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犯罪新闻报道对未成年人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16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未成年人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生活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其心理成长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其所实施的行为。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现象不仅要让未成年人自己反思,更要我们整个社会进行反思,作为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密切关系的学校、家庭、社会怎样做才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当下解决未成年人人犯罪问题的首要课题。本文将结合最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现状 原因 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inor crime has become an outstanding social problem in China, and attracts a lot of attention. Because minors in the special stage of age, life in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highly developed,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is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thus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 In today’s society, minor crime, this phenomenon is not only to minors own reflection, to reflect our society as a whole. As with the minors’ growt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school, family, society could to do for minors to create a healthy environment, this is the primary subject of the solution of the minor crime. In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inor

crim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juvenile delinquency from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wo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Keywords: Minor crime Status quo Reasons Suggestions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而近年来,我们会从新闻报道中不断地看到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例如2012年5月18日,西安连环持刀抢劫案7人团伙有两人为初中生;2013年3月25日青海一初三学生私藏刀具进入教室捅死同学;2013年2月22日五名未成年小孩偷盗成瘾被抓;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轮奸案,等等一系列这样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数不胜数。当我们看到一件又一件这样的案件发生,我们不仅为这些年轻的生命感到遗憾,更为我们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少年强则国强”,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存在这样一群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青少年,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未成年人犯罪率在日益增加,通过对这些日益增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呈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的趋势,多为中学生。由于现代科技产品的普及,未成年人可以过早地接触这些高科技产品,这为他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并不能选择正确有利的信息,往往会被那

些不良信息所误导,逐渐走向歧途。这样使他们过早地接触不良的环境,在他们还未达到辨别是非对错的年龄时终会将他们引向犯罪的道路。其次,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近年来共同犯罪一般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呈团伙化的特点。未成年人多数还处在青春期,是一个叛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多数具有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好奇心理、模仿心理,这些都促使他们错误地选择了犯罪这条道路,多数未成年人在事后都会反悔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认为自己的一时冲突所至。另外,未成年人犯罪还有暴力化、手段残忍化、成人化的特点。据有关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犯抢劫、强奸、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五类严重暴力犯罪占全部犯罪的50%左右。未成年人一般易冲动,性格暴躁,加上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意志力薄弱,遇到冲突或者矛盾如不能有效的解决则易选择错误地方式来解决问题。当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远不止上述几种,社会在发展,若不及时的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危及整个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这些现状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源头解决问题。

二、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

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是产生犯罪的主观方面。未成年人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心理方面,未成年人的心智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但还未能完全成熟,正是由于处在这样特殊的过渡阶段,未成年人的心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此时,若不能正确的选择心理方向,

若不能抵制不良诱惑,若不能坚持最初的善良与纯真,那么未成年人将会一步一步走向犯罪。这些未成年犯或许在犯罪时并未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后果,因为他们没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只是意识冲动而导致的犯罪。还有一些未成年犯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从小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形成严重的心理和人格缺陷,在这种条件下,未成年人需要通过别的途径来满足自己心里所谓的自尊,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只有在自己的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后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心理。在生理方面,由于生理方面的变化,处在青春期时期的青少年都会对异性产生一种好奇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性教育,对这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时,就会产生各种错误地想法与观点,也会使他们更加好奇,这就是未成年人会犯强奸罪、奸淫幼女等性犯罪的原因,而且这些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中占一定比例。

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方面则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首先,家庭环境是与未成年人成长联系最密切的因素之一,家庭成员间的相处与交流时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较完整家庭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高,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一种母爱或父爱缺失的环境中成长,在学校、社会中承担着许多的心理压力极易发展为犯罪。而且有的父母采用暴力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理也产生了阴影,是未成年人心理与人格缺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影响了未成年人在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与手段。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未成

年犯多为留守儿童,他们在犯罪前多处于闲散状态,没有雨父母有良好的沟通,使得他们多为一种孤僻的心理状态,在解决问题时多会采取极端的方法。其次,学校教育的不当也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在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所承担的学习压力较大,找不到合适的发泄方式,则会导致心理扭曲。未成年人所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是在学校,学校若只是一味的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性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这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学校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而有的学校教师的素质也不高,近期在网络上曝光了一系列老师的丑闻,这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造成了严重不良的影响。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校与家长并不是独立的两个方面,两者应该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能够及时的发现未成年人的异常行为举动。但是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学校与家长并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最后,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接触到各种信息,而未成年人出于好奇则会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在诸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其中利用网络犯罪的案例占很大比例。社会上的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好奇、从众的心理,在网络、电视或广播上散布非法信息,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在接触到那些不良信息时并不能冷静分析思考这些信息的合法与否,最终他们被自己的好奇心理驱使而导致犯罪。由于如今信息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社会环境洁净与否与未成年人的成长息息相关。

