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三农问题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5  分类: 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篇一: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人:李延劼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16年8月30日

【地点】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经济、教育、环境

一、农业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而土地是根本。当前农村乱占耕地,违法用地的行为比较严重,一些村民私自占地盖房、建工厂,一些开发商买地建造商品房,等等。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制止,但可耕地的面积依然在缩小,由此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民增收。

当然,伴随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比上世纪翻了几番,基本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高产量还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近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了国家粮食产量不滑坡。

农业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科技、经济投入,改良品种,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平稳发展。

二、农村问题

⑴经济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委会购进了健身器材,促进村民身体健康发展,但农民忙于生计,这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虽然柏油马路,路灯来到村里,但是大部分还是土路,阴雨天泥泞的路使出行不便。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过去副业如养些鸭子鸡猪等渐渐衰了,个体经济渐渐兴盛,如造纸厂、装订厂、钢铁厂等。这在吸纳村民就业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此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危害人们健康。

政府财政政策大力支持,规划村庄,使其变为美丽整洁的小村庄,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各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促进林、牧、副、渔各业共同发展。政府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改进环境,如整治工厂、建污水处理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还村民们绿色家园。

⑵教育方面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农村生活条件差,城市是农村人的梦想,而出路关键在读书,所以农民对教育的渴望更是强烈。事实上,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农村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跟城里比差距还很大,使得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设施落后。同时,农村教师学历相对来说比较低,教学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提高,

国家要鼓励大学生下乡支教、任教,并给予物质上更高的待遇,如此才有更多高水平教师作保障。国家应完善农村教学设施,采用先进教学设备,创造优越条件让孩子们乐在书的海洋中。

三、农民问题

据了解,村民们比以前更关注时事了,经常闲暇时看看新闻、报纸,因此农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集体意识更强了。但是农民受文化水平低影响个人修养、自身素质比较低,有待提高加强。那些脏话粗话经常会在耳边浮起,大家争吵事件屡有发生,影响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对此,村委会可以定时定期广播一些倡导文明的内容。

当今 “空巢家庭”流行,儿女多在外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很有限,家里的老人很少能得到照顾,再有农村人没有退休钱,这就凸显了养老问题。因此国家应该普及推广农村养老制度,儿女要常回家看看,让父母老有所依。

除此之外,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农民头疼的一件大事。现在村庄里

基本都有个小诊所,能治一些基本的头疼脑热等常见病,但毕竟医疗设施有限且较落后,医生的学历较低,医术水平有限,大病还是要到市级医院去看,可是看病的费用对低收入的农民来说却是不小的数目,有些人甚至自己扛着都舍不得花钱去看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水平,实行医德考核制度,并定期使市里的医生下乡为村民检查身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讲解饮食规律,以促进身体健康。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从落后农业国转向发达工业国,因此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领导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对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以群众为基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走访调查,深入人心,才能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与乡亲们有了更深的接触,也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提高了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锻炼了意志和毅力,让我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它是我们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更好的了解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寒假社会实践心得,关于三农问题

关于三农问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大到国家、地区、民族,小到个人,竞争日趋激烈且形式多样化,由此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深深牵动着当代大学生的心。

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已清醒认识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深刻认识到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个寒假,我在室友的家乡---后许楼村进行了实践活动,通过与乡亲们交谈及我成长见证的农村变化深入了解了当今社会长期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该村地处华北平原,隶属河南省,黄河沿岸,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下面就实践后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感想:

(一) 农业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而土地是根本。当前农村乱占耕地,违法用地的行为比较严重,一些村民私自占地盖房、建工厂,一些开发商买地建造商品房,等等。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制止,但可耕地的面积依然在缩小,由此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民增收。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低,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跟不上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完全理解与运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对科技成果持怀疑观望态度,这就使得当代科技成果不能彻底发挥其作用,从而阻碍了作物品种改良,农业产量提高,不利于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方向发展。

当然,伴随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比上世纪翻了几番,基本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高产量还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近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了国家粮食产量不滑坡。

农业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科技、经济投入,改良品种,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平稳发展。

(二) 农村问题

⑴经济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委会购进了健身器材,促进村民身体健康发展,但农民忙于生计,这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虽然柏油马路,路灯来到村里,但是大部分还是土路,阴雨天泥泞的路使出行不便。这要靠政府财政政策大力支持,规划村庄,使其变为美丽整洁的小村庄,就像北京市的马坊(离我们这很近)一样,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

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过去副业如养些鸭子鸡猪等渐渐衰了,个体经济渐渐兴盛,如造纸厂、装订厂、钢铁厂等。这在吸纳村民就业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由此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危害人们健康。各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促进林、牧、副、渔各业共同发展。同时,政府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改进环境,如整治工厂、建污水处理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还村民们绿色家园。

