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贵州水灾新闻报道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18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岷县洪水救援新闻报道

再难再险,要把我们的同志接出来

再苦再累,也要战胜困难恢复生产

——我院解救被洪水围困的项目组人员记实

2012年5月10日下午18时50分,一个急促的电话打到了我院地勘所麻家沟项目组项目负责的手机上,电话是项目组野外驻地打来的,麻家沟项目组野外驻地遭受冰雹加强暴雨袭击,瞬间洪水淹没了驻地的民房,大雨还在下着,洪水依然在上涨,随时有可能淹没所有的房屋,利用停电前的最后的手机信号,留守人员将这一消息传到了院里,之后就再也无法联系到他们,前方情况不明,驻地危机,人员

贵州水灾新闻报道

危机,财产物资危机。

项目组立即将情况反映到地勘所、院安全科及院相关部门,院安全科又及时的将情况汇报给院长。在情况汇总后,院长首先安排专人向岷县县政府及岷县国土局汇报了我院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同时要求项目组不间断和灾区被困人员联系,力争了解到当地的最新情况,并安排矿权办和岷县国土局了解灾情。

按照院长和地勘所的通知精神,项目组临时成立了救援小组,专门负责和被困人员联系,并同时向岷县国土局、岷县申都乡政府、岷县移动公司及附近的乡镇、村庄电话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救灾情况,并向岷县国土局详细说明了我院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和人员数量,一轮电话打过去,能有的电话都打了,可没有有关我院项目组被困人员所的消息。夜深了,麻家沟项目组办公室里还是一片忙碌,电话还在打着,虽然无法接通,可谁都希望奇迹的出现。11日凌晨1点,有关

灾区的新闻报道出现在了各大网站,“甘肃定西市岷县东山区遭受60年一遇的强冰雹暴雨袭击,通讯中断,交通中断,死亡4人,失踪16人,.......,看到这些,项目组成员的心情更加沉重,谁也没有”

说话,重新开始打电话,都希望能有个电话接通。11日凌晨7时25分,院长的电话打了过来,“准备需要的物资,带足饮用水和食品,去灾区救人......”。在办公楼前面,院长作了简短指示,要求成立救援队,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惜一切代价,将受困人员解救出来,同时肖书记、王主席等院领导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也作了部署。11日8时,由我院石副院长带队,安全科、地勘所、项目组相关人员组成的救援队载着全院领导和职工的嘱托和担心向灾区出发了。

由于灾区交通情况不明,救援队分两路向灾区出发,一路上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只想着能早一点见到被困人员,救援队顾不得休息、吃饭,一路疾驰。

11日下午1点40分,一支救援队终于到达项目组驻地,并且见到了被困人员。电话打来了,听到被困的人员安然无恙,从救援队到院领导,每个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下午5点钟,两支救援队在项目组野外驻地会合了,石院长紧紧地握着4位同志的手用哽咽的声音说:“虽然我们遭受了损失,但只要人员安全,就是我们和洪水斗争的最大胜利”。在项目组驻地,石院长召开救援队和项目组成员参加的简短现场会议,对被困人员能成功脱险及洪水过后采取的自救行动提出表扬,同时要求安全科及地勘所加紧对其余项目组驻地的防水防洪工作进行检查。地勘所陈所长及安全科岳科长也就灾害对项目组造成的

损失表示慰问。项目组对石院长亲自带队冒着危险来灾区解救被困人员表示感谢,项目组表示一定克服困难,不辜负院领导的期望,力争早日恢复野外生产。

目前,因灾区项目组驻地断电、断水,加之项目组人员行李及野外生产用品损坏严重,项目组暂时返回院部,待灾区情况及设施恢复后再组织开展野外生产。

( 报道 )

篇二: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

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

摘 要:灾难性事件是指那些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作为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公众关心的新闻,特别是公众关心的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是职责所在、是追求所向,能否发出最快的最能打动人的新闻,既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也是对记者和媒体最具挑战性的要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应注意和防止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把人文主义关怀精神渗透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之中,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关键词:新闻媒体;灾难性新闻;受众;以人为本

