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同义词 > 列表页

薨,同义词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5  分类: 同义词 手机版

篇一:古今字对照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字例对照

●“为”统一替换为“爲”

● 並,并,併 ——古代完全不通用。

并,併是同义词,“兼并”的意义写作并、併,不写作並 “一起”的意义写作並,很少写并、併

“依傍”的意义只写作並

“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併

● 才,纔

“才能”之意,用才

“刚刚”“方才”“仅仅”之意,用纔

● 采,綵,採,寀,埰,棌

“摘取”的意义写作採

“彩色丝织品”的意义写作綵

“卿大夫受封土地”的意义写作寀,埰 【例词:寀地,寀邑】 “栎树”,又叫“柞树”的意义写作棌 【例词:棌椽】 ● 彩,綵 ——古代是两个字

綵仅用于彩色丝织品

“彩色”,“光彩”用彩

● 抄,钞,杪

“掠夺”,“抄写”之意用抄

“末尾”“最后”之意用钞(杪),读miao3声【例词:教行于

钞】

● 沈,沉

沉古代写作沈,但沈没一般写作沉没

● 冲,衝 ——古代是两个字

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

【例词:大盈若冲;谦冲节 俭;方年冲貌??】

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

【例词:天下之衝;衝撞;首衝南方??】

● 丑,醜

“地支”用丑

美丑、厌恶、丑角等时用醜

● 仇、讎

地名、姓氏用仇

仇恨、仇敵可用讎

● 斗,鬥(鬦,鬭)

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

【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斗膽、漏斗】

争斗、战斗用鬥(鬦,鬭)

● 厄,阨 ——古代是两个字

阻塞、险要地势、狭隘等一般写作阨

● 范,範 ——古代是两个字,作姓时只能用范

● 丰,豐 ——古代是两个字

丰一般只用于形容容貌和神态,豐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事物

【例词:丰采、丰姿、丰韵、丰儀】

【例詞:豐年;豐茂】

●复、復,複,覆

複,有“夹衣”,“繁复”,“重复”之意

復,有“回来,回去”,“报复”,“再,又”,“回答”,“免除赋税”之意

覆,有“遮盖”,“翻转过来”,“颠覆”之意

複的“夹层的”,“重复的”意思,覆的“翻过来”的意思,可以写作復

復的义项不能写作複

● 干,乾,幹,榦

“天干地支”用干

“冒犯”“干预”用干【例词:干戈】

“干湿”用乾 【例词:乾杯、乾旱】

“树干”用榦 【例词:樹幹、骨幹、幹流】

“才干”用幹 【例词:才幹、幹活、幹練、幹部、骨幹】 ● 谷,穀

“山谷”用谷

“粮食”“俸禄”用穀

●馆、館,舘

“宾馆,客舍”“图书馆”用舘

“饭馆”用館

●尽,盡,儘

“尽头”“顶点”“全部”,用盡【例字:盡可能,盡善盡美,滿城盡帶黃金甲】

“任凭”之意用儘

● 历、歷、曆

【例字:曆法、曆書、日曆、曆象】

【例字:歷史、經歷、閱歷、歷代、歷年、歷歷在目】 ● 志、誌

“志氣”之意時用志;“雜誌”、“墓誌”等用誌

● 凭、憑

“靠着”义项时用凭,其余义项用憑【例字:怒发冲冠,凭栏处。】

● 仆、僕

“向前倒下”之意用仆,“仆人、奴仆”之意用僕

● 升、昇、陞

“量名”用升;

“太阳升起”用昇、升;

“升官、提拔升迁”在唐以前用昇、升,唐以后用陞 ● 台、臺

台:第一人称代词、星宿名。 【 例:三台、兄台、台甫】 臺:土质的高台,古代官署名。

● 涂、塗

道路的意义一般用涂

涂抹,涂饰用塗

● 万、萬

复姓“万俟”(mo qi) 写作万

● 系、係、繫

在“栓绑”、“连接”和“带子”的意义上,这三个字可以通用。 但“世系”、“系统”的意义一般写作系

在“关联”的意义上,一般写作係、繫

係在古白话中还可以用作“是”,如“实係此人”

