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清明节捏面花的寓意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4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2009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政策法规模拟试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青岛是一个移民城市,清明节含有多地风俗,带有独特的地域性和群众性特点,其中不乏蕴含着移民文化和繁杂的思想。本文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追寻一下老青岛的清明节习俗。

寒食赐火与扫墓

在老青岛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旧时青岛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老青岛时期,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随着1891年青岛开埠,包括招远、栖霞等胶东一带的农村人纷纷来到青岛做生意或打零工,一些胶东的风俗习惯也融入到青岛。旧时的青岛农村一带,清明前后也有赶山会搭台唱戏,祭奠秃尾巴老李,保风调雨顺又是一项民俗。

传说黑龙江的黑龙祖籍是山东,姓李,父亲是一个木匠。黑龙出生时大雨倾盆电闪雷鸣,在一声炸雷声中降生并随着一道刺耳的闪电冲上天空。时隔数月后,一日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黑龙回家吃奶。可怜的母亲被他的长像吓呆了,当场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他的父亲一看这形似龙的怪物头在其妻怀中吃奶,尾巴翘在梁上就抄起手中的锛一下砍下他的尾巴,黑龙痛极了抓起他的父亲抛弃到渤海。因缺了尾巴敌不过白龙,后来在闯关东的山东老乡帮助下,战胜了白龙占居了黑龙江。此后黑龙为纪念他的母亲就筑坟修庙(黑龙无他父亲的坟庙就是这个由来)。从此以后,每年清明,黑龙就从黑龙江返乡为母亲上坟,来时由西北方向,总是劈雷火闪还带冰雹,秃尾巴老李就这样得名。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青岛的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渐行渐远的习俗

篇二:面花艺术赏识

面花艺术赏识

“面花”又称作花馍、礼馍、面塑,通常在节日及红白喜事上做礼品。说实话原来我并不喜欢“面花”,因为觉得它不过就是个面娃娃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洽阳的一次旅行,以及参观中国首届面花艺术节后,我原有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

从西安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和陕西师范大学编导专业的宋卓芳终于到了洽阳县。经人引领,我们来到了正好在做面花、准备办喜事的一户农家。

一进门,我们受到女主人的欢迎,她向我们展示了嫁女儿所准备的东西。然后把我们带进做面花的房间。妇女们都坐在炕上一边说着话,手一边揉面。最先吸引我的是一些面做的装饰性小花,有的像牡丹像菊花,有的像桃花像莲花。我们问阿姨们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面花的制作过程,年龄大一点的一个阿姨说:“面花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会严重地影响质量。磨面要选用上好的小麦,讲究?隔年麦子头箩面?。然后用清水淘净,把湿麦装在口袋里窝几天,让干麦均匀地吸收一点水分,倒出来再细细拣一遍,才能上磨。只取头箩二箩白面,晾干备用。不过现在大多不这么麻烦地磨面了。和面也是做面花的一个关键环节。酵大了,馍蒸出来便会裂口;酵小了,没楞没角,蒸出来的形象不丰满。而这些,没有测量标准,全凭经验去掌控。”在说话期间阿姨的手中又捏出了一个猫的形象,可爱极了。我问她这些都有什么含义吗,阿姨说:见到面花,就可以从外形上便可分辨出要派什么用场。比如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老人过世了,本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我注意了一下,放在炕上做面花的工具有剪刀、笔杆子、绳子、梳子、顶针、啤酒盖、纱布。材料:有白面、有调料的面、水、豆子、核桃。当这些小生灵被捏成后,还要用豆子给他们点睛,点睛前要在眼睛处抹上水以便豆子粘得牢靠一点。看着一个个妙趣横生、惹人喜爱的小动物被捏出来,我们惊叹传统的手工艺原来是这么的神奇。