⑵教育方面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农村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而我深深地知道: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农村生活条件差,城市是农村人的梦想,而出路关键在读书,所以农民对教育的渴望更是强烈。事实上,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农村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跟城里比差距还很大,使得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设施落后。国家应完善农村教学设施,采用先进教学设备,创造优越条件让孩子们乐在书的海洋中。同时,农村教师学历相对来说比较低,教学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提高,国家要鼓励大学生下乡支教、任教,并给予物质上更高的待遇,如此才有更多高水平教师作保障。

一个村庄80%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都是用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很大,这就限制了生活消费品的支出,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虽然政府已采取措施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如减免学费,困难户补助,优秀生发奖学金,但范围有待拓宽,数目有待加大,以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三) 农民问题

据了解,村民们比以前更关注时事了,经常闲暇时看看新闻、报纸,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农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集体意识更强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村委会号召下村民们积极捐款捐物,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彰显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但是农民受文化水平低影响个人修养、自身素质比较低,有待提高加强。那些脏话粗话经常会在耳边浮起,大家争吵事件屡有发生,影响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对此,村庄可以建个小型图书馆,村民空闲去读书可以帮助提高素质,村委会还可以定时定期广播一些倡导文明的内容。

在与乡亲们交谈中,总是会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于养老问题的担忧,众所周知,北京的老人每月都会领到政府补助的养老金,虽然钱不多,但对于农村的消费水平来说还是可以的,何况老人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了,这让家乡的村民羡慕不已。而且当今社会有个重要现象,就是“空巢家庭”的流行,儿女多在外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很有限,家里的老人很少能得到照顾,再有农村人没有退休钱,这就凸显了养老问题。因此国家应该普及推广农村养老制度,儿女要常回家看看,让父母老有所依。现今养老保险在农村的推行确为政府为人民办的实事。

除此之外,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农民头疼的一件大事。现在村庄里基本都有个小诊所,能治一些基本的头疼脑热等常见病,但毕竟医疗设施有限且较落后,医生的学历较低,医术水平有限,大病还是要到市级医院去看,可是看病的费用对低收入的农民来说却是不小的数目,有些人甚至自己扛着都舍不得花钱去看

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去医院看病挂号排队也是个问题,浪费了时间,致使有些急需就诊的病例被耽误。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水平,实行医德考核制度,并定期使市里的医生下乡为村民检查身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讲解饮食规律,以促进身体健康。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从落后农业国转向发达工业国,因此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对此,本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以此为抓手推进城镇化进程。但省领导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对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以群众为基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走访调查,深入人心,才能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与乡亲们有了更深的接触,也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使我认识到计划并不是容易实行的,期间可能会出现许多困扰你阻碍你前行的问题,而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壮大,进步起来的。在实践中,我提高了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锻炼了意志和毅力,让我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我们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更好的了解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有关三农问题,三篇优秀文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三农问题)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华岩镇,通过宣传调查,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农村现状及“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本文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字]:“三农”;农业产业化;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华岩镇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04年暑期“三下乡”,笔者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进行“三农”政策的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笔者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华岩镇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

1 华岩镇(中梁山街道)概况

1.1地理位置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山街道)位于中梁山以东,重庆市主城区西部近郊,东、南与大渡口区相连,西为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北与沙坪坝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区接界。境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园区B区。辖区面积5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58亩。

1.2行政区划与人口

行政村 社区居委会 农业常住人口 城乡总户数

14个 8个 24701人 29153户

村民小组 居民小组 非农业常住人口

101个 115个 67339人

(表一)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工农业总产值 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化率33.29亿元 12553718元 3150元 8287元 33.98%

工农业总收入 财政税收 招商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农转非人数 32.58亿元 5956万元 2.23亿元 107528万元 7942人

(表二)

注:表一、二均为2004年初统计数据(2003年的情况)由表一中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整个华岩镇农业常住人口为24701人,总人口为92040人,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为26.837%。由表二中数据可以知道,华岩镇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为31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287元,两者相差5137元,相差率为163.079%。

2 华岩镇“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在华岩镇中梁山街道开展了“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我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华岩的广大群众非常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的政策,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了解“三农”,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华岩镇政府在有关“三农”政策方面也曾做过一些宣传,但比较少,大部分农民对“三农”还了解的比较少,他们仅仅

知道一点,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一些宣传媒体。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讲解对他们了解“三农”效果很好,他们很希望以后这样的宣传能够多一些。正如宣传现场的一位老大爷对我们说的:“感谢上面(中央)对我们农民的关心,也感谢你们重庆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我们送来了‘三农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够多一些!”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在宣传“三农”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些问卷调查。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华岩镇,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华岩镇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华岩镇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3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 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3)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4)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

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笔者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一问题。

1)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育他们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就业后劲。

2)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3)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恢复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农会),建立健全多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通畅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失误。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能够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抵抗来自于各方面的侵犯农民权益的能力。