● 游、遊

凡有关水中的活动,一般只能用游,而有关陆地上活动的,游、游可以通用。

● 于、於

《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作于,其他书多用作於。动词词头用于,叹词用於,不能相混。

【例词:關于、屬于、青出于藍、樂于助人、輕于鴻毛、易于了解】

【 例:三台、兄台、台甫】

● 余、餘

表示第一人称用余,表示剩下的、业余等,用餘

● 郁、鬱

篇二:古代对死的别称

死的别称"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在古代,"死"的别称不但众多,而且从中能够窥见等级观念,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色彩.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皇帝的车驾崩坏了.诸侯或相当于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称"薨".大夫之死叫"卒",这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唐宋以后,普通百姓死,才敢称"卒".古时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受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死"的别称上,出现了诸如"归天","厌世","下世","上仙","归净土","入冥",甚至直言"下地狱","见阎王","上西天"等.革命志士,爱国忠臣,民族英雄,白刃横于前而宁死不屈,为国家赴汤蹈火,其死堪称英烈.人们用"殒(殉)国","殉难","殉节","殉命","殉身","捐躯"等来称誉他们.对于那些死于非命的奸臣,祸孽,恶人,盗匪贼寇等,往往称其死为"毙命","毙","绝","灰灭"等.大众化的贬词还有:"一命呜呼","蹬腿了","断气了","完蛋了","见阎王去了","下地狱了",等等.关于"死"的别称,数量最多的还是

薨 同义词

如下这些大众化的中性别称,诸如:"亡","殁","没","丧","终","故","逝","殒","不起","绝命","弃手足","弃堂帐","捐馆","捐馆舍","物故","溘逝","弃养","亡躯","作古","谢世","弃世"等.西方人习惯于说死是"见上帝去了",而有些共产党人习惯把最后的归宿喻为"去见马克思".古代人未及15岁而死,称"夭",未成年而死,称"殇",此外还有"短折","夭折"等别称.至于"杀","诛","戮","醢","战亡","病没","弃市","伏诛","伏法","就义","正典刑","正法","凌迟","戮首","腰斩","寻短见","自经","自缢","自溺","遇害","遇难","牺牲"等,都属于死的不同方法,不能视为死的别称.

死的别称(讳称)古代帝王: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未成年而亡:夭折、夭逝、殇。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高龄而死:登仙、寿终正寝。尼姑、道士、和尚之死:圆寂、坐化、示寂、示灭、涅盘、羽化、登仙其他在古籍中出现的死的别称还有:卒、殁、疾终、溘逝、仙逝、弃世、下世、厌世、作古、千古、长眠、安息、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捐舍馆、就木、殒命等。

就以吊唁来说,难免接触一个“死”字,但“死”在这种特定场合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只能选取与“死”相近的同义词来代替,如去世、过世、逝世、仙逝、长眠、安息、千古、归天、亡、故、卒、殁、永别、永诀、离开人世、寿终正寝、与世长辞等等。对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难”、“丧生”;为人民事业而死,叫“牺牲”、“捐躯”、“殉国”、“殉职”;未成年就死了,叫“夭亡”、“夭折”;高龄而死,叫“归天”、“仙逝”;平安地老死在家里,叫“寿终正寝”;和尚的死叫“圆寂”、“涅梁”、“坐化”;道士的死叶?羽化”;古代帝王死了叫“驾崩”、“泰山其颓”。

死的别称还有:“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停止了呼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流完了最后一滴血”等。死的贬义词有:“见阎王”、“上西天”、“完蛋”、“伸腿”、“一命呜呼”、“翘辫子”。这种种的“死”,包涵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恰当地选用,可以使语言增辉添彩,对死者的评价和对家属的态度也能表达出来。

