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其他论文 > 列表页

建筑声学设计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14  分类: 其他论文 手机版

篇一:录音室声学设计报告

录音室声学方案

上海声华声学工程有限公司

2016.05.12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录音棚声学设计,项目位于地下二层。主要进行隔声、音质以及空调噪声与振动控制的设计

录音棚设计主要内容

? 较低的背景噪声 ? 合适的混响时间

? 根据用途确定较为合适的混响时间频率曲线 ? 房间的空间构型设计

? 矩形房间具有较为合适的房间比例 ? 避免颤动回声、声聚焦等房间声学缺陷 ? 适当考虑房间的扩散度 ? 室内的声场不均匀度的设计

? 吸声材料的选择以及吸声材料结构的设计

1

1 录音棚概况

录音棚概况

录音室为一矩形房间,录音室面积为21.5㎡,房间层高3.9m。装饰完成吊顶层高2.8m。房间的容积为60.2m3。

控制室平面为直角梯形。面积为26.4m。

录音室设计重点、难点

录音室位于地下空间,相邻房间为设备机房等强噪声声源,需要降低噪声对录音室的影响。

由于处于地下空间因此所使用的声学材料需满足防火、防潮的要求。

地下空间的空调通风问题需要解决消声降噪的问题

2

2 录音室声学分析以及要求

录音棚类型分析

该录音棚的容积为60.4m3,从规模上分属于小型录音棚。录音棚从功能上分为音乐用录音棚。

最佳混响时间较短。并且由于是音乐用录音棚,由于乐器以及唱歌发出的声音频段较宽,几乎覆盖整个可闻声频率段。所以要求该音乐用录音棚在20hz-20khz的整个频段内均有比较有效

的吸声。整个频谱内混响时间曲线应该具有比较良好的平整度。低频与高频部分与中频部分混响时间的比值不应过大或过小。

多声道录音用录音棚的特点是将乐队的乐师或声部分别配置在各个相互隔离的空间内分声道录制直达声,然后通过人工混响器追加混响后合成。这种录音工艺的等特点是乐器的质感强、清晰度高、层次分明、节奏感强。由于这种类型录音棚主要拾音的是直达声。所以不需要棚内的混响声和早期反射声。要求是较自然混响具有比较低的混响时间。

录音棚空间构型分析

房间为一矩形空间,矩形空间分析可以采用简正谐波理论进行分析。录音室的比例关系到录制声音的音色纯真程度,比例的不当会造成简正振动频率分布不均,使某些频率加强而失真。

简正谐波的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计算音乐录音棚的简正谐波模式为

房间比例分析

参考上图 录音室的简正谐波模式计算结果。如果有几个模式计算出的频

率相同或相差3hz内就代表该房间在该频段内有较简并现象。

频率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比较严重的简并现象。

改善录音棚内简并现象的措施有,一改变房间内的空间体型,例如将房间设置成不规则形状;二 墙面设置该频段吸声材料,减少房间内简并频段的混响声;三 在室内界面设置吸声材料,改变房间墙面的声阻抗,从而改变低频

反射声波的相位,达到改善房间低频特性的目的。

3

最佳混响时间分析

室内的混响时间是室内音质最重要的数据,最佳混响时间的确定是综合厅堂容积、使用功能等因素考虑结果。综合以上结果分析,房间的中频最佳混响时间

RT≤0.35s

各频段相对于中频的比例为

扩散度分析

由于室内长、宽比例和房间的形式都是基于声场扩散的要求,因为只有在声场扩散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室内声场的均匀分布,声强、频率的均匀分布。而小房间的声场更加需要采用扩散措施来改善房间的扩散度。

增加扩散度的措施

1 室内吸声材料测均匀分布

在室内各界面无规地配置吸声材料可以使室内声场均匀 2 在室内各界面上设置扩散材料

当声波波长与扩散体尺寸相近或比它小时,扩散体就能起到扩散作用。

3 在室内墙面或顶棚上设置扩声材料结构

4

篇二:维也纳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维也纳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一. 报告厅的类别

1. 按报告厅的用途:学术报告厅、电化教育厅、大型讲堂和合班教师等四类。

2. 按报告厅的方式:自然声和采用扩声两类,后者如作为国际会议的报告厅时,则要设有

同声传译和即席提问的设施

二. 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不论何类报告厅的规模,通常在100~500名听众左右,而多数则为150~350名听众。容积在400~2500m3范围内。

由于报告厅容量和容积的变化范围较小,因此声学设计通常采用统一指标。根据经验,在工程设计中通用的声学设计指标如下:

1. 混响时间:中频(500Hz)混响时间为0.8~1.0s,混响频率特性接近平直。

2. 声场不均匀度:自然声报告时,厅内500Hz的声场不均匀度不大于±3.5dB;采用扩

声系统时,应小于±3.0dB。

3. 噪声级:自然声报告时,厅内噪声级不大于30dBA;而采用扩声系统时,应低于40dBA。

4. 没有音质缺陷:报告厅的平面形式都常有矩形切角、扇形和正方形对角线配置等三

种。如下图所示。

当自然声报告时,讲台台口两侧墙和吊顶应作反射面,按几何作图法确定反射面的倾角,使厅内反射声均匀分布,并使最后排的听众也能有足够的声级。下图为一个报告厅的反射声设计示意。