引 言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难以避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正 文

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

一、注意和防止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

毫无疑问,由于灾难性新闻事件的反常性、震撼性等原因,灾难性新闻事件是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但是在新闻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为观念、立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媒体对于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从非人性、猎奇角度出发,只关注灾难本身,片面追求感官效果。与灾难事件伴随的往往是人身的伤害,如:洪水中漂浮的尸体,大火中烧的面部,车祸中残缺的肢体,被犯罪分子烧伤、砍伤的面孔、躯体,等等。这些血腥、恐怖的场面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一些记者片面认为,这些画面才是好新闻,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对这些场面不遗余力地加以夸大、渲染,令人毛骨悚然。

(二)“为新闻而新闻”的强盗式采访。由于灾难性事件的特殊性,灾难事件的当事人往往出于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目的,或者因为过于伤心、悲痛,一般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有些记者不顾当事人的感受,用尽浑身解数展开“强盗式”的掠夺采访,硬逼迫当事人或者其亲人开口叙说不堪回首的灾难,特别是提问方式冷酷、轻浮,对当事人或者亲人造成严重心理伤害,无异于在正流血的伤口再撒上一把盐。

(三)追求“纯客观主义”,无视当事人的隐私保护。灾难新闻的报道中,一些记者在有闻必录、“眼见为实”的纯客观主义理念的误导下,在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无视当事人隐私保护的现象十分严重。常见的表现主要有:未经许可,在报道中使用当事人及其家属的详细背景材料,如公开被伤害者的病例记录、相关个人档案;不加任何处理地对伤亡者身体特殊部位损伤的影像画面进行展览,如头面部毁容性损伤、女性特殊部位损伤等;暴露未成年当事人的姓名、影像;直接出现未遮盖脸部的死亡者尸体的画面等。

(四)用词轻薄,缺少人文关怀。由于灾害新闻往往现场惨烈、伤亡严重、影响广泛,尤其是作为新闻主体的“人”,在灾难新闻中处于“非常态”的情景,如受伤、死亡、悲痛、绝望等等。而这种“非常态”常常是人们不愿意示人的,媒体对当事人“非常态”情景的公开展示将会使当事人受到进一步伤害。所以,媒体在报道用词上,应该庄重、客观。然而,有些媒体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却极尽渲染之能事,用词轻薄,玩弄辞藻,对受害(受伤)者缺乏起码的同情,甚至幸灾乐祸,浅薄、低俗、下流,对生命极不尊重。

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种种不良表现,使媒体公信力、美誉度下降;形成信息误导,不利于社会稳定;侵犯公民隐私,容易引起法律诉讼;缺少人文关怀,对当事人及其亲人,特别是未成年人造成难以消除的人生阴影;迎合少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

实际上,不论是什么国家,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自然性灾难;也不论是什么国家,不论其科技多么先进、发达,管理多么科学和完善,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性灾难。就拿2003年5月,非典阴云持续弥漫在我国的上空,和2008年1月,我国南部一些地区遭受的五十年不遇的冰灾来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偶尔发生一些天灾人祸的灾难性事件也是较为正常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尤人。关键是面对灾难性事件,我们的新闻媒体究竟该如何去报道它,以达到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受众,化解矛盾和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尽快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的目的。

二、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在我国,新闻媒体承担着上情下达、反映社情民意的任务,发挥着舆论向导、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作用。也就是说,大众传媒既要发布党和政府的重要信息,也要及时传播社会公众所需信息,特别是一些有关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的信息。

