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上一句 > 列表页

散作满河星上一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4  分类: 上一句 手机版

篇一:“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英语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愿学英语,乐学英语,成为英语小行家。正所谓“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我是从这几个方面探求的。

一、单词教学的游戏化

河北版的《学英语》这套教材,没有音标教学,因此孩子们对于单词的掌握,只能靠熟记来完成,然而,单靠让死记硬背,孩子们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对英语的学习都失去兴趣,这样会适得其反。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地提高,我对单词的学习经常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宾果游戏”,用来复习词汇。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并把它分为3个横栏和3个纵栏,然后,找三个学生,一个学生给出单词的英语或汉语的说法,另外两个学生(一男一女)说相应的汉语或英语,这样谁先说出谁胜利,谁胜利了谁就在方格中找位置,让学生通过中心空白的地方设法完成一个X 。谁先完成谁就胜利。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每次做这个游戏孩子们都不肯下课,孩子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记住了单词。

二、对话教学的生活化

对话教学如果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没有生动有趣的对话,学起来很枯燥乏味。小学生的注意力短暂,往往读几遍就没有了兴趣,一些重点尽管

反复强调,但收效甚微,有20%的学生竟连读都成问题。于是,我试着将这些句型生活化,根据句型意思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学英语》小学英语第一册18.Who is in my classroom?这课时我请本班的班主任来帮忙,学习句型“She is my teacher.”学生看见了自己喜爱的老师能和他们一起上英语课,非常兴奋,于是很快的学会了这个句型,而且还有发展,有的学生问:“男老师怎样说呀!”于是又学会了另外一句话,“He is my teacher.”把生活引入了课堂,学生们愿学、乐学英语,并和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课外经常和我用英语打招呼、谈话,经常听到孩子们的声音“Hello/Hi/Are you happy?How are you today???”英语口语汇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英语,学生们感到了无比的快乐和自豪。

三、故事教学的戏剧化

小学生们天真活泼,自我表现欲强烈。针对这一点,在教故事时,我根据故事情节,设计成小短剧,并配以简单的道具,创设出一定的语言环境,然后和学生们共同表演。表演结束后,根据小演员们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等,评出最佳演员,发给他们卡通贴画,以示鼓励。实践证明,这样既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让孩子们表演了《狐狸和公鸡》《怪兽的故事》等。我先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又找来各种道具,再配上音乐,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两人一组,自由搭档,轮流上台表演。小演员们个个争先恐后。有的小同学还不时做出各种小动物的习惯动作,使得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在笑声中学到了知识。

四、教学内容的延展化

随着素质教育工程的逐步实施,第二课堂正以崭新的面貌、多元化的特点,

在校园里健康的发展。所以我把英语爱好者组织起来,自愿参加,推选组长。教师充当学生的顾问,指导和协助小组活动。本活动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又通过他们在班级中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为孩子们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这种学习英语的条件就如微微的风一样,给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力。相信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一定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定能够提高,将来有一天,学生们一定会“散作满河星”,在英语的知识海洋中任意闪烁。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秦皇岛铁路小学

2004.9

篇二:诗歌鉴赏 正侧面描写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

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

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

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例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3)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①相反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相辅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典型例题】

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4)“虚”与联想、想象

“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

例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析】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例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高适《塞上听吹笛》)【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2、动静结合

(1) 基本概念

动静结合——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

灵感,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成为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例1: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析】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例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析】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析】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例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析】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既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例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析】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例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1: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例2:杜甫《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4、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尝鼎一脔”“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效果。

例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

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嗟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例3:“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析】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

例4:“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佑《咏内人》)【析】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

例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析】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例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析】此诗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可谓是“平中见奇”,“点铁成金”,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例7: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析】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

例8:“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陆游《阿老》)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

5、色彩的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例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鹅》)【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例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析】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例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析】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附:渲染的相关范畴——浓淡

