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其他论文 > 列表页

古代文学的论文怎样写才有新意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7  分类: 其他论文 手机版

篇一: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

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 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 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谈《诗经》中的弃妇诗 谈《诗经》中的婚嫁诗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论《诗经》的“思无邪”

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月亮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物的行为异端 先秦汉魏晋六朝诗中“柳”的意象分析 庾信诗赋中的乡关之思及其意义 《史记》刺客形象与深层心理探析

浅析先秦诸子寓言中的宋人形象及其产生原因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的分析 从《史记》中看中国的游侠文化 《论语》的文学价值

唐德宗朝阳城的文学成就研究 唐德宗朝顾少连的文学成就研究 唐德宗朝“新春秋学”的理论与实践 柳宗元研究(具体题目待定)

河东吕湮墓志铭的史料价值

唐(宋、元、明、清)人咏物(史、怀)诗研究(可选择某一时期某一群体或某一作家进行研究)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史诗

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吕氏春秋》与杂家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名篇研究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鸿门宴场面描写的深刻涵义 李广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缺陷描写 李斯的历史功过及人品优劣 《史记》个性化语言举例 《史记》叙事中的史笔和文笔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 《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 《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 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 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枚乘与“七体”的形成及其发展

论屈原的人格美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

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 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 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 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曹操与诗文革新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生命与酒 谢灵运与山水诗

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某代唐诗选集研究

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

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李白与民歌

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 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 杜甫绝句的特点

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 李贺诗的格调 论李贺诗的怪诞 李贺诗与屈原赋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论咏物诗

杜牧七绝风格试议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 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王维诗歌的情、景、理 论唐代的边塞诗

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 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唐诗的精神风貌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拟题 ) 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杜牧的史论诗 论韩愈散文的“气”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唐传奇与佛教 唐传奇与道教

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唐代散文家研究 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 近二十年??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裴度研究述评

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论王维与泰戈尔诗作的比较

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需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

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论杜牧的咏史诗

王维山水诗的情感模式 谢灵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苏轼各体词研究 苏词的风格

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苏词自行拟题 ) 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苏洵散文研究 论苏轼的“超然”

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苏、辛词风异同辨 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 苏东坡诗中的四川

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

《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明代散曲与民歌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花间集》风格论 《花间集》题材论 《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西厢记》 《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论《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 《红楼梦》中的众丫鬟 《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

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 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水浒传》风格论 《水浒传》接受史

《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娇红记》研究

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 《剪灯新话》研究

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 《海上花列传》研究 《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

原型)

《万花楼演义》研究

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

《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

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

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

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 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 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 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 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 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

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 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

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

以上论文选题有些题目可变通,如“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可变化成“三言二拍中的穷秀才形象”“三言二拍中的娼妓形象”“三言二拍中的侠盗形象”。 明清小说中的恶妇形象(如《醒世姻缘》之薛素姐) 明清小说中的妒妇(悍妇)形象研究

析元曲《西蜀梦》与《单刀会》中的刘关张情义 论元曲中的娼妓群象

林冲鲁智深杨志形象之比较

论《聊斋志异》中的受虐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比较视野下论四大南戏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后传》与《水浒传》之女性观比较 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精神的特质 《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与晚清青楼文化研究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套路 论《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中的兵器 论《三国演义》中的马

论《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色彩 论梦在元曲中的作用

论《水浒传》中“潜天行道”中的“道”之内涵 论《西游记》中的童话色彩

试论《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对科举批评的差异 论纳兰性德中风花雪月意象及其文化心理 论小

古代文学的论文怎样写才有新意

说《宜春香质》《弁而钗》与龙阳文化 论沈从文《边城》对楚辞巫风的继承

论《史记?游侠列传》对唐诗游侠精神的影响 小说《封神演义》与当今封神影视剧研究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源流考 明清小说中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形象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研究

《秦并六国平话》对《史记》史实的改造 论《隋炀帝艳史》对《隋书》史实的改造 《三国演义》编创方式研究

综述《水浒传》主题诸种说法及其得失(《水浒传》有“忠义”说“农民起义”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为江湖游民写心说”等)

从《西游记》到《春光灿烂猪八戒》(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猪八戒形象的转变及其文化动因 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唐僧形象的转变及其时代意义 论清初小说续书出现的原因及其续法 论神话中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流变

文体流派文学理论研究

论“铁崖体”的形成及其艺术贡献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研究

论明代“台阁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理论与创作的得失 论明代“茶陵派”出现的社会历史机遇

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张的时代特色及其失误 明代“唐宋派”研究或明代“唐宋派”小史 论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

论明代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及其时代意义 论清代“梅村体”诗歌的叙事艺术 论清阳羡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 论清代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

论金(圣叹)评水浒中的“因缘生法”创作手法 论历史演义小说的“奇”“幻”精神 论清代王夫之“诗经六义”新解

文体交叉比较研究研究:

《雷峰塔传奇》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比较 论四大谴责小说中的诗学观 论戏曲中的苏东坡形象

《镜花缘》与古代技艺(占卜谜语武功机械制造等) 论白朴《墙头马上》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继承与创新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水浒传》的忠义观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猪八戒形象分析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描写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元代散曲的情感企向 宋江形象分析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论《西游记》的谐趣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长生殿》的爱情观 狐鬼花妖尽世情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论林黛玉 论桐城义法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 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江西诗派宗杜论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邅变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明代散曲与民歌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简论《西厢记》的喜剧因素 论《水浒传》中豪侠形象的特点 略论《聊斋志异》中鬼狐世界的内涵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喜剧的艺术特点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论孙悟空形象的文化意义 《聊斋志异》的婚恋题材 《聊斋志异》对官场的批判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谈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的喜剧因素 论柳永词的铺叙白描手法 论《西游记》的哲理意蕴

《西游记》滑稽诙谐的审美特色 《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古诗十九首》的哲理意蕴

趋雅与媚俗:英雄世界的双重话语(《三国》《水浒》《西游》)

男权意识的退却与持守:《聊斋》片论 元散曲某一代表作家的作家流派论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论技巧研究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思维 李白的诗与酒

宋诗的议论化或散文化论析

《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或喜剧性)或猴性与人性

孙悟空(或猪八戒)形象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意识 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

《红楼梦》的各种人物形象(择一即可)分析,或某一情节的艺术表现分析

《红楼梦》中代表女性的内美与外美的联系分析 女性化的贾宝玉及其社会意义或文学意义 《聊斋志异》中女性与狐性或野性 明代唐宋派的诗文成就与文学主张 元杂剧某一典型人物的思想艺术分析 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古今武侠小说承传关系略谈 历代题画诗论(或某一问题) 历代咏史诗论(或某一问题) 历代怀人诗论(或某一问题) 历代怀古诗论(或某一问题)

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元散曲的人文精神 包公形象的社会价值 元杂剧的包公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诸葛亮形象的文化意义 水浒暴力文化倾向

关汉卿斗士浪子班头的形象与元代文人的处境 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杂剧的批判意识 《救风尘》的戏剧色彩 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意义 《救风尘》的戏剧色彩

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的审美取向 关汉卿对历史题材的创造性改编 《西厢记》与《会真记》《西厢记》诸宫调的异同 《西厢记》的作者到底是谁 《西厢记》的语言风格

篇二:古代文学论文

浅析《西京杂记》艺术特色

摘 要《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佚事传闻的笔记体小说,主要包括帝后公卿的奢侈好尚,宫殿苑林,珍玩异物,以及兴服典章,文人轶事,民间民俗等都多有所叙。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清秀隽永,诙谐幽默,描写细腻,多方面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就从体制特点、人物塑造、语言特色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西京杂记》 体制特点 人物塑造 语言特色

前 言

在中国古代文史领域的人都明确表明《西京杂记》是一部“伪书”,“现存之谓汉人小说,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1,但却在其史学和文学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其中不少传说故事被后人引为典故,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还保存了有关西汉这些人事的奇说轶闻,后反映了某些人的感情和思想倾向,具有一定的价值所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思怨,但看往事却可以比较分明,因为她穷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2而在这个意义上,野史杂说正有正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所谓“西京”,系指当时西汉都城长安,此书就是杂记当时以皇帝位中心的种种趣闻轶事,所以写宫廷生活的内容占了大部分。现存共六卷132条内容,这些记载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体制特点

《西京杂记》作为杂史著作,属于志人小说,“杂史传记者皆野史之流”3亦称野史,它同时兼有笔记小说,叙事生动、引人入胜的长处。鲁迅先生曾许之为“意绪秀异,文笔可观”,4笔记小说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观点,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1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一版25页 鲁迅:《鲁迅全集﹒华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138页

3 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汉美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卷三

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月第一版30页

种文体。一般分为志怪小说和佚事小说这两种。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西京杂记》则属后者,佚事小说。主要记载的是西汉的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平凡生活的事。笔记体小说注重写生命力的弘扬,重视雍容的气象,力戒虚浮骄矜,虚张声势。在其《西京杂记》中很明显体现出的是雍容的气象,尤其是在描写帝后公卿的生活,珍玩异物以及宫殿苑林。如,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为黄金缸。含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展示了西汉的辉煌盛世,但在西汉辉煌盛世的背后,隐藏着统治阶级内部尖锐急促的各种社会矛盾。在其中,浓墨重彩的描绘了西汉宫殿苑林的富丽堂皇,展示了西汉皇族生活用度的奢靡成风,以及娱乐方式的丰富多样,还有感情生活等。