三、对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篇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之我见_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之我见

近年来,世界各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愈来愈突出,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据报道,美国每年有500xxxx以上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呈逐年上升之势;英国也是呈上升趋势(2001年6月23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晚间新闻报道》)。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逐渐抬头,并趋于暴力型、智力型、低龄化发展势态。

对于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xx,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0x年1至6月全区公安机关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xxx名,其中未成年人xxx名,占抓获总数的15.xxxx;200x年1至6月全区公发机关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xxxx名,其中未成年人xxx名,占抓获总数的16.xxxx,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5.xxxx。200x年1至6月抓获的xxx名未成年人中,不满14周岁的xx人,14至15岁的xx人,16至17岁的xx人;200x年1至6月抓获的xxx名未成年人中,不满14周岁的xx人,14至15周岁的xx人,16至17周岁的xx人,分别增长了44.xxxx、247.xxxx、33.xxxx。

由此可见,如何研究探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产生的原因、出现的特点、发展的趋势,从中找到其对症下药的良策,对维护三峡库区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安定,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至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试谈一些自己眼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见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未成年人的概念及有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是系统而健全的专门研究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也是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主要依据。我国的《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劳动法》等也都有相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内容。如《宪法》第46条、49条,《刑法》第17条、49条,《民法》第11条、12条、16条,《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等都对未成年人做了较全面的保护性规定。可见,未成年人在我国是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因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并进而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前途以至整个人类的未来。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什么叫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根据《刑法》规定的有关构成违法犯罪的三个要件(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的违法性;行为的应受刑法惩罚法)可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定义为:18周岁以下的具有危害社会并应受到刑法惩罚的违法行为人。

从各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产生违法犯罪的原因除未成年人本身的身心特征外,还涉及到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环境因素。

(一)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构成的一个细胞,是孕育人类成长的摇篮。它是人出生后最初也是最直接的环境,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们就处在父母襁褓中,受着这个家庭经济、政治、思想、人际关系的影响。家庭关系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人们通过这种关系获得人生最早最直接的社会体验,也获得这一家庭所反映的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特有的社会阶层,职业特性,为以后的人格发展埋下的根基。家庭中对孩子的态度,将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情感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家庭矛盾越少,越和睦,其他诸如住房、生活条件差,子女生活在和睦的环境里,许多不足可因父母的美好感情和受护而填补;反之,孩子生活在无穷的争吵和粗暴的恶劣环境中,不仅因此易形成孤僻、易怒、粗野等乖戾性格,而且由于缺乏父母的爱护和管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也不少。家庭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主

要有家人对孩子的教育无力、无时、无能三种情况。

1、无力,也就是家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精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的格局,正走向靠竞争求发展、求生存的市场经济时代。其中一部分高投入、低产出的企业相继破产或被兼并,很多工人自然下岗。这就使一部分人成天为了生计而劳顿,没有能力和更多的精力来照顾、教育孩子,让其放任自流,由于他们心理、生理的不成熟,使其很容易步入歧途。 2、无时,也就是家中父母对孩子没有时间来教育他们。三峡工程的库区淹没涉及重庆、湖北的2xxxx区县,工程建成后最终将动迁12xxxx人口,而万州区又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城市,淹没将涉及3xxxx乡镇、街办,37xxxx工矿企业,113xxxx单位,房屋687.xxxx平方米,最终动迁移民2xxxx人。这就使相当一部分人成天都在为生存环境而思索、奔波,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教育,从而也致使一部分未成年人由于放松了管教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无能,也就是家中父母无能力照顾教育孩子。这主要是哪些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缺陷,致使孩子的教育管理失控,没有了父母的关爱和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不仅精神得不到慰籍,思想得不到教育,往往温饱也无法保证,也使一部分未成年人流落街头沾染上恶习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过度对他们娇宠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明知是不合理的要求也容忍满足。一味迁就,既使是违反道德,甚而是违背法律的事也不闻不问。甚至包庇纵容,为其开脱撑腰,逐渐养成自私任性,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放荡不羁的习性,一切唯我独尊。唯我所需,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由于家庭教育职能上的缺陷,从而也造成一些未成年逐渐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还有一种就是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这是溺爱娇惯的反面,也是我国旧社会“黄金棍子出好人”的延续,是家长不懂教育心理学管教无能的表现。这种管教方法的结果极其容易走向极端:一种是孩子变得胆小如鼠,谨小慎微,长大后缺乏独立生活和敢