以前的灾难性事件报道存在三种情况:一是由于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查清,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要求新闻媒体“待原因查明后再作报道”。孰不知,这样做会失去报道的最佳时机,不仅使新闻的及时性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2007年11月10日上午,家乐福重庆沙坪坝店发生一起因争抢特价促销食用油而造成的踩踏事故,导致3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就属于一起典型的社会性灾难事件,新闻媒体反应迟钝,报道滞后,显得被动。二是由于灾难性事件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消极性的后果,从表面上看这种报道与我们提倡的“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有所抵牾,因此,有些部门以“容易引起人心动荡和社会恐慌”为由对灾难性事件信息进行限制和封锁,从而使此类报道“胎死腹中”。三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一些地方行政官员对于发生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灾难性事件,往往采取文过饰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生怕有损于自己的政绩,影响到头上的那顶乌纱帽,于是千方百计地阻挠新闻媒体的调查采访,甚至编造和发布虚假信息,欺上瞒下,对付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我们认为,作为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一事当前,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新闻报道的着眼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关键时刻保持缄默不等于就一定是维护稳定,相反容易引发不稳定。因为这样做往往只会加大政府的工作成本,加重群众思想的负担,加剧社会矛盾,于社会安定不利。再说,在信息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要封锁消息只是“一厢情愿”,当人们无法从大众媒体上获取信息时,自然会转向人际传播、网络传播,甚至域外媒体。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时下的新闻媒体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封锁”。正确的做法是,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和采取的措施,使群众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宣传科学的态度方法,使群众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即使解决突发事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难度,也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使整个社会形成合力,共渡难关。青岛石油在这次突发的冰灾事件中,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以更加开明和务实的态度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抗击冰雪灾害天气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灾情的通报上赋予新闻媒体极大的报道自主权,新闻媒体及时、详尽地对受灾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从而充分发挥了引导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

三、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舆论学认为,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人们需要它主要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解除对环境的困惑。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龚文庠教授所指出的:“人的一个基本心理功能是对外部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见,失去了这种理解和预见能力,人就会感到不安。”这在舆论上便表现为惶惑。因此,要引导舆论,新闻媒体首先要满足受众认识环境、确立观念、自我寻因的需要,特别是在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期,人们对新闻报道的需求量将急剧增大,及时、具体、详细地提供信息,对于防止社会舆论走偏意义重大。换句话说,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过程,既是一个进行信息确认、材料收集的过程,同时也是新闻报道影响着他们已有观念的一个过程,而这正是新闻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直接方式。不仅如此,受众接受新闻信息一般还不是单一行为,而是带有连贯性的,甚至形成一定的接收习惯,以便通过连续的接收而减少对于自身环境不确定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新闻信息的出现必须前后衔接,既不能中断,更不能前后矛盾。因此,对于新闻媒体来说,采集和提供充足、连续的信息,让受众以正确的思想认识所处的新环境及其行为规范,这本身即是一种很重要的对舆论的引导。

受众知情权原先是个法学概念,后来又被新闻学所接纳,又称知晓权、了解

权、获知权等。它是指受众享有通过新闻传媒了解其欲知、应知而未知事实的法定权利。对于灾难性事件来说,无论是自然性灾难事件还是社会性灾难事件,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这种事件的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无疑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很容易激起受众的新闻欲望。在灾难新闻中,知情权一般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受众作为新闻接受的主体所具有的对灾难有关情况了解的权利;二是遇难者亲属和灾难受害人对事件全部真实情况与细节了解的权利。因此,灾难新闻应是对灾难性事件的全方位的报道,它包括灾难形成原因的分析、抗灾救灾、责任追究、经验教训等。一般来说,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拥有三个可资报道的侧面,即灾难性事件本身、灾难性事件的受害者、灾难性事件引发的政府或社会行为。而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受众均具有知晓的权利,新闻媒体应满足大众这种知情权的需要。

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意见权应当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这次抗击冰灾的报道中,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拿出黄金时段或黄金版面重点报道这一重大灾情的真相,起到了化解情绪、稳定人心的积极作用。应该说,在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中,新闻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湖南卫视、湖南经济电视台等,分别对冰灾作了专题报道,并进行整点及字幕滚动式播出,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

四、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如果说灾难新闻报道在满足受众知情权、实现舆论监督权的时候是把灾难性事件作为客体来看待的话,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还存在着一个如何对待灾难性事件的主体即灾难的亲历者或受害者亲属的问题。这里实际上就是指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主义关怀精神。

