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新闻报道的价值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5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新闻稿件的价值判断

新闻稿件的价值判断

一、新 闻 价 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余家庆《新闻学辞典》 )

二、新 闻 价 值 要 素 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要素:时效性 、公效性、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趣味性、社会安全性。新闻价值对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

1.时效性

新闻价值与时效成正比,事情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新闻价值越高。我们常讲“由头”,主要指新闻时效性。好的记者为抢时效、增加新闻价值而不惜代价,不择手段。(例:过去,外国有记者在高楼上把稿子放鞋里往下扔,有人在电报房里占位子发稿子。新闻单位对当日稿、昨日稿子定比例等。)但我们有些记者、编辑不注重时效,不讲究方法、技巧,业务基础差,“不久前”、“日前”、“近年来”、“今年以来”屡见于新闻导语中,作为新闻由头。

在时效性的判断方面,要区分三种情况:

1)新闻中涉及的事实本身的发生或变动是突发性的或者跃进性的。对于这类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事实本身的变化时渐进的,即表现为一个过程,例如一个活动的开展,一种现象的发展等。对于这样的事实,时效性似乎表现不强烈。但如果能想办法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就可以实现时效性。例如,我国生育形势,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以一个人口问题决定的发布为契机,来反映这一问题的最新进展,显示出很强的时效性。

3)有些新闻所涉及的事件是过去发生的,但是是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通过使用“由头”的办法加以弥补,即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来源。

2.公效性

公效性应作为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公效性,就是公众效益,也就是所说的“社会需求”。判断一条新闻有无价值,价值大小,要看它的受传者的面、量及受效的大小。一条新闻有10万个受众与一万个受众的价值哪一个价值大?一条新闻使100万受众得到了某种需求与使1万个受众得到某种需求的哪个价值大?毫无疑问是前者。所以我们在判断一条新闻价值时,要反复考虑,这条新闻为什么要发?发了能产生什么作用?会带来什么结果?江泽民从舆论导向正确是

“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高度来看新闻工作重要性。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先进文化传播者、和谐社会建设者、科学发展促进者、群众需求服务者”,他们都是强调“党”、“人民”、“群众”,这就是立场、党性、大局,也是我们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的标准。

3.重要性

新闻的重要性是由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现象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所决定的。判断一条新闻的重要性,主要依据:第一,事实影响人的多少;第二,事实对人和社会影响时间的长短;第三,事实影响空间范围的大小;第四,事实影响人们实际利益的程度

(1)人物重要。(例:邓小平南巡讲话。他不是一般的退休老人,不同一般人去旅游休闲。一次出巡,一次谈话。)

(2)事件重要。(例:9·11,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十七大、尼克松访华。)

(3)

新闻报道的价值

背景重要。在特定的背景下,看似小事情实际关系大问题,(例:当年我国乒乓球队访美,到“乒乓”外交。)

(4)时间重要。今年4月7日台湾发生了蒋介石故居遭焚烧的事情全世界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大家都认为不是一般火灾,因为失火的时间太重要了。《国际先趋报》记者刘俊发是这样报道的。“7号早上8点多,有人打电话告诉我的,我非常难过很生气,觉得很遗憾。由于在时间上是在蒋介石先生忌辰(4月5日)后两天,让人很自然联想到,这是民进党‘去蒋化’动作的一部分。‘去蒋化’已经煽起了仇火,仇恨的烈火,一触即发。”

4.接近性

新闻内容与受众在利害上、地理上、心理上的关系越接近,其新闻价值就越高。一般来说,本地发生的事情,总是会比外地发生的事情更吸引人,这种距离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即人们对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低点、事件等要素熟悉与关切的程度。有时候地理距离虽然遥远,但心理距离却可能是很近的。(例如,如果一个人有亲人在美国学习,那么美国对他来说,可能比中国的某一个省更具有接近性。)

5.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新闻事实的知名度,这一知名度与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时间等因素所具有的知名度相关,越是知名的人物,他所从事的活动也就越是具有显著性。(例:小平从几起几落,到复出、退休、去世。每一次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他不是名义上的“一把手”但实际上是第二代核心,他退休了,人们也十分关注他这位世界东方的退休老人、总设计师。这是他对中国、对世界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本拉登的风吹草动引起人们关注,是他制造9·11后他的令人发指的名气。近几天,邯郸农业银行这个中国再普通不过的单位,在全国妇孺皆知,为什么?因为出了5100万元盗窃大案,任晓峰、马向景监守自盗。一个多月盗窃这么多钱,银行浑然不知,这是事件显赫,影响显著)。

