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互联网央视冲击新闻报道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9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央视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央视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创新科技频道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 创新科技频道

篇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

李慧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事业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它从创办《新闻联播》到置办起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各种新闻栏目,从直播重大事件到紧抓收视率对央视新闻的促进作用,从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发展到专业的新闻频道、英语新闻频道,不断深化新闻事业的体制改革,让央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而近年来,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和传统媒体形成了共生、融合、竞争的局面。作为传统电视权威传播平台的中央电视台,面对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又该做出怎样的变革?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栏目、新闻频道、直播、收视率、英语新闻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战略、新媒体平台。

正文

1978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英文简称CCTV。1992年6月1日,该频道定位为“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频道名称确定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改革开放以来,它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让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它是通过怎样的改革,才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呢?而未来又将怎样发展呢?

从《新闻联播》到各类新闻栏目

1978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创办,坚持“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栏目宗旨,牢牢把握舆论导向,逐渐成长为央视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节目。

试办初期,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面较窄,不包括国际新闻,大部分新

闻节奏缓慢、冗长拖沓,为此北京电视台新闻部于1977年特意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全国电视台开始定时转播北京电视台每日19时播出的新闻节目。

1982年9月1日起,党中央明确规定,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短短四年间就获得了对上的独家授权,对下的绝对支配地位。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1991年9月,《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十八个记者站,并与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它是专题综述和系列通讯领域的开路者,作为官方新闻资讯类节目,风格沉稳庄重,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多的观众。

1993年5月1日,央视的大型评论性栏目《东方时空》开播,它与20分钟的《早间新闻》一起,构成了一个小时的新闻节目板块,中国人第一次开始早晨起来看新闻。接着,1994年,央视对晚间节目进行改造,4月1日起在每晚黄金时间开播的《焦点访谈》,它与新闻联播一起构成黄金时间新闻版块,既有新闻汇总,又有热点聚焦,深受观众欢迎。《世界报道》和改版后的《晚间新闻》同时推出,形成又一个新闻收视高峰。1995年4月,央视又推出了《新闻30分》,有意识组织系列和跟踪报道,抓住群众关心的问题,收视率直线上升,使午间时段得到有效开发。而1996年推出的《新闻调查》与《实话实说》也非常有影响,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新闻栏目丰富且安排合理。

专家认为,在央视新闻发展史上,除了《新闻联播》外,再也没有其他节目比《焦点访谈》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该节目改变了中国电视媒体只有宣传的固有理念,承担起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成为中国人了解世情的“晴雨表”,两届总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1998年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在《焦点访谈》演播室写下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改革尖兵。政府

镜鉴”16个字。

直播重大事件成为央视的优势品种,收视率渐受重视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1997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直播年”,以重大新闻的电视直播为标志,中国电视的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重要的直播中,央视对三峡大江截流进行了长达14个小时的海陆空现场立体播报;香港回归则是72小时的超长式现场直播,并加开41小时临时英语频道,是央视当时连续播出时间最长、报道规模最大、收视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一次直播,在世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首次成为向世界提供主讯号的电视媒体,这在中国电视新闻史上都是空前的。而1998年,央视在对重大国际新闻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依托高新技术,不断扩大直播领域,现场直播水平日益提高。中央电视台记者三次赴伊拉克及时报道核查危机与“沙漠之狐”行动,首次实现了利用卫星可视电视系统直播极地科学考察情况的重大突破。

也就是这一阶段,在西方电视业发达国家实施多年的收视率调查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观众收视率状况是电台宏观决策的信息基础,是提高编播制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改进节目质量的促进因素。随着视听市场的发育壮大,收视率更是调节媒体内部互动以及媒体与广告商之间买卖关系的“货币”,因而受到推崇和追逐。中央电视台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酝酿自己建立“全国收视率调查网”。截至2000年年底,该网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观众收视调查网。1999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委托央视调查中心进行全国观众满意度调查,包括节目和频道满意度两部分,每季度一次,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观众满意度调查。收视率在央视栏目的广泛应用,对央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新闻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英语新闻频道的创办与改版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亮相越来越频繁,中国需要一个在国际舆论中发出自己声音的载体与平台,展现一个真实、客观、充满活力的大国形象,已摘除国际传媒的有色眼镜。各种新闻栏目的创办、直播重大事件成为央视的优势品种、收