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

篇三:庭园阅读答案

篇一:庭园阅读答案

庭 园 作者:刘墉 西方的庭园常富丽,东方的庭园常悠闲.在那富丽的庭园里,你可以看到大理石的雕刻、层叠的泉、清澈的池水、嵌瓷的走道和如茵的碧草、似锦的繁花.在那悠闲的庭园里,你可以看见曲折的长廊、团圆的月门、奇形的大湖石、青石板道和萧散的修篁、虬劲的松柏.西方人种花,喜欢花团锦簇,将那花坛点缀得华丽而整齐;西方人莳草,喜欢一色的碧丝,剪得如同地毯般均匀柔软.东方人赏花,喜欢疏影横斜的幽意,昨夜一枝开的,苔痕上阶绿的蕴藉,即使原能扶得挺直的枝干,也常任其歇斜错.如果将这东西方的庭园,就表面上比较,西方的属于贵族的华丽,东方的则近于乡野的寒碜:但是就其间含蕴的境界相比.东方的仿佛无羁的雅士,西方却有着暴发户的浮奢浅薄了.最重要的是:富丽的,常需要以争逐来换取,换来了财富、华贵与美丽的庭园;也换走了悠然宁静的情怀.于是喧闹的心境,只有那富丽的庭院能够憩息,而小憩之后,又得投入争逐.悠闲的庭园表现的是悠远和闲适,因为心远地自偏,所以能无争;闲里天地宽,所以能安适.于是在那悠闲的庭院里,不论是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朗日和风石下堪息,落叶满阶红不扫的深秋,或宠柳娇花寒食近的早春,即使那断桥衰柳、破屋残花,也自有许多情趣.我爱东方的庭园,不是为那份幽深,而是为那份悠然;不是为了许多优美,而是为了几分闲适. 庭 园 作者:刘墉 西方的庭园常富丽,东方的庭园常悠闲。 在那富丽的庭园里,你可以看到大理石的雕刻、层叠的泉、清澈的池水、嵌瓷的走道和如茵的碧草、似锦的繁花。 在那悠闲的庭园里,你可以看见曲折的长廊、团圆的月门、奇形的大湖石、青石板道和萧散的修篁、虬劲的松柏。 西方人种花,喜欢花团锦簇,将那花坛点缀得华丽而整齐;... 3592478701 2014-12-14 庭 园 作者:刘墉 西方的庭园常富丽,东方的庭园常悠闲。 在那富丽的庭园里,你可以看到大理石的雕刻、层叠的泉、清澈的池水、嵌瓷的走道和如茵的碧草、似锦的繁花。 在那悠闲的庭园里,你可以看见曲折的长廊、团圆的月门、奇形的大湖石、青石板道和萧散的修篁、虬劲的松柏。 西方人种花,喜欢花团锦簇,将那花坛点缀得华丽而整齐;西方人莳草,喜欢一色的碧丝,剪得如同地毯般均匀柔软。 东方人赏花,喜欢疏影横斜的幽意,昨夜一枝开的,苔痕上阶绿的蕴藉,即使原能扶得挺直的枝干,也常任其歇斜错。 如果将这东西方的庭园,就表面上比较,西方的属于贵族的华丽,东方的则近于乡野的寒碜:但是就其间含蕴的境界相比。东方的仿佛无羁的雅士,西方却有着暴发户的浮奢浅薄了。 最重要的是: 富丽的,常需要以争逐来换取,换来了财富、华贵与美丽的庭园;也换走了悠然宁静的情怀。于是喧闹的心境,只有那富丽的庭院能够憩息,而小憩之后,又得投入争逐。 悠闲的庭园表现的是悠远和闲适,因为心远地自偏,所以能无争;闲里天地宽,所以能安适。于是在那悠闲的庭院里,不论是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朗日和风石下堪息,落叶满阶红不扫的深秋,或宠柳娇花寒食近的早春,即使那断桥衰柳、破屋残花,也自有许多情趣。 我爱东方的庭园,不是为那份幽深,而是为那份悠然;不是为了许多优美,而是为了几分闲适。参考资料:摘自于玄妙哲学网 1.富丽 悠闲2.随意 倾斜 加错3(1)如果将........浅薄了(2)富丽的......的情怀(3)悠闲的.......能安适篇二:庭园阅读答案

篇三:庭园阅读答案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2)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12. 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13. 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 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 答案: 11. (1)写出了石榴花的火红,衬托出绿的深浓。 (2)用眨眼喻写窗户的闪亮,衬托出绿的满而深。 (4分,

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2. 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 (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3. 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 (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4. 含义: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作用:点出本文的主旨。 (5分。含义3分,作用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分析:这是原因分析题。既然问为什么,总有原因可以回答,可原因在哪里,这需要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有些作者行文思路清晰直白,那么原因往往就在“为什么”的前后句子中,细心寻找,然后摘录下来稍加修改即可;有些作者行文思路含蓄隐晦,那么原因也就“微微风触浪,散作满河星”了,得从全文中去东找一点,西找一点,有时还不一定找得全、找得到,如果答案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呢,可能没那么好的表述能力。所以选择作者行文思路比较直白一点的文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适合一些。本文的行文思路似乎偏于后一种方式。为什么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从此句的前后文来看,看不出有词句能用来解释“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只好从全文入手,看看哪些内容写绿的“摇曳多姿”,哪些内容写绿的“空灵深邃”,然后将找寻到的内容拼凑起来,用自己的语言润色一下,最后形成答案。要找寻“摇曳多姿”的内容,首先可以排除文章的1、3、5段,因为与绿的“摇曳多姿”意境不符,第2段已经找过了,没有,也可以排除,剩下的就是第4段。段中的词句与“摇曳多姿”意境接近的,只有“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一句,关键词是“错落有致”,此词留下待用。同“空灵深邃”意境相关的内容较多,在排除无关的第1、2、3段后,有三句话可选用:“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其中的关键词句是“浸润着我的心田”、“醉到梦里”、“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将上述找寻到的关键词句内容概括概括,缀连成句,形成答案。参考答案: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从答案来看,是很明确地将“摇曳多姿,空灵深邃”分开解释,分号前内容扣住“摇曳多姿”,分号后内容扣住“空灵深邃”。其中“油亮深浓、生机盎然、令人陶醉、难以忘怀”等短语是概括出来的,有几个还能从摘录出来的词句中看出一点蛛丝马迹,要说学生来概括的话,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取决于学生面对此类题目有没有概括的意识,“错落有致、浸润心田”属于能找到的关键词。学生要把这个答案写全,恐怕全市都没有几个,答到什么程度能拿满分,就看评分标准如何制定了,总是以人为本吧。提醒学生的是,要注意有原文意识、整体意识和概括意识。