还有领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一个幽默,都能成为报道的重要材料,因为他们的地位、作用显著,而普通人则不行。布什在白宫接待外国元首,你可以说他隆重、对来访者重视;在他家农场平房里便装接待,你可以说他随和、轻松、对来访者关系非常??。审判四人帮,四人表现各不同,在记者笔下,都成新闻。

6.趣味性

这是满足人们视觉、听觉需求,提高受众兴趣的重要方面。这里讲趣味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新闻信息轻松、有意思,能调节人的情绪;二是指新闻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例如热爱、同情等。事件本身能打动人或令人关注,这条新闻本身就有趣味,能打动人心,牵住人心。比如矿井坍塌,遇难人员生死就会始终牵挂人心。有些事情虽然重大,但很严肃,要写出趣味来,就要靠记者妙笔生花。比如“东京审判”,他是写细微,写审判方与被审判方的情感变化,反映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看看曹操的《求贤令》吧,语言之优美,哲理之深刻,“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其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至今是历代用人之必遵必宠之言。看一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新闻吧,其势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人民谁不振奋!看一看毛主席1949年为新华社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檄文吧!农夫和蛇的故事警醒人们“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直至彻底解放全中国!

除了以上六点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外,国外一些学者还提到了其他的判断标准,如:

冲突性:包含了矛盾与冲突,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有用性:新闻中所包含的对读者生活有用的信息

娱乐性:可以使读者感到轻松愉快的报道具有娱乐的价值

激励性:讲述人们如何战胜困难的故事,可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特殊兴趣:关于科学、宗教等主题,以及有关少数民族、大学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报道,常常也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趋向性:会影响读者生活的问题的发展趋向的专题,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新闻价值判断概括如下:

及时——

稿件发表的时间与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意——

稿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重要——

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接近——

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在地理上与读者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报道的内容越能在心理上激发读者的兴趣,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件越著名,新闻价值越大

二、社 会 效 果 分 析

针对报纸的基本读者群进行分析

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对稿件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分析

三、新 闻 敏 感 性

1.新闻敏感特点:

快捷——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并对其价值作出判断

准确——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灵活——能随时根据所观察的事物的变化调整思路,打破成见,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敏锐地推断出事物的潜在重大变化

2.如何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 对社会的长期观察: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新闻敏感就是捕捉变化的能力,对社会保持长期不懈的观察,才能洞察到此时与彼时的差异 对社会热点的把握:社会热点能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变化,能够发现社会热点所在,就有可能发现与之相关的新闻,也有可能以此为参照对稿件的新闻价值做出恰当判断 相关信息的积累:尽可能掌握相关领域的信息,信息可供比较,帮助新闻工作者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信息业可以提供背景,往往能够帮助解释新发生的事件。在信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新闻工作者还可以理解它的更深层含义,并预测出事物的未来走向。

相关知识的积累:信息只能提供基本的事实,而知识可以提供对事实的解释。

篇二:新闻报道公正价值观分析

新闻报道公正价值观分析

公正价值观约束着新闻报道活动,对其提出了必要条件。新闻从业人员一定要合理解读、精准把控公正价值的实际内涵,大力塑造广义层面的公正价值观,从不同层面全面着手,坚持适宜性原则,积极践行公正价值观,科学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1 极限的爱、合理的爱

新闻舆论强调善爱行为,且善爱行为建立在社会施爱之上。站在价值理性层面而言,因新闻媒体重视每一项施爱之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引发公正价值观的合理引导,紧密相连,但从表面层面而言,该素材自身粘贴的道德善标签,导致媒体不会站在更深层面来审视和评判这一价值[1]。

诉正价值观将爱的评判看作:爱隶属公正价值,但公正价值定义的善并不涵盖无节制的爱。美国杰出的一位伦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因公正无法完全分配所有的爱,由此可知,公正与爱近乎相同。公正除为极限的爱,也是一种合理的爱。因此,在单纯的情感的作用下产生的爱不同公正价值观认可的爱[2]。然而,新闻报道无视这一价值权衡,盲目地推崇所有的爱,则不可避免会干扰公正价值观,产生误导。媒体舆论应面向具有善性色彩的施爱行为坚持价值观引导正确与否的科学辨别这一基础原则。若媒体舆论一直都将精力投放在贫困学生救助问题中,则公正价值内容便蕴藏其中。例如,一些贫困学生,碍于面子,不会主动参与勤工俭学,片面依赖社会资助,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青年报作出下述评论:扶得起身体,但扶不起精神。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恰恰因为有节制的爱,方使得其社会责任完全实现[3]。2 所得待遇满足所想权利