视率在央视的广泛运用等,这些都为新闻频道的诞生积累了经验。

2003年5月1日,在一场“非典”肆虐的灾难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它是一个全天专业播送新闻、评论、访谈的电视纯专业新闻频道,脱胎自原CCTV-1(新(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互联网央视冲击新闻报道)闻·综合频道)。在新闻频道的时代里,新闻以小时、以分钟为单位,建立了“整点新闻+现场直播+字幕新闻”的播报模式,24小时不断刷新的新闻报道,突发大事的不间断直播,以及与新闻相配合的新鲜意见,这意味着人民知情权的进一步开放,意味着一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随着央视新闻频道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缺乏品牌栏目,改版流于形式;电视直播“现场感”不足,整体能力有待提高;评论节目缺位,民生新闻欠缺;尚未形成频道整体化运作等。真正的新闻直播节目不足,而非新闻类专题节目甚至是娱乐节目又过多,满足不了民众对于新闻与讯息的求知度。

2004年,频道裁撤了《亚洲报道》、《文化报道》、《声音》等收视不佳的栏目,同时调整了《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国际观察》的播出时间,以放大优势栏目的收视效果。

2006年完成第四次改版,此次改版以完成收视任务、推出主打栏目、提升晚间黄金时段竞争力为目标,旨在扩大频道影响力,提升频道品牌价值。

2008年是多事之年,央视新闻频道在重重考验面前,实现了飞速发展。汶川大地震后,央视新闻频道启动了重大以及突发新闻事件直播体制,频道全面改版,栏目重新包装,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成为奥运资讯频道,为观众第一时间直播重点赛事。频道进行大幅度架构调整,各档新闻节目在第一时间内发布报道,扩大了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同时建立了大编辑部模式,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频道快速反应能力、大规模直播能力和宏大专题新闻报道能力,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8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完成第六次改版,强化动态新闻、国际化改革路线、建立新闻保鲜制度和特约评论员机制,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此后,央视新闻频道参与热点事件解读,保障公众知情权,开展舆论引导,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开播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26日19:00,由中央电视台原第九套节目英语国际频道(CCTV-9)更名改版而来,已经转型为专业新闻频道,全球视角,定位亚洲。新闻时效性、信息量、更新率、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演播室视觉效果、频道包装、节目播出样态等方面也有较大提升。该频道24小时全英文播出,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一家专业的英语新闻频道。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一直是英语频道的立身之本。改版以后,全新的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每天提供24小时的新闻节目,以新闻资讯报道为主,辅以深度报道、评论节目和纪实类专题节目。在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中国发展变化的同时,英语新闻频道将增加国际新闻的报道规模,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新闻报道,为海外电视观众了解多元世界提供“东方的视角”。 是连接海外华侨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让中国人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央视新闻”的新媒体发展之路

近年来,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和传统媒体形成了共生、融合、竞争的局面。作为传统电视权威传播平台的中央电视台,在感受新媒体带来压力的同时,运用30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政策、人才、制作、渠道等独有优势资源,适应环境、用户、新技术的变新,积极向新媒体进军,实现了自身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力图通过一系列创新,实现转型,继续央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当央视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过3奔4的时候,新浪微博的用户在2012年3月就已经突破了3.1亿,平均用户在线时间达到78分钟,腾讯2011年第四季度QQ活跃账户达到7.117亿,腾讯新闻首页日均浏览量达到8亿。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包围下,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首先是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央视新闻还没有走完传统生产流程时,新媒体的报道已经满天飞;其次是舆论引导力的弱化。新媒体的根本特点是开放和互动,在新媒体舆论场上,敏感话题央视新闻不说,主导不了话语权,别人就会主导,网民以前所未有的群体力量拥有了设置新闻议题能力。第三是公信力下降。央视新闻单向宣传的方式已不能被有效接受。

篇三:网络时代与深度报道

网络时代与深度报道

摘要: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走向深入发展,尚需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改变当前热衷于追求技术优势而忽视内容的深度开发的状态,重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深层次需求。深度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信息 深度报道 网络 发展

互联网的诞生,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到来,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在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冲击下,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界尤其是报纸业的地位明显下降。传统媒体的时效性相比电子媒介具有一定的差距,版面的限制也使得纸媒信息量比不上瞬息万变的网络传播。但是,传统媒体会不会就此被淘汰呢?答案是不会,因为,传统媒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中,最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便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从其定义分析即可判断出深度报道的选题并非一般性新闻资讯,而是依托于重大新闻事件及社会问题,通过记者的调查走访,将事件的前因后果一一呈现,逐渐铺陈开来并沿着事件发展的方向进行追踪,最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将事件的全部脉络展示在受众面前,从而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信息量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同时,进入互联网的技术要求低,加之如今电脑手机普及,使用成本也不高,普通人只要拥有一台手机或者电脑,就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甚至传播者。信息网络化使更多受众能够第一时间从网络上得到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内容与现场图片,系列报道事件的更新也能立即得知。比如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航班MH370失联事件牵动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心,从航班失联,到搜救现场信息及家属采访,短短几天更新了几十次新消息,网民利用网络刷新便可以得知关于搜救的最新消息,这是传统媒体所做不到。

