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三个代表 > 列表页

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8  分类: 三个代表 手机版

篇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未复习重点论述题: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未复习重点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及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中国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主要从两方面看:

(1)科学发展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

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刻把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因为: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

(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试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

1

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7.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拉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北。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高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8.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强调?

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以下凡点:

(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

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核心。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0.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依靠人民群众,首先的和最主要的是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因为:

①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 ②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③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依靠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3)依靠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①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②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4)人民解放军

11.试述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中的战略优势。

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掌握着打击、遏制“台独”的战略优势。

(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密切了两岸同胞的联系,培育和发展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要求改善两岸关系,反对“台独”。

(3)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这是任何力量也难以斩断的。

(4)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始终稳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奉行一个

中国政策。

12.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1)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是由要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就成了在全国执政的党。党在执政的50多年时间里,总的来说工作是努力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失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挫折。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十分艰巨的领导任务。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并且领导人民按照预定的目标取得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4)党在执政之后的所有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13、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2)它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3)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的新的理论要求;

(4)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1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因为:

(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

西方的人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我们现在讲的以人为本,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则是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

(二)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是由人民共享。

所谓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所谓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所谓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主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

2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5、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强调全面发展

就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就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设与经济基础相互协调。

(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 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16、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市场经济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及原材料的供应,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机制,较强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4)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会带来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提供借鉴。

17、试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因为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很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远,所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

第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执政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根本体现,一种制度是否先进,就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

(2)发展生产力是解放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矛盾的解决有待生产力的发展。

(3)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才能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摆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18、试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我们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

(1)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4)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

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目前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

(4)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20、为什么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

础?

(1)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出土文物、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亲属血缘等,都证明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一点从来就不以由谁占领和统治台湾所决定或改变。

(2)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和原则。1971年前,台湾国民党政府一直窃取了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席位。1970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代表在联大及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同时将台湾代表驱逐出联合国。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肯定,现在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所有这些同我们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近20多年来,海峡两岸的关系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两岸人民往来和交流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两岸关系所以取得这些进展,一个根本基础和保障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也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并保持海峡两岸和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其理论意义主要是:

第一,它是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将其变成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的见证。

第二,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第三,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其实践意义主要是:

第一,适时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科学部署,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了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

3

科学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2、试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总的指导原则和要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 重点。

教育和法制是搞好道德建设的两种基本手段和途径。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把广泛开展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23、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是同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作用。

(5)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篇二:08.10-12.1全国高等教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概论试题简答论述题

08.10

4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4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43.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征?

4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有哪些?

4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7.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09.1

4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什么?

42.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43.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44.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45.简述台湾问题的实质。

46.试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47.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09.4

41.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42.简述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两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

43.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4.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45.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46.试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7.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09.7

4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42.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43.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哪些重要内涵?

4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46.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7.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09.10

4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

42.简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

4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4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45.简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46.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47.试述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10.1

41.简述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42.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44.简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6.试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7.试述依法治国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10.4

4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3.键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

44.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45.简述中国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

46.试述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0.7

41.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4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43.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4.简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45.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6.论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47.为什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0.10

41.简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2.简述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43.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4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4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47.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1.1

4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的历史人物是什么?

43.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4.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征?

45.简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46.试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47.论述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1.4

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有哪些共同的显著特点?

42.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43.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

4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45.简述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

46.论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47.论述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1.7

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有哪些共同的显著特点?第一章

4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五章

4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第九章

44.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要意义。第十二章

45.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十三章

46.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二章

47.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第八章 11.10

4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第一章

42.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第二章

4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四章

44.简述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第七章

45.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十四章

46.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第三章

47.试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第十章

12.1

41.简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第一章

42.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43.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思想?第四章

44.简述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重要发展。第六章

45.怎样理解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第九章

46.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怎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第八章

47.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一章

篇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答论述汇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有哪些共同的显著特点?P6 ++

(1)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3)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P7 论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P10 +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它的科学含义是: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试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8 论述

第一,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风云变幻情况下,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蓬勃发展。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因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不能有任何动摇。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对当今世界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P29

(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30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什么?P35

(1)1992年,为排除“左”的思想的干扰,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2)这一判断标准是对生产力发展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简述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P35 +

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1)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连在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就是从邓小平开始的。

(3)深刻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党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P38 +

(1)必须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必须与时俱进。

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必须求真务实。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P42

(1)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解放思想的前提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3)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建设中

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43

1、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2、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3、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4、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P46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日益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

(2)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明显优势,民族资本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世界上少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的历史任务是什么?P47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从此,近代中国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2)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完成前一个任务是完成第二个任务的前提,所以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48

(1)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

(2)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这条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涉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P5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具有革命性。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因而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简述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两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P51 +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