杂记,所谓杂记,就是所述内容,或偏于荒诞,或过于琐细,多促信。但就整体而言是杂而不乱。《西京杂记》从题目看很明显的就是“杂记”,但却很好的演示了“杂而不乱”。如,在“昭君出塞”中,为了让昭君、元帝等联系起来,加入了画工,使其看似荒诞,但又赋予了整体的因果关系,更具有说服力。在其中,描写详尽的不仅仅描写西汉的帝王的琐事,而且也描写了平民百姓的琐事,看似毫无关系的内容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正是通过这种荒诞的前后记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使得这种“杂”有了所表的意义。

编纂体制,在《西京杂记》中每一卷都有若干个故事组成,它们上下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结构亦不甚严密。就如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5在《西京杂记》中每一个故事都有它所存在的意义,不因为上下的无关而影响整体,看似一个一个短小的故事在其中却带有不同的意义,上下结构在此看似没有完整的意义,其中也有不少流传至今的故事,如昭君出塞,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凿壁借光等。

《西京杂记》可以说是一本“小说家言”,因为它有所描述的历史故事与可信的历史记载很不相同,颜师古在注重《汉书》时,把它拆之为“其书浅俗,出于里巷”。《西京杂记》这段文字查阅正史,可以看出它是根据历史事件夸张描写5李善注:《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三十一引《新论》

的。《汉书?高帝纪》所载有关内容与上述文字有相同之处,只是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这样就留给“小说家言”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让人们以另一种方式方了解其中的内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京杂记》说:“若论文学,则此在古小说中,固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也。”

还可以说是一部史书,虽然其记载与《史记》,《汉书》多有不合,但往往能在汉晋其他文献或当代考古中得到印证,如“读千赋乃能做赋”见桓谭《新论》。

二、人物塑造

《西京杂记》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等不同社会阶层的各色人物,其塑造人物的手法颇有可取之处。

善于把人物的命运置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如社会背景或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下,通过这些情景的烘托,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一点,再运用对比,烘托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卷二》“画工弃市”这一故事中,增加了王昭君受画工毛延寿的勒索、迫害,毛延寿因受贿作弊而弃市等故事情节,在这个矛盾冲突下很好的展现了昭君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封建宫廷的腐朽和黑暗。

将虚与实相结合,记载的人物,既包括历史真实的轶事,同时也含有神异夸张色彩的逸闻,但在描写真实事件中对一些细节又进行加工,加入一些夸张奇异色彩,给人一种神异感,感觉就是这样发展的。《卷三》相如将献赋,未知所为,梦一黄衣翁谓之曰:中为大人赋。遂作大人赋,言神仙之事,以献之,赐锦四匹。这段很明显说出因何作《大人赋》,虚实结合,使故事具有神异的色彩,但也合乎情节的发生,说明其原因。再如,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颇有神异色彩,虚构。结合真实的现实来想真的不太可能,就算可能在当时借来的光是如此的微弱,而且相当的暗,怎么能用来看书。但就是这种手法,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给人一种激励。

善于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中,从不同角度着手进行描绘,避免了单一的乏味,赋予文章整体的画面感,似有一种身临其境,把人物塑造较为饱满。《卷二》文君较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文君的美,而不是一字带过,笼统的说解,通过言辞给人一种画面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好似能看见似的。再如“作新丰移旧社”写胡宽主持兴建新丰城,一切仿照旧丰邑,建成以后,“士

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途,亦竟识其家”。这一小小细节,在艺术上以少胜多,形象地说明了胡宽无比高超的建筑技艺。

对人物形象进行多方面的刻画。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彰显人物的性格。在《卷六》“年少未可冠婚”中则通过对话,从语言、神态进行人物性格的刻画。又在《卷五》记叙顾翱,则从侧面着手描绘他服侍母亲的故事,来表现他的忠孝。

三、语言特色

《西京杂记》整体来看,语言清秀隽永,诙谐幽默,主要以描绘为主,人物之间的对话较少,语言简明扼要,婉转动人,使每个故事看似平凡,却意感色彩缤纷,好似能够想象出当时的画面,身临其境。

首先,语言详略得当,笔法亦简亦繁。在描写宫殿苑林,珍玩异物等笔法则是较为复杂,描写详尽。如,《卷五》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为黄金缸。含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在对人物描写是,则笔法简单,生动准确,选取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一个场景写,主要是细节,语言较少。《卷二》在“画工弃市”描写昭君出塞前后的一段轶闻,文笔相当简洁。《卷二》“相如死渴”语言婉转动人,其中形容卓文君的美貌,妙喻迭出,亦虚亦实,相得益彰,极富美感。《卷六》“年少未可冠婚”中通过对话,把人物中不同的性格表现的淋漓致敬。