但是,由于互联网的信息量过于庞大,也会导致信息的留存性非常低,并且信息的内容繁杂,导致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很难辨别,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散布假消息,而大多网民并不能辨别其真假,胡乱转发进而形成了谣言。比如日前一则“央视宣布消息,决定自2015年2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并被多次转载。经权威渠道核实,央视近期从未发布过降息消息,降息谣言为假消息。再如,网络上传言日本9级地震造成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进大海里造成海水污染进而影响中国盐的质量,导致不知情的市民排队疯狂抢购盐,实际上,核爆炸并未影响到我国地区,且即使影响

到我国,进入中国后,如此大面积的分散,影响也不会大,对食用盐的影响,更不会产生危害,而且即使有影响,食用盐中的碘对辐射作用也不大,我国目前食用盐多为矿盐,资源充足,完全没有必要发生对盐的恐慌,网上传言只是部分人的别有用心。由此可见,网络信息的量虽大,但是人们在接受他们时却需要更多的思考与辨别,否则很容易盲目跟风,甚至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失。

相比之下,深度报道的时效性及信息量虽然比不上网络媒介,但是其最大的优点则是其真实可靠性。在面对网络媒体在时效及视听方面的优势,深度报道成为报纸发挥优势,吸引读者,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网络时代中,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记者”,但是相比较深度报道的记者,职业记者写出的报道的专业性及思辨性都是普通大众不可比拟的。真正的记者具有优秀的写作才能和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及对事件看法的客观性。纸媒虽然版面有限,但是客观上也保证了新闻的有价值性。每一篇深度报道都是经过记者现场采访及编辑的精心挑选的。深度报道是在信息庞杂的现代社会中抽出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大众,有利于提高纸媒的公信力。

因此,深度报道与网络时代结合起来的趋势正在慢慢发展起来,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使得深度报道变得更加灵活,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更广。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深度报道的互动性的产生。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不断撞击,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些复杂的社会现实是我国受众感到困惑,使他们产生更高的信息需求。受众已不再停留在“受”的层面上,而是对新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有解释和引导的需求。而深度报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释义性和解惑性。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满足读者的新闻信息需求。深度报读不仅在向受众提供一般化的新闻信息,而且由此及彼 ,把个案的问题推而广之;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向广大受众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它既要探讨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又要揭示事实的意义、影响,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同时,受众的质疑,也推动了新闻调查的深入。比如,今年3月12日发布的:“作秀或实战 媒体深度报道3.15瓷砖调查”,而调查出现的原因正是因为很多人看了网易发布的十一个行业的调查报告,认为是3.15来临之前,媒体联合企业做的一场秀。而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此次调查并不是作秀,而是网易家居调查人员历时一个月,分别在工作日和休息日不同时间段,模拟网友遭遇的产品质量问题,对企业的售后服务品质进行的调查,此次调查也解答了法恩莎这样发展时间短的企业服务工作排名第一的问题。这也体现了深度报道的释义性和解惑性。

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般为一次制作成型并推出的静态报道,在同一阅读单元无法进行内容更新,但是网络新闻的更新快捷而且非常简洁灵活,可以做到随时上传和发布,这样可以保持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的不断跟踪。比如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就发挥了这一特点,在2014年3月8日到2014年3月12日,马航MH370失联这一微博搜索话题一直占据热门话题首榜,失联中的搜救信息进展,乘客资料,马航公司处理措施,马来西亚当局态度及对家属的安抚情况等等,都是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发布出来的,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事件的现场信息和图片可以第一时间发布出来,不用等待编辑与印刷,一天可以更新无限次,为受众带来最快的消息报道,人们可以通过搜索热门话题对事件进行追踪了解,也可以在微博话题下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便是网络与深度报道结合的另一大优点——动态性。

所以,笔者认为,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面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时效、视听方面的优势,面对大众不同类型的新闻需求,深度报道成为报纸发挥优势,吸引读者,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在网络时代中,深度报道也能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取长补短,延伸出更多独特的优势。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走向深入发展,尚需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改变当前热衷于追求技术优势而忽视内容的深度开发的状态,重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深层次需求。在下一轮的发展中,网络深度报道作为网络新闻内容的深度加工方式,必将成为新闻业带来新一级的发展。

本文已影响