为了进一步了解面花艺术,我还去咸阳观看了中国首届面花艺术节。我看到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面花,可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这个艺术节上我了解到:“面花”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宋代的《东京梦华录》等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当时东京汴梁城制作、出售各种面花艺术和民间习俗的情况。明代的《宛署杂记》中,还记录了南阳一代农村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为了祈祷来年的粮食丰收,便用面粉做成各种面食品,称为“果食”,“花样奇巧百端”,相互赠送,并将这些面食品挂在田间地头,以犒劳天地之神。洽阳面花制作精美,五彩缤纷,是艺术性极高的民间艺术品,洽阳面花盛名久负,是传统的“秦艺六绝”之一。洽阳面花的制作与民间节日紧密相连,春节、元宵节、咬虫节(二月二)、跳河节(二月初七)、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看忙罢”(夏收后女儿看望父母的节日)、中秋节、登高节(重阳节)等节庆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不同的面花,派上不同的用场。另外,人一生中的满月、跌痂(儿童种痘痂掉落之日)、结婚、庆寿、葬礼、过三周年以及盖房上梁、祭祀等活动中,也要制作各种面花。

徜徉在“面花”艺术中,我一遍遍地欣赏着一件件精美的“面花”艺术品,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面花艺术生命力极强,从汉代一直传承至今,是因为它有存在的土壤,农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它。城市居民对面花艺术好奇并十分热衷,展览会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足以证明面花的魅力。可面花艺术随着农村老艺人的过世,其发展必将走得更加艰难,毕竟没有多少年轻人来做面花,如何继承和发扬光大面花艺术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我想,要提高“面花”的工艺水平,不仅要继承传统的制作方式,还要借鉴现代工艺艺术制作的新理念、新方式。

篇三:清明食俗

清明食俗

摘要:又到清明节,桃红柳绿,百草青青.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清明除扫墓祭祖外,还有农夫春耕、文人踏青、仕女郊游等,食俗也是丰富多彩,让我们清明时节的餐桌也"五彩缤纷".

关键词:清明节 食俗膳食 美食 亲情

正文:清明时节食俗多,自做美味添情韵。清明节各地有不同的食俗: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习惯,青团子是由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出汁,用这种汁水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包时,另放入一小块饮食文化| ' :猪油。然后放入笼中蒸熟。熟后的青团子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甜而不腻.吊人胃口。有些地方。清明节有吃清明艾饺的风俗,认为清明食艾饺能避邪驱毒。此饺采用鲜嫩艾叶和米粉和匀做皮,包入白糖芝麻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其色泽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食之别有风味。浙江宁波一带清明节喜欢吃蒿饼。此

清明节捏面花的寓意

饼主要用面粉、马头兰等野菜和青草制成,蒸熟后翠绿清香,且富营养。浙江温州的清明饼,是采用田野的棉莱同糯米粉捣和,馅以鲜肉、冬笋制成。棉菜即鼠曲菜,味微甘而清香。全草入药,有祛痰止咳之效。此外,黄河、淮河流域清明节常食一种用面粉、枣泥制成的面饼,闽粤一带喜食清明薄饼。苏杭一带还食红藕,北方一些地方吃香椿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等食品,做面花是陕北妇女的拿手好戏。她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日用品,辅料则是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来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艺术珍品,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马上吃掉。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清明节令食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而且融入了现代人讲求营养需求的新特点.值得一尝。。清明的美食,承载着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节食品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它们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让远离故土的人们一看到那些清明美食。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是在清明节前后我们也需要注意养生保健。 清明调养膳食

红烧茄子 :【原料】茄子7 5 0克,葱、姜、蒜、酱油、盐、糖、水淀粉、油各适量。 【制作】茄子洗净,切成大片,可在茄子片上切一些花刀,备用。将葱、姜、蒜放碗中,加入酱油、料酒、醋、盐、味精、糖、淀粉及水调成汁。炒锅上火,加油烧热,加入茄片翻炒至熟