其次,运用的不少成语,是语言严谨,富有含义,不直接表明所词意思;而有的则直接概括故事意思。如匡衡“凿壁偷光”就是整体的概括了故事的意思,简单明了。“单鹄寡凫”出自《卷五》“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鹄寡凫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喻指失去配偶的人。使得语言含蓄。又如,“怀铅提椠”出自《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喻指做事有准备。

次之,引用了古诗,使语言富有诗意,具有一定的美感。《卷五》“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亦善为归风送远之操”。采用了杜甫的《送远》的诗用浓浓的情谊来衬托尘世的悲凉和离别的那份无奈孤寂的心情。

最后,语言简短,但独具匠心。在《西京杂记》中有不少故事一句带过,可见语言的独特性。如《卷四》“江都王劲捷。能超七尺屏风”。就这短短11个字

就能说明这个人长的很高。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而不是简单的直说,是整个语言就又一种独特感。又如,“高祖与项羽战于垓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皆假为名”。

四、文学价值

中国最早的戏--《东海黄公》。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有一出称作《东海黄公》的“角抵戏”。角抵戏,竞技之戏,类似杂技,因其种类繁复,故后世命名为“百戏”。

《东海黄公》之用为“角抵”,大概是因为最后出现了人物与“老虎”争斗的戏份。在此戏中,黄公是有装扮的,如“佩赤金刀,以蜂增束发”,而老虎也是由人扮演的。此外还出现了故事情节,即黄公以术擒虎反而为虎所杀。因此,此戏具备了成熟戏曲的一些基础要素,周贻白先生认为“后世戏剧,实于此发端”。

中国最早的话本。根据《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搜神记》卷二“贾佩兰说宫内事”,两书记载基本一致。汉代一统天下,经济逐步繁荣,帝都文化生活丰富多样,在此背景下,民间原始的讲故事也得以逐步向伎艺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为早期的说话艺术。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贾佩兰讲述的有关宫廷歌舞和行乐之事,是其亲眼所见,这是对于与宫廷相隔绝的民间群众来说,无疑是十分新鲜奇特的,宫廷的神秘使他们读高大宫墙后所发生的事情有了解的渴望。这丝毫不亚于现代人对各种新闻的好奇。故事的讲述者亦由此成为宫廷与民间联系的重要中介,成为早期的“说话”艺人,他们讲述的故事就肯能成为我国最早的“话本”。

中国最早的自传墓志。据《西京杂记》卷三“生作葬文”一条记载:杜子夏葬于长安北四里,临终作文曰:“魏郡杜邺,立志忠款,奄先草露。骨肉归于厚土,气魄无所不之。何必故丘,然后即化。封于长安北郭,此焉宴息。”及死,命刊石,埋于墓侧。墓前种松柏树五株,至今茂盛。《西京杂记》中这条宝贵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文献资料中的最早的墓志记载,而且这篇作品还是墓主人生前自己写成,它对于研究中国的自传文也具有标志性的价值。

孔天胤在《刻西京杂记序》中具体详细的总结了《西京杂记》,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证明了这本书的文学价值。鲁迅先生说:“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可以说,研究古代千年文化史,到《西京杂记》中探视一番,会给人耳目一新的

篇三: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2、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4、《诗经》燕饗食诗的场面描写

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8、论《诗经》中的史诗

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4、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5、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6、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7、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8、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9、《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20、《战国策》名篇研究

21、老子的思想

22、《老子》的艺术特色

23、《庄子》的艺术特色

24、《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5、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6、《吕氏春秋》与杂家

27、《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28、《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29、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30、《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31、《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32、《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33、宋玉赋试论

34、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35、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倾向

3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37、《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38、《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39、《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40、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41、《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42、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4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4、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

45、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6、. 曹操与诗文革新

47、.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48、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49、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50、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51、.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52、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53、曹植诗风的衍变

54、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55、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56、梁朝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57、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58、《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59、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60、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61、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62、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63、.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64、.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65、.谢灵运与山水诗

66、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6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6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69、论《子夜歌》

7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71、《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72、《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73、《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唐宋元明清文学:

隋以前小说发展概况综述

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王维心态研究

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李白与盛唐

杜甫心态与唐代社会

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

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意义

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李商隐诗歌的社会价值

晚唐诗扫描

唐传奇的历史价值

从陈廷焯、王国维的评价再看李词

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从《人间词话》看姜夔词

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李冶的文学创作

薛涛的文学创作

鱼玄机的创作

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黄庭坚诗歌接受阐义

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朱淑真的艺术生命

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严羽的诗歌理论

论张先的慢词

宋代的歌妓词

“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论婉约词的风格

论豪放词的风格

元明清文学

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浅论凌濛初《二拍》之盗贼观

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历史、虚构与《镜花缘》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一个仁慈而辛苦的救赎者一一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最小也是最大的道德劝惩者一一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从大观园到贾府而不是从贾府到大观园

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