13.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分析:此题是作用分析题,同第11题不同的是,它是分析段落的作用,而第11题是分析词句的作用。关于段落作用的分析,也是有章法可循的,先把这段的段意概括一下,作为开场白(传统语文课堂上的概括段落大意居然在此处派上了用场,可见有些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也不能抛弃,不是说新课程了,就把原先的全抛开了,工具性依然是语文的课程性质之一),然后是“瞻前顾后”,看看前后文是否有词句表明作者写作此段的用意,有时要用上一些诸如“铺垫”、“引入下文”“过渡”等术语,最后是“拔高”,有意地将段落同课文主旨相联系,因为课文主旨决定了作者的选材,决定了行文的详略。因此可仿效第11题形成公式:段意+浅层意义+深层意义。本文的题目中已经写出了此段的段意,“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所以答题时直接从浅层意义入手即可。默读第3段后,发现第4段已另起炉灶,写别的内容去了,那么第1、2段应值得关注,默读之后,发现第1段“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符合浅层意义的要求,关键词是“儿时乐园”。深层意义要联系课文主旨,本文是回忆性文章,写出了故园的绿对我心灵的滋润、激励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青青庭院的留恋、怀念、赞

美之情,所以写儿时发生在青青庭院中的趣事,肯定同“留恋、怀念”有关。参考答案: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从答案来看,前述的分析非常到位,再一次证明公式的实用价值。但答案“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似乎没有必要,蜜蜂采的是花,而不是叶子,蜜蜂采蜜不是表明“绿的盎然生机”,而是“花朵的盛开”。学生能答出前两句应该可以得满分了。此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语句的判断能力,而且涉及到对文章主旨的分析,答题信息也比较明确,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14.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分析:此题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需要分两个小题来回答。句子的含义,顾名思义,即要说出句子所蕴涵的内在意义,打个比方,原句就像一个戴着面纱的阿拉伯妇女,含义就是要我们能够掀起这一层面纱,看到里面那张或俊或丑的真实面容。此类题目的答法,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具有概括的能力,能根据原文的表面意思,突破原文形象化的语言,将之转化为直白的意思,回归本来面目。具体操作时,可抓住句子中一些关键词语,分析其表达的意思。句子的作用,分析时可参照句子赏析题,但与赏析不同,只需写出浅层和深层的意义,但本题已经在分析含义时涉及了浅层和深层的意义,所以只要用一些常用的术语即可,如“引入下文”、“铺垫”、“过渡”“概括总结”“点明主旨”“前后照应”“深化中心”等等。此句话的关键词应该是“留在心底”、“浸润心田”,所以分析含义由此入手。“留在心底”意味着“记忆、难忘、印象深刻”,再配以前面“始终”一词,那应该“永远”;“浸润心田”意味着“对心灵的滋润、抚慰”,从原文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醉到梦里”、“激励”等词语。缀连成句时,不要忘了将原句的主语“故园的绿”用上。“含义”的参考答案: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答案中“感激”一词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感悟能力,类似的词语写不出来,是没有办法的事,总不能处处有公式可套吧。如果剩下的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公式可循的话,那语文干脆改成数学得了。“作用”的参考答案:点出本文的主旨。很明显就是一种套话,“卒章显志”是文章的中国特色,所以,碰到问你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时,写上“点明主旨”或“深化中心”往往错不了,不过要机灵着点,到时或许可加一句“前后呼应”。篇四:庭园阅读答案

小编整理了关于《青青庭院》原文及《青青庭院》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阅读和练习理解,希望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同学们能够有着更多的收获,关于《青青庭院》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 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 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 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 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 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 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 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 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 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 再

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 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 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 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阅读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2)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 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2. 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 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 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3. 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 第4段中说, 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 (1)写出了石榴花的火红,衬托出绿的深浓。(2)用眨眼喻写窗户的闪亮,衬托出绿的满而深。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 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3. 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4. 含义: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作用:点出本文的主旨。(5分。含义3分,作用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青青庭院》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青青庭院》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五:庭园阅读答案

(十六)杭州市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

?(5分)

1

散作满河星上一句

1. (1)写出了石榴花的火红,衬托出绿的深浓。(2)用眨眼喻写窗户的闪亮,衬托出绿的满而深。4分,各2分。意思符合

。有欠缺酌扣)12. 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

扣)13. 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3分。意思符

合。有欠缺酌扣)14. 含义: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作用:点出本文的主旨。(5分。含义3分

,作用2分。意思符合即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