透后,倒入汁迅速翻炒,使汁均匀裹在茄子片上即可。

炒豌豆苗:[原料1豌豆苗300克。盐.味精.料酒.油各适量。(制作l豌豆苗洗净。切成小段。炒锅上火。加油烧热。放入豌豆苗。旺火炒熟。加料酒.精盐.味精即可。(作用l健脾益气。利尿降压。胡萝卜烧肉(原料l胡萝卜500克。五花肉250克。葱.精盐.酱油.料酒.油各适量。[制作1胡萝卜.五花肉洗净。切块。炒锅上火。加油烧热。放入五花肉略炒。倒入料酒.酱油。放胡萝卜块翻炒片刻。加适量水。盖上锅盖用中小火焖上8分钟。起锅前。放入精盐.葱花翻炒入味即可。(作用:润肺益肝,补益气血。

谷雨调养膳食

豆腐丝炒肉末 【原料】肉末1 00克,豆腐丝200克,海米20克,青蒜、姜、精

盐、味精、麻油、花生油各适量【制作】海米、姜洗净切丝,豆腐丝切断,青蒜洗净切段。分别将豆腐丝、海米放入开水内略煮,捞出备用。炒锅上火,加油烧热,放姜丝、肉末翻炒,下青蒜炒出香味,放入海米、豆腐丝同炒加盐、味精、麻油即可。作用:补益气血

家乡清明美食

红烧扣肉

我最喜欢吃爸爸做红烧扣肉了。皮香肉嫩,色泽金红。香气被锁在肉里。清明每次回家,爸爸总要做红烧扣肉,这道菜充满爸爸那份浓浓却不言表的父爱,要自己慢慢品尝才知道其中的味道。因为从小不喜欢吃肥肉,爸爸总是选择比较瘦的五花肉,将肉洗干净,放入汤锅中,加入盐、姜片大火水煮40分钟,用筷子可以轻轻的插进肉皮,肉就煮好了。捞起沥干水分,在肉皮上抹上老抽和醋,锅内放入色拉油,入油炸前用牙签在肉皮上扎洞,这样可将油脂去除,吃起来不会油腻,等油七成热后将肉皮的一面放入锅中,炸至肉皮变成棕红色和起了小泡,然后翻面继续炸肉变金黄。将肉捞起沥干油,然后将炸好的五花肉必须立刻泡入冷水中,这样可使猪皮有弹性。为了菜的美观,先把肉块的边缘切掉,这样切出来的肉片就整齐了,在一个碗内放入生抽、老抽、姜、香菇、酸菜搅拌均匀。将肉片放入调料汁内浸泡10分钟,最后把切好的肉整齐的摆在碗里且皮在下面,然后放入蒸锅内,再把剩余的汤汁浇在肉片上,起锅后, 把碗中的肉倒扣在盘里。香菇让这道菜散发浓郁香味,酸菜是个吸油的祖宗,让扣肉不油不腻,咸香可口。

三色糯米饭

每逢清明,妈妈总会做糯米饭用来祭祀,色彩缤纷,赏心悦目。妈妈回到山间采摘红蓝草,还有一种叫huamai(壮话),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壮语叫gogyaemq)经水煮而成。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拿回家后洗干净,放入水中煮至水开,然后再用各色汁液浸泡糯米,使糯米染上颜色,因为浸泡了一夜,米已经吸收了很多水分,所以放在蒸笼里蒸。红的,黄的,紫的糯米饭散发着来自山野的清香沁人心脾,直到现在还令我念念不忘,似乎带着大自然的美和妈妈的温暖,吃着糯米饭让人回味无穷。

结语:清明牵制着我的思绪,怀念故人的情结缠绕在心头,久久不愿离去,清明的美食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

主要参考文献:1、时冬梅编著.24节气饮食养生指南.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52、[期刊论文] 《养生月刊》 -2010年4期缪士毅 3、期刊论文 清明时节食俗多自做美味添情韵 - 中国食品 - 2009(9) 、4、期刊论文 清明节与寒食节习俗 - 中国农村科技 - 2006(4)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