作敢为的精神;一种是孩子强烈反抗,轻则出逃,重则对打,以至后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原因。学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是培养精神文明之花的摇蓝,是社会复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不仅取决于社会诸条件的发展、受到社会诸条件的制约,也返过来促进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学校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完成,其影响力仅次于家庭。在学校里,未成年人与教师是上下的纵的人际关系,与同学是左右的横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可以学到和掌握到在家庭里不能学到和掌握的内容,可以从中逐渐体验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及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对人格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不正规的社会办学,学校只想到把学生的钱收到手就行,更本没有考虑学生毕业后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又是各类武术学校,他们很少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注重了“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就业门路,于是大部分学生都流向社会,一旦受到不良影响,他们自持学了几天武术,就天不怕、地不怕,有的更是胆大妄为,心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原因。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可以喻为一个“大染缸”,它将世界染得形形色色,未成年人由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真正形成,社会环境这个“大染缸”也就肯定会左右他们的思维和行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西方的一些腐朽堕落的社会风气也会不断浸入。因为未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就难免会被那些腐朽思想所侵蚀。纵观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宣扬暴力的电视、电影、录像、电子游戏等;

各类黄色淫秽书刊、录像;

各种社会不良风气;

管制刀具的泛滥;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既是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是培养造就下一代的需要。早在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就将执行两个文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相提并论。jzm总书记在党的十五报告中又将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作为了我国安邦治国长足发展的重要方略。这样也就进一步把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提到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战略高度上来了,同时也就将预防、治理以及有效地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提到了科学的高度。《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年义务制教育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指明了研究、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向。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是我们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对策的总要求。既然家庭、学校、社会是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应在家庭、学校、社会建立起三道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防线,以构成一个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体系。让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从而达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最佳效果。

(一)家庭防线。它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可利用家庭成员与未成年人之间特别亲密的关系,及时发现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在初期对他们加以指导、教育、保护以及限制其行为继续发生,或者通过有关部门配合进行共同娇正,此时应是预防的最佳时机。

(二)学校防线。这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二道防线。这就是利用老师和同学与他们相处的关系来发现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知道后就及时采取指导、教育、关怀与限制的办法,也将收到好的预防效果。因为初发行为是较易矫正的,而他们也愿意听老师和要好同学的话的。

(三)社会防线。这是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第三道防线。它是最大的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因为未成年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之时,总是背着亲人、老师和同学,但无法避开社会大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如果一旦发现了就及时告知家人、学校或有关部门,让其实施教育,定将收到好的预防效果。这就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 我认为可采取下列具体措施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要把未成人的健康成长作为一件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来抓。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都非常重视,都肯定了未成年人这一代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mzd同志把未成年人比作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dxp同志在总结十年改革的经验时说:“改革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jzm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些伟人和领导人的论述,无一不是肯定了对未成年人这一代教育的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这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各类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各法制部门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落实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其做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有法可依。各教育部门要抓好教育战线的领导管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未成年人在校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他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增强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要抓好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管理,特别是校园周边秩序的管理,从而净化社会环境。通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齐

心协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采取形势多样,适合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向他们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学校坚持由专业老师上法制课,从思想上解决未成年人的守法观念,同时也使他们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

3、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工作机制。社会各部门要针对未成年人可塑性强的特点,把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转化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和完善教育、挽救工作机制。一是要完善落实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落实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帮教工作。各级综合治理部门具体负责辖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的组织落实。各街道、居委会和居民群众要建立未成年人帮教小组,负责对辖区未成年开展帮助教育,并把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转化率作为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发挥青年先锋队的作用,采取“志愿者行动”、“结对子”和“多帮一”等形式,把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纳入经常性工作之中;公安机关要发挥在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对辖区内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综治办的领导下,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逐个落实帮教力量,帮教措施,把转化率作为考核管段民警和派出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落到实处。二是公安、教育部门要联合办好工读学校。工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中具有特殊功能,社会客观需要。在当前形势下,要改革办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工读教育要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相配套,按照学历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把转化率作为教育的方向和目标,重点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工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工读学校由教委和公安部门共同负责教育和管理工作,实行集中住宿,封闭管理。财政部门要确保工读学校教育经费的落实。