篇三:同义词辨析

汉古语代绪论一古代汉语的内涵二开设古代汉语课的意义三古代汉语学习的方法第五节同义词辨析 一同义词 参考书 洪成玉《古汉语同义词辨析》 程湘清《古汉语实词释辨》1 何为同义词 指词汇中那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古汉语中由于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并且前人多以一字训一字于是同义词就大量繁生《尔雅》《说文》俯拾皆是如《说文》元始也丕大也禄福也佑助也祺吉也秘神也皇大也珍宝也玩弄也中内也茅菅也菅茅也《国语》韦昭注观示也戢聚也载则也树立也戈戟也于于也肆陈也堪任也绪事也典法也保养也障防也戎兵也隐痛也恤爱也为治也勤劳也2确定同义词的客观依据 一般地说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为是古汉语同义词即同义词的来源一互训 饥饿也饿饥也 更改也改更也 逃亡也亡逃也 觉寤也寤觉也 考老也老考也说文同训 扶佐也辅佐也说文 省视也说文》 相亲也尔雅 适之嫁逝往也 遵率循由从自也尔雅三同义递训《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变更也《说文》更改也《国语》韦昭注改易也《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易革也四互义对文 《法言·五百》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互文 《归去来辞》请息交以绝游对用 《陶渊明》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唐·钱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迟五部分异文同一内容在不同的书中用词不同不包括通假如《左传·僖23 》公子怒欲鞭之《国语·晋语》公子怒将鞭之《史记·司马相如传》今梁孝王卒《汉书·司马相如传》今梁孝王薨六古人同用或在现代汉语中构成了近义同义复合词的在古代是同义词如 诸葛亮《出师表》 崩殂疲敝危急开张恢弘 菲薄简拔施行广益晓畅 行陈和睦兴隆驱驰危难

谨慎兴复斟酌又如现代汉语的合成词偶优伶俳谄谀淡泊泛滥漂浮沐浴险阻堤防追逐雕琢遭遇操持把握<a name=baidusnap0></a>想念</B>零落软弱果敢刚强忧愁简节疾病见闻坟墓命令饥饿甘美渺小同义词只是部分意义相同即使互训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同义词是异名同实一词多义是同名异实 这两种现象是词义运用中的相反相成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汉语同义词丰富是古汉语发达的标志之一3同义词之间的共同点同义词有人曾从字形语音等方面为同义词分类a 形旁相同沐浴险阻追逐 把握思念怀想b 古音相近祸害答对聊赖 贪婪源泉c 形音无关舟船观察哭泣 贫穷等同义词的判定我们认为应从语法功用词义系列的角度分析有更多收获 首先从语法角度考察同义词必定词性相同反过来词性不能构成同义词其次从词义系统看同义词可在如下层次上构成同义关系 甲乙二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本义0 0 0 引申义0 0 0 假借义0 0 0 1本义相同如《说文》互训的词考老也通达也逆迎也祸害也等2本义与引申义同 吏治人者也 官官署官吏 面

脸双颊脸面3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经纵丝悬挂吊死缢两绳相交吊死 落叶落降落 堕败城阜崩落 降人从上下来落下4本义与假借义同 乃气出之难也 而颊也借为连词 吾自谓也 我农具借为代词5引申义与假借义同 元头始 哉语气词借为始 6假借义同 奚奴隶借为疑问代词 何荷之本字借为疑问代词 胡动物下巴的肉借为疑问代词 害灾祸借为疑问代词同义词的差别1适用范围对象的不同2 程度深浅轻重不同3 形状情态质地用途不同4 侧重方面不同5 褒贬感情色彩不同6

语法功能不同军师士卒兵军师士卒兵都有好些意义它们的大部分意义都是彼此互不相干的只有作为军事方面的用词在一定的场合用法有些相近但基本意义仍是不同的军和师都是集合名词指军队《左传· 晏婴论季世》卿无军行《左传· 曹刿论战》齐师伐我同是指军队在先秦师字一般指出征在外的军队而军字则不是汉代以后多用军字指军队师字逐渐很少用来指军队军字可以指出征在外的军队例如《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引军北还但成语还是说出师不利军和师又都用作军队的编制单位军是春秋以后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据《司马法》载一万二千五百人是一军师是西周以前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据《殷契粹编》第五九七片王作三师右左中说明商代有三师西周有六师《诗经· 大雅· 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据《周礼· 地官· 小司徒》载一师是二千五百人后代往往沿用军师为军队的大的编制单位一般师比军小人数也因时代或辖属而有所不同士是武士甲士上古用车战的时代士是战车上的甲士与作为步兵的卒是不同的《左传· 襄公十年》诸侯之士门焉卒是步兵《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具卒乘将袭郑卒也是用作军队的编制单位是比伍大的基层编制《孙子兵法· 谋攻》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卒一百人以内兵是兵器上古时代兵一般不当兵卒讲《左传· 文公七年》训卒利兵卒是人所以要训练兵戈矛之类所以要利战国以后兵也可以当军队讲《战国· 策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这种兵既不能换成卒字因为它不是一个一个的士兵也不能换成军字或师字大概军师重在指武装人员而兵字虽然也指军队但重点还是指武器汉代以后兵逐渐与卒完全同义可以用来指士