报告厅的护墙应做胶合板,或砌筑共振吸声器,以控制低频混响;其他部位可设多孔性吸声材料或结构,如矿棉吸声板或钻孔铝板结构等。

报告厅的地面起坡应大于视线设计要求,以此减少听众对直达声的掠射声吸收。

当报告厅采用扩声系统时,体型、反射面设计就不必有过多的考虑,重要的是扬声器的合理配置和墙面的强吸声处理,以确保厅内的声场均匀和避免不利的声反射。至于听众席内的声级,因设有扩声系统,通常是不会有问题的。

设有同声传译和即席发言系统的国际会议报告厅,应根据语种设置相应数量的传译室和控制室,当厅内采用固定座位时,宜采用有线同声传译系统;如为活动坐席,可设置无线红外同声传译系统。由于有即席发言设备,这是,声源发声和接收均在厅内,因而要特别注意防止平行侧墙间的颤动回声干扰。在这种情况下,矩形平面的报告厅两侧墙应采用强吸声处理,或设置扩散结构。而对角线配置坐席的方形平面,不存在平行侧墙,通常没有颤动回声现象,在这方面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三. 报告厅多功能使用的设计

在容量较大的报告厅内、大型讲堂内,为了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常用活动隔断进行分 隔,这在国外的高等和中等学校内使用较为普遍。

为了使活动隔断达到分隔而能同时使用的目的,最关键的是必须确保活动隔断有足够的隔声量:当用作自然声讲课(演)时,应具有40~45dB的隔声量;当大讲堂采用扩声系统时,则必须有45~50dB的隔声量。因此,通常用单层折叠或卷帘式的活动隔断是不够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多功能会议厅,设置二道活动隔断将其分隔成3个小会议室,由于单层活动隔断隔声量不足,只能同时使用其中的2个(即中间小室不用)就是例证。

只有当隔断面积小,且采用整块升降式隔断时,可以用一道符合隔声要求的隔断,达到分隔的目的。美国威伯斯特大学礼堂分隔成教师即为一例。它采用升降式隔断,每一隔断墙上有上、下两块,由16mm厚钢板作成,钢板靠大厅一侧为木装修,小教室一侧设黑板,

该构造的隔声量可达46dB。用1.5马力的电动机驱动。

除了采用活动隔断分隔使用外,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采用旋转教室隔断的方式。并有专业公司承接这类业务。

在大型报告厅内,出于声学和报告人心理上的原因,也需做必要的分隔。例如在一个可容纳500座的报告厅内(如北京科学会堂),当用于仅有300名听众的学术报告会时,由于听众少了,混响时间达不到设计值而影响语言清晰度。此外,报告人面对一片空席,心理上也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报告厅横向通道处设置一道电动(或手拉)丝绒帘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式,构造简单、造价很低。

篇三:隔声实验室声学设计报告

隔声实验室声学设计报告——音博士

一、设计规范

根据国标 GB/T 19889.1-2005,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的规定,隔 声实验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实验房间的容积不应小于 50m ,两个房间的容积和形状不应完全相同, 其容积相差不应小于 10%。

2. 房间长、宽、高的尺寸比例应合理选择,各尺寸中不应有两个是相等的, 也不应呈整数比。

3. 经调试后必要时两实验室房间内应安装扩散体。

4. 接收室内的环境噪声应足够低,以保证在测量高隔声性能构件时接收室 的声压级比背景噪声高于 15dB 以上。

5. 在测量隔声量的实验室中,任何间接传声比通过试件的传声要小得多, 声源室和接收室应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

6. 接收室内的低频混响时间不宜太长,应控制在 2s 左右。 二、设计方案

建筑构件隔声测量实验室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双混响室,另一种是声源 室为混响室,接收室为半消声室。但后者投入较大,对测量的软、硬件要求高, 使用时要测量混响时间对隔声量进行修正,故建议采用双混响室的方案。

混响室需要获得一个扩散声场,即令声场中各点的入射声波包括各个方向, 各方向的声强强度相等。因此应采用扩散体或扩散结构使得声场扩散均匀,且各 界面的吸声系数要小。

3

根据上述要求,拟定如下方案:

1. 确定接收室房间尺寸

为了消除低频驻波对低频测量数据的影响,要合理调整房间的尺寸。经计算

2

? 将高度

建筑声学设计论文

定为 3.1m。由公式f ? c? m ? n ? r

? ? ?? ? ?? ? 可得,此时房间的轴?2 ?2 2向简? L ? ? D ? ? H ?

正频率分布如下表所示:

频率/Hz 27.05 49.28 54.1 77.95 81.15 98.56 108.2 135.25 147.84 155.91 162.3 189.35 197.13 216.4 233.86 243.45

间隔/Hz 间隔 % 轴向 1-0-0

22.23 4.82 23.85 3.2 17.41 9.64 27.05 12.59 8.07 6.39 27.05 7.78 19.27 17.46 9.59

82.18 9.78 44.09 4.11 21.45 9.78 25.00 9.31 5.46 4.10 16.67 4.11 9.78 8.07 4.10

0-1-0 2-0-0 0-0-1 3-0-0 0-2-0 4-0-0 5-0-0 0-3-0 0-0-2 6-0-0 7-0-0 0-4-0 8-0-0 0-0-3 9-0-0

可以看到在 250Hz 以内没有发生简并现象,因此是一个合适的尺寸。 2. 扩散结构及表面材质 所有地面铺地砖。

接收室墙面先用一层隔音毡打底,再封一层夹板(声源室不需要这两个步骤), 再在 C、D 面和声源室的 E、F 面及两个混响室的天花作弧形扩散结构。

弧形扩散结构用木龙骨作骨架,空腔内填充吸音棉,两层(或三层)夹板封 面。龙骨尽可能密集些,降低低频共振的效果。

最后所有墙面及天花批灰,刷多层瓷漆。 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