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文主义关怀”逐渐进入大众传播的视野。在传播过程中,新闻传媒所倡导的一般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倡导社会公正与平等,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权益。同时,“人文主义关怀”还不忘对“人”这一主体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报道方式,具有人情味,充满感情地关注被报道者的遭遇和命运。由于“人文主义关怀”所强调的正是人的精神层面、心理层面,因此,灾难新闻的报道方法不仅关系到灾难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且还关系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和面貌。

篇三:水灾

水灾(井下)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处理煤矿水害事故,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保护集体财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将事故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人追究的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西省及长治市相关规定,结合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常村煤矿因地质条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水害事故防御和处置。

1.4 工作原则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针对煤矿重大水灾事故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情况复杂、救灾困难的特点,集中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煤矿水灾事故救灾应急处理机构和其它相关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装备和器材,快速反应,迅速出动,全方位做好煤矿重大水灾事故救灾处理能力,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 矿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常村煤矿位于长治盆地西部,全区广为第四系黄土沉积掩盖,地形平缓,局部黄土冲沟发育,为高原盆地内的河谷平原区。总的地势形态是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缓和、低山丘陵区,黄土冲沟密布,地形切割破碎,中南部地形平坦,海拔标高+930m左右。井田流域属海河流域,漳河自南向北流经本区东缘,其支流绛河,由西向东流经本区南部,河床平缓开阔,阶地发育,北部有阉村、常隆两座小型水库,其它地表无大的水体存在。根据屯留县历年气象资料统计,1966 ~1978年间,年降水量在410~917毫米,平均594.8毫米,年蒸发量在1502~1926.8毫米,平均1738.6毫米,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6.3倍,属半干燥大陆性气候;冰冻期为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最大冻土深度为75厘米(1977年2月);最多风向北西,最大风速14~16米/秒。根据1978年温差变化,最高气温36.6℃(6月30日),最低气温-19.6℃(2月12日),悬差56.2℃。

2.2 水害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2.2.1水害类型

依据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常村煤矿实际,可以把水灾事故划分为:底板灰岩突水、采 空区突水、顶板突水、松散孔隙突水。

2.2.2危害程度分析

水灾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一旦发生水灾事故,轻则影响生产,重则淹没工作面、采区,造成矿毁人亡、财产损失巨大。

2.3 水灾防御体系

常村煤矿水灾防御体系主要是排水系统,井下排水系统有五个主要排水泵房,分别是S1采区水泵房、S3采区水泵房、N1采区水泵房、北翼区域水泵房、中央水泵房。

S1采区水泵房,水仓容积1205m3,安装125D25-8型水泵5台,其最大扬程H=172m,排水量Q=101m3/h,电机型号为YB280S-2,功率P=75KW,电压V=660V,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排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2m3/h,排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04m3/h。

S3采区水泵房,水仓容积1492m3,安装125D25-8型水泵5台,其最大扬程H=172m,排水量Q=101m3/h,电机型号为YB280S-2,功率P=75KW,电压V=660V,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排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2m3/h,排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04m3/h。 N1采区水泵房,安装125D25-8型水泵5台,其最大扬程H=172m,排水量Q=101m3/h,电机型号为YB280S-2,功率P=75KW,电压V=660V,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排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2m3/h,排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04m3/h。

北翼区域水泵房,水仓容积1660m3,安装MD280-43×2型水泵4台,其最大扬程H=86m,排水量Q=280m3/h,电机型号为YB315S-4,功率P=110KW,电压V=660V,其中两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排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60m3/h,排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40m3/h。 中央水泵房,水仓容积4980m3,使用5台200D-65×8离心水泵,其最大扬程H=492m,排水量Q=280m3/h,电机型号为JSQ-150-4,功率P=680KW,电压V=6000V,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排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60m3/h,排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120m3/h。

2.4 重点防护对象

井下各生产系统设备、变电所、排水设备、供电线路、通讯线路等。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指挥机构

成立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各个部门的运作,统筹安排各个应急救援行动,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快速准确地制定出救灾实施方案。 总 指 挥:矿长、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纪委书记、生产矿长、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经营矿长、后勤矿长、工会主席

成员单位:生产科、地测科、安全科、运输科、机电科、电力科、

通风科、调度室、矿办、后勤部、四大件科、供应科、保卫科、医院、工会

指挥部地点:矿二楼会议室

指挥部电话:5945355

5948905

3.2 救援工作组职责

水灾事故处置分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公安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6个组同时进行。