关注是一种力量,因媒体舆论的制约,对政府而言,其政策议程活动逐渐排斥不满足文明进程、违反人权观念的不合理政策,同时,从人身伤亡赔偿问题而言,城市和乡村存在同命不同价现象,对于乞讨人员,甚至存在撞了白撞的现象。另外,公务员招录针对身体条件提出严苛的标准,歧视患有乙肝的人员,存在一系列不公平问题。无论对于哪一项不合理的政策而言,其废除均蕴藏新闻报道人员长期的追求与不懈的奋斗,还包含一种权利追求[4]。对于公正价值判断的首要标准是:要能够按照相关权利的概念把握好具体的价值内涵,公正问题主要是以为权利问题的形式来存在着。在分配社会财富以及获取社会机会方面,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部分人的利益不需要屈居其他人的利益。对于一些利用权力来剥夺其他人的权利一定要持有反对的态度。尤其是针对一些利用专断性的规则以及歧视性的规则来侵犯权利的行为,必须进行严厉的抵制。根据新闻报道中的舆论导向以及相关的自觉性的程度上看,将会更加容易把握好以权利问题形式存在的公正价值观。并且与其他的公正价值观方面的内涵相互比较,那么必须要倾向于应然的理性。媒体能够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比较,清晰的把握住这种状态。利用媒体舆论的力量,将会更有助于处于公正机制。

3 先天条件最不利者受惠

站在公正价值方面的舆论引导来看,相关的媒体不能仅仅关注人们得其应得的利益法则之外,同时也要充分的重视一些施惠弱者的相关原则,并且要充分做好这两项原则的有效整合,以此来充分保证社会公正处于一个更加理想的状态。根据前者得其应得的观念来看,是指所谓的非正义的事所获取的要能够少于自身应该得到的。而对于非正义的事情得到的则是比应得的要多的东西。对于公正来说,主要是指每一个人所做出的努力一定要与其具备的能力相互匹配,不能够过多或者是过少。一般来说,其中新闻媒体的舆论很少出现一些错误,但是这样在一些复杂的事实中发现这些价值具有较高的难度。若是媒体对于一些财富的报道仅仅是为了促进民众对财富有一个惊叹的现象,而忽略了对财富创造的背景以及相关的过程,忽略了公平的含义,仅仅借助表面来阐述相关的成功价值,那么舆论将会直接背离社会法则,变得更加的偏离以及不客观。

对于得其应得这一理论来说,主要是说明了最能够满足其生存条件的个人能够最好的生

活,并且满足其生存条件的个人,生活的最差,这样会使这种公正缺少一些人性化的关怀,这样将会产生一些争议。相关学者曾经提出社会要给予一些条件较差的人群一些适当的照顾,要能够根据一些原则来保证这些弱势群体能够得到一些好处。站在舆论对弱者利益的角度上看,媒体要能够做好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以及救助,以此来充分的体现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优势。站在最高层次的公正观来看,舆论媒体必须要充分的做好这一点,坚持得其应得的原则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照顾

原则。

4 获益约束与机会均等

新闻舆论关心经济问题,例如社会财富总量,由于经济的具体发展水平与财务分享清晰地映射公正价值法则是否蕴藏着社会制度的价值,是否涉及政治制度内容。美国一位杰出的伦理学者明确指出:不允许一味满足福利总量提升,需要依据平等对待精神科学分配财富,其中额外指出,遵守均等机会,区别于平均主义。能否将成果、道德价值与服务列入分配财务标准,最为重要的是需要率先保证所有人均可享受均等机会、分享均等条件[5]。这位伦理学家认为,即便公正价值观不赞同参照绝对平均原则来分配社会财富,但应保证从获益条件以及个人机会中实现平等性,这是一项基本要求。然而,现实生活中,现阶段,资源短缺日益严峻和实际公共资源总量分配不均衡问题的作用下,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公正价值。