4、政法部门要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政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侦破和审判,要本着教育为主,惩治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要立足教育感化,落实监护管教;对严重违法犯罪,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要严格依法处理,该劳教的劳教,该判刑的判刑,从根本上杜绝屡抓屡放,恶性循环的问题。对指使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和传授犯罪方法的要追查到度,从严惩处。同时,对查获的外来盲流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民政部门要切实落实收容遣返工作防止其长期游荡社会,重新犯罪,危害治安。

5、及早建立“工读学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三峡库区不建立一所“工读学校”已不能适应教育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需要。“工读学校”建立后,对那些难已帮教,正规学校又无法管教,家庭父母又管不了的,就将其送进封闭式的“工读学校”,迫使他们学文化、学法律、学技能,直至成为一名社会的有用人才。

篇三: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思考——从家庭、社会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江门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

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思考

—从家庭、社会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作为国家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备受关注,如何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犯罪新闻报道对未成年人)发生?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因素方方面面,其中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不容忽视

2007年至201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不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达626747,不起诉达17866[1]。人民法院判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的绝对数仍然不小,近三年合计被法院判处的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达到了213077人,其中,2009年为77604人,占全部罪犯的

7.78%;2010年为68193人,占6.67%;2011年为67280人,占6.40%[2]。而在2014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整理了2013年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后,在其官网上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3年全国青少年刑事犯罪人数高达265439人,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达到55817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不容忽视。而最高人民法院给出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数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罪行相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更具有危害性,对未成年人的进一步成长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应当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未成年人第一次犯罪年龄低龄化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也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理念及社会健康文化管理与监控等对未成年人成长有益的因素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落实,进一步促使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频发,信息化的发展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管理的漏洞等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些不适宜其年龄阶段的信息,使未成年人的犯罪走向低龄化的特征,调查显示,“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未成年人犯罪继续向低龄化发展,未成年人第一次犯罪平均年龄从八十年代的16周岁,降低到14周岁’。” [3]2013年11月25日就曾发生过一起让人震惊的未

成年人犯罪事件,一名10岁的在校小学女生在电梯里残忍踢打一名一岁半的男童,后将其带至家中阳台逗玩导致男童意外坠楼的事件,我们很难想象一个10岁的小女生会对一个幼弱的男童实施这样的行径。但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是什么过早的扭曲了孩子们童真的世界。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人群结构上看,不难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弱势群体”,是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或后备军。而“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未成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往往具有基本相同的成长背景,例如:成长的家庭环境差,缺少基本的社会化条件,生活的社区环境差,居住地区社会治安差,家长无管教条件,或家庭教育不当,因各种原因辍学,文化层次不高,有不良行为和不良爱好,常常与不良少年交往,家庭有问题或本身有缺陷,受到社会歧视等等。” [4]

(一)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庭保护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性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其具有心理发展不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其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尤为需要监护人的教育和引导,缺乏了监护人的有效监督指导,青少年往往容易误入歧途,在央视网“今日说法”有一篇报导“断臂少年的歧途”,报导中的少年晓嘉从小被父母留在老家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后父母将其接到自己身边,但刚刚上初一的晓嘉就辍学在家,迷恋上网,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且每每与晓嘉进行沟通时,父亲又会对晓嘉采取一定的暴力,最后晓嘉离家出走,遇上碰瓷团体,被打断胳膊,在碰瓷事件中扮演受害者。在这个事件当中,我们不免对晓嘉的遭遇表示同情,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晓嘉的判断是否的能力较差,作为一名留守儿童的晓嘉,平时缺乏与父母的沟通、缺乏家庭的关怀以及父母的教育引导,使得晓嘉的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以及对是非的判断更是不及其他家庭的孩子,在晓嘉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缺乏对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正是父母对晓嘉的疏于管教、引导成了促使晓嘉走向犯罪的潜在的因素。而当晓嘉出现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时,父亲没能采取恰当的教育沟通方式也是促使晓嘉离家出走、并最终走上歧途的主要导火线。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取代的主要作用,许多调查也揭露这个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在对犯罪未成年人的调查中,我们也不能发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跟监护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一部分未成年人是生活在监护人长期的家庭暴力之下,扭曲了自己的心理;有一部分未成年人,他们的监护人性格暴躁、处事冲动,有着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监护人性格、处事方法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未成年人往往会受到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部分监护人,以爱为名,却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注重从小的教育与引导,会出现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教,不痛不管的情况,而当未成年人出现问题时,强行压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断臂少年晓嘉他所处的家庭教育正是这种情况。