1、抢险救灾组。主要由救护队、应急抢险指挥部成员和有关人员组成,组长由矿长担任;救护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完成对灾区遇险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工作。负责提供救灾必备的技术资料,同时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矿灯情况,查清入井人员的人数和姓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救护队营救方法。

2、后勤保障组。由供应科和后勤中心组成,组长由后勤副矿长担任,负责救灾所需各类物资、器材的筹备,解决好救灾人员的食宿等问题。

3、公安保卫组。由公安部门组成,组长由矿党委书记担任,负责治安保卫。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非救灾人员逗留、围观和入井,防止有人闹事影响救援工作;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对矿井有关人员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行监审。

4、医疗救护组。由矿医院工作人员组成,组长由矿医院院长担任,负责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和伤员的转运工作。

5、善后处理组。由工会、劳资、矿办等单位组成,组长由工会主席担任,负责做好遇难人员的善后处理、家属的安

置及社会的稳定工作。

6、事故调查组。由地测、生产、通风、安监等技术部门组成,组长由总工程师担任,负责调查事故经过、原因和鉴定,追究事故责任,负责事故报告工作。

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各井下队组必须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水情况及时进行汇报;地测科负责定期检查全矿排水系统的布置及完好情况。地测科同时负责向调度室及地质处报送相关的处理信息。报送信息资料统一用A4纸打印。

4.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采掘工作面的出水量情况划分为以下预警级别:

第Ⅰ级:当掘进巷道淋水量小于3m3/h或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出水量小于15m3/h时,队组自行组织人员安装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同时随时将排水情况汇报调度室及地测科。

第Ⅱ级:当掘进巷道淋水量大于3m3/h或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出水量大于15m3/h时,队组要立即将情况汇报给调度室,地测科进行定期的出水量观测,生产科进行排水工作。

第Ⅲ级:当掘进巷道淋水量大于15m3/h或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出水量大于60m3/h时,队组要立即将情况汇报给调度室,由调度、地测、生产联合进行排水工作。

第Ⅳ级:当采掘工作面发生突水事故时,常村煤矿启动应急水灾预案,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出水点情况的观测,及时向调度室汇报险情,各相关部门处于应急状态,根据险情听从应急机构组长的指令做好各自的工作。

4.3 预防预警行动

4.3.1 预防预警准备

制定水灾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抢险领导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防治水工作,地测科要每月对生产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排查,并将隐患通知单及时下发给相关业务科室及生产队组。

4.3.2 预警行动

地测科编制的水灾应急预案要求矿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学习,启动Ⅱ、Ⅲ级预案由调度室负责实施,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由矿调度室负责,需经矿长签字确认;启动Ⅳ级预案由矿长负责,预警信息的更新、发布、通报由调度室负责,需经公司应急机构组长签字确认。

4.4 主要防御方案

1、矿井发生重大水灾事故后,应立即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启动《常村煤矿水害事故应急预案》,抢险救灾指挥部要立即下达抢险救灾命令,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在水灾应急期,各工作组按各自职责,积极行动,尽职尽责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向矿救灾指挥部汇报。

3、迅速判定水灾的性质,了解突水地点、突水形式、影响范围、静止水位,估计突出水量、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4、掌握灾区范围、搞清事故前人员分布,分析被困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5、根据透水量的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积极采取排、堵水的技术措施。

6、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的积聚和发生熏人事故。

7、排水后进行侦察、抢险时,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

8、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的人员时,要防止突然改变他们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9、对于被水、沙截堵的灾区人员,除应积极组织抢救外,如一时难以疏通,则应利用管道或其它方式向遇难人员供风;一方面积极组织力量,千方百计抢险救人,另一方面狠抓抢险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5 汇报程序和制度

5.1信息收集和报告

常村煤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主体。要立即按有关规定向市煤炭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

信息主要包括煤矿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产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水灾事故的伤亡情况、性质、抢险方案、救灾能力等基本情况。