针对上述问题,新闻媒体可开设与价值主张相关的议题,同时,开展舆论发酵、协调工作,鞭策社会以及指引政府实施定向思考。以较为热门的高校招生问题来说,涌现出农村生源日益削减问题,新闻媒体应从现在正在使用的高考加分方针着手,着重剖析城市、乡村自身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与受教育机会日益悬殊等多项问题,在此之上,开展对策倡导,进自全面彰显自觉价值引导思想。

5 结论

新闻报道是引导公民思想、传播主流价值的基本手段,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与精准性影响着政治舆论导向,关乎着社会价值的发挥。

篇三:新闻价值的体现之一

总书记剪纸作品“飞”到江城

时间: 2007-10-07 08:59:29 来源:湖北日报 【关闭】

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今年2月17日是农历除夕,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省定西市青岚乡大坪村和农民一起欢度春节时,见农妇冉菊英剪窗花,也兴致勃勃地拿起剪刀剪出一张充满喜庆色彩的《回娘家》,并用浆糊小心地粘到了玻璃窗上。

下月开幕的八艺节期间,将举办《国风归来——第二届国际剪纸艺术展》。经我省剪纸艺术委员会多方了解得知,总书记的这幅作品已被当地剪纸协会收藏,并将珍藏到甘肃省博物馆。征得甘肃省有关机构同意后,这幅作品已定在我省展出。上月底,《回娘家》已“飞”抵江城。

剪纸艺术属我国传统装饰艺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汉唐时期就已盛行。我国关于剪纸艺术记载最早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过详尽的描述。千百年来,每逢佳节,人民群众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剪纸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著名民间文艺家刘守华介绍,民间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在荆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6月我省首批非遗保护名录中,孝感市孝南区、鄂州市和仙桃市的雕花剪纸已被列入。中国剪纸目前也正在积极申请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获悉,下月7日起,《回娘家》将亮相东湖听涛风景区平湖画廊。同时展出的还有来自全国及海外的800余幅剪纸精品。届时,来自全国的剪纸艺术家还将现场献技。(记者张云宽)

(编辑:彭湘荣)

新闻价值的体现之一——趣味性

英政府出资为民驱鬼 .cn 2008年02月15日02:13 华龙网-重庆晚报

英国达勒姆郡伊辛顿地区一名市政官员12日说,因当地一户居民坚称家中闹鬼,生活严重受扰,政府为安抚精神紧张的这家人,同时节省一笔安置临时住处的费用,无奈只能花钱请通灵者驱“鬼”。

居住在伊辛顿的法伦一家说,他们时常听到自家阁楼上有声响,看到不明物体在房间里飞过,房门会突然砰地关上。警察搜遍整间屋子但一无所获。法伦一家于是请通灵者驱“鬼”,并要求市政部门帮忙埋单。为安抚精神紧张的这家人,同时节省一笔安置临时住处的费用,当地政府破例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据中新网

燕赵都市报 2008.2.15 世界/综合/13版 英国:

政府出钱为民取“鬼”

据新华社电英国达勒姆郡伊辛顿地区一名市政官员日前说,因当地一户居民坚称家中闹鬼,不敢在家中居住,并请所谓的通灵者驱“鬼”。为避免这户居民有家不能归,政府有关部门无奈为驱“鬼”埋单。

居住在伊辛顿的法伦一家说,他们时常听到自家阁楼上有声响,看到不明物体在房间里飞过,房门会突然砰地关上。警察搜遍整间屋子但一无所获。法伦一家于是请自称会通灵的人驱“鬼”,并要求市政部门埋单,否则他们不敢回家。

为安抚精神紧张的这家人,节省一笔安置临时住处的费用,当地政府破例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一名政府发言人说:“我们也是头一次采用这样的方法。这些居民看起来十分憔悴,我们认为,和或许是最恰当的解决方法”。发言人说,法伦一家如今高高兴兴地回家过日子,政府的前总算没有白花。

新闻价值体现之一

“奇”

2007年9月7日燕赵都市报12版 京津/视线

储户为报复银行连存92张一元钞

在银行存入一元钱不足为奇,奇就奇在这位储户连存92张一元钱。为什么呢?这正是这件事的新闻价值所在。看完新闻我们恍然大悟。

中新网温哥华7月10日电 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加拿大太平洋沿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府维多利亚,周日还真发生了一件“人咬狗”的新闻,被咬的还是条警犬。