兵领颈项 领是脖子《诗经· 卫风· 硕人》领如蝤蛴齿如匏犀颈本是脖子的前部《左传· 定公十四年》使罪人三行属剑於颈而辞属剑於颈是准备自刎当然是把剑放到脖子的前部交颈是脖子的前部相交这些颈字都不能换成领字吻颈也不能说成吻领可见颈和领是有区别的延颈是伸长脖子的前部向高而远的地方瞭望引领是伸长脖子向前面望二者也是不同的领引申为衣领领子《荀子· 劝学》若挈裘领再引申为率领《汉书· 魏相传》总领庶职这都是颈没有的意思后来领一般不用本义只是用它的引申义於是颈代替了领所以《说文》说颈头茎也头茎是指整个脖子因此领和颈只是一对古今同义的骈词后人不察把它们在上古的差别也忽略了项是脖子的后部《荀子修身》行而俯项非击戾也项与领颈不同义庙观寺庵庙本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诗经· 大雅· 思齐》邕邕在宫肃肃在庙引申为供奉神祗的地方《水经注· 巫山巫峡》故为立庙号朝云焉观本是台观的意思后来用来指称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玄都观外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寺本是官署的意思东汉以后只称佛教的庙宇《洛阳伽蓝记· 王子坊》王侯第宅多题为寺概括的说汉代以后庙是一般的庙宇奉祀的是神观是属於道教的奉祀的是仙寺是属於佛教的奉祀的是佛庵本是圆形草屋也作庵刘熙《释名· 释宫室》草圆屋曰蒲蒲敷也总其上而敷下也又谓之庵盗贼窃偷 盗和贼都用作名词上古盗贼二字跟现代意义正好相反现在普通话的所谓贼上古叫盗现在的所谓强盗上古叫贼《论语· 阳货》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庄子· 让王》卞随辞曰后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可见盗是偷窃的贼是抢劫的但是强盗也可以称为盗《庄

子· 胠箧》圣人生而大盗起这也许是比较后起的意义在上古贼主要指违法乱纪犯上作乱的人《左传· 宣公二年》返不讨贼或者指事物的败坏者《论语· 阳货》乡原德之贼也这都是盗没有的意义盗又作动词表示偷东西《左传· 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贼用作动词是伤害或杀害的意思《庄子· 秋水》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左传· 宣公二年》使鉏麑贼之窃用作动词与盗同义《庄子· 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盗和窃的区别是盗可以用作名词窃不用作名词偷字在上古只当苟且讲《荀子· 王制》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偷冢宰之事也《孙膑兵法· 将失》令数变众偷可败也汉代以后偷字才有偷窃的意思与盗窃成为同义词《淮南子· 道应》楚有善为偷者往见子发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后汉书· 虞诩传》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执秉把操持握 都有用手拿的意思是一组手拿物体的同义词同是拿着兵器既可以用执也可以用秉或把还可以用操或持《韩非子· 五蠹》执干戚舞《诗经· 商颂· 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史记· 殷本纪》汤自把钺以伐昆吾《楚辞·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左传· 成公十六年》寡君乏使使针御持矛是以不得犒从者虽然同是用手拿着但是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又都可以引申为掌握控制抽象的事物意思也有细微差别执是一个会意字《说文》执捕罪人也《诗经· 大雅· 皇矣》执讯连连引申为捕捉动物《诗经· 大雅· 公刘》执豕於牢再引申为拿住非生物《左传· 成公十六年》文子执戈逐之然后引申为掌握抽象事物《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又执民柄执的词义特点总是表示把东西拿紧把事物掌握牢固在古文字中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