5.2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现场人或知情人——→矿调度室——→事故有扩大危险(事故现场或井下人员迅速撤离)——→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成立应急抢险指挥部——→向集团公司调度室汇报——→事故无扩大危险(事故现场或井下人员协助抢救)——→清点人数(矿灯房或井口打卡房)——→清点人数(事故区队)。

5.3新闻发布

由指挥部明确专人负责,防止新闻报道失实,影响抢

险救援工作。

5.4制度

1.发生重特大煤矿水害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抢险救灾指挥部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工作;必要时可请求上级部门、驻地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协助抢险救援。

2.主动报告灾情原则。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矿内外、井上下和主要作业地点通讯必须畅通。一旦发生水灾事故时,发灾地点必须向调度室汇报,简要说明水灾的位置,发生事故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及入井人员等情况。

3.快速反应原则。接到事故通知后,有关部门负责人要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4.迅速抢险原则。应急指挥中心要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快速准确制定救灾方案,救护队等有关部门要争分夺秒的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拖延时间。

5.突出重点原则。首先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同时,要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扩大和再次发生。

6.主动配合原则。各部门不仅要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任务,而且要主动配合、密切合作,提高抢险救灾工作的整体效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要有全局观,局部必须服从整体。

7.煤矿行政领导负责原则。为避免各自为政,延误时间,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由矿长担任。所有人力、物力、财力都要绝对服从指挥部的命令,对执行命令不力的,指挥部有权作出处理。事后,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查办。.

6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6.1应急保障

6.1.1人力资源保障

应急抢险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动救护、医务、公安等有关部门人员,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6.1.2通讯(信息)保障

预案中涉及到的单位、部门、人员应保证相互间通讯、信息(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的通畅,保证预案的及时启动。

6.1.3抢险救援物资的保障

常村矿供应科应储备有水灾事故抢险物资,并保证矿井出现水灾事故时,在第一时间投入抗灾抢险工作,达到控制灾情的目的。储备物资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管理。没有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必备设备应有:(1)低扬程大排量水泵或潜水泵(扬程100米以内,排量150m3/h以上)3台;(2)大扬程大排量水泵(扬程450米以上,排量250m3/h以上)3台;(3)直径219mm排水管路1500m;(4)直径377mm排水管路1350m;(5)直径100mm排水管路1500m;

(6)供、配电设备及储备水泵所需的配套机电设备;(7)电缆2000米、铁锹200把、编织袋1000条、铅丝5吨、镐200把。

6.1.4资金保障

常村煤矿承担应急救援费用,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资金,保证抢险所需资金的畅通。

6.2 物资维护

供应科、机电科要对水灾应急日常所需物资、设备和配件进行维护,并能保证其有效使用;对于数量较大的抢险物资,供应科、机电科必须明确货源,做到用之即到。

7 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和程序

7.1 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结束后,必须核实确认灾区内伤亡和遇险人员全部获救。

2、保证安全原则。抢险救援结束后,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并消除或控制可能造成再次事故或诱发其他事故隐患。

3、实施监控原则。对事故现场进行人工和安全仪表的连续监测监控,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各类隐患。

7.2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各救援工作小组负责人如实向应急抢险指挥部汇报情况,经指挥部认真核实达到恢复正常状态条件,批准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向集团公司救援指挥部汇报。

7.3后期处置

(1)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核对

参加抢险救援人员,清点装备、器材;核算救援费用,整理抢险救援记录、图纸,3日内写出救援报告。

(2) 安监处组织有关部门勘察事故现场,对事故进行初步调

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

,组织制定防范措施。

(3) 应急救援过程应保存完整的应急救援记录、方案、文件、

图纸等文字和音像资料

8 相关图纸

常村煤矿应急救援部应提供的必要资料,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图;◎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井上下对照图;◎井下运输系统图;◎矿井通风系统图;◎矿井供电系统图;◎排水、防尘、压风、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监测监控系统图;◎瓦斯、煤尘、顶板、水、通风等数据; ◎作业规程、措施和联络电话号码;◎井下通信系统图等;◎水仓容积、泵房水泵的配备等数据;

9 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