要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监护人的沟通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1.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盛行及监管的缺失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信息化的影响力也无所不在的渗透到未成年人的生活中。未成年人也正日益成为网络的主体消费者,网络得到了迅速普及,而社会监管脚步的相对滞后及监管的空白区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威胁。未成年人常因自我自制能力较差,面对不良诱惑常常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网络的诱惑主要来自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等。因网恋或者因沉迷网吧而导致的犯罪经常有所报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网吧有关联的因素主要有4 个方面:一是因‘网资’不足而引发抢劫、抢夺和盗窃等违法犯罪; 二是网上黄色淫秽内容及‘网恋’ 的影响引发性犯罪;三是枪战、暴力等游戏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暴力型犯罪; 四是网吧管理混乱、人员混杂的环境是未成年人发案的高发地带。”[5]上述提到的晓嘉便是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为了到网吧上网,晓嘉不惜与父亲闹翻,离家出走泡在网吧里打游戏,最后被犯罪分子盯上,在网瘾的驱动下走上犯罪道路。网络游戏等犹如毒品一般侵蚀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在未成年人深陷诱惑无法自拔的同时,网吧老板为一己私欲而大开店门的做法也进一步将未成年人推向更深的泥潭。面对此种情况,社会监管的不完善进一步加剧未成年人该不良行为的恶化。

2.不良精神的侵袭

随着改革开放的带来,我国的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物质急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却没能迅速跟上脚步,社会上存在着不良的精神文化,扭曲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腐朽文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侵蚀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如断臂少年晓嘉,在事后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晓嘉谈到在第一次碰瓷得手分到钱后,晓嘉不但不感到害怕,反而有种莫名的兴奋,因为自己一路上吃的不错,还能有零花钱去上网,所以他感觉自己过的比在家里快活,从晓嘉的言论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享乐主义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此外,黄赌毒等腐朽文化、崇尚暴力的不良价值观念等渗透的及影视书籍等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污染,导致未成年人心理逐步扭曲。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完善工作

(一)加强教育引导,弥补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走上犯罪的情况不胜枚举,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弥补未成年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首先,政府可以组织指挥社会团体、社区人员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等举办此类家庭教育活动,或免费发放讲座光碟,减少家庭教育不足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此外,我认为,学校可以协调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加强家校互动,共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也可以多开办心理健康讲座、个别心理辅导等工作。

(二)净化社会环境

1.阻断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造成侵害的渠道

加强社会管理,有关部门加强检查和惩治力度,避免不良书刊、影视作品等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理。加强对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社会性场所的监察;

2.宣传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健康文化和价值观念,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价值观念的建设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有关宣传部门的指挥带动下,通过各式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积极活泼的方式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加强普法宣传活动,增强未成年人法制意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理机制”课题组开展的“未成年犯的群体特征及治理对策”这一课题成果中,明确

提出:“法制意识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调查中,未成年犯在回答‘次犯罪的原因’此时,选择‘不懂法律’的占65%。58.1%的未成年犯在犯罪时‘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64.7%的未成年犯在犯罪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在‘假如在违法犯罪前存在哪些事项,就不会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60.5%的未成年犯的回答是‘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加强普法宣传活动,让未成年人从不懂法,不守法,到知法、懂法、守法、敬法的转变,用法律的威严引导教育未成年人遵法守法,从而有效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

我们常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庭应该成为未成年人心灵的归宿地,家庭应该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强大推动力;在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阶段,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效的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家庭教育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正确引导未成年人,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关注未成年人的犯罪情况,减少犯罪人数,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推动国家文明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菲.我国有独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机构298个[EB/OL].(2012-05-

23)[2012-1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司法改革[N].人民日报,2012-10-10(22-230

[3]顾秀莲主编:《健康成长》,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23页. [4]陆士祯主编:《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6页。

[5]王琪:《对千名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司法,2003年,第2期,第12页。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