 14).

如果所引用的内容在原文献中跨页(直接引用时一般应该只跨两页),则要标出页码范围,比如:

Hu (1994:5~6) points out that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 “text grammar” and textual “grammaticality”.

Hu (1994) points out that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 “text grammar” and textual “grammaticality” (pp. 5~6).

使用格式1中时,页码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标出,即在年代之后不用冒号而用逗号,然后用p.(所引文献跨页时用pp.),再加页码,比如:

Messick (1989, p. 20) presents what he calls a ?progressive matrix?.

Hu (1994, pp. 5~6) points out that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 “text grammar” and textual “grammaticality”.

注意,在同一篇论文中格式要统一。要么都采用冒号加页码的格式,要么都使用p./pp.的格式,不能交替使用。

在直接引用文献时,如所引用的内容较长(一般超过50单词),则应该另起一段,左右缩进。比如:

Lorenz (1999) voiced a very similar view that because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

coherence cannot be explicitly negotiated face-to-face between text producer and text

receiver,

“writers therefore have every reason for trying to be unequivocal and to

make their ideas, intentions and arguments unmistakably clear. One way of

doing this is to carefully signal logical relations and thereby ?signpost? the

path to coherence for the reader. Consequently, when looking at the

fabrication of coherence in written discourse, we ne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ose explicit signposts of coherence, i.e. the text?s cohesive

ties” (p. 55).

格式2的基本做法是,把作者的姓、出版年代以及页码均放在括弧里,出版年代紧随作者的姓,之后是页码。比如:

This approach tends to assume an automatisation or practice view of learning (Bruton

2002).

The first criticism is that the text-based researchers choose to study the text itself for

“methodological convenience” (Givón 1995:59).

使用格式2时,作者的姓与出版年代之间也可以用逗号隔开,比如

apa论文格式

This approach tends to assume an automatisation or practice view of learning (Bruton, 2002).

The first criticism is that the text-based researchers choose to study the text itself for

“methodological convenience” (Givón, 1995:59).

注意,在同一篇论文中,格式要统一,如果姓与年代之间用逗号,则都要用,不能有时用,有时不用。

使用格式2时,如果文献有两位作者,则必须把两位作者的姓都写出来,用&连接(不能用and),比如:

During the 1970s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moves within language teaching to

embrace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Brumfit & Johnson 1979).

One validates not a test, but ?a principle for making inferences? (Cronbach & Meehl,

1955:297).

(二)转引的格式

所谓转引,是指论文作者并没有看到某个文献的原始出版物,而是在另外一个文献中看到的。比如Chapelle在其1998年的某个文献中引用了Shepard在1993年发表的文章中的内容。现在论文作者看到的是Chapelle的文献,而不是Shepard的原始文献。如果论文作者希望引用Shepard的话,则应该用下面的格式:

If construct validity is seen as an exhaustive process that can be accomplished over a

50-year period, test developers may be inclined to think that any validity information

is good enough in the short run (Shepard 1993: 444, cited in Chapelle 1998).

上例中的cited in表示“转引自”。注意,学位论文中不能有过多的转引的内容(参见有关文献综述的要求)。转引文献而不注明转引的出处属于抄袭行为。

(三)如何引用论文集的文献

论文集是指各章节由不同作者撰写并由一位或几位作者编辑出版的著作。负责编辑出版的作者称为editor(s),封面和扉页一般会注明edited by,或在编辑者后面用括弧注明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