3.4引导农民,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发展乡镇企业,就要涉及到一个征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华岩镇是存在着的,而且还比较激烈)。然而,在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地主所有制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农民朋友好不容易才分到了土地,现在又要从他们手中拿走,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且,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能不能得到的实惠?可不可以赚到的钱?他们的日子是不是会更加的好?这一系列的问题他们都在怀疑,都不敢过分的相信,也就不敢轻易地放弃手中的土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做大量的工作,通过宣传,引导他们,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发展乡镇企业的好处多多,将会对他们更有利,他们的日子将会过的更好。

3.5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1)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当然并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确保土地流传依法有序进行。 2)设立农用土地转让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的替代机制。 4)建立土地补偿机制。

3.52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然后迅速传入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运作对这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演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久已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那么到底如何来实行农业产业化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根据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建立起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够带动一种或多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可谓“龙头兴,则产业兴”! 2) 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开发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好且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 3) 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实行“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基本方针,切实保证在农业产业化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批量供给大本营”的建设。

3.6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4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笔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笔者的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笔者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还望各位批评指正!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关于农村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就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就此,本人利用寒假时间对一个农村作了一个调查,深入了解该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结果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并对其中的问题做一些哲理性的分析,寻求解决方案。 主体:

一、背景介绍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各领导们争相讨论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因此,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想法显得尤为重要,应此要求做了此次调查。

宁德,俗称“闽东”,位于福建东北部,地形属丘陵山地,经济水平相对省内其他市较低。屏南县,位于宁德市西面,山林较多,经济相对落后。而屏城乡南湾村,即为此次调查对象,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相对较弱的大环境中,加上这儿丘陵较多,耕地面积小,交通闭塞,观念陈旧,从而导致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

二、调查过程

1、确定调查对象

由于条件限制以及选题适应,本人就选取本人居住的乡村进行调查。村委会及当地村民给予的极大的帮助与支持,为调查的顺利进提供了保障。此次调查的具体对象是当地的农民,特别是个体户、养殖户、种植户、打工户、砍柴户、特困户等。

2、研讨调查方法

初步决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但是考虑到农民大部分不会填表,于是就改用现场访谈的方

式,从聊天中获取数据,得到需要的答案。此外,直接与村干部交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调查的准确。

3、确定调查内容

主要是统计农民对“三农”问题的认知情况,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状况,具体有年收入、平均收入等。此外,吸收农民提出的希望及要求,作为群众的心声报告乡政府,希望乡政府能给予支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实地调查访谈

正式深入农民家中调查始于2006年2月1日,此时正是年尾,农户们正忙于筹备过春节,外出打工的人也已纷纷归家,这为调查提供了便利。本人就采用抽样、抽典型调查,作好记录,统计数据,做出分析。

三、调查结果

屏南县南湾村,地处两大山之中,平均海拔821米以上。多丘陵,土质多数属酸性黄土壤,耕地面积占了总面积的45%。包括四个行政村(本村、郑家档、蔡厝、下村),总人口1295,本村人口473人,其中常住人口只有1/2左右,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村中主要收入来源是粮食,近几年发展了食用菌、蔬菜、水果产业,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人均收入只有500元左右。该村基础设施较差,只有一条很小的土路,供拖拉机运输货物,无任何工业在此发展,农民收入较单一,整体经济落后。

在此乡村,根据调查显示,有97%的村民都知道“三农”问题,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能准确说出具体地哪三个问题。据报道,宁德市政府就“三农”问题来屏南做调研,深入农村,希望从中寻求解决方案。而与此同时,屏城乡政府也特派技术员来各个乡村,进行技术辅导,帮助农民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农民们纷纷表示赞同与认可,但是,这些对于农户来说远远不足,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有赖于上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在调查中,从一些村民口中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南湾村一个自然村——郑家档,当地村民的公有林,在该自然村负责人的联系下,将之以30万元的低价售与一个莆田商人,按理每户可得获取近一万元的收入(该自然村共31户村民),可是到农民手中的钱却只有近5000千元人民币,其它的钱却不翼而飞了。那么,其余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呢?通过多次地访谈,我大概明确了钱了去处。原来是该村的几位主要负责人扣住了钱,他们每人从中提取了至少一万元的“回扣”,以致到农户手中的钱只有几千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农村的干部腐败与农村公务的不透明化,以此类推、以小见大,农村中普遍都存在此类(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三农问题)问题。

村长与村委书记对此次调查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此过程中,我了解到:村中事务主要由村长和书记两个身上,但还是有种“吃力不讨好”的状态,而别的村干部却无事可做,因为很多工作是文字形式,文化水平的局限,使得村书记包办了一切有关文字的工作。由此可见,农村干部及农村机构存在着很重要的问题。

此外,在此村中,还存在着农民收入差异加大、政府补贴不均、群众观念陈旧、信息闭塞等问题。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

“立国,当以民为本”,所以,“三农”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国家、学者们对待“三农”问题的看法及解决之大方向,结合屏南县有关“减少城乡差距”的文件精神,针对屏城乡南湾村的具体情况,本人提出以下方法解决此问题:

1. 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切实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2.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给农民经营自主权,为农民开拓广阔的市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