据此间CBC电视台报道,昨天早晨,维多利亚警方在乔治街进行例行停车检查时,一名男子拒绝将车停靠路边,还开车冲撞警车,然后企图逃跑。警犬Pago奉命追捕逃犯。

为了逃跑,该名男子跟这条德国牧羊犬展开“殊死搏斗”,用拳头猛击Pago的头,然后想掐死它。这些尝试失败后,他气急败坏,张嘴咬了Pago。

维多利亚警方发言人诺顿今天对媒体称,“咬狗”男子明天将面临多项控罪,包括危险驾驶、袭警和藏毒。

据悉,这条三岁大的牧羊犬受了轻伤。那名男子也受了轻伤,但没有因为“咬狗”被控。

警方表示,以前曾经想过要起诉袭击警犬的人,但因警犬在法律上不能算是“宣誓过的警官”而做罢。发言人诺顿还说,全加警犬协会正在展开游说,试图推动修改现有法律,因为警犬受过高度训练,是警察部门极其重要的成员。

有舆论调侃说,相信法律修改后,加拿大人“咬狗”就不仅仅只是新闻了,还要负上法律责任。

2006-12-07 11:45

不要恶意制造“人咬狗”的新闻

文/齐君睿

CCTV.com消息(记者朱亚菲北京报道):从“200万干部长期请病假"到"福寿螺患者复发再入院”、“火车票要涨价”,近来,类似的虚假新闻屡屡冒出。这些不实消息经过网络媒体转载后,给网民的信息认

知造成了混乱和误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的央视国际,如何理解媒体责任面对虚假新闻时的拷问,又将如何在网络传播中遏制虚假新闻的泛滥?央视国际总编辑汪文斌总编辑指出:新闻从业者价值观的畸形,记者、编辑对新闻工作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致使媒体从业人员忽略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央视国际 2006年11月29日 16:10 来源:CCTV.com 央视国际总编辑:不要恶意制造“人咬狗”的新闻 )

我很赞同汪总编的“很多媒体从业人员,为了追求眼球效应,不惜制造出‘人咬狗’这样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并以此来赚取发行量、点击率。他们丢掉了新闻工作者应当恪守的原则,这种短视的行为是虚假新闻泛滥的主要根源”的观点。我觉得大众传媒的主要责任就是要让受众尽可能地了解到所发生的事件的真相,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不具备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既不把读者的放在第一位,也不为读者着想,更不想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地话,那么,媒体又如何取信于读者呢?这样的传媒该如何生存和发展下去呢?比如2006年7月6 日,中华网和百灵网等网站相继发布 “山村女人被蟒蛇活吞”的新闻,说含山县骆集一山村农妇在棉花地里被蟒蛇生吞,这样的新闻让网民们看到后会引起什么反应?除了恐怖外,恐怕还特别震惊吧?还有今年6月15日的《东南早报》上也刊登过一则消息,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出了个五胞胎“超级孕妇”,腰围达

1.75米,最多一天吃7顿饭,还只是七分饱。然而,这条引人关注的消息原来竟也是一场恶搞。试想,一则失实的新闻报道,对读者产生

的将会是什么作用和影响?新闻失实,难道除了伤害广大读者外,媒体自身就没有损失吗?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底线,也是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信守的职业道德啊。以前我还在岗时,记得写通读或报道时的手续是很严格的,经过几道关的审核最后才盖上章允许报道者投递出去,那时的工作效率虽然不高,但是,虚假新闻没有现在多。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网络还是媒体,大约是记者人数有限吧?基本上都是搞“网上报料”或“电话报料”,加上“报料有奖”什么的,一些不负责任的专业媒体从业人员不深入实际,更不进行真实性求证,就认定这条新闻的存在,在报纸或网络上进行报道。试想:你不深入现场,不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你怎么可能了解到新闻的真相?你又怎么可能做到客观的报道?我们不能否认传媒在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对新闻稿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不少自由撰稿人甚至包括专业记者、编辑,为了个人名利,或添油加醋,或扑风捉影,或编造新闻,更有一些媒体也因为猎奇、逐利,放弃了“把关人”的社会责任,刊发虚假新闻,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新闻媒体的首要功能是告知公众周围世界的变动,揭示事件的真相,当媒体一再失实,公众认为其不可信时,他们就会转求其他的信息源,新闻媒体的经济基础就会坍塌。美国媒介和政治事务研究中心主席罗伯特?利希特所说:“如果人们认为媒介没有告诉真相,那就是新闻的终结。”所以,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不能因为职业精神的缺乏和受外部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坠入到一种商业性迎合、忽视社会责任的怪圈中。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